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115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力求使学生深信,由于经常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美的和谐,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锻炼意志力。”未来中职学校学生不仅要有强健的体格,更要有健康的心理。体育文化在培养中职学校学生强健体格的同时,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中职班级建设中,尝试以体育为载体,打造体育班级文化,也要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可以使体育文化在中职德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体育文化;德育;中职学校
  情景一:周一早上升国旗时,班上有一个女生突然面色发白,额头冒汗,身体不适。我连忙让两个学生将她扶到校医务室。在医务室里坐了一会儿,那女生就没事了,医生说是体虚,站立时间久了,体力不支。
  情景二:学校组织班级篮球赛,体育委员找到我,告訴我说,班级同学准备弃权,原因是班上会打篮球的人不多,没有人愿意参赛。中午午休的时候,我来到教室,教室里充满了手机游戏的声音,学生人手一部手机,低着头在聚精会神地打游戏,连我走进教室都没发觉。
  情景三:周末一个家长打我电话,向我诉说了他家小孩最近在家的表现。原来他家孩子近来出现了一些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经常会为一些小事和妈妈大喊大叫,从而升级为吵架,情绪激动,爸爸也劝不住,一连几天下来,妈妈被他气得很伤心。家长想让我在校多多开导孩子,家长说,老师的话孩子比较会听。
  体质差、做事积极性降低,课余时间玩手机现象严重,心理不健康等问题一一摆在我的面前,一个问题解决起来尚且困难,何况是如此多的问题。我该如何做,来转变我的学生,转变我的班级,转变这一切呢?
  一、装扮“体育文化”班级,弘扬体育精神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在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他认为,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舞台,教室文化布置,对班级学生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中职学校班级布置,是起教育作用的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育人的组成部分,是班级文化的反映之一。
  (1)建立班级“体育角”。通过班费购买、学校活动奖励等方式准备好班级运动器材,如篮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单人跳绳,长绳等。小型的体育器材统一放置在班级的体育角的柜子中,并分门别类摆好;羽毛球拍有序吊挂于体育角的墙上;篮球放置于体育角的地面角落里。与此同时,指定专人负责体育角的相关管理工作。
  (2)张贴各类与体育相关的海报、名言或者口号。首先收集班级学生喜欢的当下有名的体育运动明星的海报,张贴于班级的墙上;其次收集关于体育的名人名言,选择两条健康向上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名言,竖向粘贴于班级的侧面墙上;最后,班级学生共同制定一些体育的口号,横向粘贴于班级教室的前后墙上。
  二、建立“体育文化”公约,加强体育锻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人们遵守规矩,生活就会井然有序,否则就会是一锅粥。班级“体育文化”公约则是为了保证中职学校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1)制订班级运动公约。首先,约定全体学生集体运动的时间、形式;其次,成立体育小组,商定小组体育运动的时间和方式等;最后,确定每位学生个人要达成的体育锻炼目标,如一周的锻炼总时长要达到多少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约定,形成班级“体育文化”公约,让班级形成体育锻炼的浓厚氛围,让学生多运动,正确锻炼,从锻炼中获得快乐,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不怕苦的正确人生观。
  (2)制订班级运动器材使用与管理公约。部分体育锻炼项目要用到班级的运动器材,为了使班级的运动器材在提高使用率的同时保证使用寿命,我在班会课上制定了班级体育器材登记管理步骤。学生在借用班级体育器材之前,要在管理员处做好登记报备,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人员,使用地点等,并签字,在归还时同样要在管理员处做登记工作。这一系列的登记及管理过程,就形成了班级的运动器材使用与管理公约。
  三、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体验体育魅力
  体育比赛大多是以“友情第一,比赛第二”为宗旨的,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同队队员之间讲究团结协作,在比赛中学会尊重对手并形成自己的胜负观,还在比赛中学会胜不骄、败不馁,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这是和谐班风形成的基础。展开多种形式的班级体育活动,对促进中职学生健康发展,增强班集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班级的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如下几种:
  (1)组建各类体育小队。根据班级学生的特长及兴趣,组建班级羽毛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长绳队等,同时开展小队内的体育比赛项目,如三打三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一方面,组建体育小队能够增强中职学生对学校各类体育比赛的应对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比赛的成功与失败,学会正确看待比赛的胜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每周一次观看体育比赛。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全班通过网络电视看一场国家级的球赛或者其他体育比赛活动。通过节目的观看,学生可以感受到国家级比赛的惊心动魄感,同时体验中国队胜利时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加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每周一次爬楼梯比赛。周一早上升国旗后,鉴于第一节课是在五楼机房上课,时间紧张,因此组织一个爬楼梯比赛,既可以节省时间,保证课堂教学按时开展,同时又可以加强班级学生的体力,促进班级学生的感情,增加班级凝聚力。
  (4)每周三次晨跑活动。跑步被认为是一种最佳的锻炼方式之一,只需要一双舒适的鞋子,就能够开始健康之旅。我利用周二、周四、周五三天的早自习时间,发动所有班级学生去操场参加晨跑活动,坚持晨跑可以让班级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精神状态。
  通过各种体育活动,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病假的请假率显著下降。此外,学生的集体观念、集体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荣誉感、为集体服务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强。体育活动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事可做,从而从侧面解决了中职学生课余时间多,无事可做,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问题。同时,班级体育活动对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学生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里,都表现得更加阳光、更加自信。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班级体育文化的特点,让体育文化在德育工作中出彩。
  小小的体育文化,让中职班级发生了大大的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有了显著提高。中职学校的体育文化发展了学生特长,促进了学生在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培养了学生合作、自信、勇敢、公平竞争以及团队精神等良好的品质,提了学生团结合作、应对挫折的意识和能力,在中职德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荣辉.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3(20):209.
  [2]颜吾佴.体育有不可或缺的德育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1.
  作者简介:王叶虹(1987—),女,浙江嘉兴人,助理讲师,本科,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并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是时代背景下对学校工作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文章通过研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心理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念探讨了构建当代大学生心理服务体系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心理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441;G448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2-0141-02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服务体系现状
期刊
摘 要:国内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较多,而对美术院校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作者通过质的研究方法,对美术院校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进行研究,希望通过该方面的研究丰富美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体系,为高等美术院校和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美术院校;质的研究方法;职业生涯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2-0130-02  美术
期刊
摘 要:高校“四自”教育存在长期缺位、定位不准、内容守旧、形式单一等问题,衡阳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她世界”女生教育工作室经过十四年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一导二悟三化”女大学生“四自”教育新模式,这一模式具有突出的性别特征、基于一二三课堂的融合性、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关注德育的发展过程等特点,可从目标定位、构建思路、实施路径、保障机制等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女大学生;“四自”教育;“一导二悟
期刊
摘 要: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关键一环,如果难以接受所参加课程的知识,那么这个课程就是一个失败的课程。当前,研究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参与,普遍呈现抵触的情绪,对课程的接受度也较低。面对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参与度、接受度不高的现象,我们应当反思背后的原因,针对不同的主体进行分析,寻求解决之道。文章从提升研究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接受度着手,通过对课程主体、形式和内容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重塑政治意识、丰富
期刊
摘 要:何为“扶困”与“扶智”,怎样才能把“扶困”与“扶智”落实到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具体实践之中,开展对贫困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乃“扶困”与“扶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扶困”;“扶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2-0150-01  一、“扶困”与“扶智”的概念辨析  何为“扶困”?“扶”,形声字,从手
期刊
摘 要:“教师培训整乡推进项目”是针对乡村教师开展的培训活动,文章将不同阶段用不同模式开展的培训从目标内容及推进方式等方面作对比,发现目标内容及推进方式的不同对项目成效有不同的影响。基于此,尝试从培训目标、内容等角度对教师培训提出建议。  关键词:乡村教师;培训项目;反思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2-0159-02  一、问题提出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广州松田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为例,通过分析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现状,对“工匠精神”视野下民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进行初步探索,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2-0156-02  一
期刊
摘 要:“和”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诗经》中蕴含着夫妇、亲子、兄弟及人际关系的 “和”文化。前三者是家庭中很重要的关系,他们和谐了,家庭才能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了,社会才会和谐,“家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大力传承我国古代优秀作品中的“和”文化,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诗经》;“和”文化;和谐  一、夫妇和谐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
期刊
摘 要:模型建构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培养中学生物理模型建构的思维方式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文章基于国内外建模教育研究结果与核心素养的内涵,以一道力学原始物理问题为例,调查高一学生运用、建构物理模型解决综合性物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模型建构;原始物理问题  一、引言  自美国学者David Hestenes(1987)提出建模教学理论后,模型及模型的建构在教育界引起了
期刊
摘 要:文章以目的论为基础,运用目的论的三个主要原则对阿瑟·韦利和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进行分析,探索翻译中国古代典籍的方法和模式,论证翻译目的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为《论语》英译研究找到新的视角,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目的论;《论语》;阿瑟·韦利;辜鸿铭  自19世纪以来,西方已经出版了多種语言的《论语》译本,其中,阿瑟·韦利(Arthur Waley)和辜鸿铭的译本尤其值得关注。 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