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twytp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笔者主要分析了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结构设计;超长结构;设计理念
  
   结构设计中相当部分构件的设置,规范仅给出了最低限值或建议取值,实际设计过程中各人的理解不同可能对整个设计带来相当大的区别。还有部分是属于概念设计的范畴,尤其值得我们一起探讨。
   一.关于超长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1条中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m,而7.1.2条则规定当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或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且有充分依据的,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这两条使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较难把握。工程实例中超过55m 就设置伸缩缝,这显然是很难保证的,但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后究竟应控制房屋长度多少而不至于产生裂缝等不良现象呢?本人认为这取决于各地区的温差及混凝土不同的收缩应力。按照东莞地区的经验,单层房屋超过55m在70m以内时,采取设置施工后浇带及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后,不设置伸缩缝是可行的,这在我们长期的工程实践中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多个工程均未产生严重的裂缝。但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梁柱配筋进行概念上的调整。首先是长向板钢筋应双层设置,并适当加强中部区域的梁板配筋,笔者认为中部区域作为一个中点必然受较大应力,而两侧梁柱,特别是边跨的柱配筋必须加强以抵抗温度应力带来的推力,而超长结构在角部容易产生的扭转效应也须我们在设计中对角部结构进行加强。当框架结构超过70m时,本人认为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不设置伸缩缝,譬如说采用预加应力,掺入抗裂外加剂等等,而且作为超过70m 的结构,必须对温度及收缩裂缝采取定量的分析,并相应施加预应力,这在许多工程实例中应用的效果也是众目共睹的。如果对超长结构,不能有效的分析清楚受力情况,笔者建议还是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毕竟建筑上缝只要处理得当还是不影响观瞻的。
   二.关于桩筏基础中筏板取值:
   桩筏基础设计中对于筏板厚度的取值,一般是先按建筑层数估算筏板厚度,常规是按层数x50mm来估算。譬如说一幢十八层的小高层住宅,我们则先按18x50mm=900mm设定筏板厚,然后再根据排桩情况,分别验算角桩冲切,边桩冲切及墙冲切,群桩冲切。一般情况均为角桩冲切来控制板厚,但本人在这里主要强调一个短肢剪力墙结构下的群桩冲切,短肢剪力墙结构由于墙体不封闭,故取值群桩冲切边界时有相当大的困难,而群桩冲切由于桩群重叠面积较大,应是一种不利状态。一般是取值几个大层间近似作为冲切边界,所围区域内短肢墙体内力则作为抗力抵消,虽不完全准确,但区域放大后,边界的开口效应有所削弱,是可行的。
   三.关于板面设置温度应力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1.9条规定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末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对于这一条设计人员的理解又会产生出入。什么区域属于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區域?本人认为对于规则较短的建筑物我们可以在各楼面边跨及屋面层设置相应的温度应力钢筋,而对于超长结构,则建议在超长结构的长向均应设置双层钢筋。其余部位则可因人而异,功能重要的区域设置,有条件的建设子项设置,而不必过于强调。另外有一点,当地下室筏板厚度大于1200mm时,笔者建议在筏板中间配置温度收缩应力钢筋以抵抗大体积混凝土所产生的收缩及温度应力,配筋量笔者建议取1/2筏板厚的0.1%,且不小于φ12@200。
   四.关于梁上起柱是否设置附加钢筋:
   本人曾遇到某些工程梁上起柱及次梁上面都在梁中附加横向钢筋,有的同志甚至在弹性梁基础中柱下梁内亦附加钢筋,这完全没有必要。虽然这是偏于安全的一种做法,但如果计算不需要则就是浪费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2.13条规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箍筋,吊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因此次梁放在主梁上面及梁上起柱,主梁是不必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就是如此的。但还是有相当多的设计人员认为梁上起柱应设置横向钢筋,其理由是柱的轴力(集中荷载)会通过柱中的纵向钢筋传到梁截面。这就不对了,柱轴力是由柱截面的混凝土传到梁的上表面,而不是由柱内钢筋传递的,否则独立基础内岂不是也要设置吊筋了?这一类问题本人觉得搞清楚了在工程实践中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五.关于梁筏基础板筋位置:
   弹性梁筏基础,由于考虑水浮力下底板所受向上的反向力,设计人员会要求筏板面筋能置于地梁主筋以下,而地梁配筋有时较多甚至配置双排筋,再加上梁箍筋则施工中引起板筋的弯折相当困难,遇到人防工程则更难施工。笔者认为从受力传递过程来说,板筋设置必须准确,但考虑施工困难及相应板保护层的损失,建议可以作适当放松,我院地下工程说明中规定底板面筋应有一半钢筋经斜折后放置在支承基础梁主筋下面,伸入梁内不小于15d,这是合理的。
   六.关于地下室墙迎水面保护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2.1条规定,墙在二a类环境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第4.1.6条规定防水混凝土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故常规设计中我们取外墙保护层厚度50mm,且根据GB50010-2002第9.2.4条要求在保护层内加配φ6@150单层双向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为20mm。本人认为在计算墙板裂缝时墙板的计算保护层至少可以按30mm来折算,以考虑钢筋网片的有利作用,这对于节省墙体配筋效果明显。也有设计人员保护层厚度取20mm即可,本人也持赞同态度。
   七.关于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
   强柱弱梁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而提出的。柱破坏了建筑物整个都会倾覆,而梁破坏则仅是某个区域失效,因此柱较之梁破坏的损害更大,当前我们的经济已高速发展,我们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一定要将这一概念设计贯彻下去。其一必须严格控制柱轴压比,我们目前的计算均是基于小震下进行的,如果小震下柱子轴压比过高,则大震下地震力将对边柱产生一个巨大的附加轴力(有文章研究表明约增加30%),则柱子根本不可能有这点安全储备,在大震即会破坏,那又何谈大震不倒呢?本人认为轴压比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宜超过0.9%,且我们对柱断面及配筋设置时应分部位处理,建议边柱,角柱应适当加强,特别是角柱,建议应全柱加密箍筋,且配筋率不宜小于1%。所有框架柱,不包括小截面柱,应建议纵筋均应大于20,且柱筋品种不宜过多,矩形截面柱尽可能对称配筋。而对梁配筋笔者则建议应配足梁中部筋,而支座筋则可通过调幅让其适当降低,以使地震作用下能形成梁铰机制,防止柱先于梁屈服,使梁端能首先产生塑性铰,保证柱端的实际受弯承载力大于梁端的实际受弯承载力。
   八.关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几个问题:
   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处理不当经常会成为薄弱点,这也是抗震审查中经常发现的问题。其一是对普通长墙的界定,高规JGJ3-2002第7.1.2条中规定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个困惑,高厚比为7.9倍及8.1倍的两种墙受力特性截然不同,由此而引起的配筋亦相差甚远(对四级剪力墙而言,短肢剪力墙在一般部位的配筋率要求大于1.0%,而普通墙则仅要求边缘构件配筋率0.4%,墙身部分配筋率仅为0.2%。)因此笔者在布置长墙时建议控制高厚比大于9,这样就与短肢剪力墙有所区分而不会混淆。其二是关于小墙肢JGJ3-2002第7.2.5条规定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截面厚度的5倍,因为当墙肢高厚比较小时受力特性是脆性破坏,属抗震不利构件。因此本人认为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次类构件的出现,特别是高厚比小于3的小墙肢应不出现,如出现建议一种是按构造柱考虑,不作为抗侧力构件,否则应按框架柱设计,尽量降低轴压比,加强配筋。
   以上是本人对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的理解,难免有片面性。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应以规范为依据,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使我们的设计日趋完美,经济合理。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沉井施工法凭借诸多优点而被广泛采用。但沉井施工期较长且施工技术要求高,因此,必须广泛了解其施工技术要点。本文结合实践运用,探讨了沉井施工技术要点,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关键词:沉井施工;要点;封底;监测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沉井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建设中,沉井既是基础,又是施工时的挡土和挡水结构物,下沉过程中无需设置坑壁支撑或板桩围壁,
期刊
摘要:施工企业工程建设过程中,物资、设备采购,设备租赁合同的管理尤为重要,因此,从物资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设备租赁合同的签订及履行,合同履行的过程控制及合同纠纷的处理整个过程都要严加管理,以实现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防范合同风险。  关键词:施工企业物资设备 合同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物资、设备采购活动,设备租赁活动,大型设备的融资租赁活动都占有很大的份额,在这些活动中,施工企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为满足建筑的功能和美观的需求,大跨度、重负荷构件广泛应用与建筑施工中,因此,高大支模支撑体系应运而生。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含量高、难度较大,为此,本文从高大支模支撑体系设计方案、搭设、混凝土振捣、施工监测等施工方面进行分析,为同类高支模工程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搭设;混凝土;监测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混凝土日益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房产的快速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区环境已成为人们在选择居住区时除建筑质量外最为关心的内容之一,居住区景观是居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景观将在居住区环境中占有越来越高的地位,人们越来越关心居住区环境,本文就现代居民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相關讨论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字】居住区;园林景观;生态;人文  1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求及原则  1.1了解人们对居住区园林景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工程实例,对深基坑的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探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土方开挖    1 工程概况  某新建商住楼主体工程,2层地下室,基坑南北宽约39.5 m,东西长约97.2 m,工程占地面积仅4560 m2,基坑面积占其84% ,约3840m2 ,施工作业场地狭小,开挖平均深度9.25 m。基坑周边环境复杂,东距居民小巷最近2.08 m、小巷东侧商
期刊
摘要:本文从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必要性出发, 分析了实际检测工作中一些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相关规范作了论述, 以及介绍了如何处理实施检测出现的检测不合格问题。以期加深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问题的认识, 通过有效的检测提高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质量。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检测;问题处理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钢筋与混凝土两者的结合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成为现代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及详细方案,提出了施工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钻孔桩;施工方案;原因;处理方法    钻孔桩是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利用机械钻进形成桩孔,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钻孔、灌注混凝土都是在水下进行,工程质量只能通过科学的过程控制和完工后的仪器检测来确认。因而,对作业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工艺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如
期刊
【摘要】城市建设飞速前进,人类对城市里的园林绿化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然而园林绿化里最重要的因素是园林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园林植物造景所体现出来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是不可忽视的。本文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提出一些植物造景的方法。   【关键词】园林绿化;造景应用;植物造景  近几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国各个城市的园林绿化面积也因此有了明显的提高。很好地处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对建设投资的增多,公共绿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各大城市力创宜居城市,园林建设市场的放开,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出现了不少问题。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已成为园林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的核心任务。为了保证我市园林工程的投资效益,确保园林工程质量符合国家及各省市有关《 规范》 要求,避免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本文就园林施工项目管理与控制的问题做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园林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一
期刊
摘要: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桩身质量检测中是一种常用方法,具有简便、经济、实用等技术优点。本文介绍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原理,并结合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实例,实践表明该法能对桩身的质量作出准确判别,可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原理;桩身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桩身检测作为隐蔽工程验收的重要环节,对保证整个工程建设的安全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低应变反射波法经过多年的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