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永不褪色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075674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双忧郁的眼睛,让我油然生起同情之心,关爱‘留守孩子’,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时间回溯到15年前。
  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一个寒风料峭的冬日。这一天,钟文花正在给学生上音乐课。突然,她猛地看见教室外的窗台上有一双忧郁而又带渴望的眼睛。下课铃声一响,那眼睛也随之消失。
  这是谁家的孩子?钟文花忙着打听,好在巴掌大的山旮旯里,乡亲们熟家熟户,知根知底,他们告诉钟文花,这是邻村的徐福强。
  “这孩子咋不上学呢?”一番刨根问底,终于解开了谜团,原来徐福强母亲离婚改嫁,父亲外出务工,便把小福强寄托在亲戚家,可亲戚也不宽裕,加上又添了张嘴巴,读书之事自然无暇顾及。
  “真是难为了孩子。”钟文花顿生爱怜之情。晚饭后搁下饭碗,她就忙着往徐福强住处赶。一进门,眼前的一幕又让钟文花心里猛地一沉:一间破旧的茅草棚四面漏风,外边是厨房,里面是住处,灶头冷清清的没有半点火星,一条黑得早已难辨颜色的破棉絮,盖在徐福强单薄的身上。钟文花倏地流下两行泪水,她哽咽着叫醒孩子:“福强,走,到老师家去住。”
  这便是钟文花收下的第一个“留守孩子”。
  斗转星移,时序更替。几年来,钟文花慈母般关爱着徐福强。帮他垫付学费、教他读书识字、给他购置新衣,每年都要为他花去一笔不菲的开支,无忧无虑的徐福强脸上绽出了灿烂的笑容。钟文花又有了新的忧虑:村里还有多少个父母外出打工而辍学在家的“留守孩子”,他们也需要欢乐,也需要知识,需要加倍的关爱和帮助。她默默地决定用爱之泉,去滋润每一个“留守孩子”;用爱之心,去关爱每个“留守孩子”。于是,钟文花凭着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编织着爱的花环,延伸着爱的事业,演绎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这是在漫长爱河中孕育的母子深情,让我从内心深处真挚地叫你一声‘妈妈’”
  平凡者有非凡的功勋,真诚者有赤诚的心灵。15年来,钟文花接收了35个“留守孩子”,谱写着一首首感人肺腑的爱之曲。
  “妈妈,我向你报喜,我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啦!你对我的关心和培育,我将永远铭刻在心里!”在钟文花家寄宿多年的范祖俊,得知高考录取的消息,难抑感激之情,第一个向“妈妈”钟文花报喜。
  和钟文花同住一村的范祖俊,10年前,父母因迫于生计外出务工,将只有10岁的小祖俊寄养在表姑家里。表姑家有两个孩子,生活也不宽裕,又要忙于农活,对小祖俊自然无暇顾及。玩是孩子的天性,没人管束的小祖俊成了四处闯荡的“野孩子”。
  “荒废了孩子的学业,可就荒废了孩子的一生,孩子父母在外地,我来承担起当父母的责任吧。”于是,钟文花主动和祖俊的父母联系,把祖俊接到自己的家里,倾尽心血严格管教。范祖俊有画画的天赋,钟文花便买来画册和美术书籍,每年寒暑假还把他送到县城拜师学画,使范祖俊的画艺有了显著长进。
  在钟文花家一住就是8年的刘立华,谈及“妈妈”对自己的关爱,更是一脸激动。
  10年前,刘立华的母亲突然去世,父亲打定主意,要带大女儿去务工,立华却哭闹着要读书,可真让父亲犯了愁。这事被钟文花知道了,便找到孩子的父亲:“你就放心地去务工吧,孩子放在我家包吃、包住、包教学,失去母亲的孩子,我这当老师的更应给她一份爱啊。”钟文花一席情真意切的话,让刘立华的父亲感动不已。“钟老师,那就真的拜托你了,有你这句话,我这悬着的心可就放下了。”就这样,刘立华在钟文花的家里一住就是8年,直至高中毕业。
  如今,被钟文花收养的“留守孩子”,有的已经成家立业,但仍然舍不得离开曾把他们从辍学的困境中拉回校园,教他们知识,教他们做人的“妈妈”。这种在漫长奉献中孕育的母子深情,留给“留守孩子”们的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钟老师对我不是母亲却胜似母亲”。谈及钟文花对自己的关爱,在北京某展示公司任广告设计师的刘燕更是一脸深情。
  还在刘燕7岁时,父母就远出外地务工,小小年纪的刘燕,便和年近七旬、且又腿脚不便的爷爷生活在一起。目睹这一老一小艰辛的生活,钟文花油然生出一种同情之心。她和刘燕的爷爷商量后,把刘燕接到自己的家里,一住就是10年。刘燕的父母实在过意不去,想补一些钱给钟文花,钟文花把脸一沉:“我带孩子可不是为了钱,以后再不要提钱的事。”刘燕从北京回家过春节时,给钟老师买了一条貂皮围巾,钟文花说啥也不肯收:“孩子,看到你有出息了,我比收下什么礼物都高兴。”
  钟文花最忙的当属节假日。被钟文花关爱过的“留守孩子”,每当节假日,首先想到的便是钟妈妈,他们成群结对地来探望,向“妈妈”汇报工作和思想。“最多的一天,家里一下子来了20多个‘留守孩子’,看到孩子们笑靥如花,个个事业有成,安居乐业,我心里就像吃了蜜。”钟文花开心地说道。
  “她的心里装着永不熄灭的爱之火,默默地燃烧着自己,温暖着他人”
  这是纯朴的山民们对钟文花众口一词的赞语。
  此话绝没有半点夸张之意。且不说十多年来,钟文花为“留守孩子”们吃住和垫付的学费已达10万元之多。村里哪家孩子考上大学后缺钱,钟文花更是800元、1000元地送到学生手里,以解燃眉之急。村里谁有天灾人祸,钟文花也总是带头捐钱捐物。多年来,给受灾户、困难户送去了多少钱物,连钟文花自己也无法说清。这是一种同情,一种良心,一种道义,更是一种责任。
  无私奉献,不图名利,是钟文花的真实写照。对“留守孩子”,钟文花是他们最好的“母亲”,倾注的是慈母深情;而对鳏寡老人,钟文花抛洒的又是如儿女般的一片孝心。
  “干涸的土地,需要用清泉去浇灌,无依无靠的孤老,更需要用爱心去温暖”。钟文花深知他们的难处,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走到了最后一站,身体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疾病,那些佝偻的身躯,期待的目光,总在钟文花的心中萦绕,成为她挥之不去的牵挂。
  村里有位年过七旬的孤老钟明根,患肝硬化致使肝腹水,无人护理,已是一身臭味。钟文花得知后,立即到老人家去探望。见老人病得厉害,忙雇了车子,把老人送往县城医院治病,还花400元一个月,请人专门对老人进行护理。老人需要打针、吃药和补充营养,钟文花又一天两次请医生,给病人熬药,送肉饼汤,连着服侍了4个多月,直到老人安详地闭上眼睛。
  转眼间,钟文花满头青丝也变成了白发。3个远在北京办公司的儿子再三让在大山里清苦了大半辈子的妈妈去安享晚年,看看大都市的美景。但钟文花的双脚却被无数根情感线牵扯着,她舍不得也放不下这些“留守孩子”,她还时时挂念着那些鳏寡老人。虽然儿子数次催促,她却至今未能成行。母亲的行动对孩子是最好的教育,在北京创业的大儿子,每年捐赠15万元,与11名在京的贫困高校生结成帮扶对子。同在北京创业的老二、老三也将毕业后的“留守孩子”安置到自己的企业就业。
  “我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建一幢3层楼房,一楼建4个大教室,二楼设活动室和阅览室,三楼设带有卫生间的起居室,既可以接纳更多的‘留守孩子’,孩子们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钟文花满怀深情地说。让钟文花欣慰的是,儿子们已经筹措好建房资金,积淀多年的心愿也将成为现实。
  去年7月,64岁的钟文花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为了让更多的‘留守孩子’能无忧无虑地学习生活,我愿把奉献写在人生第一页”,钟文花满怀深情地如是说。钟文花用汗水记录了不平凡的15年。爱,没有尽头,钟文花用她那永不停歇的脚步,用她那永不褪色的母爱延伸着爱的足迹。
其他文献
这是发生在50多年前的往事。   1953年,我在江西省人民政府的一个部门工作。快到年终了,领导派给我一个任务,要我出差去武宁。武宁在省境内西北角,是个边远山区,当时还不通公路。那天上午,我先从南昌乘火车到涂家埠前面的一个小站,然后下车步行。从那里到武宁还有180多华里路,这条路我以前曾经走过一次,沿途要经过艾城、虬津、白槎、柘林等地。当时正是隆冬季节,天气很冷,路上行人少,不过常会遇到列队放学回
期刊
1949年5月,家乡解放,正逢我高中毕业。解放军路过我的家乡,启发了我投笔从戎的念头。父亲说我是独生子,不愁吃,不愁穿,理应升大学深造,并派人把我送到南昌市“武宁同乡会”我父亲一位同事家膳宿,还附一信,要他督促我报考国立中正大学。不久,他又给我来信,说了些“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好崽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话,要我好好去报考大学。   就在这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政大学江西分校在南昌招生,
期刊
在江西省核工业新干县二六三地质大队宿舍区,住着一位古稀的长者李水发。他的职称是化学分析工程师,然而他的一生却与作词作曲结下了不解之缘,被当地老表称为“音乐家”,获过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创作优秀专家奖。去年10月中旬,他改词作曲的歌曲《孝顺好咱爸妈》还获得了第七届“世界之春”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演创选萃——中国民歌精品银奖。   雨色秋来寒,风严赣江凉。去年10月26日,笔者慕名走进了李老的家。这是一套布局
期刊
家庭感言:   婆婆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而我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别人常说,婆媳关系不好处,更何况是农村的婆婆、城里的媳妇。可我们家却从没有出现过婆媳争吵,反倒是其乐融融,这是因为婆婆和我各有“三招”。   婆婆虽是个农村老人,思想却一点也不封建,她的第一招就是“重男不轻女”。当年我生下了女儿,惟恐婆婆心里有想法,于是吃不香,睡不安。谁知我是庸人自扰,在乡下的婆婆一听说我生了个女孩,赶紧把平时很少出门
期刊
家庭感言:   在家庭中,父母就像一座山,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依然坚挺地屹立。经岁月的洗涤冲刷,虽然山变得苍老了,但大山固有的魅力仍闪耀着生命的光彩。   我家是三代共居的家庭,我和老伴年逾古稀,与儿孙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家庭的和睦不仅直接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晚辈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在几代共居的家庭中,由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老年人与思维超前的晚辈
期刊
人们常说,要在21世纪立足,必须会开车、懂外语、能操作电脑。为了紧跟时代,也为充实自己的生活,我萌发了学习电脑的念头。一开始也没信心:高科技的东西,怕是玩不转哦。等我坐在电脑前,一切都比预想的新鲜,于是我对自己说:“不妨我也时尚一回。”  开始操作键盘时,往往指东打西;移动鼠标,手也不听使唤,直埋怨自己笨,曾一度失去信心。可是转念一想,别人能学会,我为什么就不能?慢慢地,手指灵活多了,操作起来能得
期刊
冬日的一天,笔者慕名前往采访易祖仁老人。到了辽市乡集镇后,才知道易祖仁家距集镇还有20多里路。汽车在平整的水泥马路上奔驰了10分钟后,拐进了一条沙石村路,弯弯曲曲的村路在田间屋场中延伸。随行的乡干部指着脚下的路告诉笔者,从村部到易祖仁家还有几里路,而这几里村组公路,都是易老长年累月地维护,才有这么平整。   汽车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爬行,一会儿上岭,一会儿下坡。公路虽然较窄又蜿蜒,但却平整爽利,路边
期刊
残胃溃疡要复查胃镜     《老友》专家门诊:   我3年前患了胃腺癌,胃大部分已切除。最近两个多月来,一直是餐后腹胀要半个多小时才缓解,诊断为残胃溃疡、吻合口炎并1级肠化生,请问应如何治疗?     上饶市·杨××     杨××同志:     你因胃腺癌做了胃大部分切除术,近两个月来自觉餐后腹胀,服中、西药效果不理想。其实,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炎、残胃炎、胆汁反流等变化是十分常见的。令人
期刊
在婺源县思口镇境内, 距县城紫阳镇13公里左右,思溪背山面水,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的自然风光之中,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山水互为点缀,如诗如画,意境神美。   思溪,始建于南宋庆元五年,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因当时建村者俞氏取(鱼)思念清溪水之意,故而得名。几百年来,村人历代在江西、浙江、上海乃至湖南、广西等地经商,主要从事木材、茶叶、盐业等商业活动。经商致富的人多携资归故里买田置房,
期刊
1、经常变化食物品种。人体需要从各种食物中获得较完备的营养素。因而天天变换食物品种,对防止因食物单调而引起的“春困”十分必要。   2、摄取足够蛋白质。蛋白质是由各种氨基酸构成的,其中酪氧酸是脑内产生警觉化学物质的主要成分。从脂肪少的各种瘦肉、鸡、鱼、低脂奶制品中摄取的蛋白质,都有助于提高精力。   3、常吃水果,常饮果汁。水果(如香蕉、甜橙、葡萄、猕猴桃等)中含有丰富的钾,钾是帮助维持细胞水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