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比较研读提升阅读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meiscaohao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教学经验完成,通过课文阅读方法设计,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比较思维的能力。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创设可比的语言环境,挖掘课文内的可比因素,巧用课文间的可比层面。希望为其他语文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研读比较
  唐朝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而后想把 “敲”字改用“推”,犹豫不决。后遇韩愈,经仔细思考终用“敲”字。后人用“推敲”比喻斟酌字句,选用最恰当的语言文字 。推敲就是比较,比较是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从分析与综合到抽象与概括的桥梁。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积累语言,发展思维,使之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
  比较、研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恰当、合理的比较引导学生研读文本透视语言现象,发现语言规律。研读和比较两种方法有机融合,能帮助学生“透过各种语言现象,发现和掌握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培养了学生敢比、善比的意识和认真研读的习惯。
  通过笔者几年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比较”、“研读”,以下是在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总结概括。
  1. 移花接木——创设可比的语言环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内容,能体会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在阅读教学中,有时为让学生理解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或一段话,可以变换相应的内容,营造新的语言环境来比较、体味。
  1.1 换词对比
  替换句子中的字词,把替换后的句子与原句对比,能清晰地展示被换字词的作用和含义,使学生体会语言的分寸感。
  例《燕子过海》中有一句写燕子疲倦的句子,其中的“落”、“伏”最能表现燕子的疲倦。教学时用其它字来替换它们,能更好地理解燕子当时的境况。
  ① 比较:
  A、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B、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飞下来,停在甲板上休息。
  ②为什么说燕子像雨点一样“落”下来,而不说“飞”下来。(“落”说明速度快,写出了燕子已没有力气飞行,突出了燕子飞行途中的艰辛。)
  ③“伏”字能改用“停”吗?师用简笔画画出燕子“停”与“伏”样子。(“停”是用脚站着,“伏”是整个身子甲板上,表明燕子太疲倦。)
  1.2 调序对比
  调换原语言的顺序,把调换后的句子与原句进行对比,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体会语言的畅达感。
  《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一段话:“我发现前面60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为使学生理解内容,领会“不但……还……甚至……”这组关联词,笔者调换语序比较研读。
  改成:我发现前面60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听见敌人的讲话声,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铁丝网和胸墙都看得见。
  学生笑,问为何笑。
  学生:原句的关联词是递进关系,后面的内容也是递进关系。后句关联词没变,可内容却不是递进关系,关联词与后面的内容不相符。
  通过调换语序,原句在错句的反衬下,学生进一步了解关联词“不但……还……甚至……”的递进关系,同时懂得内容与形式必须一致。
  2. 瞻前顾后——挖掘课文内的可比因素
  《语文大纲》要求: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以及每部分和整篇课文的联系。
  一篇课文有许多相互联系的内容和可比的素材,把这些内容挖掘出来,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2.1 同中求异
  通过挖掘、比较文章中一些内容相同处,揭示其所蕴含的不同含义。
  《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有两个“才”字。
  ①比较:
  A、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
  B、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②联系上下文,得到两个“才”的意思。第一个“才”是“方、始”的意思,表示时间长;第二个“才”字是“仅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
  ③同一个“才”字会有完全不同的意思。
  学生经过比较发现第一个“才”在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后,表明时间长,强调了烈火烧身的残酷、英雄超人的意志;第二个“才”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则表示时间短,突出了战斗的顺利、英雄的巨大鼓舞力量、英雄献身的价值。
  2.2 比中求同
  在研究类似处的比较中,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归纳出文本在内容上、写法上的许多相同点。特别是发现文章写法上的规律,对培养学生的写作、阅读能力大有裨益。下面是一则教学实例:
  《火烧云》4—6自然段主要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把火烧云比作马、狗、狮子。
  师:大家看第4自然段。(教师连问三个问题:“天空出现了什么?它是怎么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由于问题难度不大,学生对答如流。)
  师:大家看第5自然段,我请一位同学像刚才老师那样问,其他同学答。
  一学生把刚才老师问过的三个问题重新问一遍,其余同学根据第5自然段作答。
  第6自然段教师则让同桌按照上述三个问题互问互答。
  师:到现在为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这三个自然段都先写了天空中出现什么,再写形状,最后写变化。
  教师从“扶”到“放”作好铺垫,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写法特点。
  3. 牵线搭桥——巧用课文间的可比层面
  一篇文章、单元的教学,对其他文章、单元的教学都有借鉴意义。加强课文间联系,能使学生从知识的整体结构把握所学内容,从而使教学达到阶段性和连贯性的统一、局部性、整体性的统一。
  《江姐》一文中“瞥”字的理解。
  师:江姐只瞥了一眼,就看到使她心惊的几个字:匪首彭咏梧……《夏明翰英勇就义》中,夏明翰痛恨敌人,藐视敌人,作者也用了一个“瞥”字,比较这两个“瞥”字的区别?
  学生查字典,读课文,议论纷纷。
  生:我联系上下文,通过比较,发现这两个“瞥”字含义不一样。夏明翰瞥了一眼,这里表示看不起敌人,不把敌人放在眼里,含贬义;江姐只瞥了一眼,这里表示江姐很快看了一下,说明当时情况紧急,不含贬义。
  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两个“瞥”都是“很快地看了一下”的意思,但感情色彩不同。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多联系,多比较。
  参考文献
  [1]韩蕾,黃秋华,刘红.阅读教学一二三[J].语文学刊,2005,(06)
  [2] 李建军.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体验的生成[J].语文建设,2004,(03)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改革时至今日,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教学现状仍令人堪忧。笔者在此不揣浅陋,谈谈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见解,以期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  【关键词】语感培养因声求气推断词义释例  教师逐字逐句翻译,学生书上抄满了词语解释或文句翻译,可学生觉得很深奥难学,老师总感觉像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向前爬,实践证明,传统的串讲法难以授给学生 “渔”。于
介绍了我们自行研制开发的机器人仿真与离线编程系统软件。该软件为机器人的研究与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可用于机器人的本体设计、作业单元布局、路径规划与碰撞检验、任务规
介绍了CTES—1控制技术实验系统中有关系统建模方面的内容。在该系统中包括有两种建模方法:阶跃响应法和相关分析辨识法.传统的阶跃响应法具有简便、直观、建模速度快等优点,当机组运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方法、训练方法陈旧,脱离生活实际,舍弃生活的源泉,走的都是教师指导,帮助审题,搜集材料,读范文(或下水文),帮助学生反复修改,应试教育的老路子。其结果是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不具体,没有血肉,缺乏真情实感。就算写出所谓的好文章,也只是
目前小学教育正处于转型时期,由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生学业负担减轻,家长转而为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小学生把大量的课外时间用在了课外辅导班上,家长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小学生
【摘要】朗读是口头语言表达的一种艺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在现代化的今天还不能丢弃,而应该还原语文课堂的语文味,让朗读充分发挥它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朗读交流  课堂上的交流,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是智慧与心灵的碰撞。然而,朗读也是一种交流的形式,是课堂中一种形式特殊的交流;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成功朗读与文章、作者、作者生活的
期刊
按照农业部领导的批示要求,近期我们赴浙江的萧山区、绍兴县、宁海县,四川的蒲江县、广汉市、蓬溪县和湖南的株洲县、衡阳县、汉寿县,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问题进行了专题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我国不断深入的今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成为今天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向。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方式及效果决定了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所以新课程要求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具有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大组教学有效性  Mclntyre等人曾论述了四种常用的组织学生的方式,即,大组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和合作学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组教学仍是我国大部分学校在未来一段时间
对商业建筑内部开放空间的功能意义,构成形态,文化创意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内部开放空间的创作手段以及如何组织完备而有特色的商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