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 等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q22695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周之前,据说互联网界人士如果不在乌镇或去乌镇的路上,那就OUT了,—这是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办;一个月前,文化圈的人都在谈乌镇木心美术馆的开幕,两三个月前,文艺界的人们在关心乌镇国际戏剧节的演出,—这已经是2013年首届之后的第三届了;而最近几天,关注艺术的人当然不会错过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的消息。
  12月29日,由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主办,陈向宏发起并担任展览主席,冯博一主策划的“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在北京古北水镇举办首次新闻发布会,展览将于2016年3月27日在中国乌镇开幕。—作为旅游名镇之外,近几年来乌镇一直在制造有关艺术的话题。
  作为江南四大名镇之一,乌镇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多年建镇史。它位于中国上海、杭州、苏州三地交界处,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乌镇基于传统背景和现实状况做出成功取舍、探索在文化和产业之间建构新的生态链的独特经验,使其成为历史古镇成功活化的代表,并带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
  “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定位于一个持久性项目,它是继“乌镇国际戏剧节”持续举办和木心美术馆开馆之后,乌镇开始探索借助视觉艺术的力量来触摸当代思维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主办方希望通过引入文艺活动以保持其作为江南古镇鲜活状态的理想平台。作为力图反映当代前沿状况的制度化艺术展事,双年展、三年展往往与都市文化或都市资源密不可分,而“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则意在使当代艺术的全球化观念与乌镇的文化愿景,真实地联系在了一起,并试图在当代艺术对有关展览方式、权利话语等议题的讨论中,建构出一种新的创意模式。
  展出场地由“西栅景区”和“北栅丝厂”组成,分为室内、室外两种类型展示空间。西栅景区是人们所熟知的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情境,而北栅丝厂则是对1970年代建设投产而被弃置不用的丝厂厂房重新改造之后,所形成的新空间,也是展场的主体部分。在不改变建筑的既有外部形态而通过内部改造实现功能转换,已是当代艺术空间或创意文化空间诞生的重要途径,而作为乌镇工业载体的北栅丝厂的典型性,被认为在于,其物质文化状况构成了工业化之后第三世界城镇社会景观中现实与幻境相互交织、变化的异质空间。
  而从乌镇展开对当代艺术问题的思考和投入,主动引导当代文化的“逆城市化”发展,则可以看作是全球化与“在地化”之间关系,以及变化过程中的新动向。而如何确定进而认知、延展这些“问题的边界”,如何处理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新资源,并对它们实现有效的视觉转换,就要考验艺术家的思考、判断和智性品质了。策展人对上述背景的考察和对问题针对性的提示,是形成“乌托邦·异托邦”这一展览主题的直接来源。
  在被问及展览主题时,主策展人冯博一认为,乌托邦实际上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社会形态的一种期许,一种憧憬,或者说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往往这种乌托邦的理想在现实转换的过程当中,或者说在实现乌托邦的思路当中,在现实层面往往发生了变异,甚至发生了变态,而这种乌托邦的变异在中国是一种特别突出的情况。而历史的断裂与现实的无序,乃至当今不断的文化冲突,正是“异托邦”的实质所在。艺术家尤其是当代艺术家,更多的就是在做乌托邦和异托邦的事儿,以往的视觉艺术往往画一些诸如风景花卉静物等漂亮的视觉形象,也是在寄托一种理想,而当代艺术的特点是在现实的层面上对于现实本身问题的种种质疑,甚至批判,可能更多的是对异托邦这样一种现象的思考与表达。
  策展人王晓松和刘钢则介绍了参展艺术家及其艺术特点,展览邀请了来自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位活跃在当代艺术界的艺术家,基本上国外艺术家和大陆及来自港澳台地区的各占一半,其中既有阿布拉莫维奇、荒木经惟、罗曼·西格纳、比尔·维奥拉等 对近几十年世界当代艺术观念产生至关重要影响的艺术家,也有正在为当代艺术创造更多新问题意识并获得世界性关注的艺术家。包括装置、雕塑、影像、摄影、行为、绘画以及声音艺术等多种媒介方式与类型,它们将从不同的角度诠释艺术家对展览主题的理解。
  据了解,展览筹备以来,主办方和策展人曾先后组织邀请三批21位艺术家赴乌镇考察现场,并已有艺术家开始在乌镇驻场创作。而对于具体的作品,策展团队却暂时保留神秘感,准备保留至下次发布会。不过在随后在采访艺术家隋建国时,得知他的作品将会在丝厂的户外展出,是钢质的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公共雕塑。
  主办方介绍,“乌托邦·异托邦”只是“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的开始,随之而来的“新问题”必将成为这一展事持续下去的动力,也希望它们会成为未来当代艺术问题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是否会一如乌镇国际戏剧节和世界互联网大会成为业内外参与和关注的活动,还有待展览的呈现及其“续航能力”,但就目前展览策划及艺术家阵容来看,显然给人一种“前方高能”的提示作用。
  展览简况
  主题: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
  主办: 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
  开幕式:2016年3月27日
  展期:2016年3月28日— 6月26日
  地点:中国·乌镇·北栅丝厂、乌镇西栅景区
  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艾未未、荒木经惟、陈志光、程大鹏、崔有让、理查德·迪肯、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安·汉密尔顿、奥利弗·赫尔宁、达明安·赫斯特、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尤布工作室、菅木志雄、约翰·考美林、赖志盛、安迪·莱提宁、李松松、厉槟源、林岚、林璎、刘建华、毛同强、缪晓春、马丁·帕尔、彭薇、芬博基·帕图森、碧娜里·桑比塔、罗曼·西格纳、奇奇·史密斯、宋冬、隋建国、比尔·维奥拉、翁云鹏、吴俊勇、向京、徐冰、许仲敏、尹秀珍、张大力
  展览主席:陈向宏
  展览艺术委员会成员:侯瀚如、冷林、亚历山大·孟璐、乌利·希克、田霏宇、巫鸿   主策展人:冯博一
  策 展 人:王晓松 刘钢
  策展助理:陆新 张凡 苗雨 杨杨 陈铭桦 孙志勇
  展览统筹:陈瑜 何国明 曹杨栋 姚建强 于潇飞 徐泊 朱颖
  发布会嘉宾:
  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瑜,主策展人冯博一,策展人王晓松、刘钢,艺术委员会委员代表尤伦斯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参展艺术家代表 Oliver Herrin、隋建国,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曹杨栋,木心美术馆馆长助理 徐泊
  《谢南星2009—2015》出版
  2015年底,《谢南星 2009-2015》(中英双语)由麦勒画廊(北京-卢森)出版,收录了谢南星在2015年11月7日于麦勒画廊北京部开幕的最新个展“无题三种”的现场图、近六年(2009-2015)的新作,与此同时,还涵盖了策展人及艺术评论家卢迎华,Ruth Noack以及David Spalding的评论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并讨论谢南星的作品以及创作路径。2015年11月7日谢南星的个展“无题三种”曾在麦勒画廊举行。展览展出了一组肖像系列的作品。谢南星对传统肖像画流派进行反思,他对人物的刻画不同于惯常的描绘人物容貌的方式,而是通过一则故事、构图或者色彩来塑造人物性格。谢南星是一位极具变革心的实验派画家,他总是在挑战着艺术教育中的那些传统的、看似已确立的成规。他对心理学颇有兴趣,往往以心理学质疑的方式去质询表面背后的东西,从而达成他的艺术实践路径。
  “关键链接”中瑞艺术展项目及新闻招待会在京启动
  2015年12月30,共振计划第十八站“关键链接”中瑞艺术展项目及新闻招待会在京启动,启动仪式在瑞士驻中国大使馆进行。“关键链接”中瑞艺术展是“共振计划”项目团队为中瑞建交65周年庆典策划的跨国、跨领域、跨年度综合性艺术交流项目,亦是是“共振计划:走向世界的中国当代艺术”框架下的重要展览。展览策划宗旨是以当代艺术为载体,力图在国际语境中呈现与中国当下状态紧密相关的不同切面,观众可以由此通道,尝试感知、把握急剧变化的中国当代艺术思潮的大致脉络。届时,展览将在北京联合展出中瑞两国艺术家的雕塑与装置作品,并在瑞士展出30余位中国艺术家近70件作品。
  据悉,“关键链接”瑞士展将于2016年4月3日在瑞士圣乌尔班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中国展则于2016年秋在北京开幕;届时,中国展览将主要展出来自瑞士的雕塑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并同时邀请中国艺术家参与交流和对话。
  超恋物—秋冬季
  春节将至,浓厚的购物气息已然来临。由策展人Garcia Frankowski 与毕昕合作的策展项目“超恋物”于1月9日在应空间开幕,展出几位艺术家有关物、消费主义和商业思考的作品。
  展览介绍里指出,“超恋物”所关注的是超级资本主义时代下博物馆学与市场贸易的交集。超级消费观驱使着购物中心与博物馆走向几乎不分彼此的同质化。随着生产与消费观念的巨变,“超恋物”意在于两者的边界地带开辟新的空间,它既是概念店铺也是展览空间,并在这里将观众与消费者的身份差异消融。作为2016 年应空间的首个合作策展项目,“超恋物”将分秋/冬、春/夏两期呈现。此次秋/冬季参展艺术家包括马大哈、Segretier Laurent、Ada Sokol & Beata Wilczek、CamilleAyme、Garcia Frankowski、Ophelia S. Chan、Oliver Haidutschek 以及The Collective。
  “秦风个展” 于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二馆开幕
  2016年1月9日下午3点,由亚洲艺术中心主办并策划的 “秦风个展” 于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二馆开幕。本次展览深入探讨了当代水墨中特有的现代性视野与中国文化价值,并同时呈现了艺术家秦风“欲望风景”、“文明景观”与最近期“山水社会”系列作品。以水墨语言为根本,透过多种媒介传达思想和文化的视觉层次,而重覆出现之圆形、圆弧线条又带着周而复始的哲学隐喻,蕴含着东方特有的气量与宽容。自 2000年后秦风的作品渐渐更视觉化,“水”、“圆”、“方”等符号逐渐在作品中清晰;而咖啡、茶、压克力、墨这些看似差异甚大的东西方事物在其作品中被智慧性的运用。作品形式不拘泥于平面绘画,如空间装置、雕塑、陶瓷、行为影像等各种艺术形式也都在秦风的艺术观念中串联到一起。其作品以“后现代水墨”为标志,是最多被西方重要博物馆收藏的当代艺术家之一。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2月28日。
  日出 · 日落—顾忠升摄影作品展
  “白日与黑夜永不并存,但在某个瞬间,他们能够相遇,我透过光纪录、塑造了时间的呼吸,又通过人造的灯光还原了现实的节点。”—顾忠升
  作为一位摄影艺术家,光一直是顾忠升观念摄影系列作品的重要媒介,他的摄影作品关注时间与空间的思维变化和物象在这其中的微观表达,一切都在这看不见“光”中。2015年12年26日,在西五艺术中心展出的“日落·日落”就主要展出了顾忠升这两年来的新作,即《日出之前》与《日落之后》《Hot Pink》《尘》《纽约》《冷月》等系列摄影作品及影像。此次展览由媒体人顾博与刘睿女士联合策展。在顾忠升的作品中,阴晴圆缺的月亮、纽约的城市心电图,带着一种探索性。凭借对色彩的敏锐,顾忠升把心情加入到色彩之中,带着一丝好奇,一种暧昧。
  刘玉洁个展呈现“维度与轨迹”
  作为艾米李画廊2016年的开年首展,刘玉洁个展《维度与轨迹》于1月16日开幕。据介绍,这也是刘玉洁的首次大型个展:多件大尺幅架上、装置作品以及纸本水彩作品;其中大部分为2015-2016的最新创作。
  走进展厅,明显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在探讨空间与时间的关系:用切割和再次组合的方式去展现绘画中的透视关系与空间性,作品的空间感与结构感更为突出,突破了她原有的色彩张扬情绪性抒发的表达方式,透露着更为纯粹的理性思维输出方式;她对西方古典绘画中的色调研究,也被加以运用,并赋予作品现代性。
  从二维到多维、平面到立体、具象到抽象、正空间到负空间;对于形体与结构感受力让她作品中原本单调空间下的并置更为精确与纯粹,展示了一个刘玉洁所制造的真实又非真实的多维空间。比如装置《幽晦的折光》 即是刘玉洁在空间结构系列的最新研究及实验性作品。
  棱镜—袁元艺术展
  艺术家袁元的大型个展“棱镜—袁元艺术展”于2016年1月9日下午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开幕。本次展出的作品包含《棱镜》系列、《幻境》系列、《灭.生》系列、《他-她》系列等多达30余幅大尺幅作品。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展览学术主持并致辞,批评家殷双喜、易英,清华美院教授杜大恺,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著名艺术家吕胜中、陈文骥、王光乐等嘉宾出席。伴随今天这个图像与信息资源快速传播时代而来的是对“新”艺术形式的过分追求,任何从传统创作语言出发的探讨都有随时被淹没在爆炸性艺术话题之内的危机。因此,作为一位出身具象油画专业的艺术家,袁元在主动选择将油画作为创作基点拓展艺术可能的同时,意味着选择与“主流”当代艺术圈保持距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今天任何一位艺术家都处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文化情境之中,面对泛图像化浪潮的袭来。显然,如何“谋求和探寻新的艺术思维与创作的方法论”成为今天艺术家们所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任何一种艺术形态都在面临着一个相同的境遇,分享着共同的经验。因此,选择与当代艺术视野保持距离的袁元,却恰巧站在当代艺术的中心,挑战着固有的规范和边界,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具有提示性意义的内在超越。
其他文献
“覆膜·新加坡—新加坡当代艺术展·赵露个展单元”于新加坡当地时间2016年1月21日三点半开始VIP预展。展览地点位于新加坡滨海湾金沙会议展览中心。展览时间正值整个东南亚最著名的当代艺术盛世—第六届新加坡艺术周期间,艺术周包含了“新加坡当代艺术展”、“艺术登陆新加坡”、“Prudential Eye Awards”等多场重要艺术展览和活动。  在“覆膜·新加坡—新加坡当代艺术展·赵露个展单元 ”中
期刊
我的绘画作品比较多,但是除了画画之外我也非常关注展示空间。去年在中国美术馆我和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卡斯特利有一个对话展览,今年4年月份又以“白墙计划”为概念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展出我和他的全新合作。而上海站展览最初的构思只是把之前在北京展出过的作品再展一次。一个艺术家进入美术馆的空间之后,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将作品放置入这个空间内。我和卡斯特利在展览开幕前3天抵达上海准备布展。可他的作品却因为海关手续
期刊
幾言
期刊
从常态的角度来讲,在布置这样一个常规展览时,采用的是以人为中心的静态观察的视角。也就是说,当我把作品挂在这样一个空间里,面对的是作品本身。 因为这些被放入空间的作品自身是独立的,它有它自己的内容,它自己的语言和它自己的观念。因此,我们如果概括地形容一个常规展览,就是考虑如何将作品置入一个空间。
期刊
整个展览才是一件完整的作品。到最后,如何除去墙上的作品,已经成为这件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白墙计划里,消解成为建构。甚至最终的消解比之前的建构更为重要。  在最终覆盖掉墙上的作品之前,我做过很多设想,如何从白墙回归白墙,因为每一种不同的覆盖方式都指向着不同的行为观念,也包含着不同的价值观。我让一个工人按照空间的前后关系,由远及近的覆盖卡斯特利的部分,先从最远处的脸颊开始涂,接着涂掉鼻子和嘴,最后
期刊
吕豪:日渐干涸的当代艺术实在不想指认,当代艺术现如今正在渐渐干涸,但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让人难以启齿又难以回避的事实。  展会与作品  看看如今各大艺术博览会上的作品吧,不妨自问:它究竟还能调动你身上多少艺术细胞?有时想想,真不知道是艺术发展得太快,还是作为欣赏者的大众过于驽钝。一如农产品博览会的艺术现场,满场攒动的人头,各种艺术门类——绘画、新媒体、装置、录像、行为——的作品遍布现场;形形色色的
期刊
幾[]
期刊
在勐海县勐遮镇的曼宰龙佛寺的僧舍外墙上,绘制着“傣味”十足的可称为“傣族本土型”的壁画。《勐海县志》对此有明确记载:“曼宰龙佛寺壁画绘于傣历1230年(公元1868)……”,是由曾到泰国留学回国之后还俗的傣族画工所画,距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不过,由于南传佛教艺术“活态”性和寺庙常修常新的特点,现在我们看到的壁画,是1 987年在原清代壁画的基础上由勐遮曼垒佛寺佛爷、民间画工康朗赛(2008年去
期刊
晚清时期,大批欲求出外谋生的华工成为发达国家在中国被廉价诈骗去“淘金”的对象。远在异国,即使报酬低廉、条件苛刻、种族歧视,但中国华工们没有任何选择,最终以牺牲掉数千人的性命为代价完成重任,不少华工因为无法返回中国,而且得不到侨居地的公民权利、无法获得移民资格而客死异乡。  之所以提及这段关于华工的历史,是因为8月1日在白盒子艺术馆进行的“受害者—张卓良公共实证艺术项目”的展览,此次展览包括两方面的
期刊
与垄断着大部分重要文化资源的北京相比,多样性的艺术实践在中小型城市的环境下似乎很难持续地生长。而这种落差的产生,并不意味着生活在地方上的文艺群体,没有独特的艺术理念或梦想。更多时候是因为受到资金和整体文化环境的限制,而只能将自我理想实现的可能性,寄托在扎堆涌向大都市的路途上。  本期我们关于“独立空间”的共分两个部分:  —— 现实空间 ——  在上期杂志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一些蜗居在京城不同角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