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埌南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l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埌,当地话为“山脚下的坡地”的意思,因此埌南过去又叫地坡,这注定了藤县埌南的一方水土必然是山水相依而又幽篁清远的,这种意境使埌南沉浸着一种激越的诗情和恬静的画意,让我们在走进埌南的岁月里相得益彰,历久弥新。
  水声清色白石河
  在我的记忆中,白石河是一条水色清清、两岸嘉木森森的河流。
  白石河是浔江的第三大支流,发源于埌南镇屋勤村交刀界,从埌南的交刀流经礼贤、屋勤、屋蒙、江莲、共和、古弄、仁者、昙任、双底、新也、凤凰,再到塘步的律村、大地、立新、岳底、汗池、佛子坡,然后在南安村的上江口注入浔江。白石河还有着众多的支流,如石子河、黎寨河、大寮河、界田河、白土河、大湴河、莫埌河、洲冲河等,这些纵横交错的河流形成了埌南的血脉,营养着埌南丰腴的土地,使之成为藤县产粮最多的农业大镇和名副其实的稻米之乡。
  走进埌南,我首先是沿着白石河开始的。
  那是1979年的9月份,刚刚年满十五周岁的我考取了一所叫作“埌南中学”的高中,我要沿着蜿蜒曲折的白石河畔从塘步镇一个叫神田的村子走进埌南去,开始为期两年的高中生涯。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白石河水是清澈而欢快的,水流不急也不缓,在拐弯的地方还时不时会蹿起一朵朵的浪花儿。白石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岸茂密的修竹,以及一些土名叫“四经木”“水壳木”的野生灌木,偶尔还可见到一两只叫“水鸭”的野鸭子从灌木丛中飞出,我的心情也激动得如同野鸭子的翅膀一样“扑棱扑棱”的。
  沿着白石河走进埌南,水车是别具一格的风景。这种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灌溉工具,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是中国农业文明和水利研究的重要见证。有水车的地方河面一般都比较宽阔,而且要用木樁在河里拦起一条用稻草或蕨草围起来的坝子,让河水向水车的一侧流去。在走进埌南的途中,时不时在白石河里便可见到这种水车。据说水车的原理最初是由子贡发明的,在《庄子·外篇·天地篇》中记载说子贡在南游途中路过汉阴时,看到一位老翁辛苦地抱瓮灌溉,既辛苦又事倍功半,于是告诉老翁有一种省力的工具叫作“槔”,它的制作方法是“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数如沃汤”,这便是水车的雏形。白石河里的水车鸣转,吱吱欸乃,随着溅起的朵朵浪花,愉悦着我们的心情,驱走了饥渴,仿佛让我们看到前路已不远,正如宋代诗人卫泾在诗中描述的“雨断风回忽报晴,山颠巅初日挂铜钲。云烟藏迹千峰翠,草木增华两眼明。桑野枝空蚕杼歇,溪泉溜急水车鸣。鸟啼花笑浑如喜,此去山斋只一程”,给了我们一程又一程前行的动力。
  白石河也是一条旖旎多情的河,它一路婀娜而来,到了埌南双底村这个地方便遗下了一片叫“双底石子滩”的滩涂,河里的石块由于长年累月的冲积聚集成滩,色彩斑斓,珠圆玉润,河岸的黄花绿叶倒映水中,映衬着白石河在双底段的独特风情,让路过的行人久久不愿离去。而当白石河流到了一个叫凤凰的村子时,村子倚靠着的山峰恰似一只腾空飞翔的凤凰,它对着白石河恋恋的神情,不知是凤求凰还是凰求凤,而白石河也好像是要与凤凰做伴一样,特意缠绕着村子形成一个大大的圆弧,落下了一个多情的凤凰湾之后,才一顾三盼地不舍而去。据当地人说,在这凤凰湾中有着一母九子十只凤凰,还真的值得每一位走进埌南的人细细地去追寻呢。
  白石河的一级支流叫石子河,它发源于尖峰顶靠同心镇的一侧,从古笔村汇入白石水库后经过新光村的金斗、沙黄至洲村在新也汇入白石河。白石水库是白石河上游的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供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利工程。白石水库湖面宽阔,清澈凝碧,两岸森林密布,翠绿清幽,水库中有一个小岛突屹其中,仿如仙界秀子端坐在水面上,宁静而安详。白石水库是一处十分难得的僻静处所,漫步在岸边的山径上,于水静风清之中人世间的烦躁杂念顷刻间便会消散得无影无踪,人的意境也如同进入了庄周梦蝶一般。
  沿着白石河走进埌南,我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见证了白石河的春秋冬夏,也见证了白石河水的荣辱丰竭,收获了同学的情谊,更深深地记住了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师恩如海。
  漫漫黄沙说沙黄
  沙黄村是埌南镇的一个自然村,距镇政府驻地约五公里,全村共四百三十五户一千九百五十四人。
  我第一次走进沙黄,还是在埌南中学读书时与一个叫文安的同学踩着自行车去的,准确地说是经过并在那里歇息和到文安的一个亲戚家去讨粥吃。那时候踩的大约是凤凰牌或永久牌之类的自行车,而且大都是由文安同学踩我在后面坐,这主要是由于我的骑车技术不过硬,还有就是身体比较单薄。依稀记得当时还有一个同班的女同学是沙黄村的,只是毕业以后再也没有见过了。
  再次走进沙黄是随着新光村的支书甘营全去的,甘营全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参加过唐山大地震的救援工作,写有《唐山大地震——铭刻心中的记忆》,记录了三十多年前那场大地震中惊心动魄的救援时刻,字里行间渗透了人民子弟兵的铁骨柔情。再次走进沙黄,重新唤起了我对沙黄的点滴记忆,一草一木仍倍感温馨。
  沙黄村庄秀美,历史悠久,有着许多神奇美丽的故事传说。
  就在沙黄村入口牌坊正对着的地方有一座山叫皇殿山,这山得名的由来源于一个在藤县、苍梧、岑溪等地流传已久的传说。说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头发胡子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先生在经过沙黄村时正好天黑了下来,一户农家见状便热情地收留了他,并十分周到地安排好食宿,这位老先生十分感动,便主动提出要给这户农家点一卦“山”(当地称安葬祖先骸骨的坟墓为山)。点完“山”后,又开了一个“吊宫”的日课,并特别叮嘱这户人家要等到有四种奇异的征兆出现时方可下葬。这四种征兆分别是:人头戴铁帽、马骑人、鲤鱼打鼓、鳖上树。这户人家一听,感觉到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老先生说你不用担心只管去做就是了,并且一定要等到这四个征兆全部出现才能下葬,下葬后第二天就要在坟墓上淋水,一直淋到第七天便会有一支笋冒出来,再继续淋上七七四十九天,然后再把这支粗壮的笋拔起朝着北方奋力扔去就可以了。这户人家将信将疑地按照老先生的吩咐去做,果然在下葬的那天天快亮的时候,天昏地暗、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倾盆而下,到了中午时分一些从圩中赶集的人陆续回来了,只见一个买了口大铁锅的人来到河边的时候卷起裤脚,把铁锅举上头顶蹚过河去,第一种征兆灵验了;又过了两个时辰,又一批赶集的人回来了,其中有一个人从集上买了一匹小马驹,在过河的时候他把马托在肩膀上走过去,第二种征兆又灵验了;再过了两个时辰,不知是从哪里来的一帮“八音”吹奏者也经过这条河,一个吹鼓手把鼓绑在腰中间,过河的时候正好一条鲤鱼跳起碰到了鼓,第三种征兆也灵验了;这样一直等到了傍晚,这时又有两个专门从事捞鱼捉鳖的人回来了,他们到了河边想坐下来休息一会,便把捉到的鳖用绳子扎住挂到一棵树上,就这样四种征兆一一灵验了。于是这户人家马上落葬,但在淋水的时候淋着淋着记不得是第几天了,结果在还未到四十九天的时候便把笋拔了起来朝着北方扔去,这一扔不打紧正好扔到了当朝皇帝的洗脸盆里,皇帝急忙召来国师询问是怎么回事,国师掐指一算说是在广西梧州府一个叫沙黄的地方有一座皇殿山上有帝王之气,于是便派人斩断龙脉,在山腰处挖了一个大坑,两边各插下一支铜笔,破了皇殿顶的风水,从此再也不能出皇出帝了。   虽然这是一个带着浓郁神话色彩的故事传说,但皇殿山的山腰直到现在还存留有一个大坑,清晰可辨。这个传说体现了中国民间千百年来对皇权的敬仰和崇拜,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沙黄村有着人类活动的悠久历史。
  无独有偶,在沙黄村还有着一个叫“圣石”的传说。说的是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有感于沙黄这个地方的天地灵气,于是特地再遗下一块巨石来让它与沙黄世代相伴,这块巨石便是“圣石”。现在这块巨石就安静地卧在沙黄村尾一个山嘴上,它突屹于地面,高十五米、宽九米,威严肃穆,蔚为壮观。
  再次走进沙黄,我们更惊诧于在一个叫地莲塝的地方有一处保存十分完好的古遗址。这处古遗址表露出来的是一个地下通道,通道由古砖砌就,这些古砖呈红色,每块砖的侧面都有着十分细腻的美丽纹饰。这个通道建于何时,究竟是一个古代的城堡抑或是古代驿站没落黄沙,我们均不得而知。但据村中老人们说,当年在无意中发现这处古遗址时曾进行了试掘,挖出的很多砖块现在还堆在洞口,同时还发现了一个陶罐,陶罐里有一个黑色状的坚硬如舍利的珠子,只可惜这个陶罐当时被人打烂连同珠子一起丢弃了。从挖掘出来的砖的花纹来看,它与贺州“临贺古城”城墙砖的制作方式十分相似,而“临贺古城”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是广西著名的“四大古城”中唯一保存十分完好的一座城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临贺古城”的有关记载,城墙始建于东汉中晚期,初为长方形夯土墙,四周为板筑夯土墙,五代时先属后楚、后属南汉,南汉时期在城墙的内墙包砌红色花纹砖。秦将赵佗平定岭南百越后,于汉高后五年(前183年)建南越国,称南越武帝,同年建苍梧王城。其时南越国占地“东西万余里”,而沙黄恰恰就在南越国的苍梧王越脚下不远的一个地方。
  地莲塝,是否就是一朵隐藏于地下的莲花,它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又隐藏着多少人类文明的瑰宝,看来唯有通过考古专家的考古挖掘去考证了。但这些世代相传的历史传说和古遗址的发现,不也正说明了这个叫沙黄的地方很早便有了人类的活动,是一块深受古老文明滋润的湿地?
  岁月留香存墨砚
  走进埌南是不能不走进界垌的,因为在这个上界之垌中遗留有一个神仙的宝物,在界垌的历史里岁月留香。
  这个宝物就是世间少有的墨砚石。墨砚石长在界垌村背靠着的后主大山一处沉龙过脉的地方,四周一片平缓,唯于此突屹之中长出一块如铁似石的圆石,在圆石的正中间有着一个圆圆的洞,无论春夏秋冬,又无论天气多么干旱,洞里的水始终是满满的、清凉的,甚为神奇。据传,墨砚石旁还有一座亭子,只是随着岁月的久远不知在哪朝哪代湮没了。到了2003年,由梧州市文联牵头召集有识之士集资恢复了这座亭子,并取名为“墨砚亭”,亭名由著名书法家、广西壮族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原主任黄云先生所题。
  关于墨砚石还有着一个凄美的传说。说的是在远古的时候,在藤州十都(现埌南镇)有一个穷苦的书生与母亲相依为命,这个书生十分俊秀聪颖,但就是不愿外出赶考功名,因为他担心母亲会因此更加劳碌辛苦。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了,在老母亲的一再逼迫下,他只好收拾行李拜別母亲去赶考了,并且榜上有名高中进士,可是当他衣锦还乡的时候,他的母亲却因为劳碌艰辛等不到儿子回来便离开了人世,书生悲痛欲绝,在山坡的这个大石旁盖了一座亭子纪念他母亲的恩德。亭子建好后,第二天大石上便多了个口子,源源不断地有水从大石的口子中流出来,有人说那是书生思念母亲流下的不竭泪水,也有人说是书生要把他所有的聪明才智都化作泉水,世代滋养十都的后人使之能发奋努力、聪明伶俐。
  果然,在埌南的历史上就不乏俊杰贤良,到了清光绪年间,藤县十都的陈功、陈德全祖孙三代均为称雄梧州五属的“学霸”才子,一时被传为佳话。
  陈德全的爷爷陈功是当时闻名苍藤两县的举人,他的父亲则是方圆数十里人人尊敬的教书先生,年少时的陈德全更是聪颖过人,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有一年冬天,十二三岁的陈德全随母亲去舅舅家探亲,见到舅舅家的书柜里有很多书便随便拿了一本在火炉边看了起来,火炉里的木炭快烧完了,他便把看着的书看完一页撕下一页扔到火炉里。等到舅舅回来的时候一大本书已烧得所剩无几,气得舅舅抡起手掌劈头盖脸就要打下去,只见陈德全双手护着脑袋,仰面望着舅舅争辩着:“你那本书都这么旧了,我重新写一本新的还给你不行吗?”还未等舅舅答应,陈德全已飞快地从书柜里拿出文房四宝,不一会工夫便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那本书重新默写了出来。到了参加县试的时候,由于初次出远门加上一路贪玩,以至延误了时间,到达考场时已关上了大门。陈德全急中生智,他一边双手猛捶大门,一边高声喊道:“你们有没有搞错呀,考第一名的还没有进去就关了大门啊!”主考官听罢心里不由得冷笑起来:“这是何方神圣,竟敢如此狂妄?”于是开口问道:“你是何方人士?姓什名谁?欲要考试,先过口试!”陈德全闻言,马上双手合掌于胸,十分虔诚地答道:“十都陈德全是也,敬请主考官大人赐题。”主考官随即吟出一副长联对首: “田种桑桑养蚕蚕作茧茧抽丝织出绫罗一匹匹。”陈德全略加沉吟,随口答道:“山生草草养羊羊生毛毛作笔写出文章第一一。”主考官一听感到此人不但才思敏捷,而且对仗工整,不禁喜上心头,遂破格让陈德全进入试场应考,而陈德全也不负厚望,果真考取了县试的第一名好成绩。
  同样是因为这个墨砚石的缘故,曾经饰演过杨过的香港歌影视三栖明星古天乐在2009年的某一天也走进了埌南,并专程来到界垌拜谒了墨砚仙石,他深深地为传说中书生的贤孝所感动,捐资十五万港元为埌南的双底小学新建了一座两层四间教室的新教学楼。从2009年开始到2013年古天乐先生在全国各地捐建了六十一所(处)学校或校舍,其中藤县的便有埌南和岭景的两处。
  我想,墨砚石水满而不溢、遇干旱而不枯,这种奇特的现象是否喻示着十都埌南这方山脚下的坡地所蕴藏的特有品质?这种品质自然而然流露的光芒,留香岁月,温暖人心。
  黎寨瀑布蝴蝶飞   虽然曾多次走进黎寨,但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第一次走进黎寨,是缘于十七年前的一次高中同学聚会。我们到学校去拜访了当年的老师之后,埌南的同学热情地邀请大家到黎寨一个叫蝴蝶谷的地方走一走,去领略那谷中彩蝶纷飞的绝妙景致。那是我第一次感受黎寨的安静与清幽,而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一位与我从高中到中专连续四年的同学竟然就是黎寨人,让我一下子便读懂了“山水养人”的特有含义。当然,多次走进黎寨也与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这位叫桂海的作家在这里当了四年的第一书记,我们跟随着作家书记的脚步也踏遍了黎寨的山山水水,至今仍忘不了桂海书记在黎寨村里带领人们种佛手、种草蔻、养香猪的忙碌身影,至今仍忘不了大型爱心节目《第一书记》里那个十三岁的小女孩罗金英的笑脸。一次次的走进黎寨,一次次的惊喜,总让我们难以忘怀,忘不了那份远离喧嚣的宁静和曲径通幽,忘不了这里遍布着的原始植被,忘不了藤蔓密布中的奇珍异卉,忘不了一“爽”又一“爽”的九曲飞瀑和蝴蝶翻飞。
  黎寨村的人口并不多,仅两千六百余人,但却有着两万多亩的山林,这绿色的天然氧吧无疑是大自然对埌南的一种恩赐,据说负氧离子的含量竟达到了每立方米十二点五万个呢。黎寨村里一些地名也很特别,如观塘、冲表、山心、对黎、寨贝、公腩、那蓬、坡平等,这些地名明显地带着骆越文化与壮文化的印记,或许在远古的时候这里就曾经是骆越先民们的聚居之地呢。
  尖峰顶是黎寨村的一个地理性的标志,这座巍峨的大山高七百八十五米,处在藤县埌南镇的黎寨村与苍梧县新地镇、岑溪市安平镇以及本县的同心镇的交界处,从外表看尖峰顶仿佛就是一座倒挂着的香炉挂在暮色苍茫的群山之中。“日照香炉生紫烟”,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在这里形成了“冬短夏长、秋夏相连、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以及光、温、水同期”的气候特点,天然地使黎寨成为观光旅游的一个绝妙去处。因此,一个叫“蝴蝶谷漂流风景区”的观光旅游景点便浑然天成地坐落在了黎寨村里。“蝴蝶谷漂流风景区”距梧州市区四十八公里,拥有桂东南地区最大的天然瀑布群,漂流水程四公里,落差二百三十多米。除了爽心瀑布群以外,景区还开设有特色农家宴、木屋住宿、深谷冲浪运动、顶湖垂钓、烧烤场、森林探险等原生态的绿色观光项目,令人流连忘返。蝴蝶谷,顾名思义是因蝴蝶而得名的。蝴蝶是鳞翅目动物的总称,身上有着许多条纹,翅膀和身体还有着大量的花斑。蝴蝶的品种很多,全世界目前大约有一万四千多种,生长于我国的有一千六百多种。蝴蝶谷里的蝴蝶有花粉蝶、栀子灰蝶、蓝凤蝶等十多种,每当清早和傍晚,蝴蝶谷里便会有一群群的蝴蝶翩翩起舞,它们在花丛中追逐,在水波上飞舞,色彩斑斓,令我们目不暇接。这时,一曲小提琴的《梁祝》在耳畔裊袅响起,如烟如梦、如泣如诉,仿佛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千古爱情故事也浮现在眼前一般。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蝴蝶谷的蝴蝶就是如此的幻美,它不但停留在庄周的梦里,更在这谷中僻静清幽的景致里。
  蝴蝶谷的水和白石河的水也是一脉相承的,它飘逸在悄无声息之中,去留有意,宠辱不惊,形成了在当地称之为“爽”的一簇又一簇的瀑布群,竟有十二处之多,这十二“爽”的瀑布有的小巧玲珑,有的气势恢宏,有的吴侬细语,有的瀑声如雷。蝴蝶谷,总是这样的曲水流觞、自然纯净,于盈盈曲水与绿绿繁花之中给人以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感受,惬意而脱俗。
  这就是埌南,一个值得我们走进去的地方,因为走进了这块丘埌总会带给我们无数的感动,而这种感动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
  作者简介:蒙土金,汉族,广西藤县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热心于业余文学创作,曾任梧州市文联主席,现在藤县人大常委会工作。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风雨潇潇》、诗集《往事如歌》等。
  责任编辑 韦 露
其他文献
所有鸟儿站在紫荆树下喃喃低语  用舌头敲响天空  某天小明想起今天  几个戴眼镜的人走到巷子拐弯处  他只知道针可能很小  伤口很大  作者简介:高寒,本名潘正伟,90后,河池市东兰人。作品见于《诗歌月刊》《中国诗歌》《广西文学》等刊物。曾获第七届万松浦文学新人奖提名奖。  責任编辑 冯艳冰  特邀编辑 陆辉艳
期刊
那天阳光很好,爷光着上身坐在院子里捉虱子。他把一只只肥肥的虱子从棉袄里面揪出来,整齐地放在磨盘上排队,凑足了十只就抓起来放进嘴里像嚼炒黄豆那样嚼得津津有味。一只眼角结屎的老母狗正贪婪地舔着爷从磨盘上耷拉下来的一只脚上的旧伤疤。  突然,老母狗吼了一声扑向大院门口,见是二狗就摇头摆尾哼哼地亲热。  “二狗,你还记得回来看我啊?”爷收起衣服从磨盘上滑下来,身上露出两副整齐的排骨。  “爷,您别二狗二狗
期刊
月亮爬上西边山头的时候,一群乌鸦惊叫着扑棱着翅膀。树影疏疏,映衬着黄月。田地里和边缘的杂草丛树里蒸腾着积蓄了一天的热气。虫鸣响在根底。  沙拐子追赶着两只羊,走在沿水塘的小路上,一拐一拐地往家去。月光洒在他瘦小的身躯上,影子映在草垛堆上,长长的,窄窄的,比沙拐子还要高出好多倍。草垛堆上躺着一只花猫,正眯缝着双眼,十分满足的样子,好像还陶醉在火烧云的五彩斑斓里。  “该死的,你往哪儿去?”  沙拐子
期刊
无路可退  承认吧,你已经无路可退  向上躲不进飘渺的云端  向下也不可能坠入深渊  现实最多允许你像一只  笨拙的燕子撤到屋檐下  一粒过期的种子返回泥土中  无路可退,无路可退  那就坐地生根  锄头开路,露水搭桥  麦粒在麦芒上飞奔  在人世的夹角,命运的间隙  众生不息,大道浩荡而行  夏夜广场  人世并非不可苟且。  水泥堆砌的广场上,星光与灯光交织。  大理石柱露出温柔的雕饰。  想到
期刊
茶杯坠落的历史  龟裂的土地上有一个茶杯  贫穷装在里面,没有溢出  附下身去,把它拾起  缓慢地抬到高处,举过  头顶,它  一点点来回晃动,收紧在表面张力中  锁着躁动不安的因子  它们在等待着那一天——  茶杯被人按碎,刺破手掌  混着鲜血形成一股水流  划出弧线  努力地向下坠  开始宣布要  冲击这片大地!  它们猛烈地钻到每一个缝隙里  把阳光甩在后头  让身子离开自己  撞向深处的岩
期刊
陈雅姿接到黄姗娜打来的电话,盛情邀请她携全家去黄山旅游。黄姗娜是陈雅姿的大学同学,两人关系胜似闺蜜。于是,陈雅姿满口答应。可黄姗娜接着说,今年是大学毕业十五周年,她邀请全班同学来黄山聚会,由她做东,飞机落地后的所有费用,由她全包。黄姗娜的先生是个房地产开发商,碰上好时光,大发特发后,黄姗娜早辞去让人羡慕的公职,现正全力打理属于她名下的迷尔松山庄。陈雅姿一听说是同学聚会,感到全家人去不合时宜,决定自
期刊
乡土散文的写作序列中,比较常见的是内聚焦的形式,乡土人物、器物、动植物等,皆成为内聚焦的聚集点。众所周知,人、牲畜、庄稼、村庄是乡村生活的基本要素,它们包裹着民俗、信仰、香火、饮食、思维习惯等地域特性,共同铸造了乡土这一血肉丰满的躯体。白话散文以来,虽然有小品随笔的别枝旁逸,但强大的文化基因和抒情传统,驱使着一代代的作家们将一往情深泼洒到承载着童年经验、记忆、梦想的乡土之上。对于很多人来说,乡土是
期刊
看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住惯了钢筋混凝土的楼房,梦中却时常出现那一排排参差不齐的红瓦房。梦醒时分,望着头顶漆黑的天花板,轻轻一声叹息。不知从何时起,家乡的红瓦房便只能成为我记忆中的景象了。作为一个传统村落,红瓦房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已渐渐离我们远去。  我的家乡是一个叫盘兔的南方山地村落。在外求学,很多朋友都问我为什么我的村落叫盘兔,少数民族的吃穿住行有何特别之处,那里的山有多高……而关于“盘兔”
期刊
我爱人有一个表妹,生活在南方的某个省城里。表姐妹一南一北天各一方,虽然保持着电话联系,但好几年都没有见过面了。去年夏天,这个表妹终于来到我们家里。那一天雨淋淋地下个不停。对我这样一个无所事事的人来说,下雨天就是睡懒觉的好时光。但是那天我没能睡着,因为那对表姐妹在书房里叽咕了整整一下午。尽管她们有意识地小声交谈,但那个表妹讲到兴奋处总是大笑一声。我在卧室里假寐着,耳边除了细碎的雨声,再就是那个表妹断
期刊
李亚的《地铁》写的不单单是地铁,还包括主人公、叙述视角“我”的邻居伊丽丽短短十五年间的命运轨迹,最后造就了她挚爱的在地铁上的人生旅途。第一次看完《地铁》,竟然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  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  红尘啊滚滚,痴痴啊情深  聚散终有时  …………  李亚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青春靓丽的女孩的三段恋情和由此给她带来的伤痛。伊丽丽,自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