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地面无人平台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bf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面机器人主要是指智能或遥控的轮式和履带式车辆,分为自主车辆和半自主车辆。自主车辆依靠自身的智能自主导航,躲避障碍物,独立完成各种战斗任务;半自主车辆可在人的监视下自主行使,在遇到困难时操作人员可以进行遥控干预。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俄罗斯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研究机器人技术。早在苏联第9个五年计划(19701975年)开始时,就把发展机器人列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纲领之中,到1975年,已研制出30个型号的120台机器人。经过多年努力,俄罗斯的机器人在数量、科技水平上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SV系列超轻型遥控机器人系统
  
  
  该系列包括近十款超轻型遥控机器人。SV-1355主要用于物体和区域的音频和视频侦察,发现和摧毁简易爆破器材。SV-1355可放置在两个手提箱中,由一名操作人员操作和移动,重量为40千克,可遥控,采用无线电通道遥控时作用距离为600米。SV-1315主要用于遥控拆除爆炸物,可以打开上锁的箱子,以销毁箱内放置的爆炸物。
  SV-1324液压动力破坏装置主要通过使用强大的液体流来破坏爆炸物。它可以破坏含爆炸物的手提箱、公文包和邮箱等物品,并且不引爆爆炸物。SV-1314爆炸物转移系统可用于在检查和转移爆炸物时将其移动。该系统可抓取和转移直径达150毫米、尺寸为500×400×400毫米的方形物品。
  SV-1302爆炸物摧毁装置,主要用于摧毁坚固金属容器中的简易爆破器材,其中包括灵敏元件的爆破器材。
  SV-1356主要用于远程摧毁和对爆炸物进行无害化处理;SV-1374为脉冲 液压动力摧毁装置。其它型号还包括SV-1303和SV-1324。
  
  “全地形车”和“巨蜥”移动机器人
  
  这些移动机器人系统均由科夫罗夫电子机械厂研制。“全地形车”-M3超小型移动机器人系统是一种轮式机器人,曾多次在各种展会上亮相,主要用于在城区、封闭的场所和难以通行的地方,在任何照明条件下执行音频和视频侦察。该机器人可在有限的空间内移动,可检查洞穴或运输工具的行李舱,并启动易爆物品处理设备。该系统重约40千克,行驶速度为1米/秒。通过无线电通道控制时,作用距离为600米;使用电缆进行控制时,作用距离为75米,不间断工作时间为75分。该机器人有两个通道:视频通道和控制通道。借助于激光目标指示器,操作人员可指导机器人接近爆炸物并下达指令,使用平台上安装的水枪来破坏爆炸物。
  继“全地形车”-M3之后,该厂又推出了轻型移动机器人系统“巨蜥”(题图),它采用履带式底盘,可以完成“全地形车”-M3所能完成的任务,但是除水枪外还配有机械手,可对危险物进行检查并将其装进专用的转移箱中。该机器人可在有辐射或被污染的环境下作业。
  “巨蜥”配有六部摄像机,可以爬楼梯,其尺寸允许其进入标准的电梯内,并在控制下操作电梯,到达需要的楼层,走出电梯并完成所需工作。使用无线电通道控制时作用距离为1 000米,使用电缆控制为200米,起重能力为30千克。“巨蜥”重185千克,其移动速度为1米/秒,使用一组电池可持续工作4小时。
  “全地形车”-M5为中型机器人,配有可抓取的机械手,具有更多的功能和优点,2006年开始批量生产。“全地形车”-M5可以在严寒条件下,15厘米厚的雪地和较高的草丛中进行工作。
  
  月球车
  
  “月球车”-1是第一种在月球上使用的自行机器人,主要用于研究月球表面的特点、土壤的化学构成与特性,以及月球上的辐射和太空X射线辐射。“月球车”-1在月球表面的工作时间从1970年11月17日持续到1971年10月4日,在此期间所研究的月球表面面积约为80 000米’,它是在位于莫斯科附近的远程太空通信中心的5名工作人员遥控下进行工作的。“月球车”-1的质量为756千克,长4.42米,宽2.15米,高1.92米,车体由镁合金制成。“月球车”-1由安装在自行底盘上的圆形专用集装箱组成。密封的集装箱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内部装有车载系统及保护装置。“月球车”-1搭载有科学仪器、天线、电视摄像机、温控系统和太阳能电池等。
  “月球车”-2于1973年1月开始在月球上使用,其设计与“月球车”-1相差无几,重量为836千克,使用期间行程在37千米以上。
  
  来自俄罗斯科学院的反恐高手
  
  俄罗斯科学院机器人与控制技术研究所的工作重点是,从事太空、空中、地面和水下机器人技术及相关设备等的研究与研制工作。
  
  RTK-3“侦察员”侦察和反恐机器人 俄罗斯科学院机器人与控制技术研究所研制了RTK-3“侦察员”侦察和反恐机器人,主要用于寻找和转移局部叩射线源。它是排除核物理装置事故不可缺少的助手,并在预防恐怖分子利用核材料袭击,以及在局部军事冲突行动中非常有效。RTK-3装备有局部7射线源遥控测定器,能看见可见光波段辐射,γ射线瞄淮镜能使机械手对准可疑物体,机械手能抓住、取出并运送到安全地点。它装备全套用具后重150千克,长度为1.5米,高约1米。其无线电控制和发送危险7射线源图像的有效半径为500米。
  该机器人由装有机械手的轮式底盘、便携式操作人员控制台(含无线电控制通道)、电视系统(含无线电通信通道)。系统中还包括7探测器,含静态探测组件、动态探测组件(7瞄具)和信息处理组件。底盘长1.4米,宽0.65米,高0.9米,重约150千克,最大行驶速度为3.6千米/小时。便携式操作人员控制台重10千克,可在500米的距离遥控。在室内遥控和发送电视图像的有效距离为100米。在车臣战争中,RTK-3被用于侦察可疑物。
  “反恐专家”遥控移动机器人主要用于对爆炸物和其它目标进行检查、取消或就地销毁,现已批量生产。其特点是可以处理对人来说比较危险的物品,并对被检查目标的结构进行远程分析。系统包括,与RTK-3“侦察员”类似的运输工具(底盘和含多功能机械手)、便携式X光电视系统、带有目标指示和目标控制系统的控制系统、含无线电通信通道的电视系统和遥控系统的成套设备、便携式操作台、照明系统和电源系统等。
  此外,该研究所还研制了智能移动平台和小型移动机器人等军用地面无人平台。
  
  MRK—27改进型移动机器人系统
  
  MRK-27由鲍曼机器人技术设计局研制,属于履带式机器人,主要用于爆炸物的无害化处理、潜在危险区的目视侦察、爆炸物的搜索和转移。该系统配有三部观察用摄像机,可在任何光照条件下获取被侦察目标的信息。该设计局还研制了MRK-26搬运机器人、MRK-61事故 后果处理机器人、MRK-02视频侦察机器人、用于爆炸物探测和识别的MRK-25(M)机器人。
  
  “螳螂”机器人工兵
  
  “螳螂”机器人工兵由俄罗斯国有南乌拉尔大学研制。其显著特点是优化了技术参数,并提高了通行能力。“螳螂”机器人工兵可以爬楼梯,每步高度为20厘米。它还配有两个长度为1.7米的电机机械手,起重能力为10千克,可以把物体转移到进行下一步销毁的集装箱中。当遇到无法移动的物体时,“螳螂”可使用液压破坏装置就地销毁危险物。该机器人的有效操作半径为100米。操作人员通过三部摄像机和两台监视器对其进行监控。
  
  T—72机器人坦克
  
  俄罗斯在T-72坦克的基础上研制了机器人坦克,能借助电视以及外置操纵台等系统自动行驶、命中目标、排除障碍以及解决一系列复杂问题。其特点是,在机器人坦克上安装了手控系统,既可用作机器人坦克又可用作普通坦克。此外,利用机器人坦克还可以缩短坦克驾驶员的训练时间,使用机器人坦克训练10天就可以熟练驾驶,而使用普通坦克的学员需要一个月才能达到同样水平。美俄门派的差异
  提起地面无人平台,不得不使我们想起美国。美国陆军投入数十亿美元研制的“未来战斗系统”中,包括有人地面车辆、无人机以及大、中、小型的各类地面无人车辆,尽显志在必得之势。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研制出军用无人作战系统,现在已经发展了突击扫雷、排爆、自动运送地雷、固定防御等多功能多用途的军用无人车辆。美国军用无人车辆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军种,其中以陆军为最。目前,美军中有100多项战斗任务可以由军用无人车辆承担,如军用无人弹药装填手、军用无人排雷车和火力支援无人车辆等。
  进入21世纪,美国陆军提出了关于建立一支重量更轻、机动性更高的快速部署部队的构想。美军曾在2000年提出其军用无人车辆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有三分之一的地面作战车辆和三分之一的纵深攻击机实现无人化。美国国防部预计,美军无人车辆将在10年内形成主力作战部队。
  目前美国在研军用无人车辆种类繁多。陆军的发展重点是“未来战斗系统”中的无人地面车辆,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人机交互、自主行为、通信、车况维护、机动性和动力共六大技术。海军陆战队的主要项目是“角斗士”战术无人地面车辆和“神龙”地面机动传感器系统,海军的技术研究重点是碎浪区和海滩地雷的标识和扫除,以及补充无人机完成监视任务以支持海岸轰击。空军的发展重点则是针对灵活作战支援和空中爆炸物处理的机器人、多用途机器人运输系统(ARTS,已装备),相关技术项目为先期技术模块和系统研究(ARMSD)、新一代爆炸物处理技术(NGFPS)和主动距离扫雷和地雷对抗系统(ARCMC)。此外,空军研制的用于火星探险的“火星漫游者”也是一种军用无人地面车辆。
  目前,美国是无人武器系统发展规划最完备、技术水平最高、投入经费最多的国家。在军用无人车辆研制方面最积极,进展最快,技术发展最全面。
  俄罗斯研制地面无人平台的思路是,以处理爆炸物的移动机器人为主。目前,俄罗斯研制的机器人多采取遥控操作方式,大多数平台是为了针对俄罗斯安全部门的需求而研制的。未来研制计划也不像美国那样门类俱全、规模宏大。总之,两国研制地面无人平台的侧重点大不相同。
  [编辑/王瑾]
其他文献
横空出世的“城市豹”    “豹”2是世界主战坦克的经典之作,但对于城市作战,它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无论是“豹”2A5还是“豹”2A6都难以满足城市巷战的需要。为此,德国克劳斯公司开发了适合城市作战的“城市豹”主战坦克。  “城市豹”继承了“豹”2A5的主体技术,并大量吸取“豹”氏家族的技术精华。公司选择在“豹”2A5而不是“豹”2A6的基础上研制,是因为后者的主炮身管太长,难以在狭窄的街道上灵
脱胎于S-60    美军很早就认识到战场空运的重要性。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人员和物资的机动运输是经常需要而又十分困难的任务。为此,西科斯基公司早在1958年5月就利用美国海军提供的经费开始研制验证型号S-60起重直升机。该机在机体两侧的发动机短舱中安装了两台2100马力普拉特·惠特尼R-2800活塞发动机。机体结构非常简单,由一个中央的脊骨状机体、主旋翼、尾桨和前部乘员舱组成,其下方可以携带总重
身管火炮、火箭炮和地战术导弹是各国陆军的主要压制武器,其中的身管火炮是中坚力量,而155毫米榴弹炮又是身管火炮发展的主流。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表明,155毫米榴弹炮仍然是地面部队不可或缺的全天候、全天时火力支援武器,其发展一直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军事战略有别、技术潜力不同、经济基础迥异,世界各主要国家的155毫米榴弹炮发展思路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可谓是“百花齐放”。    老炮改造—
航空反潜战是反潜飞机利用反潜探测设备对水下潜艇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和定位,并利用反潜武器实施攻击的作战行动,是现代反潜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使用水面舰艇和潜艇反潜作战相比,航空反潜的主要优点是:反潜飞机速度快、航程远、载弹量大,机动灵活;反潜作战覆盖海域宽广,搜潜和反潜效率高;不易被水下潜艇发现和攻击,可对其实施快速攻击。航空反潜装备主要由反潜飞机及其携带的反潜探测设备、反潜武器组成。    反潜
兵器新品廊    BTERM制导弹药  美国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正在研制127毫米弹道增程弹药(BTERM)远程制导炮弹,竞标美国海军的增程弹药项目。BTERM制导炮弹装有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超过100千米。最近,美海军与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项目团队成功进行了BTERM的近程制导飞行试验。试验中,BTERM制导炮弹的发动机没有工作,仅飞行了12.8千米,弹着点距目标2米。试验证实炮弹上的电子设备可以承
瑞典“小而全”的军工体系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其多种产品不仅拿得出手,而且在世界上更是名声响亮。2007年12月,其一款研制多年的新型防空导弹系统RBS-23 MSAM完成了最终的导弹发射验收试验,而且根据瑞典军队武器装备计划,该系统将于2008年年底正式装备部队。这一防空“新秀”的服役,将使瑞典军队国土防空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在国际防空武器市场角逐中,也增加了一个竞争力颇强的“选手”。    MS
机载告警系统 Aircraft Alerting System  机载告警系统是向空勤人员通告机上各系统(包括动力装置)的告警信息、飞机外部环境的威胁告警信息,以及他们危及飞行安全的紧急程度的装置。  飞机告警系统一般由视觉告警装置、听觉告警装置和触觉告警装置(如失速告警系统)组成。告警信息一般分警告、注意与提示三级;也可以在上述三级的前后各细分出一级,形成危险、警告、注意、提示和状态这五级告警信
本月,美国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开始在美國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工厂组装一架全新的高级教练机T-7A“红鹰”,用于交付美国空军。  波音公司运用三维模型数据系统进行该教练机的设计。T-7A“红鹰”参考了波音T-X飞机的数字工程和设计方案,该飞机从确定概念到成功首飞仅用了36个月。  波音公司打击、监视与机动性(strlke,surveillanceand mobility)高级副总裁雪莉·拉文德(Shel
2009年7月26日上午,三颗红色信号弹跃上科尔沁草原的天空,“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实兵实弹演习在沈阳军区某合同战术基地正式打响实兵演习分成“联合封控、立体突破、机动歼敌、纵深围剿”四个方面的内容  这次演习是中俄两国在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举行的第三次联合军演,分为战略磋商、战役准备和战役实施三个阶段双方参演兵力为2600人,参演装备包括99主战坦克、86A、步兵战车、“飞
文章编码0919    二战初期的不列颠战役中,德国空军为了避开英国空军战斗机的凶猛拦截,多次采用夜间轰炸。德国空军之所以敢实施夜间轰炸,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拥有了隐蔽杀手——无线电波束导航系统,它能指引轰炸机群飞到目标上空。可以说在不列颠战役中。英德之间围绕无线电波束导航系统展开的激烈对抗是比空战还要精彩的篇章。    “洛伦茨”系统——波束导航始祖    1930年,德国洛伦茨(Lore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