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在一所农村中学从教的语文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次课程改革的及时性和必要性。那么在课改中,我们教师应以怎样的心态,怎样的角色去参与课改呢?
我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课改是基础教育的前途和走向,是教育内部机制进行自我调节和改善的需要,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非要否定传统,推翻一切。而是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更富有弹性,也更具挑战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同时,它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在这次机遇中,我们一定要更好地理解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这一理念。掌握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把语文课堂完全变成表演的课堂
农村中学的学生一般来说语文基础比较薄弱,与城市学生的差距较大,因此,很多时候教师要做非常琐碎非常细致的准备工作,并且由于学生基础较差的缘故,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耐心引导与由浅入深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也就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一点一滴地了解着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一步一步地迈向唐诗、宋词、元曲的神圣殿堂。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要让学生主体精神能发挥、主体人格能完善、主动学习习惯能养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但我们的一些教师却完全忽视了农村中学的学生特点,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放任自流,教师的主体地位严重消失,教师只是充当一个普通观众的角色,他们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并不作任何中肯的评价,整堂课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一无所获,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例如在一些教师的公开课上,为了体现语文教学的“民主”,为了营造热烈的气氛,让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寻找答案和回答问题上,缺乏有效的阅读时间。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教师则依据学生课前的自由阅读,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意识培养。仿佛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一种“应试教育”,教师有效的指点就是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因此这样一来,参与者的言行举止也就更多体现出表演的痕迹――问题的回答在教师眼里大多完美无缺,似乎不需要老师的任何启发就能圆满完成任务,这种课在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课的气氛固然热闹非凡,参与者的情绪固然高涨,语文的知识点也以回答的形式逐一涉及到了,课堂上看上去效果很好,实际上却走入了单纯表演的误区。这样的课堂,教师忽略了语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的指导。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认识、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语文新课标强调对“读”的指导,尤其是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样,才能对文体进行品味、揣摩感悟和积累。“表演课”实际上是对学生阅读结果的检查,教师缺乏对学生读的指导,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时间,因此,他们对文本的阅读只能依据自己的领悟能力,其效率自然是极其低下的。
二、使多媒体教学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
多媒体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不加论述。农村中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时间并不长,这里只是就我校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些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如果不运用多媒体就是跟不上新课标的步伐。于是,运用多媒体上课形成一窝风,每堂课都必用多媒体教学,并且网上的课件满天飞,一些教师不管三七二十一,下载了再说,完全不管它对农村中学的学生合不合适,就拿来上课,搞得学生眼花缭乱,一节语文课其实就变成图片展示课、文件复制课,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完全由鼠标操作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早就忘记了要思考什么问题。诚然,多媒体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刺激他们的感官,但一味地追求多媒体的外在效果也会导致学生的审美疲劳。它严重地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联想的能力,剥夺了学生思维碰撞的机会。其实这些作法,不是真正地在实行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上两点只是笔者在平时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的一些初浅的看法,我们都知道,由于农村中学条件的限制,教师要付出的努力更多,大家都想乘着新课标的东风给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来一次彻底的改头换面。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在继承中发展,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过犹不及,我们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当然,这个度就是在我们不断的实践中才能趋于圆满的。
(作者单位:551800贵州省金沙县长坝中学)
我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课改是基础教育的前途和走向,是教育内部机制进行自我调节和改善的需要,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非要否定传统,推翻一切。而是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更富有弹性,也更具挑战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同时,它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在这次机遇中,我们一定要更好地理解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这一理念。掌握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把语文课堂完全变成表演的课堂
农村中学的学生一般来说语文基础比较薄弱,与城市学生的差距较大,因此,很多时候教师要做非常琐碎非常细致的准备工作,并且由于学生基础较差的缘故,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耐心引导与由浅入深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也就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一点一滴地了解着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一步一步地迈向唐诗、宋词、元曲的神圣殿堂。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要让学生主体精神能发挥、主体人格能完善、主动学习习惯能养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但我们的一些教师却完全忽视了农村中学的学生特点,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放任自流,教师的主体地位严重消失,教师只是充当一个普通观众的角色,他们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并不作任何中肯的评价,整堂课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一无所获,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例如在一些教师的公开课上,为了体现语文教学的“民主”,为了营造热烈的气氛,让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寻找答案和回答问题上,缺乏有效的阅读时间。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教师则依据学生课前的自由阅读,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意识培养。仿佛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一种“应试教育”,教师有效的指点就是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因此这样一来,参与者的言行举止也就更多体现出表演的痕迹――问题的回答在教师眼里大多完美无缺,似乎不需要老师的任何启发就能圆满完成任务,这种课在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课的气氛固然热闹非凡,参与者的情绪固然高涨,语文的知识点也以回答的形式逐一涉及到了,课堂上看上去效果很好,实际上却走入了单纯表演的误区。这样的课堂,教师忽略了语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的指导。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认识、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语文新课标强调对“读”的指导,尤其是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样,才能对文体进行品味、揣摩感悟和积累。“表演课”实际上是对学生阅读结果的检查,教师缺乏对学生读的指导,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时间,因此,他们对文本的阅读只能依据自己的领悟能力,其效率自然是极其低下的。
二、使多媒体教学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
多媒体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不加论述。农村中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时间并不长,这里只是就我校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些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如果不运用多媒体就是跟不上新课标的步伐。于是,运用多媒体上课形成一窝风,每堂课都必用多媒体教学,并且网上的课件满天飞,一些教师不管三七二十一,下载了再说,完全不管它对农村中学的学生合不合适,就拿来上课,搞得学生眼花缭乱,一节语文课其实就变成图片展示课、文件复制课,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完全由鼠标操作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早就忘记了要思考什么问题。诚然,多媒体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刺激他们的感官,但一味地追求多媒体的外在效果也会导致学生的审美疲劳。它严重地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联想的能力,剥夺了学生思维碰撞的机会。其实这些作法,不是真正地在实行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上两点只是笔者在平时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的一些初浅的看法,我们都知道,由于农村中学条件的限制,教师要付出的努力更多,大家都想乘着新课标的东风给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来一次彻底的改头换面。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在继承中发展,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过犹不及,我们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当然,这个度就是在我们不断的实践中才能趋于圆满的。
(作者单位:551800贵州省金沙县长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