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的蜂巢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aihong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巢,安放着纯真岁月里所有的快乐,它的开口,就是家的方向。
  戴着黑网面具,身着黑罩衣的外公,开始在后院的一排蜂巢前,查看六个蜂巢里的蜜蜂,是否已归巢。末了,坐在木讷的圈椅上,眯着眼睛,叼着水烟瓶,两腮有力地瘪进去,咕噜咕噜长吸一口,干裂的唇侧,两个括号一样的法令纹立刻消失,仰头,再从鼻孔里喷出两道青烟,法令纹又变戏法一样出现,这日子惬意得连那夕阳也赶紧躲到了西山后,不想扰了老汉的清幽。
  我最不怕打扰他了,屏息轻步凑近他的耳朵,双手捂在嘴上,大喊道:
  红蜂儿,粉蜂儿,红粉蜂儿快进斗。
  大娃娃,小娃娃,大小娃娃往家走。
  老红的日头落西山,阿家的(当地方言:谁家的)妈妈好心焦?
  外公肩一抖,被吓掉了水烟瓶,然后哈哈大笑起来。你这个碎鬼,走起来属猫,喊起来属虎。你别喊我,喊蜂儿去。我又扯起嗓子,朝着蜂巢喊去,这一喊,喊得我脖子青筋直暴,鼻梁上渗出了几粒汗珠,外公则直接用双手捂住耳朵,耸着肩膀顽皮地喊:
  碎女子,荞面煎饼子!
  我咯咯地笑着,使劲儿掰开他的手,又开始在他耳朵上喊:
  瘦老汉,骑马捋胡子!
  碎女子,对镜做嫁妆!
  瘦老汉,坡上养蜜蜂!
  还没对完,我的拳头就像鼓点似的,敲在外公身上,谁让他损我要出嫁呢。
  在绿树掩映的后院,外公养了六巢蜂,用来补贴七口人的家用。我穿着外婆阔大的绿衬衫,蒙着手脸,像个布袋子似的,粘在外公身后,在后院里巡逻。
  说是蜂巢,其实是拿一米多长,直径六十厘米左右的树桩,沿横截面的直径一分两半,再掏空里面的木头,然后把两半又对接在一处,最后在中间的接缝处,留一个状如小嘴的小孔。蜜蜂们就是从这个小嘴进进出出,采粉酿蜜的。这些小家伙们最勤劳了,排队出来,慢慢地爬到巢口,小心地钻出来,然后翅膀一振,不见了。过些时候,又带着笨重的两腿花粉回来。
  外婆喊我们喝午茶,又给我们起了新名字:
  “绿袋子、黑袋子,吃馍馍,喝茶了!”
  外公外婆盘腿坐在炕上,我也学着盘坐在他们中间。看裹在透亮青烟里,跳动着的焰影,从三足的火盆里摇曳起来。一只单耳瓦茶罐,也能表演简单快乐的陶俑舞,一会儿咕咚咕咚冒泡唱歌,一会儿飘出大叶绿茶的清香,一会儿又把满肚的茶水吐到白瓷茶杯里,再扭捏着续杯,重复十几遍。
  外公和外婆皱着脸,边喝边说一些我听不懂的话。人这辈子,就像这蜂儿一样,忙忙白白,没啥意思!然后吹口气,喝一口,再深深地哈一下,那模样,就像饮了水帘洞的甘泉。我赶紧也尝了一口,非但不甜,还有些苦涩。
  外公,这么苦有啥喝头呢?
  瓜娃,抽烟它抽的就是寂寞,喝茶它喝的就是苦涩。等不苦了,也就到最后了。倒是最后一杯淡茶,清冽的泉水,和着茶的幽香,使我神清气爽了许多。
  再后来,我和外公就这样互相使唤:
  绿袋子,坡上摘莓子!
  黑袋子,架上烤麦穗!
  绿袋子,灶里烧洋芋!
  黑袋子,烧火熬蜂蜜!
  柴火,大锅。两人合力打开蜂巢,使劲儿摇晃,清场(赶走蜜蜂),连同蜂窝一同进锅。熬制,打捞,冷却,除去表面一层蜂蜡,一锅沙漉漉、甜津津,冒着诱人清香的老蜂蜜熬成。一部分去集市变成钱,补贴家用,另一部分留着吃。夹在馍里,顺食道而下的沙蜜甜透了心,甜透了整个童年。如果人生也有底色,我想,这红褐色就是我的底色吧,它教会我乐观,即使身处再荒芜的季节,仍然还会有曙光在望。
  整个暑假,我就像进了天空之城的一只蜜蜂,飞着、落着、疯着、旋转着、新鲜着。
  最神奇的要数蜜蜂分家了。
  那天,我正在写作业,听见外公喊我,于是,我飞奔到后院,看到最左边的蜂巢上簇拥着几百只蜜蜂,附近也有好多蜜蜂悬在空中,“嘤嘤、嗡嗡”,好不热闹。外公拿出早已备好的斗和长杆,在斗内最尖处抹好牛粪,这玩意儿蜜蜂最爱。七八个人原地待命,只等密如织云的一团蜜蜂,越来越密,越团越黑,逐渐成为一个翻滚的黑球。随即,这只大黑球像一阵黑旋风就地刮起,大家顺风追逐,拿沙土朝空中扬着,那场景像小型战争。受阻的蜂群只好找个相对安全的高树枝落歇下来,浅色的大黑球变成了深黑色的小球。几千只蜜蜂黏在一处,摇摇欲坠。
  后来才知道,这么有组织地分家,是因为它们又诞生了新的蜂王。工蜂们一切行动听蜂王指挥。外公挑起斗边喊边靠近:“蜂王进斗,蜂王进斗,进斗!进斗!”
  不一会儿,这一个小黑团就像无数分子一样,完成了一次集体迁徙,黑压压地黏在斗里。外公小心翼翼地提着,足足有六七斤那么重。
  最后,还是一抹牛粪,引诱它们搬进新居——七号蜂巢。外公的蜂巢,在养了好多年后,由六个巢到二十个巢,又由二十个巢到几个巢。
  农业科技发达了,人欲的膨胀干扰了大自然的规律。只要你想吃,四季随时都有新鲜蔬菜。化肥、农药和添加剂的过多使用,加速了生存环境恶化。以前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已经是天空之城了。蜜蜂是灵虫,面对同类的无端死去,当然知道这样的家园,早已不适合自己生存了。分家时,它们动用洪荒之力,一起飞就很高,絕不停留,径直逃向烟波浩渺里的云雾山。任你长个天臂,也鞭长莫及。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我不是蜜蜂,无从知晓,蜜蜂们在眼睁睁看着同类惨死花间、蜂巢后,选择离开故土,远走他乡,去流浪,去安家,那种义无反顾的背后,又怀有怎样的哀伤与无奈?又无从知晓,在远方的云雾山,是否尚有净土,供它们朝九晚五,采花养蜜,低吟浅唱?
  想外公,想蜂巢,想那些被我呼来唤去的蜜蜂,想老蜂蜜那独特的味道。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井是会跌进桶里去的。  井其实是很调皮的。井会和人开玩笑——和粗心大意的大人,也和我们小孩子开玩笑。我们那时候吃的水,是用辘轳从井里绞上来的。一眼井,一个辘轳,常年吱吱扭扭,转老了岁月,转老了人。辘轳这一生,也并不轻松,浑身缠着井绳,到老也挣不脱。绞水时,一圈圈摇响辘轳,把水桶下到井底,听着哗的一声响,等桶吃满了水,再吃力地扳着辘轳把儿,一圈儿一圈儿地绞上来。一桶清凌凌的水见了光亮,兴奋地抖动出小
期刊
每个人都需要一场死亡教育。  我的教育开始于十七岁未结束时的夏天。我左腿上绑着厚厚的支架,坐在汽车后座,在从医院回家的路上。  只不过那时候我尚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意义。那时候,命运第一次向我展示了它的无常——以一种极为温和的方式。我不过因为脱臼失去了两个月的自由行动能力而已。  但我们很难发觉,这一件看似平常的不幸,怎样引发一系列悄无声息的转变,怎样把生命中的伏笔连点成线,随后永远改变了我看待世界
期刊
女儿被一所大学录取了,我和妻子都很满意。女儿却不满意,生了好多天的闷气。  妻子和我结婚两年后才怀上女儿。女儿出生那天,护士从产房里抱出来给我看。我手脚无措地把她接过来,看着脸盘清秀,眼睛灵动的女儿,胡乱地想,我这就当爸爸了啊?  十八年了,女儿带给我很多的痛。我的家族个子普遍不高,特别是女孩子身材都是娇小玲珑型。妻子担心女儿身高问题,在她读小学的时候就频繁地给她测骨龄,看医生,喝中药,双休日、节
期刊
天遥地远,时光无涯,人类漫长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跟瘟疫和病毒的搏斗史,什么天花、麻疹、伤寒、霍乱、痢疾、麻风病……轮番出场,祸害人间。在千辛万苦的跋涉之后,科学家都能找到解药。我想起儿时在幼儿园吃过的糖丸,糖丸治疗小儿麻痹症,玲珑可爱的样子,淡黄的,粉蓝的,香甜可口,带着一股绵长的奶香。  想不到美国人也有一样的糖丸记忆。她叫柔丝,比我大几岁,我们是州作协的文友。我是在2019年夏天加入美国当地作协
期刊
一  七岁上学时,我懵懂无知,跟着兄长稀里糊涂到学校报了名。  我们寺沟小学是三年制,校园有二亩大,圈着土围墙,三间土坯房,两间房里是二、三年级复式班,一间是一年级。老师王立坤是本队人,一米七八的个子,皮肤黝黑,眉毛浓密,目光如炬,学生都畏怯他。学校就他一个人教学,没有办公室,他时常板着脸,不苟言笑。据说王老师是师范肄业。上师范时,他家里没劳动力,非常穷困,家里没钱供他上学,硬被父母叫回来劳动。别
期刊
炳三奶奶实在太老了,她哪儿都没有病,又哪儿都有病,如同一部运行了近百年的机器,所有的部件都磨损老化了,这台机器完全是凭着生命的惯性还在蜗牛似的爬行,随时都有可能戛然止步。  炳三奶奶静静地躺在陪伴她大半生的精雕细镂、漆皮斑驳的宁波床上,她的神情看上去极安详,全无一丝半毫对于死亡的恐惧,似乎还有几许对未知世界的期待与兴奋。炳三奶奶这回执拗地拒绝了孙子爱国要送她去医院的恳求,炳三奶奶说,我该走了,早该
期刊
河口镇地理方位上位于徽州与池州之问,往东北方向是池州、铜陵和芜湖等沿江城市,往西南去是徽州,在地域上,深受徽州文化影响。  老何家从祖上懋德公自中原迁居至此,已历经十八代,从宗谱上的记录来看,也并未出过一两个拿得出手的达官贵人,即便是老何自己,经常炫耀的也不过是大清光绪年间,老何的太爷爷曾经在广阳府乡试上得过第七名,因而也有了秀才这么个尊称。但也仅止于此,后来到老何爷爷、老何父亲和老何自己,都是标
期刊
因为要从云南威信拉一车微菜到四川的江油,所以那天晚上就没有睡觉。拉货的司机要求要十二点才走,我就一个人在货车那儿守着货车装微菜。夏初的深夜多少有一点儿清冷,没有早起的鸟儿叽叽喳喳,一个人站在没人的昏暗街巷。人生难得一静心,生活因为安静而美丽,岁月因为安静而丰盈。透过昏黄的路灯突然发现天上居然还有一个发霉的半月正静静地挂在天上,想努力地寻找一颗星星,最后还是失望地摇摇头。  微菜,是一种名贵的天然野
期刊
久居江南,每逢五月知梅雨。今年的梅雨季节如期而至,开头几日,雨丝纷纷,内心甚是欢喜。喜春风渐暖,柳花飞扬,更兼一把油纸伞的典雅,恍惚自己便是那一袭走在江南烟雨巷中的女子。举手投足,眉眼尽在柳条之间,颇有些乐居江南的自得和享受。但若是一连数月,不见阳光,也不见曦月,梅雨就这样恣意汪洋,连天接地。不知是因为缺少了紫外线的杀菌,还是自身免疫力的缺失,又或者是教书工作的压力,在纵横的雨水中,我的身体发生了
期刊
新居有明晰的格局,三室两厅带厨卫。这个“三室”里,就有一间12平方米的小房间,设计格局明确指定是书房。当初看房时,我就在这块地站得最久,脑子里开始浮现书房的美丽蓝图。  我首先自己设计了一张书桌,而舍弃了市面上流行的时尚书桌。在没有门窗的那面墙,我让木工做了个长十米,宽一点五米的书桌。我说了半天,木工师傅搔着脑袋想了半天,也没搞清这么大的书桌是裁缝师傅的工作台还是白案师傅的案板。我告诉他,按扩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