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识别与干预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sunm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抑郁症的现状
  近几年,青少年自杀事件频发。国家卫健委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的困扰,每年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中,青少年占1/4。201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10至19岁青少年中约15%曾有过自杀念头:在15至19岁的青少年群体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青少年精神卫生有四个重大事实:第一,年龄在10-19岁(青春期)之间的人群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第二,所有精神卫生疾患中有一半始于14岁,但大多数病例并未被发现,也没有得到治疗。第三,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是青少年患病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第四,青少年精神卫生疾患得不到解决,其后果会延续到成年期,损害身心健康,并限制了成年后过上健康充实生活的机会。促进精神健康,预防精神卫生疾患,是呵护青少年茁壮成长的关键。
  青少年抑郁症临床表现
  第一是情绪方面的症状,包括心烦、心情压抑、不活跃、易怒和无端怨恨。很少有孩子跟医生诉说自己心情不好,大部分孩子就诊原因是心烦、压抑。家长经常反映,孩子脾气突然变大了,特别容易发脾气,经常无端抱怨父母、抱怨老师、抱怨同学等等。这些都说明孩子有了抑郁情绪。
  第二是思维方面的症状,包括:发呆或走神、完成作业困难、反应迟钝等。细心的老师发现有些孩子上课老是走神或发呆,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心理科就诊。这是我们所说的注意力不集中,属于抑郁症思维方面的表现。有的孩子自己很苦恼,感觉自己脑子变笨了,反应迟钝了,完成作业能力越来越差了,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都属于抑郁症思维方面的表现。
  第三是行为方面的症状。更多的家长带孩子来就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行为方面的问题。比如厌学,孩子突然不愿意去学校了,家长非常担心、着急,所以带过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不外出、不社交、不交流,总是一个人待着。还有敌对行为,对抗父母、老师等。此外,还有离家出走、冲动行为,包括打架、喝酒、抽烟、不安全性行为等等。许多患抑郁症的青少年会离家出走或打算离家出走。这些行为通常是一种求救信号,需要老师、家长提高警惕。青少年可能会用酒精或毒品来试图“自我治疗”抑郁症,但这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他们不与某些人交流,但不是所有人。成年人在抑郁时往往会自我孤立,但青少年通常会至少维持一些友谊。但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比以前更少参加社交活动,疏远父母,或者开始和一群不同的朋友交往。
  第四是躯体方面的症状,尤其是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常常出现难以解释的躯体疼痛。如果全面体检不能揭示其医学原因,则这些躯体疼痛可能指向抑郁症。还有食欲改变、睡眠改变等。
  按照不同年龄段我们把抑郁症状分为三种情况,便于不同年级老师识别。首先是学龄前期抑郁症。学龄前期的孩子如果抑郁了,可能表现对游戏失去兴趣,或者出现违拗、冲动、退缩行为,还有可能出现交往困难、进食问题以及睡眠问题。小学期间孩子抑郁更容易出现厌学、成绩下降、伙伴关系差,身体各种疼痛、恐惧、分离焦虑,或哭泣、大喊、激惹、冲动行为,以及躯体攻击行为。青少年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酒精或物质依赖、手机成瘾、偷窃或撒谎行为、情绪易激惹、鲁莽暴力行为、自我感觉差、兴趣减退、低自尊、成绩下降甚至厌学、食欲及睡眠差等。尤其要强调的是:低自尊感,抑郁症会引发并加剧丑陋感、羞耻感、失败感和无价值感。青少年可能会通过上网来逃避他们的问题,但是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只会增加他们的孤独感,使他们更加抑郁。有些患抑郁症的青少年(通常是受到欺凌的男孩)会变得好斗和暴力。抑郁症会导致精力不足和注意力集中困难。在学校里,这可能导致出勤率下降、成绩下滑或使以前的好学生在面对学业时产生挫败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饱受无价值感的困扰,这使他们极易受到批评、拒绝和失败的影响,尤其是那些自我要求很高的青少年。与有能力自行寻求帮助的成年人不同,青少年需要父母、老师或其他照料者来识别他们的痛苦且提供帮助。
  青少年抑郁症频发的原因
  青少年抑郁症频发的原因,与青少年本身激素水平以及心理发育特点是分不开的。为了便于干预,可以从外在原因分析。最常见的一个原因是原生家庭因素,主要包括了童年创伤、不良家庭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等。有研究表明,不良家庭关系和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中学生表现出较多的抑郁症状。青少年抑郁与父母婚姻关系破裂之间存在明显相关,且女孩更容易受父母离异的困扰而出现抑郁情绪。此外,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抑郁情绪也有重要影响。父母严厉惩罚、过度干涉和保护、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等等,这些都可能引起青少年抑郁症状。其次,学业压力过大,作业多、课外班多、睡眠不足几乎成了中学生的常态。“高压”之下,产生情绪问题在所难免。第三,同伴关系不良。青少年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于其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相反地,同伴关系较差的青少年与具有良好同伴关系的青少年相比,更易患抑郁症。
  当我们发现学生可能抑郁了,老师该怎么办?家长该怎么办?
  对老师来说,首先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遇到问题不要急于把学生推回家庭,避免增加其不安全感。其次,了解不同年龄心理特点,尤其是青春期学生。倾听经历、发现学生的优势、成为支持后盾。再次,识别早期心理障碍,努力与家长沟通合作。最后,与心理卫生专业团队合作,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对父母来说,如果你怀疑自己的孩子患上了抑郁症,首先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这一点非常重要。此外,以一种充满关爱的、非评判性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担忧。即使你不确定孩子是否患上抑郁症,他们的某些行为和情绪问题可能急需解决。一是专注于倾听,而不是说教。一旦孩子开口,就要控制批评或说教的冲动。让孩子知道你会无条件地支持他们。二是既要温和也要执着。如果他们一开始将你拒之门外,请不要放弃。对青少年来说,谈论抑郁症这一话题可能非常困难。即便他们愿意,可能也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尊重你的孩子,让他们不会感觉不舒服的同时,还要强调自己愿意去关心和倾听。三是理解他们的感受。即使他们的感受或担忧对你来说似乎很不合理,也不要试图和他们争辩。仅承认他们正在经历的痛苦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支持。
  总的来说,家长需要正确地看待心理健康问题,不要回避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指责,不要讳疾忌医,及时寻求专业机构帮助。与孩子沟通,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耐心和陪伴,理解并接纳他们的情绪,讓他们感受到理解和支持。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更高需求,然而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同时给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诸多研究显示,学校教育对智力影响巨大。作为陕西师范大学附设的一所实验型小学,自2013年创建以来,始终立足“实验”二字,在“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的理念下,不断创新超越,努力为学生提供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  在2016年开始的“蒲公英”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将学科
期刊
说到谎言识别,自然会想到用测谎仪。测谎仪的原理是,人在说谎的时候会有些情绪变化,这个情绪变化会在生理指标上反映出来,可以通过测谎仪来检测这些生理指标。但是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其实很难利用测谎仪来进行测谎,所以我们要利用其他线索,如言语线索、身体线索、面部线索。本文主要介绍谎言识别可利用的面部线索,包括微表情、伪装表情、眨眼率、瞳孔大小和面部皮肤的表面温度。  利用微表情识别谎言。1969年,美国心理
期刊
近年来,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早期识别孤独症儿童对引导和干预提高他们的社会能力非常重要。准确地早期识别孤独症孩子社会能力发育障碍(特别是轻度的、有一般生活能力的孩子),可以从了解正常儿童社会能力发育入手。  识别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能力发育  程度较轻的孤独症孩子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也可以上学,甚至一些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很优异。但是,他们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不舒适的感
期刊
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数据,截至今年的6月30日,我国游戏玩家数量已达5.4亿。在庞大的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游戏玩家的数量更是占到了70%;其中三分之一的儿童青少年玩家每天都会玩网络游戏。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绝大多数孩子只能待在家中上网课,更是加剧了儿童青少年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电子设备的使用和依赖。绝大多数的儿童青少年能够比较好地处理好游戏与学习、生活的关系,
期刊
抽动症的概念及常见的表现  抽动症是儿童时期一个常见的神经与心理的疾病,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etes),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抽动症不是一个单纯的心理问题,它属于神经发育性的疾病,心理因素是可以促使它、诱发它或者使得它的症状维持的因素,有些家长会有这个概念,觉得抽动症就是个心理问题,所以在此要强调抽动症是一个发育性的疾病,起病时间在小孩两三岁、三四岁的
期刊
焦虑的概念与评定  我们处在一个焦虑时代。焦虑障碍是我国患病率最高的精神障碍,最近有一项调查,认为焦虑的终身患病率为7.6%。这个比例看似不高,但如果乘以14亿,就是一个很大的数据了。焦虑可以分多类,比较常见的有三类:广泛性焦虑、惊恐、社交焦虑。  英国曾经启动了一个国家级的前瞻性研究计划,把提升国民的精神财富,实际上就是心理健康作为其中一个主要的研究内容。在2012年,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
期刊
大脑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对青少年群体的大脑资源保护、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未来。这次以“让脑科学从实验室走进教室”为主题的论坛,正是为了找到将脑科学从小样本“原型机”的实验室,渐进式常态化地走进教室的有效途径,以此真实改变教育现状,提升教育效能。成都教育在此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希望有助于脑科学与教学场景的深度融合,为
期刊
抽动症是一种常常首发于儿童期的疾病,全球患病率在0.3%-0.8%。患病男女比例大概是在2-4:1。抽动症的患病高峰期是8-1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与抽动症相关的发病相关机制有基因、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反应,还有皮质纹状体丘脑环路异常,感觉运动皮层厚度降低,尾状和前额叶灰质体积减少,胼胝体体积增大等脑结构与功能异常。通过实时的核磁共振可以发现,抽动症患者原本活跃的脑区
期刊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学龄儿童的患病率5%-10%,男女比例约3:1。其三大核心症状是注意缺陷、多动、冲动,伴发症状比较多,包括情绪障碍、学习困难、抽动等等。ADHD不及时治疗,常导致学业困难、家庭关系紧张、伙伴关系紧张等问题,约有1/3延续到成年,成年之后多动症状不明显,而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车祸比例比较高。儿童青少年ADHD是一个集临床医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多学科研究问题。
期刊
学习障碍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2013年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指出,特定的学习障碍是指一种具有生物学起源的神经发育障碍,它表现为学习和学术性技能习得上的困难。生物因素是特定学习障碍认知层面的异常及其相关障碍行为表现的底层因素。其生物起源包括遗传、表观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它影响大脑准确有效地觉察或加工言语或非言语信息。据此可知,学习障碍的特异性强调的是个体认知加工机制的异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