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海归科技报国之星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q1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MicroPort Medical Corp.)——由留美科学家常兆华博士创办于1998年5月,吸纳了美国多位著名的生物医学工程界专家和介入医疗界科学家,主要从事各种高科技微创医疗产品的研究、制造、销售和服务。创建以来,以其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短短6年时间,从创业时的30万美元资产总额,成长为如今注册资金1亿人民币,净资产3亿人民币,2004年销售额过亿元,当年实现向政府纳税1800万元的高科技企业。
  回首上海微创的成长历程,是一个为报国踏实耕耘、自主创新的过程。
  
  归去来兮,常博创建微创
  
  常兆华,出生于山东省一个普通矿工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更促使他刻苦读书。小时候,学校离家20多公里路,他就天天住在学校,宿舍是用学校猪圈简单改造成的,条件很不好,但他为了多读一些书,周末也不回家。平时就托同学把干粮之类的食物捎来,每日他喝着玉米面面糊,就着咸菜、窝头,吃得很香。青山不老,天道酬勤,1979年他考取了上海机械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刚进大学时,由于没学过英语,他英语成绩全班倒数第一。但一年后,他便是全班第一,第三年全系第一……。总结他的学习经验,就是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学习,再学习!凭借着这股刻苦拼搏的劲头,他在机械学院动力系读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轻松”地走来。
  1987年,他赴美留学,攻读纽约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从学机械到攻读生物学,一个完全陌生的专业,他一边补本科生的课,一边读博士生的书,常兆华为此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企及的努力!在纽约州立大学生物医学系,他是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当时外国老师和留学生对中国学生的偏见很大。实验室中最好的仪器他用不上,做实验的时间他总是最晚的。轮给他的基本都是晚上12点以后,凌晨4点左右回寝室,睡一两个小时就要起床读书。这种情况,他默默地坚持了两年。而此间,他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并获5项专利!实验室里15个同学,都是世界各地的精英,而他一个人每年发表的文章是他们总和的两倍。有为才有位!正是他辛勤的努力,改变了大家对中国学生的偏见,也开辟了自己的天空。从此,实验室仪器随他用,实验时间由他选。常兆华赢得了更多的学习、实践的机会,1992年他获得了生物学博士学位。
  在美求学期间,常兆华曾前后出任美国两家NASDAQ上市公司副总裁;被邀以工程顾问的身份参与了美国政府和企业组织的数项重大课题的研究;特别是以外国留学生身份破例被高薪聘请为一家上市公司的产品研发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并主持了数项医疗器械的研究工作,为此获得了美国多项专利,成为美国数十家科技协会的会员;因为在微创伤治疗前列腺癌和肝癌医疗器械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被多家地方科技协会单独邀请作主题演讲嘉宾……
  在读书期间常兆华就获得了豪华汽车、现金和股票等许多重大物质奖励,辞职回国之前,他的年薪已达18万美元,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公司期权,还拥有自己的产等,且母亲、妻子也都接到了美国团聚。在一些人看来他可谓荣华富贵,前程似锦!
  然而,身在异国他乡的常兆华时时心系祖国。每次回国探亲他都看到中国普通老百姓面对进口药价“望洋兴叹”,这让他心痛不已。1995年作为上海市政府特邀的全球有成就的25位海外学人代表之一的他,受到感召萌生了回国服务的想法;促使他最终下决心回国创业的,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国内一家医疗机械公司为开发微创心脏导管,从美国购进成套生产设备,而这些设备在美国早已淘汰了。这家公司购买的设备不仅没有生产出一套合格的产品,更是白白浪费了600万美元。面对外国人这样欺负自己人,常兆华坐不住了。
  1998年,常博士带着满腔的热情回到了上海,于5月份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独立创建了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专门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医疗器械。那时,我国高端介入医疗器械100%靠国外进口。创业之初,常博士就萌发了自己的报国梦——建立一个属手中华民族的国际型医疗器械集团。
  
  强将聚首,科技成果累累
  
  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一张办公桌,以及30万美元的注册资金,几乎是常兆华创业之初的全部“家当”,他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
  微创曾走过崎岖的道路,也曾经历过起死回生、从低谷崛起的过程,好在有一群海外归来的志士仁人的共同努力,常兆华克服了种种困难,逐步走向微创的今天。一批有着共同报国梦想的海归生力军聚到了上海微创的旗下——
  张一博士(现任上海微创总裁)来了,这位介入器械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权威专家,带来了他在美国多家知名介入医疗器械公司工作时练就和掌握的核心技术和研发、生产经验,带来了在医疗器械行业里的丰富人脉资源,更有他对该新型行业的战略思考和独到的管理理念;
  张捷(现任常务副总裁)来了,带来的是他作为EMBA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还有在多家科技公司被验证的带领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
  罗七一(现任技术副总裁)来了,带来了他在国外工作多年的技术开发管理经验;
  徐益民(现任品质副总裁)来了,带来了他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与当地政府机关、社会各界的沟通能力以及对一份新事业的执著追求;
  刘道志博士(现任研究中心主任)来了,比他牛津大学博士后“头衔”更吸引人的是,他在英国牛津大学和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及澳大利亚长达8年的工作经验,拥有美国、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及中国发明专利近10项;
  汪立(市场部副总裁)来了,在美国就读大学,并取得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先后在GUldant,MedtroniC和BostonScientific担任亚洲及中国区市场、销售部主管。具备医疗器械行业数年的销售领导经验,精通对销售人员丰富的系统营销体系培训,并带领销售团队完成销售计划。熟悉医疗器械行业的整套销售管理模式和运作方法。
  赵瑞林(战略发展部副总裁)来了,这位美国MIT工学硕士,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沃顿工商管理硕士,集美国数家名牌大学学位于一身的国之骄子,带来了他在美国二家最大介入医疗器械公司作战略规划的经验。
  ……
  他们不仅带来了报国之热情,更带来了报国之技术和能力。他们在技术上拥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对该行业的发展极其敏锐。先进的科学技术,加上真诚合作、互补共赢的价值观,使他们团结务实。和谐而创新的团队一旦形成,其旺盛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便喷薄而出:
  公司先后推出自主研发产品大动脉覆膜支架、颅内动脉支架等系统产品,成为这些产品第一家国产厂家;
  公司研发、生产的主要用于冠心病治 疗的PTCA球囊扩张导管获日本厚生省注册进口准入证。这标志着上海微创的产品敲开了日本大门,正式进入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这对上海微创乃至我国介入医疗器械发展来说,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公司研发的第一代含药缓释血管支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准上市,从而一举打破了进口同类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而此前只有两家跨国大公司掌握该项技术,上海微创成为全球第三家;
  公司的核心产品冠状动脉支架系统,过去曾被国家连续列入“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但其核心技术难题一直未解决。微创公司通过引进人才,自主研发,攻克了该项难关,生产出国内首个冠脉支架系统并成功实现产业化,拥有雄厚的市场潜力;
  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使上海微创受到资本市场,乃至国际资本的追捧。张江创投增资、深圳创新和上实医药科技入股,国际著名制药公司日本大冢的注资,更使得上海微创迈向国际化平台。
  如今,微创主要产品有药物洗脱支架、冠状支架系统、球囊(PTCA)扩张导管、血管造影导管、导引导管及其相关附件、腹主动脉瘤和胸主动脉瘤等支撑型人造血管支架、各种管腔支架及支架置入器、心胸外科用牵开器及颈椎盘假体等手术器械。这些产品远销日本、欧美等国家,也标志着微创正在向世界级的医疗集团发展。公司正在研发的产品有:治疗肝癌和妇科肿瘤的超低温手术冷冻刀等多种高科技微创伤介入治疗产品。
  上海微创把知识产权建设放在与研发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形成了一整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积极创造一流的专利技术,加强专利保护意识,使之转化为产品,将专利技术真正落实到生产中,为公司创造价值财富。近年来,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具体落实知识产权工作的进行。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利,在微创创立至今的6年里,共申请33项专利,美国专利2项,PCT国际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10项。公司拥有注册商标15项,其中微创、MicroPort、Mustang、Firebird等品牌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
  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现在上海微创在北京等地设立了数家分公司,在欧洲荷兰设立了微创国际公司及美国设立了美国微创等。上海微创成为浦东张江这块热土上留学生创业的一个经典传奇。
  
  价廉质优,产品造福万家
  
  5月10日,在市政府隆重举办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微创公司的“PTCA球囊导管及冠状动脉支架系统(含药物支架)”荣获200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微创人的骄傲和荣誉,更是广大病人的福音。
  综观微创的产品,绝大多数为国内首创、国际先进,这些创新产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是巨大的。
  首先,带来了医疗的进步,“微创”,顾名思义,创伤微小。微创介入医疗是当今两大前沿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相互渗透同步发展的产物,代表着国际上最高的手术水平,也是全世界医疗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费用也明显降低。
  其次,在致力于中国人用得起高档医疗器械上迈出了实在的步伐。上海微创的产品,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2左右,但质量却毫不逊色。经一批知名医院的临床使用,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这不仅使病人减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使国家紧缺的医保费用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
  再次,上海微创优良的产品和低廉的价格,打破了进口产品独霸天下的垄断局面,迫使海外同行降价,同类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跌去了一半多。长期以来,由于技术垄断,进口支架在中国的售价要比欧美市场高出一倍。比如,2000年时一个普通金属支架在欧美的售价仅为800—900美元,而在中国售价竟高达2000美元,如今降到1000美元左右。
  上海微创创造的社会效益不止于此,公司的研发和产业化还促进了我国微创伤介入器械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高科技产业如新型材料、电子、精密机械、缓释医药等行业的发展,率先制定了多项标准,推动了行业标准的发展及完善。
  微创始终以创建“一个属于医生和病人的品牌”为己任,高举民族工业的大旗,以继续研发、生产“普通中国人承担得起的高档医疗产品”为方向,他们依然脚踏实地地努力着。“我要让民族的精华强盛起来,我希望可爱的中华健康发展起来。”这是常博士的誓言,也是微创人的心声。
其他文献
博士下海    张未名,因为是最早下海创业的中科院博士之一,二十世纪80年代未曾轰动一时两次获得五四奖章,朱镕基同志的勉励,使他更坚定了科技产业化的创业历程。他,身上兼具学者的睿智和企业家的务实,创业初期果断地把公司的业务投向了精细化工业如今,他不仅实现了科研产业一体化,也奇迹般地赢得了跨国巨头的青睐。  记者在上海高维化学有限公司采访时工作人员拿出了公司以及张未名本人近年来获得的国家或上海市的获
期刊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绝对需要以新思维新模式布局海外原料市场,取得能源、原材料等国际资源的开发权。否则,“世界工厂”经济增长越强劲,对能源、原材料需求越紧缺,就越让人“卡着脖子”,到头来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血汗钱都滚到人家腰包!  踏入2005年以来,国际原料市场出现两则重大事态:一是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的原油每桶价格一度冲上60美元历史性高位,比年前涨了一倍;二是被称为“工业的骨胳”的
期刊
随着市场全球化和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间协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质量管理方面却没有太大的进展。企业在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时总是不自觉地会受到组织边界的约束,把来自供应商处的原材料作为确定的输入,而不是把原材料质量作为质量管理的对象之一,使原材料质量已经成为一些企业进行质量控制的瓶颈,制约了企业进一步改进产品质量。    1.原材料质量控制现状    在
期刊
最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个名叫长谷川的日本经济学家在日本《呼声》杂志上说的一段话,“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为了论证此结论的正确性,他认为“中国对美出口的80%的商品是打人中国市场的美国企业制造的,只要美国切断中国对美消费品的出口渠道,中国就难以保持经济增长”。同时,“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向中国提供的都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东西,这是因为日本有优秀技术实力和为确保技术优势对研发投入巨额资金”
期刊
上海民营科技企业是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进程出现的一支新的力量,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咸为令人刮目相看的上海“科教兴市”的生力军。  下列几数字可部分折射出上海民营科技企业对上海经济发展的有形贡献:  企业数量:2000年12316户 2001年15462户 2002年18441户2003年21516户 2003年增长率为10%,其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91
期刊
马克思通过对股份公司二百多年发展历史的考察,做出了十分深刻的理论判断。他指出:“在工业上运用股份公司的形式,标志着现代各国经济生活的新时代。它们对国民经济迅速增长的影响恐怕估计再高也不为过。它们是发展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强大杠杆。”马克思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给予股份制以高度评价,并把它看作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积极扬弃。曾获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纳德·科斯指出:“被清晰界定的产
期刊
流动性风险的存在,使开放式基金不能达到资金的最优配置,其外在表现是基金收益率降低。从收益率的角度讲,开放式基金的收益率一般低于具有同等运作能力的封闭式投资基金。因为投资者的赎回压力使得开放式基金必须保留一定数额的现金,以应付日常的赎现,这种现金储备是一种外力压迫而非基金经理优化投资组合的内在需求,必然会使基金的投资组合偏离其最优配置,影响其收益率;而且开放式基金的投资组合中保持较大份额的流动性强、
期刊
上海市人民政府制定的《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4—2010年)明确强调要跟踪研究国际知识产权发展动态,集中力量、加强协作、整合资源、集聚投放,围绕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有研发优势和产业基础的高新技术领域,以及现代中药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加快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作为“自主知识产权”的典型代表,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中医药在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的指导下,制订知识产权发展
期刊
今年2月24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非公36条”)正式发布,在全国和本市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工商联工作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为推进民营企业加深对36条的理解,上海市工商联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座谈交流 了解企业家心声    市工商联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先后3次组织部分民营企业家、区县工商联领导举行专题座谈会。与会者纷纷就“非公36条”的
期刊
城市的东边公园有个古玩市场,逢星期三、星期日开市,和北京潘家园差不多。受朋友的影响,每个星期日我和先生都去那里,一来淘点小玩意,什么瓷碗、木雕、紫砂壶之类的,虽不值钱,摆在家里,倒也附庸风雅。二来趁机在公园里四处转转,赏花看柳,晒晒太阳放放风,惬意无比。  去的次数多了,学费交了不少,但也咂摸出一些味道,看出一些窍门来。这个卖所谓古董的市场竟然有不少”托”,这些托大多有些专业知识,我就称他们为雅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