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问”式教学模式简介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指传递——接受式)深受赫尔巴特和凯洛夫教育思想影响,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师生活动主要是教师问学生答。为了应对教师的提问,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背知识记答案。教师剥夺了本该属于学生的提问权利,代替了学生的探索、置疑、思维,违反了认知规律,使得他们对接受的信息很难真正理解,极不利于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可怕的是培养的是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格。为此,笔者尝试以学生提问为主轴,构建“生问”教学模式。
  
  “生问”课堂模式的依据
  
  “生问”教学模式是从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着眼于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新认知过程发生的冲突,以问题提出和解决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学习实际上就是不断自我置疑、自我解惑的过程。学生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包含了对新旧知识的选择、分析、批判和创造。把提问权还给学生既是“生本”思想的体现,也是认知规律的必然,因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孔子)。从学习效果看,“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宋·陆九渊);从创新过程看,“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问是一点”(陶行知)。并且,这里都强调问题的提出者应该是学习者本人,而不是其他人!“学问”就是学会问问题。人有问题才会去思考,才会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所以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因此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启蒙教育最成功的犹太人,经常问自己的孩子:今天你向老师问了几个问题?
  
  “生问”课堂模式的程序与结构
  
  “生问”课堂模式的教学程序是:教师设计导学案→学生自学、置疑→教师课前收集、筛选问题→学生课堂讨论解决→产生更多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总结反思→课后新问题→讨论解决。教学特点是“教师确立目标,学生主体参与;置疑是轴心,讨论是基础”。
  课堂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图中①处为虚线,②处为实线,表明学生作用为主,教师只是引导、启发。
  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是,因价值取向不同而导致师生在教学中所承担的任务不同。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提供范例,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模仿和记忆。“生问”教学中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帮助而不是代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会在问题情境中发现、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合作分析、解决问题,尽量自己归纳总结。
  
  “生问”教学的操作要领
  
  既然提问从来都不是教师的专利,教学的着眼点就应该是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者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多问、善问,并在师生、生生间多边互动的立体交流中解决问题。实现从“师问”到“多问”的华丽转身,应成为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生问”教学如何操作?既然课堂教学一般可以分成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段,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三段时间,让学生有时间理清和提出各自的问题。
  1 预习时让学生发现问题。目前的教学多提倡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先进行自学。导学案的设计,要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把置疑写下来,并要形成习惯。这些导向性的问题,代表着学生自学时的思维过程。比如有学生在预习《背影》时提出:课文的题目可不可以换成“我的父亲”?父亲跳下站台翻铁路去买桔子,虽然感人,但是不是违反了交通规则?教师在上课前,收集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时,就会感慨:学生发现的问题能力真是出乎意料。教师根据这些问题修改教案,就会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2 在课堂讨论中解决问题。课堂是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阵地,但传统的“一言堂”留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不多。问题探讨式教学要求改变传统授课方式,课堂先让学生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利用讨论过程中进发出的火花,促使学生相互提出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要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解决。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扮演“小老师”提出问题或解答同学的问题。学生讲,学生问,学生答,主体参与度高,学生激情四射。学生要当好老师,就必须先钻研教材,发现更多的问题,思考解决办法,以防被其他同学问住。这样的课堂,学生的顾虑少,思路开,发言积极,气氛活跃,提的问题也就多了。教师干什么呢?协调、评判、点拨、总结。当然,遇到学生很难回答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得亲自上阵。每堂课的最后还要专门留3—5分钟时间,让学生向教师发难。教师如果能回答的,就要当堂回答;如果回答不了的,可以课后解决。只有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难以回答了,学生才有可能超过老师。
  3 课后提出新问题。随着课堂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在课后的巩固练习中,学生又可能会发现新问题。当提问变成习惯,相互探讨变成解决问题的常态时,这些新问题完全可以放在课下由他们自行讨论解决。当然教师也可以选取共性问题,与学生共同解决。
  要想课堂中顺利实现“生问”,教师还得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人人都参与,个个都敢问”。能让学生顺利提出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制造悬念,让学生“时时在思考,处处有所问”。从教学效率方面讲,教师要培养他们发现、提问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问问有价值,生生会归纳”。
  
  “生问”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无庸讳言,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最大的困惑是:美好的素质教育理想与现实的教学评价制度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措施是改变目前采用的纸笔化考试决定一切的评价制度。但因国情所限,彻底改革这一状况还有很多的事要做。但是,作为有一个良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不能因此就可以无所作为。因而在平时教学中,想办法搭建起理想与现实的桥梁,是现今最切实可行的做法。而“生问”式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两者的兼顾,因而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由于“生问”式教学模式的理念不同,师生所承担的角色不同,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科思维、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他们的置疑、批判和创新精神也随之得以培养。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既实用而又能实现素质教育理想的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8月5日,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力争用8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农业水价改革目标。
校园文化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识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一所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一定能很好地塑造师生真善美的理想人格。学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社会的发展需要学校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郧县二中是一所寄宿制管理管理模式的学校,现有师生3000多人,多年来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拓宽
每年春节前夕都是鸡蛋等副食品的阶段性消费旺季,鸡蛋价格倾向于走高。今年春节过后,鸡蛋的短朗需求几近消失,现货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近期大部分地区鸡蛋现货价格下跌幅度在0.9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催化剂”    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德育工作,首先就要理清其与德育工作中另外几方面内容之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  德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具有特殊性;道德教育要教人“见贤思齐,见不贤则思过”,是要培养“君子”;而心理健康教育要解决的是“成长问题”,它力图使当事人发展成为一个健康、成熟而能实现自我的人,
目的:探讨qPadua量表对急诊观察室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高危病人发生DVT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急诊观察室DVT高危病人145例,入观察室时分别给予Padua量表
不论是基于校本教研的需要,还是教师主动发展的需要,听课都应该是每位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听课的过程是相互观摩学习的过程,也是彼此交流提高的过程。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会备课,会上课,还要会听课。  在平时的工作中,听课似乎不太受重视,教师往往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而被动听课。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执教老师在台上“激情飞扬”,听课教师却在底下“三心二意”,或改作业,或写教案;更有
截至2015年底,云南省咖啡种植已遍布11个州市42个县(市、区).面积达177万亩,年产咖啡13万吨,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咖啡总面积和总产量的96%。云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咖啡生产
目的:检验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NCPBQ)在老年人群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中文版老年抑郁量表对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和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目的探讨盐酸舍曲林联合振源胶囊治疗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6例冠心病患者,所选患者的冠心病病
甘蔗全身是宝,除了榨糖之外,甘蔗糖蜜能生产酵母,蔗渣能造纸和发电,蔗叶、蔗梢能做饲料……如何应用技术将每根甘蔗"吃干榨尽",云南业界正在进行着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