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人评司马懿分析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58157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关司马懿这一人物评价问题,我国历史上对此人物的褒贬不一,具有相当程度的争议性,一些史学家认为司马懿可谓是曹魏政权终结者,也有人认为司马懿一直忠诚于曹魏的政权运作,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简而言之,司马懿这一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这一观点不容质疑,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三国时期的司马懿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具体分析,希望笔者的观点可以给相关人士以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以下为详述。
  关键词:三国时期;评价;司马懿;人物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9-0000-00
  司马懿,179年至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此地今位于焦作市温县,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出身于士族家庭,实属西晋王朝的开路人、奠基人,为曹魏政权的争夺做出巨大贡献。本文主要针对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司马懿这一人物进行重点分析。
  1 从不同角度分析其个人贡献
  1.1 政治层面进行分析
  司马懿在政治层面的造诣较为突出,其中当属魏明帝时期所修建的宫室为典型,他勇于劝谏,请奏将此支出放置于农业运作环节,协调当时的农业发展趋势。不仅如此,他也善用人才,慧眼识英雄,提拔州泰、邓艾以及王基等,使之从寒门中脱颖而出,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此经略之才并非寻常人所及。另外,他在将曹爽扳倒后,司马懿运用监禁或是绞杀的方式,不断削弱魏国宗室之力,进而为以后的晋朝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1.2 从经济层面进行分析
  经济层面, 司马懿也积极进行军屯,贯通国渠,筑造晋坡,使雍凉足足食,进而有余力为军弥补不足。日后,也大型屯田,贯穿广槽渠,这也间接地体现出他在军事上也具有较强的建树。在建安23、24年之时,他积极向曹操献言,提出建议:“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自宜且耕且守。”后曹操听此谏言,魏国国盛民安。
  曹魏蜀汉相邻,正如陈仓、长安以及槐里等地,均有军屯亦或民屯组织,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上邦军最为知名,此军屯基地成立在太和四年,司马懿主张构建的组织[2]。
  直到231年,即太和五年时,诸葛亮进攻天水之地,此时上邽军屯粮食已在生长,有人提出建议,“自芟上邽生麦以夺贼食”魏明帝未采取这一建议,反而主张“遣兵增宣王军,又赦使护麦”,司马懿和诸葛亮僵持不下,而后亏得上邽军屯之小麦作为军粮,方可取得最终的胜利。由此可见, 上邽军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司马懿的政治才能和经济远见。
  另外,司马懿也建议兴修水利,开国渠,从陈仓之地到槐里之处应构筑晋坡,为农田灌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3]。
  1.3 从军事层面进行分析
  其一,平定孟达。司马懿将吴国击败之后,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屯于宛,主要对豫州以及荆州等地区的军事政治事务进行妥善处理。在公元227年之时驻守新城的名将孟达有叛变魏国之意,孟达本属蜀国之将领,叛变之后归附到魏国,但是,诸葛亮对此人心有余悸,认为其个性反复无常,做事犹豫不决,不知此事已经走漏风声,进而有三国争孟达之战,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反应最快的当属司马懿,从宛到新城共有一千二百里,到达京都也有八百里距离,而后出兵朝廷有诏书,孟达以及新城已经成为蜀国亦或是吴国之猎物,司马懿见诏书之后,立马落实三策略,一,对孟达致书,表明魏国对他的恩典以及信任。二,委派人马启奏圣上,对出兵之意图进行全面阐述。三,司马懿亲自出征率领军马,立刻登程。但此时的蜀国以及吴国军队却仍旧未能迅速反应,孟达只能选择守城等待救援。司马懿亲率之军队,与孟达军僵持十三日后,选择投降,而后杀孟达,俘虏叛军接近万人,新城也被魏国所占有,待到蜀国 、吴国军队赶到之时,孟达早已为魏军的刀下鬼,蜀国、吴国两支军队,無功而返[4]。
  其二,远征辽东,在237年,也就是青龙五年之时,魏国域内辽东太瘦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王,称为燕,而后,魏明帝遣派司马懿,诏令他即刻剿灭公孙渊,司马懿率兵四万人,进攻燕王,魏明帝亲自送司马懿于西名门,直指辽水。
  司马懿达到辽东区域以后,命令多树立旗帜,在辽河南岸位置,用来虚张声势,制造假象,最终的目的就是将燕军吸引到此地来,司马懿则选择泛舟度过辽水,直逼敌营,给敌人以措手不及,营造较强的威逼之势,但是,有将士认为司马懿此举不成,他认为:“敌人营地坚实,如若我方强攻敌人之营地,他将直接反攻。”而司马懿则认为:“认为虽说营地高举,但是我方攻打之后,将必然吸引敌方注意,敌方将无法将精力放置于营地,此时攻打必胜。”众将帅了解司马懿的意图之后,直接穿行辽水,直达襄平地域,敌军见魏军突然出,极为恐惧,而选择主要攻击魏军,司马懿此时紧握机遇,激战三回合,大破辽军队,最终敌军退守襄平之地,魏国军队趁此时机,勇于进攻,直取襄平之辽军,入襄平后,灭十五岁以上男丁均已处死,平定辽东,遂班师回朝[5]。
  2 后人对司马懿人物评价
  历史上对于司马懿这一人物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其在三国时期的地位不可动摇,也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魏国贡献了犬马功劳。司马懿在世之时,魏国威望极高,史书上对其评价“天下欣赖、天下大悦”。直到晋朝初期,司马炎在泰康年间真正实现了“天下无穷人”的泰康之治,可在当时“誉流于天下”。
  而在永嘉之祸以后,司马懿的名声开始被毁,认为他不肖子孙自相残杀,导致诸多浩劫,南方东晋,同时长期由世家大族进行把控和掌控, 司马懿的地位开始在人们的心中逐步下降,晋室南渡,实属与蜀汉相似,此时的蜀汉正统呼声极高待到东晋灭亡以后,这一情况更加显著,截止到隋唐时期,民间的戏曲较为兴盛,唐代所修订的《晋书》中,大多均为不鼓励帝王思想为主[6]。
  3 史人对司马懿人物评价
  司马懿的人物评价较为繁杂,陈留王曹植在《辅臣论》中司马懿这样进行评价:“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威严足惮,风行草靡。“众所周知,曹植是魏国宗室之中极为重要的一员,在曹植的心中,司马懿应当与曹仁以及华歆等相提并论,司马懿在魏国之时可得此赞誉,实属其具有旷世之才,可克敌制胜,救国于危难之时,值得注意的是, 曹植认为司马懿并不会对曹魏王朝形成威胁。   魏明帝在托孤之时,对司马懿言:“以后事均要嘱咐于你,希望你可以辅助曹爽,完成振兴之大业。”在魏明帝的 心中,司马懿是可以托后事的心腹重臣,魏明帝认为司马懿忠于操维王朝,同样认为他不会对魏朝构成威胁[7]。
  对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这一事件上,当时史人的看法,可从史料中略知一二,比如《三国志》中明确记载辛毗之女有关此事的看法,其曰:“天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名皇帝临崩,把太傅臂,以后事付之,此言犹在朝室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以行骄奢,于王室不忠,于人事不直,此举不过以诛曹爽耳。”可见,在世人眼中,司马懿的忠诚问题仍旧不可知,但是曹爽的不忠诚却已经显而言之,高平陵政變的最终目的,就是司马懿要将曹爽诛杀,而非其要独揽朝政。
  总而言之曹魏王朝中,从上至下,对于司马懿的忠诚均不持有怀疑添堵, 认为司马懿并非逆臣,而是作为中流砥柱的形象,实属肱骨之臣,魏明帝托孤之后的曹魏政权的稳定和发展仍旧需要司马懿来把持,司马懿在曹魏政权的运作中均为正面形象,而非奸臣。从敌方的角度进行分析,张俨对于司马懿的评价相对较为客观,他认为司马懿是“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8]。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司马懿这一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形象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评价,分别对其基本资料、个人贡献、历史评价等方面着手,完成了司马懿任务的阐述和解析,希望可以给有关人士以启迪,进而可以对历史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看待。
  参考文献:
  [1]林明非.从《司马懿吃三国》看三国归晋[J].南北桥,2013,12(5):29-37,23.
  [2]马晓燕.《三国演义》之司马懿纵横谈[J].西部皮革,2016,38(2):198-199.
  [3]毛元佑.兵动若神谋无再计——三国著名将领司马懿[J].国防,2017,23(4):77-78.
  [4]郭秀琦.评司马懿的战略战术特点[J].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2013,26(2):24-28.
  [5]刘玉慧.《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形象简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6(3):61-62,64.
  [6]林榕杰.魏明帝与司马懿关系考论--兼及魏明帝朝的政治[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99-103.
  [7]李丰霖.《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人物差异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9(16):207-208.
  [8]王莹雪.才较仲达胜一筹业比司马输三分——从诸葛亮与司马懿形象比较窥探蜀汉命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15(2):52-55.
  作者简介:周尔派,男,辽宁盘锦人。
其他文献
本文尝试以言语幽默概论来研究莫言作品中的幽默效果,并结合言语幽默概论和目的论来分析葛浩文的译本Shifu,You’ll Do Anything for a Laugh中的翻译。研究对象分别为莫言中
摘要:浙商文化是一种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地处浙江的高校,无疑具有极大的区域优势,如何利用商帮群体的品质特征,从而进行学生的素养培育,是浙江的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浙商群体血液里流淌的诚信、担当、责任、奉献等商业价值伦理观正是最好的教育素材。  关键词:商业道德;企业责任;公益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24-0082-03  改革开
摘要: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非常快速,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了我国的各个领域,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已经完全的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不在少数,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一个分支,在教育中的应用最为普遍。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笔者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现就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数学;应用  中
探测时间序列中隐藏的周期信号是超导重力仪观测数据分析的目标之一,进行超导重力仪观测数据中隐含信号的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是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ation,FFT)。首先对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原理加以介绍,然后,结合1998年加拿大站全年的超导重力观测数据实例,详细讨论了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谱分析的步骤,最后对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
为减少果品贮藏的损失率、降低成本、提高监控效果,设计一种基于RS485总线分割集线器的果品贮藏远程监控系统。系统由上位机和多个下位机组成,下位机包括STC89C52单片机、SHT
概述了我国国民科学素质的目前状况,简要介绍了发达国家的经验,论述了2003年天津市科委提出的<百万公民科技素质培训计划>的主要内容,提出应集成社会所有科普资源,形成系统化
随着任务型教学的兴起,以任务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语言学研究者开始关注“任务”这一因素对学习者语言学习的影响作用,尤其是任务复杂度对
-ly副词在英语中使用相当活跃,出现频率高,涵义容量大,使用范围广,在各种语境中都可以见到,尤其是在翻译时,要找到合适的方法使得译文自然流畅,达意出彩,总是显得比较困难。
美学对译学翻译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美学在翻译研究中的作用亦不可低估。两者的联姻是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刘宓庆在《翻译美学导论》中系统地论述了翻译美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