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进时光里的井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lo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井是会跌进桶里去的。
  井其实是很调皮的。井会和人开玩笑——和粗心大意的大人,也和我们小孩子开玩笑。我们那时候吃的水,是用辘轳从井里绞上来的。一眼井,一个辘轳,常年吱吱扭扭,转老了岁月,转老了人。辘轳这一生,也并不轻松,浑身缠着井绳,到老也挣不脱。绞水时,一圈圈摇响辘轳,把水桶下到井底,听着哗的一声响,等桶吃满了水,再吃力地扳着辘轳把儿,一圈儿一圈儿地绞上来。一桶清凌凌的水见了光亮,兴奋地抖动出小小的涟漪。幼时,看着这些,我就觉得辘轳也是个好玩儿的家伙什,它和井会做同谋。
  粗心的大人绞水时,井会吞没他们的桶。我们小孩子绞水时,井也会吞没我们的桶。这是常有的事儿。也许井假意生我们的气,才和我们开玩笑的。
  井是真生气了,还是在开玩笑,没有谁知道。
  看到井吞没了桶,口齿不清的我们,就飞奔着跑去给大人报信,往往会着急忙慌地喊:“井跌桶里了,井跌桶里了!”引得大人們一阵笑声。
  后来,搬进了新屋,我有一次绞水时,桶就被井吞没了。我想,井可能是真生气了,气我的马虎。
  新屋那眼井是露天的。站在井台上,一揭开井盖就能看到水面,像一面圆镜一样,远远地在井底照着我。
  那次绞水时,贪嘴的我呀,一只手拿着苞谷棒子啃,用另一只手捏了镊钩。可能没锁好扣,也可能压根儿就没锁扣。桶被我摇着辘轳,一圈圈下到了井里。“哐啷”“哗啦”,到底了,触水了。听着桶吃满水,我一绞辘轳,却轻飘飘的。
  我一下子慌了神儿,片刻后我明白了:桶掉井里了!
  那只桶,终于意外地获得了一次解脱,它才不愿意一直被井绳、辘轳和人奴役呢。能逃脱镊钩,坐在井底享受一阵子清闲,这无疑是一只幸福的桶。
  一只躲进井里的桶,我是不能让它多享受一丁点儿的幸福时光的,哪怕一分一秒都不行。
  当然,那一刻,我所有的心思,都是为了避免父母的一顿责骂。我要尽快把它打捞上来。我立马憎恨起井底的那只桶,我要竭尽所能地打捞它,像抓捕一个罪大恶极的逃犯一样。
  我急忙找来双齿的麦钩,拿绳子绑在镊钩的铁链上,又飞快地摇着辘轳把儿,把麦钩下到了井水里。我屏声静气地,猫腰蹲在井台上,双手抓紧了井绳,来来回回地晃动,再上上下下、提提放放,我希望麦钩的两个齿钩能钩住那只桶。我亲眼看到过,大人就是这样捞上了桶的。
  我在井台上折腾了半天,也听到井下麦钩和铁桶的对话,“嘭嘭当、当嘭嘭”,井水里闷闷的声响传到井上,传进我焦急的耳朵里。我心急如焚,恨不能立马跳下井,拉那只桶出来。可是,一阵儿又一阵儿,我希望又失望。麦钩估计比我更失望,因为它已经多次触碰到了桶,可它没能钩住它。我确信,麦钩带着我交付它的使命,双齿也尽心尽力了,可铁了心的桶就是不肯就范。
  母亲来了,看到我在井台上窘迫而又狼狈的样子,责问我是不是把桶跌井里了。我做出了一副无辜、可怜和委屈的样子给母亲看。谢天谢地,母亲责问的口气重是重了些,但我觉得和骂是有一定距离的。更重要的是,母亲问完就转身走了。我当时并不知道,她是去找人来帮忙。
  我心里憋上了一股劲儿,便抓了井绳,踩着井壁上的脚窝,战战兢兢地下井了。于我而言,供大人踩踏的脚窝,间距大了些。我尽力地伸直脚和腿,吃力地够着一孔孔脚窝,再一步步地踩实,我的头和脸一次次地贴上了冰凉的井壁,那种潮漉漉、凉丝丝的感觉,现在我都能感受到。我的腿脚极大地伸展,身子一步步地挪向井下,我内心的恐惧也一步步地向井底延伸着。
  就在那个时刻,我的身子正费劲儿地挪动着,不合时宜的屁竟然放响了,还不止放了一个,是一个接着一个。我从来没有这么清晰地听见过一个个屁回响在一口井的大大的量筒一样的空间里。
  终于,下到了距离水面大概一米的地方。我双手抓着麦钩,轻松地钩到了那只桶。我把桶攀扣到镊钩上的那一瞬,心里一下子轻松了。
  我抬头望向井口,那是个明亮的圆盘。那一刻,我看见母亲正探着头,定定地望向井下。
  看见母亲的那一瞬间,我内心涌上了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我手脚并用爬向井口。
  我刚一爬上井台,母亲“哇”的一声哭了。她边哭边骂我说,万一有个闪失,她可咋办呀!
  原来,母亲没有找来“救兵”,就又回到了井边。母亲看不见我,就急忙赶到井口,她听见了我在井底捞桶的动静,她静静地趴在井台边,大气儿都不敢出,一颗心一直悬在嗓子眼儿。直到我爬出井口,她高悬着的心才放下了,便失声哭了起来。
  原来母亲是因为担心我才哭的。
  听着母亲的哭骂,我稍稍有些后怕,内心却有着一丝“英勇”的感受。还好,那眼井在露天下的,井下并不是很黑。通过麦钩的长把儿,我探出井水不到一米深,即使我掉进水里,也不会有事。我那时候觉得,母亲的担心多余了。
  那眼井,早都跌进时光的深井里了,它会笑话少不更事的我吗?
其他文献
那时,山冲冲里人工筑起的土坝还不叫湖,文佳冲水库主要承载的,还只是广袤农田的灌溉任务。  我真正走近文佳丽湖的时候,正值枯水季节,一汪湖水瘦弱地流过我的心田,秋水共长天一色。孤鹜、翔鱼,还有几片浮在湖面的落叶。我在湖畔边走边停,途经你的飘飘秀发,走过你的灵魂。期盼你的柔情,润泽我湿漉漉的文字。此刻,我写下石头、泥土,写下我们即将一起远行的路。  1957年,坝塘区委决定,举全区之力兴建文佳冲水库。
期刊
妻子下晚自习回来说,园林北路摆摊儿的夜市很热闹!  从我居住的园林南路步行到北路也就十分钟。第二天晚饭后,华灯初上,我悠闲地向园林北路走去。城区的夜空弥漫着一种少有的烟火味。园林路全长不过两千米,不到一千米的北路,原来是城区的一条排水渠(二支渠),上接百里長渠,下通南门河。南门河公园则是计划经济时代水产养殖基地,承担着城区凭票证供应的鲜活水产品。上世纪80年代末,二支渠覆盖成了园林路,养殖水面建成
期刊
孩子晨起,惊叹叫我:“妈妈,下雪了!”  我囫囵着穿好衣服,从窗口探望,雪花飘到窗口跌落下去,轻柔得没有一点儿分量,初起时,还显得有些羞涩。  鼓动起家人一同来到郊外,雪却越下越大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天是灰色阴暗的,四野茫茫,落雪纷纷,世界变得十分安静。因为地表温度还未达到零下,雪花刚落地,就好像被地表的植被吞没,瞬间消失不见,枯黄的蒿草上结了一层冰花,成行的槐树雪松银装素裹,就像
期刊
一只脚站在50岁的门槛外,一只脚踩在50岁的门槛内,对于这个年龄,不敢称老,但老的迹象却一天天向我逼近。  就从我的体能考核来说吧。我们年年考體能,3公里越野可是其中的“重头戏”。14分50秒、15分32秒、16分36秒,是我近三年3公里考核成绩单。这成绩,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考生来说,已经是满分了,应该心满意足。但若留意一下,会发现,这成绩一年不如一年,而且退步的速度出乎我的意料。  更让我没想到
期刊
上世纪60年代,在豫西山区的一个小小皱褶里,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降临在一户农家,孩子白白胖胖,虎头虎脑,人见人爱,这家主人心里乐开了花。先前,他们夫妇已经夭折过两个孩子。  孩子大约到半岁,生病了,治好了,好了又继续害病,断断续续,一直害到3岁,虎头虎脑的白胖小子,被疾病折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脖子细得连自己的头也支撑不住。男人和女人,操尽了心,受尽了累,孩子整日躺在床上,不哭也不闹。邻居们都说,
期刊
2017年的春节,和往年没有什么不一样,正月十一,爸妈没有通知在外旅行的我,自己到我家住下。我家离集团公司医院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中午,我打电话给爸妈时,才知道他们已到我家,就立刻取消了外出旅游的行程,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家。  原来,我爸爸在拍X光时发现有问题,医生建议进一步做CT检查。  我联系了医院的朋友,去办理了相关手续,很快给老爸做了CT检查,不知道是出于职业的缘故还是心理感应,我问都没问结果
期刊
一  我曾经说过,漫步西安,你的脚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在昔日一位皇帝的头上。毕竟三秦大地单单帝王陵就有七十二座,近有专家考证为八十二座(《陕西帝王陵墓志》,三秦出版社2018年出版)。而西安的寺庙道观同样鳞次栉比,气派非凡。漫步西安市首善之区雁塔区,咫尺之遥就有全国著名的佛教寺庙比肩而立:密宗祖庭大兴善寺、唯识宗祖庭大慈恩寺、日本真言宗祖庭青龙寺等。作为西安地标也是西安象征的大雁塔就坐落在大慈恩寺内,
期刊
五年前——  “快去,把我的垃圾丢了。”一个男生凶神恶煞地吩咐另一个女生。对比,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这位沉默寡言的女生是我们班男生重点欺负的对象,她很内向,也不善于人际交往。或许,正因为如此,那群男生才敢肆无忌惮地针对她吧。面对这种现象,其实也有一些人想为女生打抱不平,却不敢站出来,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记得有一天中午,在教室的走廊上,我看见那个女生被几个男生围了起来。“哟,居然还敢告老师,胆子不
期刊
柿子熟了。  但是我家门前的柿子再也看不到了,更别奢望吃到了。自从前年被邻居修剪而枯死之后,如今只剩下一棵零零星星地挂着十多个石榴的石榴树,孤苦伶仃地伫立在那里,看上去是那么的无助,实在是让人心痛不已。  那是数年前父亲跑了十多公里买的好品种树苗,亲手为我种植了一棵柿树和一棵石榴树,每到金秋时节,累累硕果就会挂在枝头,红黄一片,煞是惹人喜爱。这种柿子虽然个头儿不大,但是只要轻轻咬上一口,犹如一股清
期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面对一江流水,想到的是时间,我每每读夫子这句话,想到的既不是时间,也非流水,而是一尾鱼,人称刀鱼,这或许就是圣人与俗人的异同吧。  刀鱼,学名长颌鲚,又称刀鲚、凤尾,也有叫鲚鱼,因长得像一柄薄而细长且锐利的刀,被一些地方称作刀鱼。作为冷兵器的始祖,刀与水是种欲说还休、不断还流的关系。水与火的洗礼成就了刀,在一遍遍的磨砺中,刀在水中日渐锋芒,在锋芒中逐渐销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