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倒美国总统的女报人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蝴蝶,翅膀有几十厘米长。这种蝴蝶蛹化成羽时,必须在茧子上咬一个很小的洞,拼尽全力才能破茧而出。有人可怜它们,人为地把茧口弄大,但是这样钻出的蝴蝶都不能飞翔,只能爬行。因为它们只有奋力挣出那个狭小的洞,把大量的血挤压到翅膀中去,才能振翅高飞。
  凯瑟琳•格雷厄姆的一生,恰如这蝴蝶一般,穿越了诸多无可逃避的“细孔”,终于展翅高飞,用美丽的双翼在传媒的天空里,自在飞行。
  1917年,凯瑟琳•迈耶生于美国纽约,是犹太富豪尤金•迈耶的掌上明珠,尤金•迈耶当过胡佛总统时期的美联储主席,还出任了杜鲁门执政期间世界银行首任行长。凯瑟琳16岁那年,尤金•迈耶买下了破产的《华盛顿邮报》(以下简称《邮报》)。1938年,凯瑟琳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前往家族的旧金山分支机构实习,开始接触并了解媒体。
  从第一天一个小时只采写三行字,到实习结束时一天能写出两篇专栏文章,凯瑟琳在新闻写作上具有超人的天赋。没多久,这家报社陷入经济困境,父亲将凯瑟琳带回了《邮报》。
  1939年4月24日,凯瑟琳登上《时代》人物版,上面有这样一行介绍:“21岁的凯瑟琳•迈耶,发行人尤金•迈耶的女儿,将掌管《邮报》的‘读者来信’栏目。她父亲迈耶说:‘如果她干得不好,我一样会辞了她!’”
  凯瑟琳的报人生涯开始了。
  
  她以为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伴侣
  
  凯瑟琳进入《邮报》正值罗斯福当政。新政之时,大批有理想有能力的年轻人涌入华盛顿,志在机构改革,重振经济。菲利浦•格雷厄姆(昵称菲尔)便是其中之一。回忆起和菲尔初识时的场景,凯瑟琳悲喜交加。
  那一天,天气晴朗。
  “凯瑟琳,来,认识一下菲尔,他是这里最优秀的。”闺密正式把凯瑟琳介绍给了菲尔,她一下子沉浸在了菲尔充满深情的眼神中。他们相爱了,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夜晚。有一天,两人一起参加了菲尔好友举办的聚会后,菲尔表白了,“凯瑟琳,我爱你,如果你能靠两套衣服生活的话,我们将去佛罗里达结婚,靠我们自己的薪水。”
  那时菲尔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刚刚被罗斯福总统任命为最高法院的法官。凯瑟琳闻言,几乎喘不过气来。“这或许有些轻率,我们应把结婚推迟一个月,再认真考虑一番。”凯瑟琳并不自信,她无法相信这个聪明、具有超凡魅力的男人会爱上自己。
  1940年的6月5日,凯瑟琳•迈耶穿着自己设计的礼服在芒特基斯科嫁给了菲尔,从此成为凯瑟琳•格雷厄姆。但是婚姻初期的生活并不太顺利,因为菲尔拒绝岳父的资助,小夫妻俩不得不过着窘迫的生活,尽管如此,那几年也是凯瑟琳与菲尔最幸福浪漫的时光。
  1946年,遵循着犹太人“家业宁传女婿不传女儿”的传统,尤金•迈耶决定将《邮报》交给菲尔掌权。于是,菲尔在30岁时成为《邮报》发行人的合伙人,两个贪玩的年轻人被迫过上了严谨、刻板的生活。
  在菲尔•格雷厄姆的领导下,《华盛顿邮报》取得了长足发展,甚至超越了所有的竞争对手,成长为华盛顿的第一大报。在菲尔掌管的后期,报社买入了多家电视台,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传媒帝国。
  不过,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菲尔与凯瑟琳“旋风式的浪漫爱情”开始出现裂痕。
  菲尔崇尚大男子主义,他常常指挥凯瑟琳做这做那,甚至有时候像仆人一样待她。凯瑟琳习惯于常年活在菲尔的阴影下,就连在公司的宴会上,她也常被同事们忽略。这些,凯瑟琳都可以忍受,但是,菲尔后来染上了酗酒的恶习,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并与一名年轻女记者有了婚外情。他开始逼迫凯瑟琳离婚,并让她交出《邮报》的继承权。就在这桩婚姻风雨飘摇濒临解体时,1963年8月,菲尔因抑郁症和妄想症在自家农场开枪自杀。
  凯瑟琳的世界刹那间灰飞烟灭。
  
  胆怯的寡妇成长为报界强人
  
  菲尔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凯瑟琳以为自己患了心脏病,因为她常常感到莫名心痛,有时候在白天,有时候在夜晚,这种疼痛如同潮水,每次袭来,总是将她彻底淹没,让她无法吸呼。
  不知过了多久,身边的朋友建议她最好去工作,别老一个人呆着。后来,凯瑟琳忐忑不安地去《邮报》工作了。尽管身体在忙碌着,但她的内心无比孤独,毕竟,她和菲尔一起生活了23年,她一直深爱着他。
  凯瑟琳在《邮报》,从最基本的管理者做起。在当时,女记者很少,更何况是大报的女发行人。在男性当道的世界里,生性羞怯缺乏信心的她,连面对下属都感到心惊胆颤,怕自己做错事情。
  刚投入工作的几个星期,凯瑟琳就像在迷雾中漫游,她不了解新闻界和商界的运作流程。甚至记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都已经忘光。应该安排谁做什么样的工作,何时做,为什么做,在哪里做和如何做,她都很茫然。而那些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比如财务、人事管理等,她更是无从下手。在和工会谈判时,她同样一筹莫展,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搞明白,究竟谁才是工会的负责人。
  凯瑟琳上任没多久,越南共和国总统的弟媳“儒夫人”来访,作为邮报发行人,她带队前往参加采访活动。“儒夫人”在越南臭名昭著,很多人都厌恶甚至害怕她。凯瑟琳也不例外。面对这个难缠的夫人时,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提问,却害怕得几乎要倒下。后来她回忆那次采访,根本不记得自己问了些什么,但她清楚地记得,“自己因为尴尬而喘不过气,看起来愚蠢无知。”
  另一个让凯瑟琳难忘的初次经历是演讲。凯瑟琳的父亲、母亲都拥有与生俱来的演讲天赋,但这种天赋显然没有遗传给她。第一次演讲时,她被彻底难住了。公司旗下的《新闻周刊》举办的广告招商会,她颤抖着双腿看着稿子读完《我相信个体的价值》。招商会并没有结束,作为负责人她还需要答谢广告客户,在讲台上站了一会儿凯瑟琳似乎开始适应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了,她轻轻地长吁一口气,放松自己因为紧张而僵直的身体,那一刻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支撑了她,她的眼前不再是一群陌生人,而是《邮报》忠实的朋友。凯瑟琳的语言突然流利起来,丰富的感情帮助她完成了这次演讲,且反响不错。
  凯瑟琳第一次经历劳工问题时,处理得也不够妥帖。当时,《星报》的工会举行罢工,而凯瑟琳作为盟报管理者,她起初是决定支持《星报》管理层与工会斗争到底的。但在一次冷餐会上她听了朋友的“劝解”,撤回对《星报》的支持计划。《邮报》的临阵脱逃彻底打乱了《星报》管理层的计划,只得向罢工者投降。这件事让凯瑟琳意识到了自己说话的“份量”。
  凯瑟琳坚韧而睿智,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果敢与毅力让她迅速成长。她开始定期参加编辑部会议及午餐会,花大量时间阅读思考,并向身边的成功人士取经,她还学会了任用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1964年初,凯瑟琳的工作开始走上正轨。她请出本•布拉德利出任总编辑。布拉德利将报社记者和编辑紧密地团结起来,在凯瑟琳的领导下,《邮报》成为世界报业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水门事件”扳倒尼克松
  
  提到《邮报》,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五角大楼文件事件”和“水门事件”,正是凯瑟琳的正确决断和勇于担当,让《邮报》斐声海内外。
  1971年6月,《纽约时报》不顾政府禁令,刊登了披露国防部越战研究报告(即“五角大楼文件”),美国联邦政府试图事先限制言论出版自由。此时,《邮报》也得到了那份文件。即将付印之时,刊登还是不刊登?这个问题尖锐地摆到凯瑟琳面前,经过反复思量,她决定:“Gahead!(向前)”!
  一年之后,五名男子私闯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被捕,外界将其视为普通盗窃案,尼克松政府企图掩盖盗窃案的实情,但《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经过锲而不舍地调查,终于发现事情的严重性:共和党政府试图颠覆民主党的竞选活动。
  尼克松政府为了掩饰,不断向凯瑟琳施压,尼克松一旦连任,《邮报》将面临停刊风险。当时的司法部长更是暴跳如雷,放出狠话,“再这样下去,凯瑟琳•格雷厄姆的奶头会被大绞肉机绞住!”第二天,凯瑟琳原封不动地把司法部长的话照搬在报纸上,引起全国一片哗然。事后,凯瑟琳的朋友甚至送给她一个项链,装饰物就是一架小绞肉机。
  政府对凯瑟琳及《邮报》持续不断地抨击产生了效果,《邮报》的报道受到公众置疑,但凯瑟琳和同事们依旧不屈不挠地追查“水门事件”真相。“我们已游到河流最深处,再没退路了。”
  那是一段孤立无援的生活,凯瑟琳要顶住总统的压制、公众的怀疑,但最终她战胜了这一切。1972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加入这场史无前例的报道,《邮报》暂时得到喘息。1974年8月,白宫录音带曝光,舆论迫使尼克松下台。
  自此,进驻白宫的历任总统每天必阅《邮报》。一直追踪报道此事的《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因此获得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每当有人提及“水门事件”,凯瑟琳都会说,这是她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很幸运尼克松够古怪,在白宫设置了录音系统,要不然他或许能够完成任期。我们所做的只是公平、真实、准确。我并不是勇气可嘉,只是别无选择!”
  “‘水门事件’让美国乃至世界震惊,它强调了一个自由、民主且充满活力的新闻界对社会是多么重要。”这一信念推动凯瑟琳矢志不渝地坚持新闻理想。《邮报》的劳工问题、罢工事件……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她都坚持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
  1979年1月,凯瑟琳将《邮报》发行人的职位让给了大儿子唐纳德。1997年,凯瑟琳完全卸任,并写就传记《个人历史》,于翌年获普利策奖。2001年7月,84岁的格雷厄姆夫人因意外受伤辞世,世界媒体因此而震动、悲痛。
  (编辑李婉莉njlwl@163.com)
其他文献
没事撞墙,想不开么?非也。“撞墙”,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健身方式。    撞墙也健身?    钟小姐最近迷上了“撞墙”。最初,她在湖南卫视一档叫做“百科全书”的节目里,看到嘉宾说起撞墙的健身疗效,就半信半疑回家试了一下,这一试还真试出了甜头,从此每天坚持。  她在家找了一块面积大、较平整的墙壁,背对着墙壁站立,双脚距离墙壁大约10~15厘米,双手水平伸直,放松精神,自然呼吸,正对着墙壁垂直撞击,
期刊
丈夫纳情人后要休妻,妻子奋起反抗却苦于没有证据。邻家老翁拍案而起,出庭指证,薄情郎却矢口否认。仅凭邻家老翁的指证,能否锁定丈夫的婚外情,为自己赢得胜诉的主动权,并获得赔偿呢?  这不仅是法律问题,也是道德问题。2009年底,湖南省会同县法院的法官,创造性地运用法律,给了人们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    夫妻公堂斗法无证据    江弘本来有个幸福的家庭,自己端着“铁饭碗”,妻子韩佳在一家效益不错的公
期刊
因一份头脑发热的婚前财产协议,离婚后,“豪爽男”不得不灰溜溜地净身出户。这则新闻在网上引发了热论,“婚前财产公证”也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敏感话题。  当今社会,由夫妻财产引发的种种纠纷,日益普遍。本文特约法律专家,为读者解答与婚前财产公证相关的各种问题。    婚姻财产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其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它不仅能帮助你
期刊
《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卓文景 著春风文艺出版社  成功不过是你的需要,在某种场合和某个时期达到了一种平衡,当“需要”穷无止境,平衡也会不断被打破。如果你的眼睛只盯着成功,你永远也追赶不上快乐与幸福的脚步。而成长则意味着你自身的强大,它牢牢握在你自己的手里,让你拥有幸福和快乐的能力。  精彩摘编———  谁都喜欢顺风顺水的生活,问题在于我们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我们迟早要和坎坷、挫折、人生
期刊
几年前,我有幸参加一个企业家朋友主持的招聘工作。那次,一位姓杨的小伙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凭心而论,这位小伙子的能力很强,但他最终落选了。原因是在最后的时候,朋友让他谈谈他父母的情况,可他竟一无所知。他因此被淘汰。事后,我觉得这事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启发意义,就写了一篇文章《不能聘用的理由》,发在2008年第2期的《莫愁智慧女性》上。  没想到,文章发表后,小杨恰巧看到了,他为之一颤,觉得文中的事“完全
期刊
编辑同志:  2008年12月10日,我丈夫在回家的路上,被一辆大货车撞伤,经医治无效死亡。经交警部门认定,大货车一方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我丈夫死亡时,我已怀孕,并于2009年2月生下一名男孩,取名李亮。我和肇事方就赔偿事宜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但是肇事方拒绝给付李亮抚养费。他们认为,李亮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尚未出生,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因此不应支付抚养费。请问他们的说法正确吗?  读者:许玲    许
期刊
有充分的意志力抵挡男人的进攻,也有足够的智慧阻止男人的撤退。  ———魅力给力    玫瑰是你的,巧克力是你的,钻石是你的,你是我的。  ———爱情蜜语    我不介意你骗我,我介意的是你骗不了我。  ———某女对某男说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会有个给力的女人,每个成功的女人背后也许会有个不给力的男人。  ———男女成功之动力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是吃,第二快乐的事是待会儿再吃。  ———吃
期刊
与《莫愁》的结缘,已经延续了近20年。人生有几个20年?初出茅庐到壮年,最灿烂的这段年华,有幸与《莫愁》一起成长。  最早一篇文章是由《莫愁》前总编渔梦先生编辑的,那时文字青涩,幼稚,但是,他看到“不一样的光辉”,这点让我很感动。后来我也成了编辑,从他那里学习到一种可贵的“编辑品质”与能力,胸怀着一颗鼓励与发现惊喜的宽厚心。  后来就再接再厉层出不穷地在《莫愁》以及后来派生出来的“男人版”、“家教
期刊
2010年,电影《海洋天堂》的全球发布会上,面对无数摄像机镜头,编导兼导演薛晓路觉得恍如梦中。十六年的志愿者经历,十年的电影酝酿,漫长的寻找投资方之路……当鲜花最终到来时,她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只有十六年前的那一幕,又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    爱得越深,越难动笔    1994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读研究生的薛晓路拿着一张地址条,顶着大风,辗转找到了位于樱花东街的北京市聋哑学校。来不及
期刊
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段、或几段关于气味的记忆。它可能是儿时跌倒闻到的泥土香,可能是妈妈洗衣时的肥皂气息,也可能是挽着恋人在沙滩散步时,大海那种潮湿中有点咸的独特味道。  我们都认为气味如同记忆一样不可复制,而海归女孩娄楠石,竟专做这种“卖气味”的生意。仅仅一年多,她就做成了一个嗅觉产业,许多名人明星、著名企业家都是她店里常客。    在新西兰发现气味商机    小时候,从电视里看到欧洲美丽的牧场,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