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事 战友情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chao0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8月15日赴省城太原参加三晋文化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期间,得到大会分发的一本由王谦编著的《随想集》。王谦同志系山西平定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受“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即参加了平定牺盟会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组织。1938年10月至1939年3月,曾一度担任平(定)东县委宣传委员及县委书记职务。后调中共太行区第三地委、第四地委、长治市委担任领导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在中共中央华北局政研室、华北局农村工作部工作。1956年3月,调回山西,历任省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书记处常务书记、省委第二书记、省长、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主任、省政协主席等重要职务。1981年后,奉命改任四川省委书记兼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其间,他先后5次出席全国党代会,并在4届中央委员会中任职。
  党龄70载,履职50春。对于这样一位资深的革命老人,我崇敬万分,钦慕已久。因此,当我拿到他所著的《随想集》后,便不忍释手,一口气通读了全书。直到读完“后记”,始知该书是王老的遗作,是他1985年离任后,在22年的晚年生活中零星写就的一些小文章。2006年10月,从医院回家后,他将累积的160多篇近30万字的文章重新审阅后装订成册,整整齐齐包装在大文件袋中,还在封面上工整地写上写作年代,像宝贝似的珍藏了起来。2007年7月9日王老去世后,他的女儿王燕秋打开父亲的文稿,在认真通读后,她说:“面对这一页页的文稿,我仿佛看到父亲在这22年中与国家、与党、与普通百姓、与他自己的一次次对话。这是他发自肺腑的感想,真实地表达了父亲晚年的思想情感。这也是他留给子女的一笔精神财富。所以,我决定整理这些文稿,并打算选择一部分文章汇编成小册子,送给父亲的老同志、老朋友和关心父亲的人们,以此更完整、更深入了解父亲的精神品格。”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李玉明、张捷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经他们亲自审阅和修改后,2011年,即由三晋文化研究会结集,定名为《随想集》,列入“三晋文化研究丛书”出版了。
  该书共分四辑:第一辑是“深切缅怀”,收录了14篇怀念文章;第二辑是“不懈笔耕”,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不同时期应邀为一些出版物所写的序文和在几个会议上的即席讲话等,共12篇;第三辑是“偶想随感”,收录了40篇杂感类文章;第四辑是“诗稿选萃”,收录了他生前即兴吟成的12题20首诗作。其中,最令人感动、触及我灵魂的是第一辑里的那14篇悼亡友、叙旧情的文章。
  这14篇缅怀文章,追思和悼念的是王大任、郭钦安、周璧、甄华(又名梦笔)、于林、刘开基、岳维藩、郑林、刘锡田、李慰、李友九、王海元、卫恒、贾俊等14位已故的老同志。他们之中,王海元是河曲县曲峪村党支部书记,因带领群众搞“小流域治理”创造了成功经验,在农业建设上立了大功而被提拔为县委书记、地委副书记;刘锡田是水利建设工程方面的资深专家、省水利厅的总工程师,其余12人则均是相识、相交多年甚至共处了半个世纪的老朋友、老同事。尤其是卫恒、王大任、郑林、刘开基这4位同志,不仅和王老是一个班子里的“搭档”,还是“文化大革命”中的“难友”。所以,当他们中的某个人先行离世,对在世者,都是一种噩耗,也便产生了王谦同志耄耋之年含泪写下的这些文字……
  拜读王老的这本《随想集》,如同在阅读山西的一段党史,也如同是在阅读山西党政干部的人物传,获益匪浅,启迪尤深。一个人,应当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岁月中遇到坎坷该如何面对?对于权位、名誉应持什么样的态度?亲情、友情在人的生命中应占据何等位置?我觉得从王老的这部书中均能找到正确答案。因此,我觉得王谦的《随想集》是一本好书,一部好教材,很值得一读。
其他文献
我是河南邓县人,1919年5月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妈妈很贤惠却很封建,从小给我缠了脚,在我四五岁时订了娃娃亲。家里不让女孩上学,不许和邻家男孩玩。在我9岁那年(1928年),家乡遭匪劫时,父亲被打死,我和母亲被绑票。在“民团”打土匪时,我俩失散了,妈妈借机逃回家,只剩我留在土匪那儿,受了许多惊怕,吃了许多苦头。我被赎回后患上伤寒病,高烧不退,整天昏睡。病好后头发掉光,不会走路只会爬。妈妈说:“不用
期刊
谷雨过,阳光普照,老树新花,峥嵘绚丽。耄耋之年,总爱忆往。2014年5月,正是卫恒同志的百年诞辰,我望着晋府梅山钟塔和省府5号楼东边那个办公室,依稀可见卫恒省长伏案起草讲话稿或与郑林、武光汤等副省长研究工作……卫恒艰苦奋斗的一生历历在目。  卫恒1914年5月生于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沙泊池村一个贫农家庭。生父姓王。幼时过继于远房亲戚——附城镇中农魏米海做养子,名魏兰玉。1923年入附城小学,1932
期刊
谭震林在对待批评问题上为后人留下了典范。他曾说过:“对来自上头的批评,你要敢揽起来;对来自下级的批评,你要听下去,要当下级干部的‘出气筒’。”  淮海战役的一个战斗间隙,谭震林提议召开了一次兵团前委扩大会议。原来,谭震林任政委的东线兵团,经过艰苦奋战,即将改编。“有什么经验教训,有什么意见问题,都不应该带走,最好都留下来。”谭震林在会上这样说。  这时,兵团的卫生部长李蓝炎大胆直率地给兵团的主要领
期刊
我的父亲杨效椿是山西万荣人。1938年6月从延安抗大毕业后,到安徽参加抗日战争,在江淮大地战斗、工作了近40年,安徽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建国后历任安徽省巢湖地委书记、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省人事厅厅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省委常委兼合肥市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父亲是中共安徽党史上影响最大的山西人。  (一)  父亲1911年7月出生在万荣县汉薛镇薛村沟一个农民家庭。8岁在本村私塾接受启蒙教育,
期刊
邓小平是一位引起世界关注的长寿政治家,在80多岁时仍思维活跃、身体健康,这是他成功领导中国实现改革开放的基础。他并未刻意追求健身,而是用平民化的健身方法来维持健康,其中登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并且在登山过程中,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登黄山:气可鼓不可泄,  我们一定要上去  邓小平喜欢登山,早在1949年渡江战役之前,他和陈毅利用闲暇登过泰山。改革开放后,已经年逾古稀的邓小平仍然喜欢登山,并将
期刊
七姐:  ……  你们以后应该劳动,自己作田,否则,你们就没有饭吃。今年,如果佃户和农会愿意让几亩田给你们作,你可请求佃户和农会让出一点田作。如果农会佃户不肯让,你们只有揽零工作,或将家中的肥料送给佃户,帮助佃户伙种,请求佃户把多收的粮多分点给你们,作为你们肥料和人工的报酬。在今年分田以后,农会还会分几亩田给你们自己作的,以后你们就作田吃饭。  你们不要来我这里,因我不能养活你们。我当了中央人民政
期刊
1949年5月1日,国民党政权在山西的最后一个据点大同和平解放,山西全境解放。这是山西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国民党及其代理人阎锡山对山西统治38年历史的结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山西取得基本胜利。从此,山西人民久已渴望的和平建设局面终于到来。  9月1日,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军区正式宣告成立。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从此,人民翻身
期刊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由太行、太岳两区南下干部组成,先后途经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历经万水千山,克服重重困难,于1949年8月11日胜利到达福建建瓯。  在长江支队老队员的记忆中,当年太行、太岳老区人民欢送南下干部的热烈感人的场面是终生难忘的。而老区的孩子们在他们的心目中则无疑是这感人场面中的主角。  1949年2月太行五专署干部子弟学校学生在河南林县曲山村欢送南下干部时
期刊
《党史文汇》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增刊,几乎是和新年的钟声一道进入我们生活的,激动着我们的心房。这是由真实史料连缀起来的绚丽的历史画卷,是由难得史料塑造出来的领袖的光辉形象,是由珍贵史料书写出来的动人心魄的人生教科书。史料是历史的碎片,是历史的真实,由精选出来的史料编写而成的这本增刊,感人、动人、激励人的功能是可想而知的。该刊编者强调视角要新,内容出新,全刊充满新意,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为
期刊
邓小平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积极倡导和践行者。从1982年开始,每年3月12日这个特别的日子或该日前后,邓小平总要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去种植几株树苗,忠实履行植树义务,为祖国的一个又一个春天增添几分秀色,用实际行动去积极引导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浪潮。而且总要带着子孙一起去植树。植树育人,意味深长。  倡导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始于1981年,是邓小平倡导了这场绿色革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