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号中的阆中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anj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阆中人的张飞情结
  张飞字益德,作战勇猛,为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刘备攻取四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并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章武元年(221),刘备伐吴,令张飞由阆中率军会师江州(今重庆),临行前被帐下张达、范强所杀。张飞死后谥为桓侯,葬于阆中。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收藏着太多与张飞有关的真实历史和神奇传说的古城阆中,才成为了川东北三国文化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也同样因为这个原因,在阆中感受到的三国文化,几乎都与张飞有关。
  在民间,杀猪匠视张飞为祖师爷。张飞被称为“张三爷”,因为张飞在阆中被誉为“虎臣良牧”,他打仗是猛将,当地方官是好官,特别是对发展地方蚕桑,修建水利等方面有很多功绩。但对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阆中人来说张飞是这座城市大部分人的偶像。阆中不但有闻名中外的张飞庙,还有如张飞牛肉、张飞牛肉面、张飞丝棉、张飞醋、张飞酒、翼德豆瓣等著名特产,张飞的传说更是数不胜数。在一些乡镇,也都建有张飞庙,老百姓希望他的灵魂守护这片热土。张飞不是莽夫、草将,而是擅长书法,能写诗做文章的文人。在老百姓心中他还是一个美男子,阆中人擅长用遗传学的观点反驳历史,张飞的女儿嫁给了后主刘禅作皇后,试想皇后绝不是面容丑陋的女子,于此反推张飞一定不丑。还有阆中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嘉陵江打捞起一块石碑,上有“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蒙,立马勒铭”,据说这就是张飞的书法真迹,尤其是他能用丈八蛇矛书写出当时十分流行的“汉八分”隶书。张飞死后,阆中人在他的墓前塑起了两座巨像,一座是文身帝王像,一座是武身座像,这是国内庙宇中唯一的文身帝王像。而今,在阆中市城市中心也塑起了张飞跃马横矛的青铜巨像。可见张飞从古至今在阆中人们心中的位置。
  ■绚烂的三国遗迹
  在阆中,与三国和张飞相关的遗迹很多,如通往剑阁的皇柏大道上的千年古柏树,相传就是当年张飞栽下的。在阆中市文城镇双山垭境内还有张飞大战张郃的古战场瓦口隘。沿阆中去汉中古官道前行,可见石梯、石板路上有许多马蹄形的小坑印,据当地老百姓说,那是张飞的战马踩成。至双山垭,但见山峰重叠,沟壑纵横,断崖绝壁。山上原有一道顺山势起伏而成的石砌城墙,高约2米,宽约10米,长约1000米。城墙中段,有拱形石门,上刻“瓦口隘”大字,并有清代咸丰年间培修隘墙的碑记。十几年前,由于兴修水利工程,城墙和石拱门均被拆除,现仅能见隘墙痕迹和砌墙的石灰印痕。瓦口关一带,至今仍流传着有关张飞的勇猛故事。瓦口关附近的棋盘山,相传是张飞下棋之处。关下有个营盘湾,据说是张飞饮酒装醉,大骂守关魏将张郃,诱其出战之地。在阆中市龙泉镇的严颜寺,为纪念三国名将严颜而建,插旗山为张飞行军插旗处、诸葛山为诸葛驻留处。阆中位居于“三中”汉中、巴中、阆中的“三国(蜀汉)文化走廊”的北段东路,三国古驿道,张飞庙、瓦口隘、管星街、严颜寺、立马铭。张飞遗址遍布,处处有“三国”,就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在阆中市的张飞庙里,一组组雕塑生动地再现了张飞一生的主要故事,“桃园结义”“义释严颜”“夜战马超”“鞭督邮”等,栩栩如生,让人不仅看到虎将张飞力敌万人,能让河水倒流的忠勇,也有粗中有细的智慧。走在古街上,远远地听到一阵锣鼓声,你会看到,一队将官高举着“张”字大旗,戴上面具的巴人敲打着铜锣和巴象鼓为张飞同行,在围观的人群中突然开辟出一条大道来,魁梧的“张飞”一身黑袍,手持丈八蛇矛坐在高大的棕红马上,威严地巡视着古城,只听见“威震一方驻阆中,爱民如子如护兄,众将官,给三老子开道巡城了!”于是在“哐当”的锣鼓声中飘然而去,这是“张飞巡城”的一个场景。夜晚在远处传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注意安全,防火防盗”的吆喝声和“梆梆”的打更声,穿上更字衣服的人把我们带入了遥远的三国古城。这是阆中极具特色的民俗表演,把人们带回到历史的长河中,与张三爷会面。
  ■民风民俗
  古城阆中,曾为巴子国国都,巴人与汉民族长期聚居,形成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成为阆中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味道纯正的民间灯戏,技艺精湛的皮影、剪纸,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阆中名胜古迹众多。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巴巴寺、福音堂、贡院、华光楼等文物景点200多处,古城区内尚存30余处重点民居院落,入住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巴渝舞——巴人古文化的一朵奇葩
  巴渝舞是古巴人在同猛兽、部族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集体武舞。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就是由巴人组成的“龙贲”军,执着挺仗,前歌后舞,“凌殷人倒戈”,从而取得胜利。秦末,阆中巴人领袖范目率七姓巴人帮助汉高祖“还定三秦”,在冲锋陷阵中,巴渝舞又起了重要作用。《华阳国志•巴志》云:“阆中有渝水, 民多居水左右,天生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武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舞也,乃令乐人习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
  巴渝舞的主要伴奏乐器是鼓,辅以铜锣。这鼓叫“巴象鼓”。巴人部族,有以蛇为图腾的,还有以象为图腾的,有“巴蛇食象”的故事流传。巴象鼓,大概与巴人部族的图腾有关系。后来“巴相鼓”又叫“八仙鼓”,是因张道陵在阆中云台山修道,道教中也有“八仙”,故“巴象鼓”又被叫成“八仙鼓”。在民间,女人也跳巴渝舞,歌舞时,男袒臂,女束发,头戴面具,随鼓锣而起,据记载:“舞者执长柄兽皮鼓,以鞭击之,后随弓矛盾众,踊跃呼号,分合有序”,分“迎神”“待战”“搏击”“驱麾”“欢庆”等部分。巴人利用这种歌舞形式,团结部族,鼓舞斗志,平时“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一旦外敌入侵,便举族执戈以卫社稷。
  击鼓舞戈的巴渝舞,一直盛行在阆中,特别是每年春节前后,不但在阆中古城里,就是在白塔山、锦屏山下的乡镇上,也有跳巴渝舞、打八仙鼓的热闹场景。这种地方民俗文化,历代旅阆文人多有记咏,直到晚清,吴密《游巴西杂咏》犹云:“巴象鼓声骤,列队环街游。今朝闻遗响,遥念范三侯。”“直苑景色秀,江山十二楼。歌舞巴渝盛,古风尚存留。”近年来,经过挖掘整理,巴渝舞又重新放射出古文化的艺术光华。
  ■川北灯戏
  川北灯戏,又称“鼓乐神”,是流行在川北一带历史悠久的民间歌舞小戏。起源于明末,与川北大木偶戏,川北皮影戏共为川北戏曲的三朵奇葩。
  阆中是川北灯戏的故乡,每当农村收获季节,灯戏艺人在田头或院场点亮写有“五谷丰登”“人寿年丰”等字样的大红灯笼,打起锣鼓,拉起胡琴,便演起滑稽逗趣、热闹非凡的灯戏来。农民们看见红灯高挂,便打起灯笼火把,从四面八方赶去看灯戏。竹枝词《看灯戏》云:“一堂歌舞一堂灯,灯有戏文戏有灯。庭前庭后灯弦调,满座捧腹妙趣生。”
  川北灯戏的内容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喜剧多、悲剧少。就是正戏、苦戏,也带有浓重的喜剧色彩。表演艺术贴近生活,无固定套式,综合巴渝舞、杂耍、猴戏、木偶、皮影、“跳端公”等形式。具有质朴的乡土气息,热烈欢快的情调,形成其传奇性、写实性、夸张性、幽默性和风土民俗相容共存的特有风姿。其原始声腔和表演手段,多系道场法事中的程式演化而成,其声腔分为正调和杂调,其音乐则源于川北民间小调、神歌、嫁歌、圣喻谣等,曲调朴实明快,优美动听。
  阆中的老观、峰占、二龙、石滩等乡镇都有演出水平较高的“灯班”。1984年,阆中灯戏小品《亲家母上轿》《闹隍会》,获四川省业余调演优秀剧本奖和演出奖。1987年川北灯戏应邀晋京演出《包公照镜子》《幺妹嫁给谁》《献鸡》《秀才买缸》,饮誉京城,并获准进入中南海作专场汇报演出。1989年又代表四川省戏曲赴上海作文化交流献演,获得“淳朴的天籁,远古的遗风,戏曲的渊源”的赞誉。
  ■红色旅游
  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挥下,转战阆中三年之久。先后经历了三次进军、两次战略转移,进行了“巧取平头寨”“夜袭老君山”“三战鸡山梁”“强渡嘉陵江”等30余次战斗,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赶走了国民党军队,摧毁了地方旧政权,先后建立起阆南县、阆中县、忠发市3个县级苏维埃政府和区、乡、村苏维埃政权。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和各项经济、文化建设。县内群众积极支前,青年踊跃参军,有不少父子齐参军,兄弟同入伍,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的动人事例。三年中,全县共有19000多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组织。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有11000多人随队长征,其中女红军500余人。据统计: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阆中籍红军战士共7500多人,其中红军女战士200多人。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红军的伟绩,苏区的历史,仍深深地铭刻在阆中人民的心中。至今,阆中境内保护完好的红军石刻标语、口号有70多处,红军驻地、战斗遗址和苏区党政军机关驻地100多处,红军钱币、武器弹药和证件、公文等100多件。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3个红军军部、3个县级苏区党政机关和红军渡等20多处重要遗址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指法、触键、踏板这钢琴弹奏的三大要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力图对钢琴教学与学习提供理性认识与实践掌控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钢琴 弹奏 要素 指法 触键 踏板    钢琴弹奏是钢琴演奏的基础与前提、“序曲”与“前奏”,也是钢琴教学与钢琴学习的核心与关键,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而钢琴弹奏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中,有三大要素,现分别予以论述。
期刊
摘要:罗山皮影自明朝嘉靖年间传入罗山,历经清中民初到解放后的跌宕起伏,现在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其传承与发展的历史环境中发生着的前所未有的变化,对此,政府、学者和艺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罗山皮影传承与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罗山皮影 历史 现状 思路     罗山皮影属于中原皮影流派,是中原皮影的优秀代表,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明朝嘉靖年间传入罗山到被
期刊
滔滔黄浦江,奔流起声浪,它像一个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不仅记录着大上海国际经济与金融的春天,记录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巨变,也见证着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科学发展的无穷魅力。  为了加快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国内文化企业走向世界,借助浦东新区“先试先行”和综合改革配套试点的契机,充分利用外高桥保税区“境内关外”的特殊区域优势,积极开拓文化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加快文化产品及项目的“走出去”步伐
期刊
作者简介:  张国洪 文化产业专家。全国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上海调研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海长远集团规划研发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包括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产业资源整合、产业业态规划、项目运营设计。代表著作为《盘点中国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突破》《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驱动》《城市文化产业的市场格局和发展趋向》《文化资源的产业整合》《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等。 
期刊
他收藏了世界级的现代雕塑“大拇指”和“LOVE”,他创造了“现代中式”的特色建筑风格,他和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过从甚密,他投资创办了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营艺术馆——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戴志康不断地推动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却从不以文化人自居。别人问及他的身份时,他总是强调说,“我只是个商人”,但是,他又一直强调,“我从来不是个纯粹的商人”。  戴志康是个商人,更是个文人,但是他又并非是个完全不考虑商业利益
期刊
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上海杂技团上海马戏城投资3000万元,联手打造的超级多媒体梦幻剧《ERA——时空之旅》(以下简称《时空之旅》),从2005年9月27日首演到2006年9月26日,演出390场,票房收入4000多万元,观众超过30万人次,开发、销售衍生产品超过160万元,刷新了国内同一剧场连续演出场次和售票数量的纪录。除去上海等内地城市和港、澳、台地区外,观众还涉及美国
期刊
开车出去办事,如今路上的车可真是多!佩服古人,压根儿没见过汽车,就能造出“川流不息”这词儿。曾经还有“高峰期”一说,现在已全天候了。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修路赶不上买车,堵车也就必然……人堵在路上,脑子倒是变得活跃了,甚至思绪飞扬。又想到了您,薄老。后天,1月15日,就是您离开我们三周年的纪念日了。  大家都惦记着这件事。我和熙成沟通,满足大家的心愿,逐一相约,当日到八宝山纪念薄老。天气冷到极点
期刊
作者简介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书记兼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艺术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影视、戏剧、广播委员会主任,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戏剧影视舞蹈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教美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
期刊
东源木活字印刷引起广泛关注,瑞安电视台想把它搬上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于是我和几个编导人员专程到平阳坑镇东源村,去木活字印刷文化村看个究竟。  东源木活字印刷为什么出名?  就因为,它不只是一种乡间手工艺,而是一种文明传承的奇迹。在中国,印刷术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并称四大发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可以说是妇孺皆知。毕升被称为活字之父。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中有翔实记载:“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期刊
北京将打造长城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  北京市将全面整合长城景区旅游文化资源,以八达岭长城为龙头,建设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的长城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   据北京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八达岭长城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将形成“一轴两带多辐射”格局。以八达岭长城为轴,形成东西两带、辐射周边的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东部产业带包括水关长城、石佛寺古村、长城脚下公社、探戈坞音乐谷、印象·长城大型实景演出;西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