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诱导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机制研究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200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诱导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的耐药机制。方法:对临床收集的300份咽拭子标本进行MP的分离培养;应用药敏试验对MP分离株进行测定并筛选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MIC耐药株;应用PCR扩增仪对MP特异性16S核蛋白RNA(16SrRNA)基因进行扩增与分子鉴定;以红霉素为例,设计PCR扩增作用其靶位23S核蛋白RNA(23SrRNA)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全自动的DNA测序,将所测序列与NCBI中已登录的MP标准株M129的23SrRNA进行对比。结果:300份咽拭子标本共分离出40株MP,其中包括耐药株37株,敏感株3株。耐药菌株的阿奇霉素、红霉素、交沙霉素的MIC值均有所升高。3株敏感株以及MP国际标准株的FH 23SrRNA序列与已知基因库MP序列相同,其余37株耐药株的23SrRNA均发生基因点突变,其中31株的突变位点位于V区的中心环2063位,29株发生了碱基A—G的突变,2株发生了碱基A—C的突变;其余6株的突变位点位于中心环2064位(A—G)。结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诱导MP的耐药机制主要为23SrRNA靶基因的碱基点突变,以2063位突变为主导,此基因突变点的MP对阿奇霉素、红霉素、交沙霉素的MIC值均有所升高。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肺炎支原体;耐药机制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临床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尤其在儿童及青少年中较常见,由于肺炎支原体属于最小原核真核生物行列且无细胞壁,对头孢类抗菌素不敏感,对本研究中的大环内酯类较敏感[1]。然而,在近年来的临床中,经大环内酯类治疗无效的病例逐渐增多,且分离得到了耐药株,引起临床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本文笔者旨在研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诱导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机制,现汇报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肺炎支原体(MP)的分离培养
  (1) 研究标本来源:选择我院儿科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的呼吸道患儿的300份咽拭子,其中60份标本来自门诊患儿,240份标本来自病房患儿。
  (2) MP培养基的制备:应用PPLO型基础培养基,加入10%鲜酵母浸液、15%新生的小牛血清、1%葡萄糖、0.4%的酚红指示剂以及青霉素G500 U/ml等。新鲜酵母浸液由儿研所制备提供,新生小牛血清由四川省华西生化制品厂提取生产,葡萄糖和青霉素G购自华北制药,0.4%的酚红指示剂来自北京市化学制剂公司。
  (3) 接种培养方法:将收集的300份咽拭子标本接种于制备好的培养基中,混合均匀后将其放置于37℃的温箱中孵育,并针对性设置阳性对照。
  若存在肺炎支原体的生长,将对葡萄糖发酵产酸,使得培养基的pH有所下降,从而指示剂的颜色发生变化,并与设置的阳性对照进行对比,培养基颜色由红变黄,即可作为有肺炎支原体生长的指征。
  1.2 MP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应用配制的MP液体培养基进行系列倍数比稀释药物,在各试管中加入同等量的浓度为105 CCU/m1的MP菌液,将其放置于37℃的温箱中进行孵育,可以对MP生长产生抑制的药物最低浓度为此药物的MIC。进入研究的药物分别为阿奇霉素、红霉素、交沙霉素标准品等,上述药物均有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产。
  1.3临床MP的分离株分子鉴定
  应用PCR扩增仪对MP特异性16S核蛋白RNA(16SrRNA)基因进行扩增与分子鉴定。此研究中应用的PCR扩增仪属于套式结构类型,由克隆遗传技术研究单位提供。
  1.4以红霉素为靶位的23SrRNA基因分析
  应用PCR扩增仪(套式)对临床MP分离株的23S核蛋白RNA
  基因进行扩增,对PCR扩增产物采用直接测序方法进行测序,将其所测序列与在NCBI体系已登录的标准型23SrRNA基因进行详细对比。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的数值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研究中的37株MP耐药株的药物MIC值进行多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配对样本及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
  临床收集的300份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出40株MP,分离的阳性率为13.3%。由于肺炎支原体在体外环境中营养要求苛刻,因此生长极为缓慢,培养时间为至少2个月甚至更多。分离得出的40株MP中,所需分离培养时间最长的1株耗时为96d,其中所需培养时间最短的1株为14d,平均的分离培养时间为(39.2±1.5)d。分离得出的40株MP菌株以及MP的国际标准株FH经过MP种特异性16SrRNA基因PCR(套式扩增仪)扩增均出现了417bp的目的标志性条带,可以证实所分离得出的菌株均为肺炎支原体。
  2.2 MP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临床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的MIC值分布如下:阿奇霉素的MIC值≤0.004~0.01μg/ml;红霉素的MIC值≤0.004~0.05μg/ml;交沙霉素的MIC值≤0.01~0.02μg/ml。对收集培养分离得出的40株MP进行体外培养基的药物敏感性试验,所需的判断时间大约分布为9~16d,结果发现其中存在3株敏感株,37株的MIC值显著升高,升级为耐药株,占据总株数的92.5%。其中阿奇霉素耐药株的MIC值为17~255μg/ml、红霉素耐药株的MIC值为127~511μg/ml、交沙霉素耐药株的MIC值为3~65μg/ml。上述药物的MIC值均较正常值有所升高,其中以阿奇霉素及红霉素升高最为显著。
  2.3以红霉素为靶位的23SrRNA基因分析结果
  经分离得出的40株MP菌株以及其标准株FH经23SrRNA基因的套式PCR扩增均表现出792bp的目的性条带。PCR产物经测序后与NCBI体系登录的MP基因序列相比较而言,经分离得出3株敏感株及MP标准株的FH 23SrRNA基因序列与NBI体系登录的MP基因序列一致,其余37株耐药株的23SrRNA均发生基因点突变,其中31株的突变位点位于V区的中心环2063位,29株发生了碱基A—G的突变,2株发生了碱基A—C的突变;其余6株的突变位点位于中心环2064位(A—G)。
  3讨论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临床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儿童和青少年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类型,但随其在临床的应用时间不断延长,临床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病例不断出现,但是其具体耐药机制并不明确。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结合于核糖体的50S亚基转肽酶中心与此肽输出通道的狭窄部分,从而机械性阻塞肽通道进而抑制体肽的进一步延伸,以阻碍机体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其抑菌作用[2]。目前临床对于MP分离株以及耐药菌株的研究只局限于发现点突变。在本文研究中发现6株的突变位点位于中心环2064位(A—G),31株的突变位点位于V区的中心环2063位,从而提示引起MP分离株的主要耐药机制为50S亚单位的23SrRNA基因V区中心环的点突变,占主导地位的为2063位点突变。本文研究中的病例多为耐药MP菌株感染,由于缺乏敏感菌株的感染病例作为对照,因此,在机体内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耐药MP菌株是否有效,仍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晓丽,郑跃杰.肺炎支原体肺炎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1,38(6):538-540,544.
  [2]刘杨.肺炎支原体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要:临床检验是诊断和治疗的的重要依据,人们将医院检查科喻为军队的侦察兵。在现代医疗中,临床检验为医生对早期疾病的诊断,预后的判断以及制定正确而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各种重要信息。但出现不合实际的检验结果会带来诸多问题,如会给临床带来的不便,会给患者的损害,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提高临床检验的水平是检验人员,医疗机构及相关卫生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临床检验的水平体现在检验设备,人员素质,临床检验相关法规,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光棒与可视喉镜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气管插管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的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无高血压等其他心血管疾病,气道评估为Ⅰ~Ⅲ级,年龄为25~60岁,随机分为光棒组(A组)和可视喉镜组(B组)各3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法,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5min(T4),记录心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3月我院接收的需要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等量的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正畸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度差和上中切牙凹距差,两组患者不适应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磨牙移位较小、上中切牙轻度差和凹距差
期刊
摘要:在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后,老年脊柱骨折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在临床治疗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常采用安放内固定的手术方式。但是因为大部分老年脊柱骨折患者都伴有骨质疏松症,这样就可能破坏内固定。本研究从螺钉改进、伤椎处理、钉道强化以及植骨融合等方面,分析讨论了增强老年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增强;老年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稳定性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究临床上的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对于具有慢性的支气管炎的老年病患的应用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3月份~2015年3月份的120例具有慢性支气管炎症的老年病患,随机分为平行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平行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措施,对病患的情况进行了解,对其饮食、运动以及用药等进行一定的干预护理。试验组在一般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病患一定的健康教育方面的干预护理。观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对CT灌注成像的变化及认知的功能的影响,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46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行256层CT灌注成像,检测支架置入侧颈内动脉供血区对应部位白质的脑血流量(CBF)、脑血流容积(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同时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CBF、CBV
期刊
摘要:根据中医学对中风的理论解释,其主要是由于身虚、风火痰淤以及脏腑气机紊乱这六方面原因所造成的。而对其的针对性治疗则应从该六方面同时进行,其方法分别为扶正补虚、化痰除湿、破血逐瘀、泄浊解毒、顺气降逆以及开窍醒神,对中风急性期形成围攻之势,以温养、调节为根本,对中风进行有效的治疗。在中医学上一法多用的方式极为常见,而多法合用的方式也存在悠久历史,因此,本文将采取六法合一的方式对中风疾病按照中医学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7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超声图像表吸纳进行分析。结果:47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急性阑尾炎,对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一共有37例患者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10例为误诊病例,诊断符合率为78.72%。结论:临床利用超声诊断小儿阑尾炎无创,便捷,可重复操作,对临床诊断小儿阑尾炎具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控制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5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5年中MRSA 的平均检出率为56.7%(291 /513) ,标本类型主要为痰液,占 47.8%(139/291),MRSA的检出率为80.3%(139/173);MRSA 的感
期刊
摘要:心力衰竭在临床心血管系统中,属一组复杂症候群,有较高发病率,治疗以去除诱因,对心力衰竭状态控制为目的,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对合理有效的药物选择,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次就β-受体阻滞剂、强心利尿剂、ACEI类药物、AngⅡ受体拮抗剂展开探讨。  关键词:心力衰竭;药物;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有十分复杂的发病机制,是临床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由心脏泵血功能出现较大程度下降,促使心排血量减少,对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