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例急性草甘膦除草剂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780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急性草甘膦除草剂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中毒严重程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草甘膦除草剂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接触时间、中毒剂量、中毒原因、中毒途径、临床表现、住院期间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式、住院时间、预后等信息,并根据2016年《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中毒严重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病情分级,以住院期间最高病情分级为最终病情分级,根据病情分级结果,无症状和轻度纳入轻症组,中度、重度和死亡纳入严重组.对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确定83例急性草甘膦除草剂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存活,主要为轻度中毒(56.6%),男女比例为33:50,平均年龄为39岁.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最高),且多发于春夏季节.主要中毒原因和中毒途径分别为自杀(71.1%)和直接口服(83.1%),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71.1%).实验室检查多见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EUT%)、D-二聚体升高和血红蛋白、血钾降低.与轻症组相比,严重组平均年龄更大[(51±17)岁vs.(35±19)岁]、自杀和直接口服占比更高、住院时间更长[8.0(4.8,12.0)dvs.3.0(2.0,5.5)d]、中毒剂量更大[200.0(50.0,200.0)mLvs.30.0(11.3,57.5)mL]、入院24 h 内 NEUT%更高[(83.4±10.4)vs.(73.2±12.8)].严重组较轻症组更易发生WBC、NEUT%、谷草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等指标升高和血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急性草甘膦除草剂中毒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一般病情较轻、预后较好,中老年人、直接口服、中毒剂量高和入院24 h内NEUT%高的患者病情更重,严重中毒更易引起实验室指标变化.
其他文献
早发性癫痫性脑病(EOEE)是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出现的的一种癫痫综合征,具有遗传异质性,表现为早发性、难治性和多种发作类型及全面发育迟滞或倒退等特征.文章回顾分析1例确诊GRIN 2 B基因变异致EOEE 27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为12月龄女童,生后第2天起病,表现为难治性癫痫、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头颅磁共振示双侧额部蛛网膜下腔增宽;长程视频脑电图示醒-睡各期均有多灶性尖波、棘波发放,有与临床发作同期的脑部异常放电,提示睡眠期右侧额叶、中央区尖波、棘慢波发放.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发现患儿GRIN
肉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s,BoNT)是由肉毒梭菌分泌的一类具有极强致死性的神经毒素,在国际上归为A类生物战剂[1].BoNT中毒所致的综合征有6种形式:4种自然发生,2种人为引起.即食源性BoNT中毒、外伤型中毒、婴儿BoNT中毒和成人肠道BoNT中毒都是由肠道定植和原位产生毒素引起的;医源性BoNT中毒是注射大剂量的BoNT所致,吸入性BoNT中毒可发生在生物恐怖袭击时[2].所有形式的BoNT中毒都会产生类似的综合征:对称性颅运动神经麻痹,随后出现下行、对称性运动无力,并可能
期刊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医学应对方式状况及与健康赋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8月109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PCI术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人资料调查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老年慢性疾病病人健康赋权量表调查病人医学应对方式及健康赋权现状,分析其医学应对方式与健康赋权的相关性.结果:109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PCI术后病人中选择面对32例,占29.36%,选择屈服41例,占3
总结1例老年消化道大出血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室壁瘤病人的护理措施.护理要点包括组建多学科医疗与护理团队、消化道大出血及AMI相关病情监测、循序渐进的心功能康复与加强营养支持等.经过多学科团队的精心治疗与护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左下肢麻木明显好转,于术后62 d能借助助行器行走72 m左右.
希氏束区域起搏是生理性的心室起搏方式,能够实现电再同步并使双室同步激动.而左束支起搏(LBBP)弥补了希氏束区域起搏(HBP)的不足,操作简单,起搏参数更优.但LBBP在儿童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广泛验证,同时儿童生理特点、心脏结构等与成人的差别意味着LBBP在儿童的应用需要作一定调整.文章从左束支起搏的发展历程,左束支起搏的优势、左束支起搏在儿科的应用以及调整进行综述,以探究左束支起搏在儿童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目的:探讨以时机理论为指导的健康宣教模式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技能及社交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04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行精神科常规性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以时机理论为指导的健康宣教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临床症状、生活技能、社交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精神
北京2022年冬奥会于2022年2月20日胜利闭幕,本届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和109个小项,分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设有12个竞赛场馆和7个非竞赛场馆.雪上比赛场馆分布于北京延庆及河北张家口,冰上比赛场馆位于北京赛区,共有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近10万人参与冬奥会相关工作.
期刊
目的 分析北京2022年冬奥会医疗急救转运情况,探讨疫情下举办大型赛事医疗救治保障,为合理统筹并优化冬奥场馆和涉奥酒店急救资源和救治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7日冬奥村正式启用至2月20日冬奥会闭幕期间北京和延庆赛区涉奥医疗急救转运情况,分析冬奥会与城市、场馆与酒店急救服务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涉奥人员平均每万人急救转运7.5人次,其中损伤与疾病类病例平均每万人为4.8人次、涉奥疫情相关病例平均每万人为2.7人次.涉奥酒店急救服务是场馆的1.7倍;主要疾病类型为
自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大流行爆发以来,中国在新冠病毒早筛、诊断、管理和治疗等方面的水平均取得了极大提高.但部分地区COVID-19流行早期,非传染性疾病如心梗、卒中、多发伤、脓毒症等急诊医疗卫生服务受不同程度影响[1-3].2022年1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进一步指示,要求各医疗机构“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决不能以任何借口推诿拒收群众就医”.为此,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积极响应.
期刊
目的 探讨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百草枯(paraquat,PQ)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转分化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将MRC-5细胞分为三组,对照组(Control组):不加药物处理;PQ组:以50 μ mol/L的PQ刺激MRC-5细胞72 h诱导建立转分化模型;PQ+DKK1组:以50 μmol/L的PQ和10 ng/mL的DKK1同时处理细胞72 h.收集细胞,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三组细胞转分化标记物α-SMA、Vimentin和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