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张志公全面发展教育观解读素质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3637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时代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发展靠的是科技、教育,归根结底靠高素质的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社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迅速向智力密集型转化,社会对劳动者数量的要求越来越少,而对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竞争也更加普遍、激烈,要想在这样的社会中立足,就必须具备善于学习、善于应变、善于合作、善于竞争、善于决策等基本素质,片面发展的人在21世纪将无力参加生存的竞争。
  【关键词】素质教育 解读
  With Zhang Zhigong full sca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philosophy explanation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Xu Yaohuan
  【Abstract】Raises the full scale development the human is the time need.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knowledge economy time, w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depending on is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education, depends on the high quality in the final analysis talented person, full scale development talented person. Along with science’s and technology’s unceasing renewal, the social product transforms rapidly by the labor-intensive form to the intelligence intensity, the society are getting fewer and fewer to the worker quantity’s request, but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to the quality request, the competition is also more common, intensely, if wants to base in such society, must have is good at studying, being good at the strain, being good at cooperating, being good at competing, being good at the decision-making and so on basic quality, the one-sided development’s person will participate in the survival incapable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competition.
  【Keywords】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Eexplanation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在21世纪的前几十年,我国要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对于基础教育来讲,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语文学科如何完成这一转轨,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虽然志公先生未曾提及“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这些概念,但由于他对语文教育的研究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立论又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的,所以,他对以应试为主的教育颇为不满。他说:“现在一切都围绕着考试转,特别是一切工作都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而且这股风好像比过去任何时侯都厉害,这对学校教育极端不利。”[1]而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却极为重视,他的一系列有关语文教育的论述中涉及了诸多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志公先生语文教育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素质教育的因素。
  本文主要是用张志公先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观来解读素质教育的一些问题。
  1.德智体全面育人
  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千千万万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点,既不同于西方国家,也不同于封建时代。教育工作的各个部门,教学的各个学科都要朝着让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努力。我们要给学生系统的、必要的知识,但还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去积累更多的知识。教学是一个整体,各个学科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各个部门都要互相配合。以错别字为例,各科都要重视,不能只靠语文科来负责。体育卫生也不能只靠体育老师重视,各科教师也得重视。目前存在的“重理轻文”或者是“重文轻理”的现象都不对。数理化的思维逻辑训练,对作文有很大的关系;语文水平提高,对学习理科也有极大的帮助。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要多一点辩证法,不要搞绝对化、片面性。张志公在答《语文学习》记者问时,针对“应试教育”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应该提倡两个“全面发展”:一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二是智育中,要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全面发展。
  他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理直气壮地讲,我搞语言学,语文教育,不懂计算机,是机盲;现在我是羞羞答答地讲,很遗憾,不懂电脑还搞语言学,是要被淘汰的。学文的可以不懂科学,这是跨世纪的口号吗?”他的这些思想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德”的教育(即思想教育)方面,改革前受到“左”的影响,把语文课当作政治课来上;而近年来,不少教师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认为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规范难以考查,于是撇开学科内容的思想性,把语文课上成了单纯的语文训练课,致使语文课在思想教育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语文教育要和思想教育结合,志公先生认为:“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统一,不要一会儿丢下思想内容讲语言文字,一会儿又丢下文章去讲思想内容。要统一起来,把语言文字讲清楚,从而理解思想内容,懂得了思想内容,又去领会语言文字的运用。”[2]后来在谈到学习一篇课文时他又作了更具体的表述:“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即“带领着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这一通俗而形象的说法道出了很深的道理。我们知道,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因此,不能不重视对语言的感知,而学习语言又必须理解它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唯其如此,才能更深入是理解语言的运用。正所谓“因文解意,因意悟文”。
  志公先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论述非常深刻的。其目的无疑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而思想素质就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使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中的“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2.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语文能力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效率低,质量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文教学缺乏科学性。其根源在于从旧传统承袭下来一个很不科学的做法,这就是语文教学限于书面,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志公先生认为,封闭型的教育思想影响是很大的,不仅影响今天的语文教学,乃至于影响其它学科。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不考的就不教不学。一向以来高考不考口头语言,因此有不少教师就彻底忽视以至于彻底否定口头语言了。完全不理解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关系,完全不理解口头语言敏捷、准确、得体的训练足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语文教学就是要达到使学生具备现代化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文字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的技术革命--首先是信息技术革命--发生了直接的联系,将来的人们需要的将是具有那种“出口成章”的能力,因为他们要用自然的口头语言自理工作,指挥机器干活;需要具有那种“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阅读能力,因为他们需要读的东西太多了;需要具有那种“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因为他们的时间很宝贵,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写出他们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写的东西。
  志公先生从不同角度反复论述听说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2.1 听说能力的训练有其自身的价值。志公先生认为听说能力是一个正常人必备的言语技能,其作用不可低估。“听讲课,听报告,听广播,看文艺演出,参加社会活动,搞财务,经济、贸易等工作,总之,学习、工作、交往,处处离不开听,都需要要人们具有一定的听的能力。”[3]他还用“一聋三分傻”形象地说明听力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其实,“说”又何尝不是如此。“以说话作为工作的主要手段的很多,如教师、演员、外事人员、工厂里的外勤人员等等,决不比以写文章为主要工作手段的少”。[4]这只是以工作而言,事实上,离开“说”人们简直无法生活。更值得称道的是,志公先生还紧跟时代的发展,从现代社会对人们听说能力要求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他认为随着现代传声技术的发展,口头语言的传递、储存、转换都与高科技结合而进入实用领域,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简便、快捷,而且人机对话已成为现实,这些都要求人们既要有敏捷的听力,又要用规范、精确的标准语言。总而言之,现代社会对人们听说能力的要求更高了,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
  2.2 听说能力的训练有助于读写能力的提高。我们知道,“听”“读”都是接收信息,虽然接收的手段方式有别,但在句法、结构及目的等方面是大致相同的,有了“听”的基础就比较容易过渡到“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志公先生认为听力的训练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他还认为“说”的能力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看更明显的促进作用,“一个人口头上词句妥贴,干净利落,写下来就不会残缺错乱,拖沓累赘,口头上有条有理,细致严密,写下来就不会颠三倒四,矛盾百出。”[5]
  2.3 听说能力的训练有助于思维训练。志公先生认为“有意识地进行良好的语言教育,同时就在进行着思维圳练,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一个人知识、能力的发展关系极大”。[6]显然,这里所说的“语言”是包括“听”“说”的。实践表明,听说能力的训练对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条理性等都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总之,在志公先生看来,加强听说能力训练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因此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反复告诫广大教师要抓紧训练,尽快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需要指出,志公先生强调加强听说能力训练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视读写训练,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这样说,丝毫没有降低书面语言重要性的意思,我只想看重指出,应当全面地考虑语文训练,处理好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关系,万不可再象过去那样忽视口头语言圳练了。”[7]
  显然,志公先生强调听说能力训练,实际上是要求读、写、听、说全面提高,如此,学生语文能力方面的“基本素质”就会全面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
  总之,我们的下一代需要的是“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敏捷准确的高效率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能力”。
  我国的素质教育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的基础。它从人的差异性出发,通过教育过程,使每个人在原有素质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时代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发展靠的是科技、教育,归根结底靠高素质的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社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迅速向智力密集型转化,社会对劳动者数量的要求越来越少,而对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竞争也更加普遍、激烈,要想在这样的社会中立足,就必须具备善于学习、善于应变、善于合作、善于竞争、善于决策等基本素质,片面发展的人在21世纪将无力参加生存的竞争。由此推及到教育上,教师不能只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而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素质教育迎合了时代的需求,摒弃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只重知识、技能的传授的片面教育观,而提倡全面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参考文献
  [1]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31页
  [2] 《漫谈语文教学》,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9页
  [3] 《要重视接受与表达的训练》,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215页
  [4] 《要重视接受与表达的训练》,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216页
  [5] 《语文教学需要大大提高效率》,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63页
  [6] 《关于语言教育的几个问题》,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103页
  [7] 《要重视接受与表达的训练》,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217页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主体学习地位Let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infiltrate the growth in “the
期刊
【摘要】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①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②做好两个优化→优化教学实施、反馈体系;优化教学评价体系。③生命的课堂,让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师生 互动 转变 方式 课堂 新课程  The language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能运用激励性言语来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会赞赏学生,课堂气氛显得民主、平等。老师们带着尊重,带着赞赏走近学生。学生大方多了,自信多了,想法多了。  【关键词】走向民主;自主探索;张扬个性For child a piece of development world  Peng Rong  【Abstract】In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
期刊
【摘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数学教学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 生活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stems from the life  Yang Xiuying Zhang Waifu  【Abstract】Lets the student the feeling become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科目,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  【关键词】美术课;积极情绪;实施;尝试How to implement in the fine
期刊
【摘要】中职校英语教师如何加强英语教学方法创新,造就出真正具有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这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应有很大潜力可供挖潜。本文就英语教学中需高度重视的环节进行探讨,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有效地灵活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英语 教学方法 创新研究  About duty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rese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的实现为出发点,在各个不同的年级的动态教学中采用了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并以灵活多样的问题设置了学与教评价指标。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即时性、过程性、终结性等各种课堂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评价 学习过程 个性化 能力  The raise individuali
期刊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它是着眼于发挥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的教学。探究性学习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实践,更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掌握和主体精神的培养,是在“为学生发展而教”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课堂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主体性教学思想。因此,它不仅能促进学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是帮助每个学生在他的起点上前进,在他的优势上发展,使每个学生读能抬起头来走自己的人生道路,我校学生大多数都是住校生 ,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时间多数都在学校里进行,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素质,确保他们身心健康,塑造健全的人格;作为特教工作一个重要内容的聋生的生活学习与健全学校相比,有其特殊性,但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思品教学 聋生 素质教育  Disc
期刊
【摘要】幼儿科学教育往往是从教材出发,把成人的科学传授给孩子,而不是从孩子的生活,视野中寻找科学教育的内容,而只有以孩子关注的科学为切入点,才能使孩子在满足自身需求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关键词】科学教育 幼儿 思维  Discussed shallowly the child discovered science activity  Zhao Yumei  【Abstract】The baby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