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通与经济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D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安徽省现金流通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本文在对安徽省现金流通特征与产业结构演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关于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然后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城乡结构等因素对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的动态影响。这对现金管理部门关注与分析经济结构变化,强化现金流通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结构 现金流通 VAR模型 政策建议
  一、引言
  现金是货币供应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活跃的一个层次。对现金投放和回笼规律的研究不仅是货币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保证,同时还对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现金投放和回笼的规模及结构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水平的变化。近年来,安徽省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就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等随着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不断深入调整和优化。2014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安徽省现金运行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近十年来,安徽省现金投放、回笼量分别增加了3~4倍,净回笼额逐年攀升,居高不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金琦(2010)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迅速提升现金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迫在眉睫。现金供给必须要满足于现金需求,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研究安徽现金流通与经济结构的关系是保持适度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基础。
  二、安徽省现金流通特征分析
  (一)现金流通量逐年攀升,现金增长率呈现周期性变化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安徽省现金流通量也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全省GDP总值从1995年的2003.58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19038.9亿元。现金投放和回笼分别增长了7倍和10倍。从投放回笼增长率来看,1996年~2013年安徽省投放回笼增长率与GDP的增长均呈现出周期性变化过程。安徽现金回笼的年平均增幅为15.83%,现金投放年均增幅为11.83%。其中,1997年、2001年、2004现金投放和回笼增长特别突出,投放增幅分别达到20.35%、13.22%、18.37%,回笼增幅分别达到18.83%、25.02%、20.89%。2006年至今,流通中现金总量增长率虽然也有起伏,但变化幅度明显减缓。
  (二)现金净回笼额逐年攀升,居高不下
  1995年~2000年,现金呈现出净投放和净回笼并存的现象,并且净投放和净回笼量都比较小。从2000年开始安徽省现金持续呈现净回笼态势,净回笼增长率除2002年、2006年和2009年的8.79%、3.68%以及3.75%,其余年份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总体而言,自2000年以来安徽省现金运行均处于净回笼增长阶段。
  (三)从券别结构来看,100元券是占比第一位的券别
  10元券是使用率最高的中档货币,20元是其补充;1元券是最主要的找零券别,但回笼渠道略为不畅。从投放情况看,100元券投放比重总体持续上升,且始终占据主导地位,50元券在2004年以后投放占比呈下降趋势。20元2006年以后投放数均稳定在2.5%左右,而10元券则维持在10%上下波动,说明在中档货币中,10元券受群众欢迎程度较高;1元、5角、1角券在2005年后基本保持稳定,且1元券投放占比仅次于100元券,反映出1元券一直充当找零的重要角色;分币在2000年后基本没有投放。从回笼情况看,100元券回笼比重逐渐增大,且占据主力地位,反映出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物价的上涨,大面额使用量越来越多;50元券回笼比重略有下降,20元、10元、5元券回笼比重较小,且逐年下降,其中10元券回笼占比高于20元券和5元券,说明中档货币中10元券使用频率相对较高;1元、5角和1角券回笼占比最小,其中5角和1角自2009年以来回笼占比几乎接近于零,剔除硬币易沉淀性因素,可见5角和1角使用量逐年下降,1元券在找零券别中使用率最高;自2000年以来安徽省分币基本没有回笼,反映出分币已淡出群众日常生活丧失辅币找零作用。
  (四)投放回笼的季节性特征明显
  分析近四年月度现金投放回笼数据,安徽省总体上呈现“春节前大投放,春节后大回笼,6、9、12月少量净投放,其余月份小幅净回笼”的规律。现金投回年度内仍表现出生产、消费的季节性特点,6月农副产品收购旺季,现金净回笼减少或出现小幅净投放;春节、“五一”、“十一”传统节假日后现金净回笼迅速。
  (五)现金投放回笼的区域格局显著
  从近五年安徽省各地市现金投放回笼情况看,淮南、马鞍山、淮北、铜陵作为主要的资源型工业城市,现金均呈现净投放状态,其他地市均呈现净回笼态势。在现金净回笼城市中,合肥、阜阳、安庆净回笼量位居前列。合肥市作为省会城市,是安徽省经济的龙头,中心城市经济效应明显。阜阳、安庆是安徽省传统的现金净回笼地区,区域经济相对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外出务工人员创造巨大劳务收入,由于地方经济发展不活跃,资金大部分进入金融机构,形成回笼。
  三、安徽省经济结构演进特点和变化趋势
  经济结构是一个由许多系统构成的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体,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其内涵包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产业、就业、区域、城乡等方面的结构和比重。经济结构合理就能充分发挥经济优势,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本文主要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几个方面探讨近年来安徽省经济结构的变化特点和变化趋势。
  (一)产业结构
  1.各产业保持适度增长,产业结构转换实现历史性突破。世界经济发展史证明,产业结构中第二、三产业比重的高低、各产业内部新兴产业比重的高低,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层次的高低。随着安徽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升级。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37.4∶38.2∶24.4调整为2013年12.3∶54.6∶33.1,第一产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16.4和8.7个百分点,实现了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到“二三一”质的突破。特别是近几年,安徽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工业主导型增长格局进一步强化。从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结构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第二产业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尤其是2004年以来第二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达到54%;第三产业呈现平稳发展趋势,相比2003年占比有所下降;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2013年占比只有12.3%,安徽渐渐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迈进。   2.产业内部结构明显改善。第一产业中,农、林、牧、渔业比例关系逐步调整。农业比重下降,牧业、渔业比重上升。同时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步伐也在加快,粮食和经济作物比例得到调整,大宗农作物开始向优质高产高效、专业化和区域化方向发展。第二产业中,工业开始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化。交通运输设备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行业成为高增长行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传统行业成为下降最快的行业。工业创新驱动力继续加强,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平稳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三产增加值由1995年的888.54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286.8亿元,年均增长13.7%。第三产业中,传统行业稳步发展,新兴领域不断拓展。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比重呈下降趋势,邮电通信业比重则不断上升;金融和保险业所占比重呈下降态势,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等比重则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需求结构
  1.投资率不断上升,消费率趋于下降。安徽省投资率由1995年的41.16%上升到2012年的51.45%;消费率由1995年的58.84%上升至2002年63.68%,然后开始下降到2012年的49.03%。由于安徽省净出口比例较低,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较小,安徽省经济的需求结构变动主要表现为消费和投资之间的此消彼涨。
  2.投资向优势行业和高技术行业集中,效益明显提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双重效应,它既能增加生产能力,又对生产构成需求。投资结构调整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先导。从2005年到2012年,安徽省黑色金属冶炼业投资增加了近8倍,占全部工业行业投资的比重上升12.2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加3.4倍,比重上升5.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增加3倍,比重上升4.1个百分点;采掘业投资增加1.8倍,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医药、食品制造、电子设备等行业投资比重也有较大提升。2013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完成投资618.4亿元,增长23.1%,增幅超过了全部制造业投资2.7个百分点。投资的大幅增加,有力地促进了上述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使全省工业行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提高投资效益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安徽省资本形成总额中存货变动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存货变动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5.5%降到2012年的1.02%,表明投资效益得到明显改善,宏观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
  3.消费内部结构变动大,消费结构升级明显。近年来,安徽省最终消费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政府消费增长强于居民消费。从2000年到2012年,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占比由82.94%下降到77.77%,政府消费占比则由17.06%上升到22.23%,上升了5.1个百分点。二是城市消费强于农村消费。居民消费中,农村消费占比由59.70%降至25.29%,下降了34.11个百分点,城市消费占比则由40.30%上升到74.71%,城市消费对最终消费增长的带动增强。三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2013年,安徽省人均GDP为31684元,居民消费结构中吃、穿、用的消费比重下降,住、行及文化、教育、旅游、娱乐、体育和医疗保健消费比重上升。2012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7%和39.25%,分别比2000年下降了7个和13.2个百分点。
  4.外需乏力,经济外向度不高。内需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省的经济外向度一直较低,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不到全国的1%,在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继续处于忽略不计的范围。
  (三)城乡结构:城镇化建设力度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水平进入加速提升阶段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发展,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建设力度加大以及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使安徽省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至2013年,全省城镇居住人口由2000年的1706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2754万人,城镇化水平由28%提高到46.5%,年均增加1.5个百分点,是建国以来安徽省增长最快阶段。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的差距,也从8.2个百分点缩小到6.1个百分点。
  (四)地区结构:市场机制促进了区域优势发挥,合肥及皖江地区发展加速,产业分工更趋明显
  从近年全省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看,安徽省经济重心正逐步向合肥及长江沿岸城市倾斜,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目前呈现“一圈,一带、一群”的区域经济格局(以合肥为中心的城市圈、以合肥、芜湖为双核的皖江城市带和皖北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三大经济圈经济发展迅速。皖江示范区发展保持领先优势。2013年皖江示范区实现生产总值12555.5亿元,GDP总量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合肥经济圈发展快于全省,GDP增幅比全省高0.4个百分点;皖北地区发展缓中趋稳。二是投资向合肥及沿江城市集中。2012年,全省投资中45%投向了合肥及沿江四市,其投资总量及增幅在全省都处于靠前位置。三是皖北地区农业比重大,合肥及马芜铜四市工业优势明显,皖江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12年,皖北地区一产增加值占全省的46.8%,粮食产量占全省的55.2%;合肥及马芜铜四市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40.7%,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4%,全省的家电、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等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这里。2013年,皖江示范区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占据较大比重。
  四、安徽经济结构与现金流通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首先,被解释变量现金流通从投放与回笼两个维度采用现金投放量(TF)和回笼量(HL)进行衡量,同时为了增加数据的平稳性分别对TF和HL进一步取自然对数。其次,产业结构(SC)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表示。第三,需求结构变量用固定资产投资率(TZ)和最终消费率(XF)代表。最后,采用城镇人口比重(CZ)和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数占比占常住人口比重(SW)来反映城乡结构。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实证样本选取的时间跨度为1995~2012年,所有原始数据均来自《安徽统计年鉴1996~2013》和年度投放回笼统计表。   (二)单位根检验
  本文试用Eviews6.进行ADF检验,从检验结果可知,LnTF、LnHL、SC、TZ、XF、CZ和SW均属于一阶单整I(1)序列。因此,LnTF和LnHL可能分别与SC、TZ、XF、CZ、SW存在协整关系。
  (三)VAR模型的稳定性检验
  由于LnTF、LnHL、SC、TZ、XF、CZ和SW均属于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尝试将LnTF和LnHF分别与SC、TZ、XF、CZ、SW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在建立VAR模型之前,为了选择尽可能长的滞后期,本文利用AIC、SC和LR准则将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均确定为1。结果表明两个VAR模型都是稳定的。因此,本文以下基于VAR模型的所有分析结果都将是可信的。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本文首先检验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城乡结构对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是否具有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发现现金投放量LnTF和现金回笼量LnHL分别与SC、TZ、XF、CZ、SW之间不存在任何显著的因果关系,但进一步检验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城乡结构对现金投放量增长率与现金回笼量增长率是否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时,却发现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城乡结构分别与现金投放量增长率与现金回笼量增长率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五、脉冲响应函数
  根据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原理,我们通过使用Eviews6.0软件分别给予影响现金流通的因素SC、TZ、XF、CZ和SW一个单位的正冲击,从而分别得到关于现金投放量(LnTF)和现金回笼量(LnHL)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具体如图1、2所示。在图示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阶数(单位:年度),纵轴表示现金投放量(或回笼量)自然对数的变化率,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代表现金投放量自然对数(或现金回笼量自然对数)对自身冲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冲击的反应,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
  首先,从图1、2中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SC一个正冲击后,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均表现出一种由负转变为正的变动轨迹。现金投放量和现金回笼量对SC正冲击的响应系数分别在第2期和第1期的为-0.000434和-0.025251,小于零。但在此之后,现金投放量和现金回笼量对SC正冲击的响应由负逆转为正,并且保持一种持续增长态势。其中,现金投放量和现金回笼量的脉冲响应系数值一直增加到第10期的0.025065和0.017188。
  其次,从图3、4中可以看出,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对固定资产投资率当期一个单位正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变化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现金回笼量在前7年对固定资产投资率正冲击的响应一直为正,其中在第4期达到峰值0.034021,但是从第8年开始由正转变为负。另一方面,现金回笼量对固定资产投资率正冲击的脉冲响应系数虽然前4年出现正负反复,但是从第5年开始一直为负,而且时间越长,固定资产投资率的增加越不利于现金的回笼。
  第三,从图5、6中可以看出,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对最终消费率当期一个单位正冲击的响应始终为负,即表明现金投放量和现金回笼量与最终消费率之间负相关。一是现金投放量和现金回笼量的负响应值分别在第4年与第2年达到峰值-0.021429和-0.023062。二是现金投放量和现金回笼量对最终消费率正冲击的累积负效应分别是-0.148857和-0.160278。三是以现金投放量和现金回笼量对最终消费率正冲击第10年的脉冲响应系数值为例,分别为-0.010233和-0.013837。综上说明,最终消费率对现金投放量的负效应从峰值、累积效应大小和持续时间等方面均要大于现金回笼量。
  第四,从图7、8中可以看出,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对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CZ当期一个单位正冲击的响应始终大于零,这表明现金投放量和现金回笼量与城镇人口占比正相关。一是城镇人口占比一个单位正冲击对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的扩张效应分别在第9年和第7年达到峰值,分别为0.028516和0.040938。二是城镇人口占比CZ对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的累积效应分别为0.230203和0.367461。三是比较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流量对城镇人口占比的脉冲响应图发现,现金回笼量在每一年份的响应系数值均大于同期的现金回流量。
  最后,从图9、10中可以看出,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对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数占比SW当期一个单位正冲击的响应始终大于零,这表明现金投放量和现金回笼量与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数占比正相关。通过比较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对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数占比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发现,无论是累积效应、持续时间抑或正效应的峰值都大致相同。其中,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对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数占比一单位的正冲击的累积效应分别为0.098217和0.099219,正效应的峰值分别是第2年的0.012034和?0.018063。
  六、方差分解
  脉冲响应函数模型描述的是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而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来表示)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本文采用高铁梅(2006)使用的相对方差贡献率(RVC)来表示贡献率。具体的公式表示为:
  可以看出,现金投放量的标准误差被分别分解为SC(第三产业占比)、TZ(固定资产投资率)、XF(最终消费率)、CZ(城镇人口占比)和SW(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数占比)的贡献比重变化情况。如果不考虑现金投放量自身的贡献率,所有影响因素对现金投放量波动的贡献率都在逐渐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以及贡献率的大小存在的较大差异,贡献率大小依次是固定资产投资率、城镇人口占比、最终消费率、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数占比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先,固定资产投资率和城镇人口占比对现金投放量波动的贡献率不仅增加较快,而且较大。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率和城镇人口占比对现金投放量波动的贡献率最大分别达到32.9116%和23.6452%。其次,最终消费率和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数占比对现金投放量波动的贡献率相对稳定,增加非常缓慢。相对而言,最终消费率的贡献程度更大一些。第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对现金投放量的贡献率很小,且变化也不大,最高年份仅为5.4259%。   如以上图表所示,现金回笼量的标准误差被分别分解为SC(第三产业占比)、TZ(固定资产投资率)、XF(最终消费率)、CZ(城镇人口占比)和SW(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数占比)的贡献比重变化情况。如果不考虑现金回笼量自身的贡献率,除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数占比之外,各影响因素对现金回笼量的贡献率都在逐渐增加。其中,城镇人口占比对现金回笼量波动的贡献程度最大,在第6年高达58.5680%。另外除了最终消费率对现金回笼量波动的贡献程度大约保持在14~15%左右之外,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数占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和固定资产投资率对现金回笼量波动的影响都相对较小,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率,其最大贡献率也仅为1.3466%。
  综上分析可知,各影响因素对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波动的贡献大小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因为各因素对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的影响机制不同所导致的。
  七、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在对安徽省现金流通特征与产业结构演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关于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然后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城乡结构等因素对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的动态影响,并得到了以下结论。
  首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现金投放量和现金回笼量分别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固定资产投资率、最终消费率、城镇人口占比和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数占比之间不存在任何显著的因果关系,但进一步检验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城乡结构对现金投放量增长率与现金回笼量增长率是否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时,却发现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城乡结构分别与现金投放量增长率与现金回笼量增长率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其次,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各因素对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的动态影响发现,一是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的正冲击的响应函数均表现出一种由负转变为正的变动轨迹。虽然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是三产比重的增加,长期可以从增加现金流通量与现金回笼量两个方面改善现金流通的状况,其中对现金投放的刺激效应要明显好于现金回笼。二是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对固定资产投资率当期一个单位正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固定资产投资率的上升前期会导致现金投放量的增加,但长期不利于现金的回笼。三是现金投放量和现金回笼量与最终消费率之间负相关,但最终消费率对现金投放量的负效应从峰值、累积大小和持续时间等方面均要大于现金回笼量。四是现金投放量和现金回笼量与城镇人口占比正相关,但城镇人口占比对现金回笼量的增加效应在持续时间、效应峰值和累积效应等方面均要强于现金投放量。五是现金投放量和现金回笼量与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数占比正相关,且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数占比对现金投放量与现金回笼量的累积效应、持续时间抑或正效应的峰值都大致相同。
  第三,利用方差分解分析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城乡结构对现金投放量和现金回笼量波动的贡献大小时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率和城镇人口占比对现金投放量波动的贡献率较大,最大限度可分别达到32.9116%和23.6452%;与之相对,城镇人口占比对现金回笼量波动的贡献程度非常大,最大限度高达58.5680%。除了最终消费率的贡献程度基本维持在14%~15%左右,其余变量对现金回笼量波动的贡献程度都非常小。
  本文以上实证结论对于现金管理部门关注与分析经济结构变化对现金投放回笼的影响,以及强化现金流通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掌握现金流通规律,做好现金流通分析预测
  一是要与政府、统计、财税、各金融机构等形成合力,加强合作,加大信息共享,准确掌握辖区各种影响现金需求的社会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及时掌握辖区现金投放、回笼新情况、新变化。二是需要定期不定期地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现金检查工作,及时发现现金流通变化趋向及问题。三是建立并完善现金投放回笼监测系统。在商业区、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农村地区设立人民币流通监测点。四是进一步加强现金流通理论和政策的研究探索,完善现金投放回笼管理和调控机制,着重分析和研究对现金投放与回笼有重大影响的新因素。
  (二)正确引导资金流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通过目前安徽现金的持续净回笼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安徽省的资金运用还有很大空间,很大程度上反映储蓄投资转化渠道不畅,因此人民银行要将货币发行和其他货币政策配合使用,正确引导资金投向,促进安徽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一是要根据农业、农村的发展形势,适当增加农业贷款总量,引导农民增加农业投入;特别是针对安徽省外出打工人员较多的现状,引导帮助部分打工人员回乡创业,用好用活打工收入,繁荣本地市场。二是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发展层次。三是要用适当的货币去匹配经济发展。现金供给必须要满足于现金需求,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好的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三)加强现金管理,做好现金流通的“质量工程”
  一是要保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金供应“量”。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重点监测用现量大的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现金流通情况,注意现金投放的季节效应,保障社会经济合理需求。建立人民币券别投放监测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各券别人民币的流通状况人均持有量及市场接受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配各券别人民币比例,优化流通中人民币的券别结构。二是注重现金“质”的管理,重点做好人民币整洁度和反假工作。在保证现金供应总量满足的前提下,科学组织货币投放回笼,制定各地区年度小面额货币投放计划,提高原封新券的调运和投放频率,以新逐旧、以投促回,将残损人民币回收工作与原封新券投放相结合。
  (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大力推进金融服务电子化
  要改善安徽省现金持续净回笼的局面,应根据商品流通的新特点和新需要,进一步推广非现金结算工具。金融机构要深入推广银行汇票、商业汇票、个人支票、本票和信用卡等新型支付结算工具运用,畅通结算渠道,降低结算成本,加快结算速度,加强资金支付安全。尤其针对安徽省农产品交易活跃和外出务工收入现金流回较多的情况,特别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和有关金融配套设施,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因地制宜不断开发满足农村地区差异化需求的金融服务,尽快改变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手段落后的局面。
  (五)加强立法与信用体系建设等配套措施,更好发挥现金在社会流通和支付中的作用
  一是加强立法建设。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金流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订《现金交易法》,明确大额现金交易监测、跟踪调查的范围、时限、违规使用现金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条款,为加强现金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二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仅要大力宣传非现金结算安全快捷的好处,推广普及非现金结算,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偏远地区和原材料生产销售地区的支付结算体系建设,为非现结算提供技术支持。三是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拓宽农村信用社的结算渠道。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特别是针对目前农村信用社融资结算渠道不畅,客户取现转行外汇(存入它行汇往外地)引起现金投放较多的现状,应从政策和措施上积极引导信用社逐步推广银行本票、银行卡及商业票据承兑贴现等业务,加快联网通汇体系和金融电子化建设步伐,以不断改善服务设施、扩大客户服务范围、缩短结算资金在途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使用量,更好地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和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现金需求的规模及波动性研究——湖北省1995~2004年现金投放回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金融论坛,2005(12).
  [2]郭菊娥.人民币现钞总量与结构需求预测[J].当代经济科学,2000(1).
  [3]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姜超.对现阶段我国现金流通状况的研究[F].海南经济.2006 (7).
  作者简介:丁伯平(1962-),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副行长,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货币政策理论与分析。
其他文献
2014年5月26日,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在晋宁县成功发放首批工银云南金融社会保障卡,标志着工行参与云南省新版社会保障卡的发卡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工银云南省金融社会保障卡是经国家人社部和人民银行批准,由工行云南省分行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为城乡居民推出的同时享受社会保障、金融服务及其他社会公共服务aa的多功能智能卡。它具备目前社保卡及银行借记卡的所有功能,并将逐步把智能运用拓展到各项社会管理和公
期刊
随着中国学生到境外留学人数增多,如何方便、快捷、安全地跨境缴纳学费成为诸多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银联国际近日宣布,把支持银联卡跨境网上缴纳学费的范围扩大到美国、加拿大的400多所学校,包括西北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名校。该服务去年由银联国际与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公司汇元通集团合作提供。用户只要持中国境内发行的银联卡(卡号以62开头),登录汇元通集团合作的网上支付平台(www.peert
期刊
开展保险公众体验 展示保险业社会责任  2014年7月8日是第二个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爱无疆 责任在行”,为此,云南保监局组织全行业围绕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此次活动以“体验”为主,云南保监局邀请了社会各界代表,包括在校学生、社会监督员、新闻媒体记者体验监管工作和保险理赔服务。体验者们通过参观昆明交通事故快处快赔便民服务中心,了解体验轻微交通事故保险案件处理情况,不但增进
期刊
当前,中国正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预计国民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中国金融机构面对错综复杂的经营环境,必须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优化结构、管理风险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引领,担当社会责任,进一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近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关心下,西藏自治区政府提出了“金融撬动”的经济发展思路,西藏自治区经济保持12%以上增
期刊
5月6日,昆明分行成功举办幸福财富品牌发布会,发布会邀请知名心理咨询师金韵蓉女士举办幸福主题讲座。中信银行昆明分行行长林争跃表示,随着中国财富阶层的扩大,财富管理的概念正在不断丰富和外延,如今中国家庭在追求财富自由的同a时,会更看重生活品质、家庭幸福等诸多概念。“幸福财富”无论是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产品架构,还是客户体验、增值服务,都会有很大的改变,中信银行将不断创新,提升服务品质和客户体验,提升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培养高素质酒店管理人才的目标。为了使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达到社会酒店行业所需的实践能力要求,本研究以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参考文献、深度访谈和该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数据资料,从输入质量保障、过程质量保障和输出质量保障三方面调查分析,建立适合该院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输入质量
期刊
据观察者网6月12日刊文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日前再次公开表达了对美国的不满。她还威胁称,将来可能把IMF总部从华盛顿迁至北京,因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强。  根据将总部设在最大股东国家这一规定,IMF总部70年间一直设在持有IMF股份最多的美国华盛顿。  不过,据媒体报道,拉加德在伦敦政经学院演讲时就说,即使未来IMF将总部迁至北京,她也不会感到惊讶。对于美国,拉
期刊
【摘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让学术界重新审视危机发生的缘由,其中顺周期性被大为诟病。经济行为的顺周期效应成为宏观经济领域的热点,周小川行长在央行网站发表的署名文章《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也指出,“我国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效应正日益变得显著”。本文着力从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入顺周期效应  一、研究背景  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
期刊
6月20日,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成功举办了与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联动启动会暨综合经营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后的合作中,云南省中行将进一步拓宽联动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广泛而多层次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为中银国际证券的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希望中银国际证券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丰富的海内外资本市场融资运作经验,为双方共同的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优质金融服务。
期刊
【摘要】企业通过资产剥离调整公司战略,改善资产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影响上市公司绩效。本文筛选出47家在2009年进行资产剥离的样本和47家总资产及主营业务相似的公司,应用事件研究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分组研究资产剥离对经营绩效是否有显著提升的作用。  【关键词】资产剥离 公司绩效 事件分析法 因子分析  一、引言  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资产剥离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将无效、低效或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