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在战争中,英雄无用

来源 :北京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4年是战争史上很少提及的一年。“首先这场战役是国民党打的,不是共产党打的。我们从小就认为是八路军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日,没国民党什么事,他们一直在保存实力。所以别说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参与的 22场战争几乎都无人知晓”,都梁创作这部小说时一直有着这个顾虑。直到几年前有关方面承认抗日战争是国民党打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两者互相配合才得以胜利。都梁一听,“真好,政府承认了我可以开始写了”。
  豫湘桂战役其实是 1944年所发生的三次会战的统称。这三次会战按照先后顺序分别是豫中会战、长衡会战,以及桂柳会战。从日军 4月 17日在河南地区发动攻势开始,至 12月 10日在广西地区结束作战为止,时间长达八个月之久。不过这三次会战在日军方面则统称为“一号作战”,其目的是打通在中国大陆连通南北的交通线,将日军位于中国大陆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陆军拧成一股力量。同时,还可以利用此交通线来弥补被盟军所切断的海上交通线。
  1944年这一年的战争表现很匪夷所思:当时日本进行了七年的战争,已经是强弩之末,战争严重消耗了军力,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是纸老虎,而不是一个真老虎了。而回看中国,比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情况好很多,中国军队经过七年的战争洗礼已经掌握了一套现代化的战争经验,还有就是美国空军的 14航空队进入了中国战区,已经取得大部分的制空权。“在这种情况下看两国的军力、国力,可以说已经是各有千秋,我们不应该在 1944年出现一场雪崩式的大溃败。但事实上我们全面溃败了。”
  基于这些理由,都梁已经对《大崩溃》的背景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那就是打一场硬仗。不过真正写作时,他还是觉得自己低估了豫湘桂战役的深度和复杂,一度气得直摔电脑。
  既然《大崩溃》是一本全景式战争小说,客观是必须的。为了让自己跳出来,以一位旁观者的视角叙述这场战争,前期准备的资料要精准、全面,所以光是搜集资料他就花了一年多。
  都梁喜欢聊天是众所周知的,当年写《荣宝斋》就是跟其后人聊了个底儿掉写成的。在写《大崩溃》时,都梁首先就找到了参与过豫湘桂战役的老兵,“但不是很有用,因为这场战役的高级将领很多都不在了,小兵不可能清楚地表达这场战争的真实情况,只能说说所见所闻”。这可能就是写全景式小说的困难之处吧,小兵的一叶障目之言不能概括出战争的全貌。
  聊天这条路是走不通了,都梁只能找书面资料。由于 1944年这场战役的资料在公开出版的史料读物中不是很多,而且水分很大,如果就此写在书中恐怕要被人笑话,网上的资料可信度就更低了。都梁就把收集资料的方向拓展开来,在中国内地和台湾、日本、美国等多地寻找。“就拿三次长沙大捷来说,普遍公布的数字是歼敌五万,但都是吹牛呢!”因为都梁在研究日本防卫厅的史料时看到了不同的数字,每个战亡人的名字都在,它不是凭空出来的。
  翻阅了很多史料后,都梁发现 1944年的这场大溃败,直接影响中国的地位,因为在此之前中国和英美盟国关系处于一种还基本平等的关系。但是经过豫湘桂之战以后,盟国对中国的期待值下降了,已经不再把我们当作一个可靠的盟友。“从因为当时的政府面对民间疾苦抱着不管不国际角度来讲,我们是大大的丢了分,如问的态度。果仅仅是面子上丢分问题也不大,但是它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的严重后果就是在雅尔塔会议上大国之间国民政府没有解决好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开始搞幕后交易,开始怂恿苏联的参战。 ”系,这是个重大问题。当时的中国还不是问题是,苏联不可能白打一仗,谁来买单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大部分中国民众呢?由中国买单。包括旅顺军港的租用,也缺乏国家与民族的概念,常年的战乱和包括在东北三省苏联的一些经济利益等天灾人祸使他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政等。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中国,现在看来,府部门除了收税,对自己的人民所能提供战胜国一方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大国之的帮助是很少的。这样就带来一个恶果,间的交易,最后我们受了损失。”这些结民众在最需要国家帮助的时候却感受不到论在都梁初写《大崩溃》时完全没有意识国家的存在。而国家遭到外敌侵略时,政到,甚至今天的钓鱼岛问题,也和豫湘桂府又要求民众担负起对国家的义务,去拿战役有直接关联。起武器流血牺牲 ——这种不公平的治国方
  都梁的好友、《亮剑》的军事顾问方式,在战时不可能得到广大民众自觉自愿凯声在看过三遍《大崩溃》之后说:“作地参与。”为一个军人,我更看重他书的社会意义。 ”
  在《大崩溃》的书封上,都梁特意写在书中,都梁不仅描写了惨烈的战争,更了一句话:前事不忘,警示之作。虽然有理性的分析了国军失败的原因。宣传的目的,但都梁却也希望以此敲响今
  “不是蒋介石的问题,也不是远征军人的警钟:一个成熟的现代国家,国家与主力被调走,中原战场空虚的问题,最重民众的关系应该形成这样一种理念:“人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没有解决好国家与民人为国家,国家为人人。一个国家的强大众之间的关系”。就像书中所写的那样,与否和这种理念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关代表普通人心态的农民铁柱 ——他给日军键的问题在于官方和民间各种力量能否有开路只是为了几斤米,只是为了口饭吃,效合作。”
其他文献
在闭幕不久的 CES2013消费电子展上,搭载窄边屏幕的手机成为各厂商的卖点,而它的出现也预示着新的行业风向标的诞生。当手机屏幕向机身边缘无限拓展时,人们发现屏幕尺寸不再是震撼般视觉效果的必要前提。
期刊
“我记忆中,他只是一个心脏不好、瘸着腿的残疾老人”  “我小时候,根本不知道他有多伟大,多么有成就,在我眼里,他就是我的外公,是一个拄着拐杖、身体很不好的残疾老人。”  华罗庚去世的时候,张震才九岁。对于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要理解《堆垒素数论》、理解优选法、统筹法确实很难。“况且,那个年代,学校里挂着的都是邱少云、黄继光等人的画像,我并不知道华罗庚是学术上大有成就的人。”张震特实在地说道。  张
期刊
伴随着“马肉风波”席卷全球,让我们以惊异的表情面对这个黄蓝交织,简约而又富有活力的品牌——宜家(IKEA)。  作为家居卖场的宜家,不仅拥有干净、温馨的餐厅,而且里面的餐品还那么便宜,咖啡和甜味饮料还能免费、无限续杯,难道他们不怕亏本儿吗?这是很多宜家顾客的疑问。其实,这是和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的经营理念密不可分的。  “肚子空空的时候做不成买卖”——坎普拉德
期刊
当地时间2013年3月18日,英国伦敦,卡巴莱艺术家 Tricity Vogue在俄罗斯超写实主义大师切奇科夫的代表作《中国女孩》画作旁表演。她戴上了黑色假发,把自己涂成蓝色,就像“阿凡达”那样。不过她那实在不够扁平的西方人轮廓以及一身不伦不类的旗袍出卖了她。  《中国女孩》是世界上被复制最多的艺术作品,切奇科夫在1950年代初期创作了这幅作品,这幅著名肖像画的原型是一名南非华裔女子莫妮卡·李 (
期刊
苹果公司在逐渐地失去光环,这一点从苹果的股价上就能够看得很明显。三星、诺基亚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人们开始对苹果以及苹果所引领的创新,产生怀疑;怀疑蔓延,也反映到销量上,反映到盈利水平上。苹果的问题,要从苹果的基因,或者说乔布斯的基因中才能得到某种解答。  很早就买了《乔布斯传》,但厚厚的一本书,一直拖到现在才阅读。书中的收获,远比一部iPone5带给我的东西要多,要有价值。  在乔布斯的苹
期刊
许多港台偶像派男星,陆续在内地从戎 ——在影像里。刘恺威主演了《战火西北狼》、吴奇隆主演了《向着炮火前进》、周渝民主演了《彼岸1945》,略早还有钟汉良,他主演了谍战戏《内线》。至于内地男星,更是必须要过军装扮相关,陈道明、李幼斌、黄晓明、吴秀波、孙红雷、黄觉、冯绍峰、侯勇、范雨林、邵峰、朱亚文、杨志刚、李晨、杜淳、凌潇肃、张峻宁,都陆续服过银幕兵役,而搜狐推出的“娱乐圈 100张新面孔 ”中的男
期刊
我上中戏,女儿上一年级,她妈妈说看你们俩谁学习好  爱演戏是天生的,我打小就喜欢这玩意儿。小时候看电影的机会少,我从小接触的是广播,那时住大杂院,家里有个半导体,我中午听《高玉宝的故事》,到了晚上大人在院里乘凉,我就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每天半小时。  后来听快板书《奇袭白虎团》,听了就能整本地背,我爸我妈说,早晨在被窝里一睁眼,我嘴里就在说这些东西,魔怔!  也看电影,要说偶像,那是潘冬子。  我
期刊
让人享足吐槽乐趣的新版《笑傲江湖》又有新的“神”来之笔,在湖北卫视新一轮的播映中,观众可以通过微博投票来决定结局走向,因为好多观众不喜欢剧中温温吞吞的任盈盈,最终结局很有可能是令狐冲娶了东方不败,浪子和教主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吐槽吐出正果来,这是中国电视剧又一奇观。既然不能从题材、思想性和重口味上推陈出新,电视剧吸引观众的方法就只有从剧情奇观化和脑残化上着手。观众也是越恶搞越买账,电视台如果敢
期刊
寒冬,大雪,北海道札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两个赤足女子,踏雪无痕,疯狂追击空绝的爱情。  她们就是阮丹青、许茹芸,在北海道茫茫雪野中,合演一首《永不结束的故事》。青芸合璧,天籁之声穿云裂石——  掩不住,给不出,留不住,不愿结束,内心深处,还有梦演出。落幕后的虚无,只有自己读,明天的篇幅,依旧他为主。  雪山飞狐,青芸直上,两位女子,白衣长发,身影在半空中飘来飘去,情愫在风雪中抑扬顿挫。
期刊
上个世纪后半叶的香港影坛,门派林立,名导辈出,各擅胜场,精彩纷呈,一如《一代宗师》里展现的那个武林。  可也正像《一代宗师》里所展现的那个武林——内在的繁华终抵不过大时代的变迁。面对香港回归后的社会经济形势变化,尤其是面对本港经济频繁历经危机和内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二者间的此消彼长,曾经自视甚高的香港电影人不得不低下他们骄傲的头颅,开始正视幅员辽阔的内地那庞大并且日益庞大的电影市场,也开始正视弹丸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