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yu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们老师,首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应具有专心听讲、阅读课本、动脑多思、完成作业、课外自学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教给学生专心听讲的方法,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提出,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特别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逐步形成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其次,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了解学生作业中的常见错误和多发错误,让学生认真纠错。还要把好作业有意识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榜样看齐的向上心理,自我纠正错误,书写规范。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好的内容及时摘录,经常整理,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
  2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反映了他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他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质。无数的事实证明,良好的品质往往是从小打下的基础,而不好的,甚至坏的思想、行为习惯也往往是从小或者小学时期开始的。“改造比塑造更困难”。因此,我经常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常规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使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遵守纪律、遵守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德、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比如,有的学生损坏桌椅和学习用具等毫不可惜,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公物方便你我他》、《学习的好伙伴》等主题班会活动。此后,学生能自觉地爱护公共财物,爱惜学习用具。
  3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竞争意识
  小学生模仿性能强,我们如果运用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少年儿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就会对少年儿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
  3.1 挖掘教材中的榜样人物力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在思想品德教材和语文教材中选取一些革命烈士和先进人物的事迹,我们可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茅以升立志造桥》一课中的茅以升得知因秦淮河上的桥断了,致使众多乡亲送命的事以后,立下志向,做一个造桥的人。从此以后,他对所有的桥梁产生了兴趣,观察它们,研究它们,最终成为一个桥梁设计专家。通过这篇文章,使学生认识到:要想获得成功,首先要立志,然后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信念,脚踏实地地去观察、探索,只要你肯不断地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只要你坚持,就会有成功。
  3.2 发现身边的榜样人物,为学生树立典范。小学生经常爱把自己与身边的伙伴进行对比、模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学生中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在班级开展评选“文明标兵”、“礼仪之星”等活动,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从集体当中受到教育,从而产生“我也能行”的感受,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会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4 家校配合,持之以恒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校配合,构筑良好育人环境。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家庭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规守矩,家长首先要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注意尽量避免消极言行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我们要通过家访、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和实行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共同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小学生年龄小,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要抓紧,抓细,抓实,反复抓,抓反复;还要与家庭,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抓出实效。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一代新人,让我们共同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吧!
  总之,一种好习惯,就是一种能力,一种毅力,一种品格,一种修养。它的形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它需要不断地给予督促与引导,需要学生长期不懈地努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让我们教师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从小抓起,持之以恒,共同为孩子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看重受教育者在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由此更加关注国民精神、民族精神的发扬和重塑,关注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战略性、批判性思想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更加充满和谐的张力。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实际教例谈谈阅读教学中如何生成“张力”。  1 制造“矛盾”,生成“张力”  矛盾是一种抵触与对立,我们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
期刊
1 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儿童思维的积极性  新教材设计精美,图文并茂。为了让儿童读懂故事,理解课文,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并通过训练鼓励儿童积极思维,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或运用儿歌、谜语、游戏、课本剧等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儿童在阅读中思维的积极性。如,教师在教第一册中《秋天到了》这篇看图学文时,用录像放映美丽的秋景图。用幻灯打映课文中的插图,从图入手,教给儿童进行有序观
期刊
随着新概念作文教学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开放了小学生作文的写作模式和思路。面对作文教学“原”的失落,我们追求自主的自由写作,鼓励学生写真话、表真情。然而部分学生为写真话而写“真话”,其实有些所谓“真话”并非他自己的真话,而是别人的真话。这不得不让人想到长期以来,我们对“心灵的、存在于想象世界的真实”与“事实的、实际存在的真实”不加区分,一方面以“不”为由压抑了(至少是忽略了)对学生“虚构想象性写作”
期刊
学校是一个教育组织,它的任务是为社会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学校后勤部门是一个综合性服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它具有业务性、事务性和流动性较强的特点。切实加强后勤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把全体职工集结为一个整体,目标一致、行动一致,这是后勤工作的根本保证。  1 加强后勤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后勤职业道德建设是提升职业认识的需要。职业是社会分工的具体表现,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
期刊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根据美术学科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呢?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1 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一切
期刊
研究性学习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又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语文研究专题,独立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着自已的智能结构,在实践的
期刊
成功的教学也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 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进行了不懈努力,束缚着教育教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新课改下的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使教师具有更强的主动性,给教师以更多的创
期刊
【摘 要】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中的生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引导学生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的同时,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美及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关键词】 数学 生活 应用 熏陶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是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种新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那么怎样使学生在组内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验、观察和总结,我得出一些经验。  1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  1.1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通常以4至6人为宜。组内设小组长一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