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一门艺术,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的一颗爱心就是学生心灵的一缕阳光。本文选取几个爱心小故事,分享爱的小甜蜜。
【关键词】爱心教育;自信;幸福感;欣赏
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诚然,教育好孩子需要有一颗爱心。爱心是沟通孩子与老师情感的桥梁。笔者从事小学低年 级教学工作,深感工作的琐碎与辛劳,但更体会到了“爱心”二字的分量。我时刻用行动阐释着一颗爱心:关注每一位学生,从生活、学习、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辅导,让他们茁壮成长。
一、爱心让他们爱上学校了
当一群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欢蹦乱跳地跟着老师走进教室时,就有各种吵闹声、叫喊声汇聚于老师耳旁。此时的老师首先把爱的目光送给孩子们,并用爱的声音轻轻为孩子们唱着《上学歌》。这样传递给孩子们的第一个信息就是老师的和蔼可亲。接着一双双眨巴着的眼睛,仔细地看着老师对小伙伴们的介绍,一颗颗幼小的心灵,自然地接受着老师从内心发出的爱的微笑。早晨已请假去看病的小刚打完针竟然拉着爷爷的手又来到了学校,老师还以为爷孙二人落下东西了,孩子的爷爷却笑着说:“孩子喊着要见老师,要来学校。”正是老师的“爱心”,让每一个孩子都高高兴兴地进入了学校,都欢欢喜喜地爱上了学校。
二、爱心让她变活泼了
陌生的环境总会让人不太适应,更何况是一年级的孩子呢?我们班上有位表现特别的小女孩,自开学两个月来她从不和别的小朋友玩,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是个小哑巴。于是老师动起了脑筋:不论是上课还是活动时间,老师都要有意识的喊喊她的名字,朝她微微一笑,或摸摸她的头,拉拉她的手,或者让其他小朋友主动找她做游戏,主动跟她说话。慢慢的,在老师的爱抚下,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小女孩开始笑了,也开始跟别的孩子玩了。终于有一天老师要给包括小女孩在内的“好孩子”发奖品时,她突然开口了:“谢谢老师!”从此,这个小女孩和孩子们开始说话了,玩耍了,这下老师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三、爱心让他们有自信了
一个自信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成功,换言之,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低年级,活动也是教学的主要部分。活动的主体自然是孩子,要让孩子们参加活动并取得成功是很难得的。首先,“自信”二字对他们来说比较难懂,对此只能靠老师的“爱心”来引导。在一堂“我来动动手”的活动课上,许多孩子就因为不能把握撕纸的力度,他们把规定的边缘都给撕破了,其结果是想做的东西没有了形状。这一情形让有爱美之心的孩子们又是跺脚又是大喊。此刻老师面带笑容的鼓励他们说:“没关系,你们已经会撕了,下次一定比这一次撕得更好!”一时间孩子们大声喊道:“老师,下次我一定能撕好的!”孩子们重新认识了自己,懂得了“我能行”!这种认识不是来自于言表,而是出自于行动,就在这种不知不觉中是老师的“爱心”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
四、爱心让他们更欢快了
俗话说得好,人人都爱听好话,孩子就更是这样了。早晨一来学校,孩子们都用他们那双一闪一闪的“小星星”望着老师,从心底里表达着一个个期待,想让老师看到在新的一天自己带来的新的希望,这时老师的“爱心”就变为欣赏的语言了。冬天的一个清晨,孩子们有的穿了棉袄,有的穿了棉马夹,有的穿了毛大衣……他们一进教室就争先恐后的向老师夸耀着自己的衣服。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幸福感,于是老师微笑着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他们,用不同的语言来回答他们,夸奖他们,唯恐落下哪一个而破坏了孩子们一天的欢快心情。这时孩子们不仅向老师投来了快乐的目光,而且还用心唱着“爱我就要夸夸我”,那种高兴劲儿简直无可言喻。怪不得人们常说孩子是夸大的。
五、爱心让他们有礼貌了
小学低年级孩子在老师“爱心”教育的影响下,最显著的表现是他们变得有礼貌了。孩子们见了老师,总是小脸仰起来甜甜的喊道“老师好!”“老师早!”这种简短的礼貌语充满了整个校园,就连老师与老师之间,领导与老师之间礼貌语也已成为习惯用语,这就是爱的传播,这让老师们真正感受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乐趣。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整个学校从上到下都把“爱心”作为工作的信念,作為处事的准则。在一堂主题班队会活动课上,孩子们看着老师画的小狗的房屋画了一遍又一遍,并不时的问老师自己画好了没有。此时的老师开始用爱的目光看着他们的画,接着用委婉的语言——肯定着他们的画,这样就连不动手的孩子也拿起了画笔,他们虽然画着离“房子”还比较远的圆圈,但老师还是用十分亲切的语气对他们说:“如果再画方正一点就成房屋了。”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坚信孩子是能画好的,果然孩子手中的画由圆圈变成不太规则的方块了。孩子得到的是老师的一片“爱心”,而孩子给老师的则是一个信念——更要用心去爱孩子。
在小学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正是爱心让孩子快乐成长,正是爱心让老师坚定执著。孩子们需要爱心润泽,需要爱心浇灌。让我们共同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参考文献】
[1]蔺华.爱是教育的灵魂[J].甘肃教育,2019(5):38
【关键词】爱心教育;自信;幸福感;欣赏
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诚然,教育好孩子需要有一颗爱心。爱心是沟通孩子与老师情感的桥梁。笔者从事小学低年 级教学工作,深感工作的琐碎与辛劳,但更体会到了“爱心”二字的分量。我时刻用行动阐释着一颗爱心:关注每一位学生,从生活、学习、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辅导,让他们茁壮成长。
一、爱心让他们爱上学校了
当一群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欢蹦乱跳地跟着老师走进教室时,就有各种吵闹声、叫喊声汇聚于老师耳旁。此时的老师首先把爱的目光送给孩子们,并用爱的声音轻轻为孩子们唱着《上学歌》。这样传递给孩子们的第一个信息就是老师的和蔼可亲。接着一双双眨巴着的眼睛,仔细地看着老师对小伙伴们的介绍,一颗颗幼小的心灵,自然地接受着老师从内心发出的爱的微笑。早晨已请假去看病的小刚打完针竟然拉着爷爷的手又来到了学校,老师还以为爷孙二人落下东西了,孩子的爷爷却笑着说:“孩子喊着要见老师,要来学校。”正是老师的“爱心”,让每一个孩子都高高兴兴地进入了学校,都欢欢喜喜地爱上了学校。
二、爱心让她变活泼了
陌生的环境总会让人不太适应,更何况是一年级的孩子呢?我们班上有位表现特别的小女孩,自开学两个月来她从不和别的小朋友玩,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是个小哑巴。于是老师动起了脑筋:不论是上课还是活动时间,老师都要有意识的喊喊她的名字,朝她微微一笑,或摸摸她的头,拉拉她的手,或者让其他小朋友主动找她做游戏,主动跟她说话。慢慢的,在老师的爱抚下,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小女孩开始笑了,也开始跟别的孩子玩了。终于有一天老师要给包括小女孩在内的“好孩子”发奖品时,她突然开口了:“谢谢老师!”从此,这个小女孩和孩子们开始说话了,玩耍了,这下老师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三、爱心让他们有自信了
一个自信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成功,换言之,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低年级,活动也是教学的主要部分。活动的主体自然是孩子,要让孩子们参加活动并取得成功是很难得的。首先,“自信”二字对他们来说比较难懂,对此只能靠老师的“爱心”来引导。在一堂“我来动动手”的活动课上,许多孩子就因为不能把握撕纸的力度,他们把规定的边缘都给撕破了,其结果是想做的东西没有了形状。这一情形让有爱美之心的孩子们又是跺脚又是大喊。此刻老师面带笑容的鼓励他们说:“没关系,你们已经会撕了,下次一定比这一次撕得更好!”一时间孩子们大声喊道:“老师,下次我一定能撕好的!”孩子们重新认识了自己,懂得了“我能行”!这种认识不是来自于言表,而是出自于行动,就在这种不知不觉中是老师的“爱心”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
四、爱心让他们更欢快了
俗话说得好,人人都爱听好话,孩子就更是这样了。早晨一来学校,孩子们都用他们那双一闪一闪的“小星星”望着老师,从心底里表达着一个个期待,想让老师看到在新的一天自己带来的新的希望,这时老师的“爱心”就变为欣赏的语言了。冬天的一个清晨,孩子们有的穿了棉袄,有的穿了棉马夹,有的穿了毛大衣……他们一进教室就争先恐后的向老师夸耀着自己的衣服。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幸福感,于是老师微笑着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他们,用不同的语言来回答他们,夸奖他们,唯恐落下哪一个而破坏了孩子们一天的欢快心情。这时孩子们不仅向老师投来了快乐的目光,而且还用心唱着“爱我就要夸夸我”,那种高兴劲儿简直无可言喻。怪不得人们常说孩子是夸大的。
五、爱心让他们有礼貌了
小学低年级孩子在老师“爱心”教育的影响下,最显著的表现是他们变得有礼貌了。孩子们见了老师,总是小脸仰起来甜甜的喊道“老师好!”“老师早!”这种简短的礼貌语充满了整个校园,就连老师与老师之间,领导与老师之间礼貌语也已成为习惯用语,这就是爱的传播,这让老师们真正感受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乐趣。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整个学校从上到下都把“爱心”作为工作的信念,作為处事的准则。在一堂主题班队会活动课上,孩子们看着老师画的小狗的房屋画了一遍又一遍,并不时的问老师自己画好了没有。此时的老师开始用爱的目光看着他们的画,接着用委婉的语言——肯定着他们的画,这样就连不动手的孩子也拿起了画笔,他们虽然画着离“房子”还比较远的圆圈,但老师还是用十分亲切的语气对他们说:“如果再画方正一点就成房屋了。”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坚信孩子是能画好的,果然孩子手中的画由圆圈变成不太规则的方块了。孩子得到的是老师的一片“爱心”,而孩子给老师的则是一个信念——更要用心去爱孩子。
在小学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正是爱心让孩子快乐成长,正是爱心让老师坚定执著。孩子们需要爱心润泽,需要爱心浇灌。让我们共同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参考文献】
[1]蔺华.爱是教育的灵魂[J].甘肃教育,2019(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