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引入“求异思维”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shu1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一个内涵宽泛而又丰富多彩的心理范畴,“求异思维”是人类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最高形态,因为它最活跃,最灵动,最奇特,也最富创造力。
  “求异思维”是对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关联出发,分析概括出不同结论的思维方式。在写作的实际教学中,“求异思维”主要表现为独特性、扩散性和逆向性等三个基本特征:
  一、“独创性”强化学生写作的差异性,新颖性
  写作教学中求异思维的独创性,是指中学生独特的个体思维活动而言。一个人的“想”不能用另一个人的“想”来类推。另外,求异思维的目的就是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想。这种感受与思想应该是新颖鲜活、前无古人的。中学生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知识积淀,文化熏陶以及个性感受,他们选择材料,探究问题的思路也会千差万别。
  二、“扩散性”促使学生写作突破常规,超越自我
  “扩散性”是指思维的过程非直线的、非常规的,而是常常伴随着对比联想、相似类比等复杂的扩散思维活动过程。“扩散性”表现在写作中就是对同一问题、同一材料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比较和分析,达到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写作目的。
  事情都有它的多样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收获的观感也不同。学生常常不会从多方面观察分析事物,针对这种情况,我以“镜子”为题,启发学生进行扩散性思维,多角度立意:根据镜子能真实观照事物的特点,可立意为“实事求是,求真求实”;根据镜子的外观特征,可立意为“没有背后精心涂抹,就没有前面清晰地映照——成功来自长期的准备”;再根据镜子的容易打碎的特性,可立意为“变成碎片,仍是一个一个的世界——追求独立人格”等等。这种训练效果比较显著,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对事物有了多元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
  三、“逆向性”促使学生的写作灵感穿越时空、纵横古今
  “逆向思维”又叫“反向思维”。同学们在面对一个问题时,总是习惯地重视或肯定该问题的此一面,而忽视或否定该问题的彼一面。而很多时候对它们是可以一分为二看待的,如果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把完全对立的概念、思想、观点辩证统一起来,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写作中我们如果能自觉地运用逆向思维,从事物的另一面去思考问题,常常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对一些流行的司空见惯的观点,“反过来想一想”,人扬我抑,人褒我贬;或人从正面落笔,我从反面入手;人从此地切入,我就彼处展开。这样就能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名人名言、成语警句,其中都包含着一定的哲理或警示,人们习以为常,有一种思维定势,实际上不少名言警句是就某一个角度而言的。中学生写作时,完全可以反其道而写之。
  总之, 作文训练时,不但可以在立意和选材上求异,还可以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各个方面求新求异。 但要注意这并不是就可以让学生不着边际地胡编乱造,否则,就和运用求异思维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背道而驰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把“求异”,“求真”结合起来,让学生写出鲜活而灵动的文章。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各地都在积极地探索各学科的教学方法,语文学科也不甘落后,也在大胆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要想你的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且课堂气氛活跃,在语文教学中,品味语言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一、品味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品味语言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文中的某一个句子,或几个句子,或某一个自然段,或多个自然段进行朗读和评价。在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钥匙。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的体验,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寻幽探胜。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钥匙。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乐中施教,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就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 ,乐于学
期刊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教师讲解占用了大量时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所谓“课堂教学互动”是指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师生进行交流,继而产生情感的互动、思维过程的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
期刊
新大纲的阶段教学目标中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而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很多初一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难完成甚至不能完成的任务。其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难以做到大纲要求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的要求。  学生的作文如何写具体呢?新大纲的阶段教学目标中提到,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描写”作为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显然是不可忽视的。  那么应如何训练学
期刊
题记,顾名思义,是写在题目下面而又在正文前面的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或概述内容,或含蓄点题……由于“题记”在全文的最前面,位置非常醒目,运用得恰到好处,恰似“凤冠上的明珠”靓丽夺目,抢人眼球,就能为文章添彩增色。  那么,什么样的题记才能令人过目不忘,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呢?答案只有一个:让题记活画出作文的灵魂!  一、引用式题记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或现成的诗文作为题记,不仅使文章立意深邃隽永
期刊
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不在于能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能不断的激励学生发问,激发学生勇于质疑,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同样,一节灵动高效的语文课也必须是一节由质疑到解疑的课堂,从而实现从教师一味的“教”到学生主动的“学”的转变。勇于发问,善于发问,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精神。  一、勇于质疑,激活思维  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国外留学时有这样的一段经历,在她修学的课程里“社会与科学”一科,她的笔记极其认真,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以更新的形式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真正达到全面提高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关注。那么该怎样摒弃“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以往那种气氛沉闷,缺乏生机,缺乏交流的课堂教学呢?  一、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等表现出来的高涨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反之,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产生对抗情绪。为
期刊
学生阅读、理解诗歌时经常感到难以读懂文意和把握内涵。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诗要反复的吟,词要低回的诵,吟诵是开启诗歌大门的钥匙。”所以诗歌教学要通过形式多样地读让学生理解内容,品味意蕴,鉴赏意境。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用“四读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和走进诗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的“四读”,分别为吟读,意读,品读,美读。是从诗歌的字音读起,
期刊
文言文的学习是我们学习的关键和基础,而背诵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加快,要求学生有渊博的知识,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文言文的背诵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基本的环节,我们要紧紧地走好这一环节,抓住我们的“根”。沿着我们祖先的痕迹走下去,而不是淡忘我们祖先留下的光辉灿烂的文化。  说到古代文言文的背诵首先应该诵读,只有诵读了才能谈背诵,否则只能是空想,其次要学生接受
期刊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