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这里慷慨悲歌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dy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路上听到的都是单调沉闷的声音。这是一条崎岖漫长而又令人茫然的道路,谁也说不清它的前面还有多少路程。一路上经过了荒蛮的原始氏族社会,经过了神秘的夏、商、周三代,经过了混乱的春秋、战国时代,经过了大一统的秦汉时代。接着历史的车轮突然加速转动,眼前是一幕幕变幻莫测的景象,耳畔是一阵阵振聋发聩的乐音。历史进入了魏晋时代!
  为了壮一壮英雄胆,解一解千古愁,他们就要饮酒。用酒来激发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勇气,用酒来麻醉自己感知痛苦的神经。
  曹操是善饮的。他因酒而激发了诗情受到其父的赏识,又因酒而误事而失去其父的信任,失势后他更是以酒作疗伤的苦药,打发那因抱负无法实现而带来的无限烦闷。曹丕,我们不妨也当他是善饮的吧!只不过因为怀揣了太多的机心,担负了太多的责任,让他失去了很多豪饮的机会,但是,面对世事无常,知己不存;面对人生易老,功业难成,他同样有太多、太多的悲愁感慨。
  然而,时代不幸文坛幸。魏晋时代又是一个文学大发展的时期。魏晋风骨已经成为后代文人难以企及的文学境界。从汉末魏晋开始,文学进入自觉时期。三曹的诗文,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阮籍的政治抒情组诗等等,真是灿若群星、光华绝代。然而被我们视若珍宝的文学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小道。他们要的是建立足以令他们声名不朽的业绩!
  当然魏晋时代的文学最后还是在东晋末期的大诗人——陶渊明的手中,被推向极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的。这位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的人物,以他弃官绝仕的代价换来了身心两宜、诗情迸发,这固然是此前一些流连诗酒、遁迹山林的文人所不及的,同时就算是在他以后的谢灵运也难以超越的。谢灵运虽然也以游山玩水和写作山水诗而闻名,但他毕竟是把游览山水当成一种仕途失意的心灵慰藉,他和山水的关系并没有达到亲密无间的地步,他的“乐”只能是极其有限的。
  陶渊明也曾有宏图大志,也曾因社会黑暗,才华无由施展而苦恼。他也悲愤、当然也借酒消愁,但他并不沉溺于此。因为他站得更高、更远,加上他个人天赋的气质,他已经能更看破这一切。什么建功立业,什么名利地位,自己的臂膀太瘦弱,担负不起这些。但求能像一个“人”一样好好地活着,就足够了!多少人为了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压抑身心,戕害了自我,而他宁可不做官,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对他而言,真像是回家一样容易,一样快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可以说,他是一个真正得山水田园之乐的人,给整个苍凉悲壮的魏晋时代奏响了一段略微和畅的乐音,然而这毕竟是衰世的苟安,苦中的作乐,在给后世人以心灵的慰藉的同时,也让人震颤于人生的凉薄,命运的无奈。
  魏晋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这是一个可以长歌当哭的时代,悲壮的让我们后世子孙都要“长太息以掩涕兮”了。这个时代有奋发,有失意,有抗争,有隐忍,有执着,有怀疑有超脱,无奈,有有昂扬,有颓唐,但不管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其实都是缘于一种对人生价值的强烈的肯定,是一种生命自觉意识的体现,只是由于各人所遇到的具体社会环境不同,所以造成了各自的不同的心态。它似乎在昭示着我们:在当今世事可为,充满了机会的情况下,要趁此时机奋发有为,才不负此生!不负时代!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以更新的形式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真正达到全面提高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关注。那么该怎样摒弃“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以往那种气氛沉闷,缺乏生机,缺乏交流的课堂教学呢?  一、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等表现出来的高涨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反之,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产生对抗情绪。为
期刊
学生阅读、理解诗歌时经常感到难以读懂文意和把握内涵。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诗要反复的吟,词要低回的诵,吟诵是开启诗歌大门的钥匙。”所以诗歌教学要通过形式多样地读让学生理解内容,品味意蕴,鉴赏意境。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用“四读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和走进诗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的“四读”,分别为吟读,意读,品读,美读。是从诗歌的字音读起,
期刊
文言文的学习是我们学习的关键和基础,而背诵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加快,要求学生有渊博的知识,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文言文的背诵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基本的环节,我们要紧紧地走好这一环节,抓住我们的“根”。沿着我们祖先的痕迹走下去,而不是淡忘我们祖先留下的光辉灿烂的文化。  说到古代文言文的背诵首先应该诵读,只有诵读了才能谈背诵,否则只能是空想,其次要学生接受
期刊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
期刊
思维是一个内涵宽泛而又丰富多彩的心理范畴,“求异思维”是人类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最高形态,因为它最活跃,最灵动,最奇特,也最富创造力。  “求异思维”是对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关联出发,分析概括出不同结论的思维方式。在写作的实际教学中,“求异思维”主要表现为独特性、扩散性和逆向性等三个基本特征:  一、“独创性”强化学生写作的差异性,新颖性  写作教学中求异思维的独创性,是指中学生
期刊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所谓耕耘,不仅仅是花时间和精力用来复习,更要提高学习效率,改进学习方法,对知识进行融合贯通。  一、温习教材  高考命题依然是以基本知识为载体,所以基本知识的内涵,易混易错的地方都要重视。  浏览必修课本,看文下注释,留心重要词语和文言实词、虚词、固定结构等。  把考纲规定的背诵篇目重新过一遍,参考篇目具体为:初中50篇,高中14篇。要特别注意的是,高中必修模块的课文,要求背诵
期刊
一  选修课程设置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高中课程结构的重要举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这本教材,着重从文学鉴赏角度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文,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对于“艺术精神”的说法,在《批判力批判》一书中,康德曾提出:“有某些艺术产
期刊
发散思维是由一点向四周辐射发散的开放性思维。所谓“众星捧月”作文法就是围绕所给的话题,运用发散思维展开丰富联想的写作构思法。这样构思成的文章内容涉及的点多面广,每一点一面如同漫天的繁星,紧紧围绕在“文章主旨”这颗月亮的周围。只要联想的内容得当,表达的语言精当,那么整篇文章一定会流光溢彩、璀璨生辉。当然联想的材料丰富了还要避免选材角度的重复,切忌材料的堆砌,而应从多角度思考、多层面分析上狠下功夫。总
期刊
张志公先生说:“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精辟的语句论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阅读更是初中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对今后成长起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  《语文课程标准》也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期刊
一、研究学困生的心理  “学困生”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懒惰型。这种类型的“学困生”不爱动脑筋,往往对感兴趣的事异常活跃,而对抽象、枯燥的知识厌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慢智型。思维迟钝、缓慢。神经系统属于不灵活型,概括、比较、综合等心理活动进行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的形象思维比较好。3.自卑型。自尊心较强,性格内向。学习上缺乏自信心,过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