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情前测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起点,定位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学情前测能够找准学习起点;把握教学关键;改变学习方式,从而从整体上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情前测;优化教学
在“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下,基于学生的学情开展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有效发展。学情前测就是指在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做一些综合测试,从而基本了解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为高效化的课堂教学进行“摸底”。数学知识具有紧密的联系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学情前测十分重要,这样,才能为他们在课堂上进行高效化的数学学习探准“学路”。
一、基于学情前测,找准数学起点
(一)基于“前概念”,找准学习起点
通过学生的前情测试结果,可以有效把握以下方面的信息,如他们对前概念的认知情况,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对学生基础概念的掌握和对学生前情测试,我们就能更好的了解学生,以此来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起跑线上更加轻松。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前,对于学生是怎样认知三角形的,我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三角形的看法,他们对概念性的问题还能一知半解,但是对于三角形是如何用小棒搭建的,他们就显得有点模糊,所以在制定教学方针时,就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做中学,分层次。②拓思维,有坡度。先进行三角形的搭建,既对三角形有了定义和认知之后,再对三角形的延伸知识进行拓展学习,比方说,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如何等等,并且鼓励学生动手去搭建三角形,以此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知。
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学情安排要做到恰如其分,突出层次性,要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课堂的目标要足够明确,体现出教学的层级性;第二,注意使用适当的方法予以指导,并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三,要充分把握其教材深度,对其中的相关思想要进行渗透。
(二)基于“疑惑点”,找准落脚点
对学生教学的重点,应该有一个切入口,对于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和不解,应该站在“会”“有点会”和“不太会”的角度,对于他们一知半解的或者含混不清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教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进入教学的盲区,促进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曾經,我通过借班的形式,上了一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在一些老师的协助下开展了学情前测活动,测试后的结果总结如下:
从前测的比对结果来看,学生不怎么熟悉画图技巧:一般都要耗费较长时间来画出长方形图形,对于其中的标注信息也不怎么熟练,更不用说那些长度与宽度不断改变的画图方法就显得有点术手无策。最初我的想法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亲身体验画图操作来进行,这样的话,我就需要大量去查阅以往的教案,于是后来我就改变了策略,找了一些老师来进行协助,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对学生的画图学习进行指导。
①对细节进行商榷,对要点进行梳理。在学会熟悉画图之后,对图形的要点和概念进行解析,充分解答学生心中疑虑之处,重点把握对细节的理解,才能充分处理好条件和问题的关系。②在多次对比的过程中不断对其中的价值进行深刻体会。对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加倍重视,知道他们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做出具体的总结,只有不断进行积累和总结,才能真正让学生明白画图技巧有何重要价值,对于问题的解决也会比较灵活。③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探究,学会从本质上来解决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基本上都很难掌握面积变化的图形画图技巧,基于学情调查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并对其中暴露的问题做出更好地解决,并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思考,对于思维灵敏的学生,还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些反向的诱导过程,这在他们空间思维的形成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运用上是相得益彰的。
二、基于学情前测,把握教学关键
(一)基于学情前测,把握教学重难点
学情前测对于教学方式的敲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教学的方式发生了转移,由静态到动态,因此教学目标就更加容易实现。
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为例,我设计的前测题是“428÷2和534÷2”。学情前侧的结果让我大跌眼镜,因为学生在计算方法上出错率较高,具体表现在对于每一位数都除2,对于商之后的余数不做处理,之后就是三位数并做两位数,乱除一通,学生不会对知识的运用做到举一反三,所以归根究底,就是对运算的法则运用不够到位,熟练程度也不够,熟能生巧也能对知识点起到熟练的效果,口算即使在心里很熟悉,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小数点的移位书写却成了重难点,需要运用算理的知识加以解决。
1.对核心知识的把握,应该要学会调整,不应该偏离重点。在学情前测以后,我将教学的重心改变了一下,首先引入了6÷3、60÷3、600÷3这一系列除法口算,然后引申至666÷3,初步让学生感受算法的算理和几位数除法的运用规则,通过运算,在得出计算成果的时候,对结果进行辨析,在学生心中形成比对,并充分将竖式计算方法运用到小方块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式进行总结归类,在潜移默化中,化解了学习的重难点问题。
2.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提问环节应该要落到实处,发挥其实际功效,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形成新的教学资源优势。举个例子来说,学生在提出“0为什不移动下来”,“为什么个位要写0”,等等一些问题时,对于问题的提问诠释都很到位,这样就不禁会让听课教师有所惊叹,只有学生表现得精彩那才能真正说明教学效果的实现。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多多观察学生,不仅仅是性格特征,也要观察他们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反思,学生的差异对话题的敏感度也是不同的,话题的设计不仅仅有助于学生的成绩提高,也对学生的思维开拓能力大有裨益,可谓是一举两得,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训练实践中,应当要多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严丝密缝的安排好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些也都是学情前测的要义所在。 (二)基于学情前测,把握教学关键点
曾有位数学名师认为,教学的立足点应该是学生,以学科视野的高度来指导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学情前测的观点正好和学科知识的理论不谋而合,着重抓好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的实效,充分掌握学生的个人已有能力,并从数学本质出发来对学生的困惑进行体会,从长远的角度来将教学的思想与发展理念进一步进行落实。
三、基于学情前测,改变学习方式
基于学情调查的开展,学生的思考可以变得更为理性化,通过反思可以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相关特点,更好地让学生获得广泛的发展空间,使得原先的那种毫无个性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
(一)指向学生发展,促使能力提升
课堂的学习指标注重对学生情感系统的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学生情感体验的建立,是建立在學习习惯培养的基础之上的。如,在教学《分米和毫米》时,学生对于两者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更别说是两者之间的换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实物的比对,从表象上来区分一毫米与一分米之间的区别,获得感官上的不同体验,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积累大量的经验。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应产生一种主动参与的情绪。通过对身高的猜想,让学生可以进一步复习米和厘米的相关知识,以叠小方块的形式引申出分米,度量本子厚度引出毫米的概念,将实践与真知相结合,让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加活跃,并产生强烈的知识获取欲望,逐渐打破思维方式的定势。
2.通过经历实际的生活,将有助于提升相关方面的能力。在生活层面运用中,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和课堂能力的转换提供有迹可循的依据,比方说,可以通过对吸管的描述,通过物体的观察,猜想,以及刻画等环节后,可以在心理大致建立起对一分米长度的表象意识;将长度和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其经验的作用,建立对不同长度的具象体验,不断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的能力。
3.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主动探索的兴趣。在学习过程当中,学习数学的方式有很多,比方说,动手操作,课堂听讲,积极探索,交流沟通等等,这些都比较重要。通过观察,动手、计算等过程,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把握,这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所做的,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是举足轻重的,逐层推进对学生的指导,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对各种单位的内化认知。
(二)改变教学思想,回归数学本质
学生的学习本身应该就是自己做主来学习的过程,教师一人的课堂独角戏现象应该进行改变,这也体现出了学情前测的中关于“儿童立场”的目标。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采用前情预测的方式,教师可以大致明白学生在解决问题上的一些思路与策略是怎样的,让后在课堂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也能更有兴趣和能力去参与探讨与解决,学生的学习也能达到完全放手的境界,这也正是教学模式的真正意义所在。
总之,学情前测有助于教师更充分了解学生,也能反过来促进自己教学方式的改进,寻找到其中问题的原因,对课堂的动作进行调整,进一步深化教学的理念。一般来说,教学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但是不能使固定一成不变的方法,通过学习来讨论教学,把学生当作是教学的中心,怎样让学情的探究之路走得更远,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有待大家继续努力去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丽新.小学数学学情前测的方法与策略[J].中小学数学.2014(07)。
[2] 杜程明.学情前测的重要作用及意义[J].数学教学通讯.2016(11)。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情前测;优化教学
在“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下,基于学生的学情开展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有效发展。学情前测就是指在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做一些综合测试,从而基本了解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为高效化的课堂教学进行“摸底”。数学知识具有紧密的联系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学情前测十分重要,这样,才能为他们在课堂上进行高效化的数学学习探准“学路”。
一、基于学情前测,找准数学起点
(一)基于“前概念”,找准学习起点
通过学生的前情测试结果,可以有效把握以下方面的信息,如他们对前概念的认知情况,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对学生基础概念的掌握和对学生前情测试,我们就能更好的了解学生,以此来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起跑线上更加轻松。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前,对于学生是怎样认知三角形的,我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三角形的看法,他们对概念性的问题还能一知半解,但是对于三角形是如何用小棒搭建的,他们就显得有点模糊,所以在制定教学方针时,就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做中学,分层次。②拓思维,有坡度。先进行三角形的搭建,既对三角形有了定义和认知之后,再对三角形的延伸知识进行拓展学习,比方说,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如何等等,并且鼓励学生动手去搭建三角形,以此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知。
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学情安排要做到恰如其分,突出层次性,要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课堂的目标要足够明确,体现出教学的层级性;第二,注意使用适当的方法予以指导,并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三,要充分把握其教材深度,对其中的相关思想要进行渗透。
(二)基于“疑惑点”,找准落脚点
对学生教学的重点,应该有一个切入口,对于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和不解,应该站在“会”“有点会”和“不太会”的角度,对于他们一知半解的或者含混不清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教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进入教学的盲区,促进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曾經,我通过借班的形式,上了一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在一些老师的协助下开展了学情前测活动,测试后的结果总结如下:
从前测的比对结果来看,学生不怎么熟悉画图技巧:一般都要耗费较长时间来画出长方形图形,对于其中的标注信息也不怎么熟练,更不用说那些长度与宽度不断改变的画图方法就显得有点术手无策。最初我的想法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亲身体验画图操作来进行,这样的话,我就需要大量去查阅以往的教案,于是后来我就改变了策略,找了一些老师来进行协助,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对学生的画图学习进行指导。
①对细节进行商榷,对要点进行梳理。在学会熟悉画图之后,对图形的要点和概念进行解析,充分解答学生心中疑虑之处,重点把握对细节的理解,才能充分处理好条件和问题的关系。②在多次对比的过程中不断对其中的价值进行深刻体会。对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加倍重视,知道他们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做出具体的总结,只有不断进行积累和总结,才能真正让学生明白画图技巧有何重要价值,对于问题的解决也会比较灵活。③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探究,学会从本质上来解决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基本上都很难掌握面积变化的图形画图技巧,基于学情调查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并对其中暴露的问题做出更好地解决,并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思考,对于思维灵敏的学生,还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些反向的诱导过程,这在他们空间思维的形成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运用上是相得益彰的。
二、基于学情前测,把握教学关键
(一)基于学情前测,把握教学重难点
学情前测对于教学方式的敲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教学的方式发生了转移,由静态到动态,因此教学目标就更加容易实现。
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为例,我设计的前测题是“428÷2和534÷2”。学情前侧的结果让我大跌眼镜,因为学生在计算方法上出错率较高,具体表现在对于每一位数都除2,对于商之后的余数不做处理,之后就是三位数并做两位数,乱除一通,学生不会对知识的运用做到举一反三,所以归根究底,就是对运算的法则运用不够到位,熟练程度也不够,熟能生巧也能对知识点起到熟练的效果,口算即使在心里很熟悉,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小数点的移位书写却成了重难点,需要运用算理的知识加以解决。
1.对核心知识的把握,应该要学会调整,不应该偏离重点。在学情前测以后,我将教学的重心改变了一下,首先引入了6÷3、60÷3、600÷3这一系列除法口算,然后引申至666÷3,初步让学生感受算法的算理和几位数除法的运用规则,通过运算,在得出计算成果的时候,对结果进行辨析,在学生心中形成比对,并充分将竖式计算方法运用到小方块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式进行总结归类,在潜移默化中,化解了学习的重难点问题。
2.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提问环节应该要落到实处,发挥其实际功效,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形成新的教学资源优势。举个例子来说,学生在提出“0为什不移动下来”,“为什么个位要写0”,等等一些问题时,对于问题的提问诠释都很到位,这样就不禁会让听课教师有所惊叹,只有学生表现得精彩那才能真正说明教学效果的实现。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多多观察学生,不仅仅是性格特征,也要观察他们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反思,学生的差异对话题的敏感度也是不同的,话题的设计不仅仅有助于学生的成绩提高,也对学生的思维开拓能力大有裨益,可谓是一举两得,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训练实践中,应当要多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严丝密缝的安排好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些也都是学情前测的要义所在。 (二)基于学情前测,把握教学关键点
曾有位数学名师认为,教学的立足点应该是学生,以学科视野的高度来指导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学情前测的观点正好和学科知识的理论不谋而合,着重抓好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的实效,充分掌握学生的个人已有能力,并从数学本质出发来对学生的困惑进行体会,从长远的角度来将教学的思想与发展理念进一步进行落实。
三、基于学情前测,改变学习方式
基于学情调查的开展,学生的思考可以变得更为理性化,通过反思可以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相关特点,更好地让学生获得广泛的发展空间,使得原先的那种毫无个性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
(一)指向学生发展,促使能力提升
课堂的学习指标注重对学生情感系统的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学生情感体验的建立,是建立在學习习惯培养的基础之上的。如,在教学《分米和毫米》时,学生对于两者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更别说是两者之间的换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实物的比对,从表象上来区分一毫米与一分米之间的区别,获得感官上的不同体验,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积累大量的经验。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应产生一种主动参与的情绪。通过对身高的猜想,让学生可以进一步复习米和厘米的相关知识,以叠小方块的形式引申出分米,度量本子厚度引出毫米的概念,将实践与真知相结合,让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加活跃,并产生强烈的知识获取欲望,逐渐打破思维方式的定势。
2.通过经历实际的生活,将有助于提升相关方面的能力。在生活层面运用中,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和课堂能力的转换提供有迹可循的依据,比方说,可以通过对吸管的描述,通过物体的观察,猜想,以及刻画等环节后,可以在心理大致建立起对一分米长度的表象意识;将长度和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其经验的作用,建立对不同长度的具象体验,不断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的能力。
3.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主动探索的兴趣。在学习过程当中,学习数学的方式有很多,比方说,动手操作,课堂听讲,积极探索,交流沟通等等,这些都比较重要。通过观察,动手、计算等过程,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把握,这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所做的,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是举足轻重的,逐层推进对学生的指导,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对各种单位的内化认知。
(二)改变教学思想,回归数学本质
学生的学习本身应该就是自己做主来学习的过程,教师一人的课堂独角戏现象应该进行改变,这也体现出了学情前测的中关于“儿童立场”的目标。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采用前情预测的方式,教师可以大致明白学生在解决问题上的一些思路与策略是怎样的,让后在课堂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也能更有兴趣和能力去参与探讨与解决,学生的学习也能达到完全放手的境界,这也正是教学模式的真正意义所在。
总之,学情前测有助于教师更充分了解学生,也能反过来促进自己教学方式的改进,寻找到其中问题的原因,对课堂的动作进行调整,进一步深化教学的理念。一般来说,教学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但是不能使固定一成不变的方法,通过学习来讨论教学,把学生当作是教学的中心,怎样让学情的探究之路走得更远,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有待大家继续努力去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丽新.小学数学学情前测的方法与策略[J].中小学数学.2014(07)。
[2] 杜程明.学情前测的重要作用及意义[J].数学教学通讯.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