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道路上邂逅幸福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30fj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青少年的很多心理问题,其根源在于家庭。随着三孩政策的开放及相应配套措施的逐步落实,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心理健康更需得到重视。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专业心理教师是主力军,学科教师是重要的补充力量,本期的分享嘉宾姚文连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姚老师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他乐于反思、善于学习、勇于改变,通过这条“捷径”,思考和总结亲子交流的方法。姚老师通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这个平台,提出了 “乐观”“诚信”“以身示范,冷静应对冲突”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张。他的成长经验是:争取机会学习,充分发挥个人的有效价值,既给孩子做榜样,也为自己留希望。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创刊20年;心理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7-0078-0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创刊20年了,20年的发展历程值得每一个为之奋斗过的人去总结去分享。想到自己和这本杂志之间的一段难忘的渊源,我想借此机会来回望一下自己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得失。
  刚参加工作的前几年,我是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蓬勃兴起而广大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又相对匮乏,计算机教师们普遍都超负荷工作,专业发展几乎停滞不前,难免出现情绪上的失落与波动。一次在学校的阅览室里维修电脑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了一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其中有一篇关于青春期孩子心理调适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共鸣,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样重要的种子就此在我的内心生根发芽。
  我最初撰稿是从2007年孩子出生后开始的。孩子上幼儿园小班第一次开家长会之前,老师让我代表家长和几百个“战友”做交流发言。为了总结家庭教育的得失错落,我加班了两三个晚上完成了一篇后来引起很多家长共鸣的发言稿《愿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后来发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12年第14期的“家教心主张”栏目。第一次收到带有墨香的样刊,想到自己的观点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与更多的人交流分享,我内心十分激动。
  《愿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结语片段: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每一段和父母共度的时光都不可重来,每一次有趣的经历都值得我们珍藏。沒有谁生来就是家庭教育的行家里手,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努力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平等、尊重的方式对待他们,以乐观向上的心态感染他们,积极唤醒他们的独立精神和感恩意识,放手让他们多动手、勤动脑,及时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总结家庭教育的经验教训,做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努力和孩子一同成为最好的自己。
  诚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石,教育是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每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步入社会,一般都要经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相辅相成的教育环节,没有人生来就懂得诚信守法,没有人生来就会弄虚作假,我们能成为怎样的人,关键取决于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受到了什么样的社会影响,从这一点来看,每一对言传身教的父母、每一个为人师表的教师、每一位立足社会的公民,都有可能成为诚信缺失的受害者,都想成为社会诚信的受益人。
  在2013年前后,因诚信缺失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一次又一次地拷问着全社会的道德与良知水平。为了强调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我撰写了一篇论文《三位一体,让诚信教育深入人心》,虽然没能如愿发表,但带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感悟。后来我将其中的部分内容单独整理成文,这就成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第9期上发表的《让诚信成为家庭教育的基石》一文。能让更多家长重视诚信教育,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让诚信成为家庭教育的基石》结语片段:
  在家庭教育当中,父母应该多播撒诚信的种子,多表达积极正确的观点,多示范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主动远离不良嗜好,呵护孩子的童真,重视孩子的想法,而不能找各种借口敷衍孩子的正当要求,一味忙于自己的交际与应酬,否则当我们年老体迈、行动不便的时候,孩子也可能会随便编个理由,而减少与我们相处交流的机会,到时候再后悔也是徒劳无益。
  作为一名经历过艰辛童年,最终借助寒窗苦读而改善命运的七零后父亲,难免会对孩子的成长寄予太多的期待,我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刻苦和言传身教来引领孩子的茁壮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但我从来不敢在有心或无意之间向孩子传达损人利己、睚眦必报等种种恶念。因为我早已深深地懂得,恶的种子一旦在孩子的心中发芽,就很难再被彻底清除掉,轻则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重则会在将来的某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开出罪恶之花,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在应试教育氛围依然浓厚的当代中国,绝大多数中国孩子的知识水平都很优秀,而心理调适能力普遍欠缺,成了制约他们未来发展的瓶颈。许多看起来品学兼优的孩子,一旦远离父母和老师的视线,就常常会感到诚惶诚恐、手足无措,独自应对冲突的能力着实令人担忧。为此,我将自己帮助孩子应对冲突情境的经验总结成《借力冲突情境,提升应变能力》一文,后来发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年第22期,和更多的家长一起探究、提升孩子们的危机应对能力。
  《借力冲突情境,提升应变能力》结语片段:
  没有一种方法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适用,面对那些不期而遇的两难情境,作为家长一定要率先垂范,切忌惊慌失措,要善于引导孩子冷静、理智地分析和应对,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实践去检验和修正自己的人生观,扬弃那些似是而非的价值判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主动建构自主应对危机的策略方法,才能最终提升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孩子的主动成长和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依然会不定期地撰写孩子的成长日记,但是都没能静下心来将其整理成符合杂志发表要求的文章,因为我的学习与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发展上来,复习报考华东师范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中痛并快乐着。一个人自始至终都过积极向上的生活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平淡的教书育人生涯总是倾向于将我们引向平庸,我很庆幸自己能在历经苦痛和迷茫之后,还坚守着对教育的敬畏,在不惑之年仍然愿意重回大学校园继续深造,只为了自己将来年老体迈、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的时候,还能够拥有睿智的头脑和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
  为什么我一直在争取机会学习,渴望天天向上,其根本原因是我的眼里不仅看到现在,更想到不远的将来,我希望当自己年老体迈的时候,仍然会因为学识渊博而被学生喜欢和尊敬,而不是被学生投来嫌弃的目光;我希望个人的有效价值空间不随着年龄增长而衰减,既给孩子做榜样,也为自己留希望。在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磕磕绊绊也在所难免,那是人生路上的雨雪风霜,是生命成长的必然淬炼,是亲情积淀的独特酝酿。我们既不能慌慌张张,也不能听之任之。乐于反思、善于学习、勇于改变正是我们不断提升心理调适能力与情绪管理能力的唯一捷径。
  在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的当代中国,无论是对于一本聚焦于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期刊,还是对于一位特别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父亲和教师,20年都是一个值得回顾的重要时间节点。当前,父母和孩子之间时常会形成互不搭理式的对立甚至是剑拔弩张式的对抗,那显然不是爱的正确表达方式,更不是要刻意地彼此伤害,而是矛盾的双方都没能控制好情绪,都没找到有理有效的沟通方法。
  衷心感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我迷茫时多次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醒我不断思考并改进亲子交流的方式方法,让我在心理健康教育之路上邂逅了越来越多的快乐和幸福。
  作者简介:姚文连,江苏省射阳中学信息技术教师,2000年扬州大学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2017年取得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育硕士学位,先后发表各类文章100多篇,累计获得国家和省级教研论文比赛一、二、三等奖十多次,特别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兴趣为差异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甘阳在《中国道路:三十年与六十年》(《读书》二○○七年六期)中反对许多论者“用毛泽东时代来否定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即用新中国的前三十年来否定其后三十年”,对此我是赞同的。但我认为,甘阳为了反对上述论点而过分强调了“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的连续性,夸大了“延安道路”和“苏联道路”的不同。  甘阳说:“为什么中国的经济改革反而能比前苏联东欧国家更成功?中国改革二十八年来,经济成就非凡,为什么中国的改革
作文有法吗?有人说有,而且甲乙丙丁,不能越雷池一步,没有规矩怎能成方圆?有人说无,文无定法,也可以说是无法。但其中的一个妙法必不可少,那就是“读”。读得广,读得深,读得真,是写得好的必要条件。同样,写得好的人,对于读,必有一股热情,在认真阅读后并模仿它、比较它甚至超越它。总之,读与写,互有一种促进作用。读写若分离而要各求其所成,无益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 作前之“读”  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分享;体验;心理辅导活动课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指在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计划内,列入 “活动课程”板块的,以教学班为辅导单位,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开展的一种团体辅导形式。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的环节为“热身—活动—分享—点评”,即通过热身游戏、活动等,引导学生体验、互动、反思和分享,从而影响其心理状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分享环节是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最具有“心理味
编者按: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强调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已不需再讨论要不要做的问题,而需要考虑“怎么做”的问题。要在实践中切实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无人做”、“不愿做”、“不会做”和“不真做”的问题(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1月上半月刊P4~6)。福建省自2004年省委教育工委成立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5月,本刊记者就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
提要:儒家内部既有共同的理念,又有分歧。后代儒家怎样阐释前儒文本、思想,值得探讨。本文以《新语》阐释《谷梁》、《公羊》两传为例,结合汉初的时代背景,论述陆贾《新语》引用两传之文、义,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新语》大部份继承了《谷梁》、《公羊》的原义,很少与两传不同。陆贾在引用两传时,提出他的政治主张,主要是要求君主修齐而治平,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希望藉此为刘邦施政提供理论。  关键词:儒家陆
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从1978年到2016年底,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58.66万人,其中仅2016年一年,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就达到了49.82万人。随着出国“大军”不断壮大,留学生年龄不断降低,随之而来的是留学生在海外“遇险”的比例也不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到2017年初,经公开报道的留学生海外遇难事件有31起,从事故原因上看,被抢劫、故意杀害、性侵等恶性事件偏多;从年龄上看,近
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的评价。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  笔者最近执教了浙江美术教科书《蔬果造型》一课,在课上孩子们通过教师的评价引导,找到了立足点,点亮了思维的火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创造美、表现,用美点缀生活的兴趣和欲望。本课要求
摘要:鼓励课堂争鸣与激发学生主动求知、实现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及迁移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正确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指导下,语文教师大胆地将争鸣氛围引进课堂,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不断优化语文学科的教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争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积极营造自由争鸣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锻炼和提高能力,这是任何尝试教学改革的教师们应
摘要:皂角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价值,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是辽西北困难立地造林的先锋树种。文章针对辽西北特点,从种子采集与处理、整地与播种方面的详细介绍了皂角营养钵育苗技术,并与苗床育苗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皂角采用无纺布营养钵育苗出苗率达94.17%,较苗床育苗可提高30%以上,且整齐度较高;苗高达58.30厘米,地径达0.71厘米,均显著高于苗床育苗;发达的根系更是营养钵苗造林成活的关键。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坊问推荐政治学阅读书目。二十本名著间,国人作品唯有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以下简称《历代得失》)。余学也晚,最早是九十年代中期在南开大学读国史期间,闻导师推荐而知此书,同列者尚有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梁任公《中国历史研究法》。近年来,流连于先生著述,又以教研政治学之故,常常讲授此书。中年再读,时势转殊,视野心境大不同弱冠之期。庚子恰逢宾四先生逝世三十年,世运巨变,回首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