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小时代》刷新多项首日记录;张艺谋宣布加盟乐视;乐视超级电视发布??近期,一系列的影视业热点事件都指向一个关键词——乐视影业。不管业内如何沸腾,乐视影业CEO张昭,却保持着惯有的淡定。
这种自信当然不是凭空而来。
张昭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专业,却选择哲学作为硕士研究方向,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后,却选择去美国学习电影。就是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却将每手牌都打得风生水起,被媒体评为“中国电影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2006年,张昭创立光线影业,将一个全新的电影发行系统发扬光大;2011年,光线影业与光线传媒合并上市,他却在光线发展黄金期离去,创立了乐视影业,并在第二年就成功吸引好莱坞大片《敢死队3》,创造了非分账影片的中国市场奇迹。
对于张昭来说,无论是光线影业还是乐视影业,都只是一个载体,是实践电影产业模式的平台。经历了最初的探索和经验,张昭把自己定位成中国电影产业的修路者,“在我看来,如果电影全产业做不起来,可能我的下一代人,我的儿孙辈都没有电影可拍。中国电影市场缺修路工;导演和编剧都是造车的,纵使我们有再好的工艺、设计、想法,造出了漂亮的跑车,只有县级公路怎么跑?就算是法拉利也跑不快!路修好了,跑车就来了。”
《氏族》:为什么选择将互联网和电影结合起来?这种商业模式是如何形成的?肯定不是一拍脑袋就有的想法。
张昭:在美国留学工作多年,我了解到美国电影与中国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产业化运作,中国是项目化运作,主要关注的还是内容本身。我是学内容做内容出身的,就是做了以后才更明白,在中国造了好车没有高速公路,马力再好也没用。没有产业渠道。没有通路和渠道,产业就受阻,产品和市场以及消费者间没有沟通就很危险。观众看到的不是你宣传的,就会对国产电影失去信心,于是我联想到产业模式。
所谓商业模式其实是很朴素的诉求。在做电影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中国的影院是不受院线控制的,我们就算算账,每个影院找个人直接对接,即节省成本又能提高发行效率,这就是我当初建地面系统的直接诉求。再往前做就会发现,做渠道市场发行最重要的指标是宣发投入成本,广告成本越来越高,谁看?什么反映都不知道,都是单向的,很自然就选择了互联网。它本身是互动的,有精准的数据。从另一个角度讲,我学的是信息工程,跟互联网有关,硕士学的是系统工程,对系统也有很大兴趣,后来做电影做内容,回头想这些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当时去光线也是这个道理。光线是一个电视娱乐节目连供网平台,对电影是个很好的通路,我也是在那里开始建地面系统。
从渠道、发行、推广平台一步步做过来,线下建完了,就建线上,商业模式就出来了,O2O就出来了。
《氏族》:您这种商业模式毕竟还在探索中,您对它的将来怎么看?
张昭:商业模式不是理论,是针对商业经营行为的本质。只要抓住问题的本质,敢于创新,敢于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经验,找到核心驱动力,就能摸索出一条合适的路。我们的商业模式是2.0时代的,核心驱动力是消费者。我过去在光线想的还是把影片发好,是在为内容服务,到乐视的目的是要改变商业模式的驱动力。是内容驱动还是观众驱动,这是本质。其实很多行业在今天已经是消费者驱动。
中国市场有巨大的需求,新一代企业更重要的还是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你把公司建在这个上面才有可能变得规模大而且受人尊重。乐视影业如何在行业中领先,本质来源于你能保证为行业解决需求。我们的商业模式是服务模式,中国一年产几百部电影,国外还有几十部电影,太多产品需要提供市场服务。
我们永远是两条腿走路。行业现在在拐弯,你有两种选择,是跟大家一起拐弯,还是我们不参与拐弯,从山间小道插过去?有各种途径到拐弯后的地点。我觉得五年,最多十年,我们就站在行业的前沿。现在这个过程就叫急行军过程,也就是一切以到达目的地为目的,只要是安全的,哪怕有一定的损失。如果你没有一定的魄力,大家慢慢走,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做细,那你就是把机会留给别人。
《氏族》:其实有不少的影视大鳄也看到了互联网的发展,但您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什么给了您这么大的勇气和决心?
张昭:的确有很多人看到。去年中秋节的时候行业领导人一起聚会,有人说互联网这个事,对是对,就你一个人在做有啥用?但其实对我来讲,真正的门槛就是你的策略和决心。任何行业都是一样,你是主动拥抱还是等着大环境改善再来?你在做的时候,大家没看懂的时候,或者大家不关注的时候,你去做这个事情。等大家都看懂了,又说这个太大了做不了。
没有一个市场是一成不变的,互联网是天天在变,你针对互联网的市场怎么会不变呢?这个行业会怎么变,互联网对行业的改变是什么?这个是不可测的。我认为这是个门槛。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或者企业生命力都在于创新。只要你不把自己太当回事,不把已经得到的东西太当回事就好了。他们觉得我很奇怪,一辈子辗转。我就是在不断扔掉已经有的东西。你不敢扔当然就难了。这种决心就是门槛,当然还要系统的概念支持,智力,运营能力,很多方面,但这不是最高的门槛。
因为我之前的经验,虽然乐视影业是新的,但系统的建立和运营很快,已经进入正常阶段,这次小时代就是一个试水,结果来看还是成功的。总之,如果习惯从灾难的角度去看人的生活,看我们的生活,没有灾难的生活就不是常态了。这就无所谓是不是第一个吃螃蟹。
这种自信当然不是凭空而来。
张昭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专业,却选择哲学作为硕士研究方向,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后,却选择去美国学习电影。就是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却将每手牌都打得风生水起,被媒体评为“中国电影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2006年,张昭创立光线影业,将一个全新的电影发行系统发扬光大;2011年,光线影业与光线传媒合并上市,他却在光线发展黄金期离去,创立了乐视影业,并在第二年就成功吸引好莱坞大片《敢死队3》,创造了非分账影片的中国市场奇迹。
对于张昭来说,无论是光线影业还是乐视影业,都只是一个载体,是实践电影产业模式的平台。经历了最初的探索和经验,张昭把自己定位成中国电影产业的修路者,“在我看来,如果电影全产业做不起来,可能我的下一代人,我的儿孙辈都没有电影可拍。中国电影市场缺修路工;导演和编剧都是造车的,纵使我们有再好的工艺、设计、想法,造出了漂亮的跑车,只有县级公路怎么跑?就算是法拉利也跑不快!路修好了,跑车就来了。”
《氏族》:为什么选择将互联网和电影结合起来?这种商业模式是如何形成的?肯定不是一拍脑袋就有的想法。
张昭:在美国留学工作多年,我了解到美国电影与中国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产业化运作,中国是项目化运作,主要关注的还是内容本身。我是学内容做内容出身的,就是做了以后才更明白,在中国造了好车没有高速公路,马力再好也没用。没有产业渠道。没有通路和渠道,产业就受阻,产品和市场以及消费者间没有沟通就很危险。观众看到的不是你宣传的,就会对国产电影失去信心,于是我联想到产业模式。
所谓商业模式其实是很朴素的诉求。在做电影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中国的影院是不受院线控制的,我们就算算账,每个影院找个人直接对接,即节省成本又能提高发行效率,这就是我当初建地面系统的直接诉求。再往前做就会发现,做渠道市场发行最重要的指标是宣发投入成本,广告成本越来越高,谁看?什么反映都不知道,都是单向的,很自然就选择了互联网。它本身是互动的,有精准的数据。从另一个角度讲,我学的是信息工程,跟互联网有关,硕士学的是系统工程,对系统也有很大兴趣,后来做电影做内容,回头想这些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当时去光线也是这个道理。光线是一个电视娱乐节目连供网平台,对电影是个很好的通路,我也是在那里开始建地面系统。
从渠道、发行、推广平台一步步做过来,线下建完了,就建线上,商业模式就出来了,O2O就出来了。
《氏族》:您这种商业模式毕竟还在探索中,您对它的将来怎么看?
张昭:商业模式不是理论,是针对商业经营行为的本质。只要抓住问题的本质,敢于创新,敢于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经验,找到核心驱动力,就能摸索出一条合适的路。我们的商业模式是2.0时代的,核心驱动力是消费者。我过去在光线想的还是把影片发好,是在为内容服务,到乐视的目的是要改变商业模式的驱动力。是内容驱动还是观众驱动,这是本质。其实很多行业在今天已经是消费者驱动。
中国市场有巨大的需求,新一代企业更重要的还是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你把公司建在这个上面才有可能变得规模大而且受人尊重。乐视影业如何在行业中领先,本质来源于你能保证为行业解决需求。我们的商业模式是服务模式,中国一年产几百部电影,国外还有几十部电影,太多产品需要提供市场服务。
我们永远是两条腿走路。行业现在在拐弯,你有两种选择,是跟大家一起拐弯,还是我们不参与拐弯,从山间小道插过去?有各种途径到拐弯后的地点。我觉得五年,最多十年,我们就站在行业的前沿。现在这个过程就叫急行军过程,也就是一切以到达目的地为目的,只要是安全的,哪怕有一定的损失。如果你没有一定的魄力,大家慢慢走,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做细,那你就是把机会留给别人。
《氏族》:其实有不少的影视大鳄也看到了互联网的发展,但您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什么给了您这么大的勇气和决心?
张昭:的确有很多人看到。去年中秋节的时候行业领导人一起聚会,有人说互联网这个事,对是对,就你一个人在做有啥用?但其实对我来讲,真正的门槛就是你的策略和决心。任何行业都是一样,你是主动拥抱还是等着大环境改善再来?你在做的时候,大家没看懂的时候,或者大家不关注的时候,你去做这个事情。等大家都看懂了,又说这个太大了做不了。
没有一个市场是一成不变的,互联网是天天在变,你针对互联网的市场怎么会不变呢?这个行业会怎么变,互联网对行业的改变是什么?这个是不可测的。我认为这是个门槛。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或者企业生命力都在于创新。只要你不把自己太当回事,不把已经得到的东西太当回事就好了。他们觉得我很奇怪,一辈子辗转。我就是在不断扔掉已经有的东西。你不敢扔当然就难了。这种决心就是门槛,当然还要系统的概念支持,智力,运营能力,很多方面,但这不是最高的门槛。
因为我之前的经验,虽然乐视影业是新的,但系统的建立和运营很快,已经进入正常阶段,这次小时代就是一个试水,结果来看还是成功的。总之,如果习惯从灾难的角度去看人的生活,看我们的生活,没有灾难的生活就不是常态了。这就无所谓是不是第一个吃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