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洲村,月亮落在地上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yu0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嵩口镇有许多充满诗意的村落名,月阙、道南、东坡、玉湖等,月洲也是其中之一。因为溪水在村中曲折弯成“月”字形状,中间又隔出一个沙洲而得名。说其是月亮落在地上的村落,丝毫不夸张。而支撑月洲诗意背后的文化底蕴,一定要说到两个人,一是词人张元干,一是道教信仰神张圣君。
  


  去月洲村的道路非常方便,它就在高速路旁,进村的道路十分平坦,路旁种有竹子,而嫩笋也正当季。带路人说,月洲村里其实藏有一脉温泉,但被当地人拿去养鳗鱼了,这是一件趣闻。进村子的路旁蜿蜒着一条名叫桃溪的小河。在往前进,便看见了月洲村的著名景点区。小小的村子中,不仅铺好了硬化的水泥路,而且步行的小道还用鹅卵石垫得精致。给人一种月洲村的发展似乎赶在了嵩口其他村落前头的感受。
  南宋词人张元幹的故居
  为我们做景点讲解的是村里的干部,曾经参与过月洲村旅游规划,也是月洲村张氏家族的人。他对月洲村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我们先到了一座石桥,叫作芦川桥,根据张元幹的《芦川归来集》而命名,桥面宽阔轿车能顺畅通行,桥下流淌而过的便是桃溪。过了桥,沿着溪边的竹林缓缓前行,有种书生气息迎面扑来,混迹于朴实的田园小乡村中,给人惊喜。张氏宗祠便在道路的尽头,低矮的围墙浅浅地围住。红墙琉璃瓦是后来人修建起来的祠堂外围,往里走是旧时建筑的老祠堂,里面挂满了历朝历代张氏族人的画像,并有诗句描写在朱红的柱子上。墙的另一面挂着一张历代张氏族人科举考试的成绩单,细细数来月洲村出了四十八位进士,一位状元。这在这样的山中小村实在是一件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教育与文化早早地成了构建月洲村的基石。
  


  离开宗祠,拐进张元幹的故居,半月居。没想到这位南宋爱国词人的起居如此质朴,没有让人震惊的精湛雕刻,房屋的面积相对与嵩口镇的那些大厝,也精巧许多。曾有诗句描写月洲村:谁把玉环分两半,半沉江海半浮空。恐怕是这半月居的名字由来。出了张元幹的故居,继续沿着桃溪漫步。前面的半坡上修着三间并连着的小屋,叫作雪洞,是古时张氏族人发奋读书的地方。雪洞的对面便是被溪水分隔出“月”字形的小洲,叫作桃花岛,现在被茂密的竹林占据。
  闽台农神张圣君的诞生地
  继续前行,一面直直的崖壁迎面扑来。上面刻满了各种诗词题字,这里是文化交流区,上面除了保有古时候留下来的“钓台”二字,还有许多后来人诗意的创作。抒发山水诗意,感叹人生的警言,比比皆是。
  沿着石板路,拾阶而上,供奉张圣君的庙宇便显露。这是一座在原有庙宇旁新修的建筑。三层的庙宇,显得大气,站在楼上可以俯瞰月洲村的全貌,历历在目。“张圣君的信徒遍布东南亚和闽台,修建这座庙耗资七百多万,都是由信众筹资。”年初的时候从新加坡来了两百人的朝圣队伍,赶来月洲村祭拜。而今年七月张圣君的诞辰,更有东南亚各国的华侨齐聚在此。
  


  游览月洲村有两条线路,一条是由张圣君庙开始,从山上往山下走,适合上了年纪的人;一条是从张元幹故居往山上走,适合年轻人。而不管选着哪条道路,最终都会沉浸在月洲的浓浓文化韵味中。
  月洲村因依着张元幹这样的文人,在山中小村中保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又因信仰的力量,变得国际化起来,不得不说充满意味。
其他文献
高品质的闺蜜旅行,要浪漫,还得带点挑拨肾上腺素的刺激,才称得上协调完美。和闺蜜旅行澳洲,应该去墨尔本,这个澳洲第二大城市,一边是维多利亚时期复古华丽的城市建筑与淘金热时代的工业建筑比肩而立,一边坐拥南大洋最美的海岸奇景,再加上亚拉河谷平缓开阔的低地和丹顿农岭深幽苍郁的山脉,俯仰皆是明信片般的风景。闺蜜们找对路数,就能巧妙『激活』美景,让旅行体验也轻巧升级。  乘坐复古电车穿越维多利亚时代  在现代
期刊
安全帽  在起飞和着陆时保护头部的必需装备,选用质轻坚固的安全帽即可。  手套  能保护手部,夏季选用薄且耐用的手套,冬天可用滑雪手套,手套避免出现任何挂钩。  GPS导航  功能强大,可以提供地图坐标、对地速度、前进方向、飞行高度等相关资料,同时亦可以记录飞行路线及相关数据。  雨衣飞行服  必须要穿滑翔伞运动专用的飞行服,飞行时可以保护身体。  座袋  飞行员在空中飞行的座椅。  各种仪表  
期刊
逛过游人如织的三坊七巷,品尝过街头巷尾里的福州小吃,不妨再从福州老市区转身游赏螺洲古镇,镇中的名人故居与文教古建,同样也散发出浓厚的闽味,难怪有人会称螺洲为“小福州”。  巷弄里的人文聚落  螺洲镇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南台岛东南端,南临乌龙江,北、西分别与城门镇、盖山镇相连,古称“百花仙洲”。此地因其形如青螺,又有东晋时洲人谢端遇田螺仙女并结为夫妇的美丽传说,故名“螺洲”。明清时期螺洲主要由店前、吴厝
期刊
曾经为了发展经济,中国上下城镇都在大拆大建,将古老的建筑换成水泥瓷砖房子,眼睛都不带眨,视为好生活的前进步伐。随后,大家发现,很多城镇都变得类似,没有规划的建筑布局,对历史文化不够尊重,本地人越来越多离开家乡,一切为经济让步。不论这里曾经是多么繁荣的商贸重镇,不论这里留存了多少精彩的建筑遗产和传统工艺、文艺遗产,都不能让人们真正地骄傲起来,兜里有钱,才是唯一的自信来源。  当一切发展到,城市因失去
期刊
身处旅游开发前夜的嵩口,对于福建乃至中国的很多古镇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这里都在发生什么?谁在主导、谁在参与古镇的保护式开发与旅游规划?外来的“和尚”与本地人如何合作又如何博弈?困难在哪儿?解决困难的思路又是如何一点点从现实中摸索出来并被检验……  这恰恰是为什么我们选择了在此刻——一个古镇变身与重生的过程之中,来关注嵩口。我们在嵩口所见到的,所交谈过的,都让我们对于一年后、两年后、五年后
期刊
“问路”是旅行必不可少的环节。怎么问、怎么答,都是一门学问。看不同地方的人怎么指路,更是一种趣味。“东、南、西、北”明明是基本方位,但是相信大部分人听到这样的回答都要犯难。不常开车打车的人,听到“大拐、小拐”,常常也要一头雾水。什么?说“左、右”就保险了?不不,分不清“左、右”的人也不少,不信,放下杂志一秒向左转试试。  但“左”和“右”,确实已经是跨越不同地域、文化的最优解了,毕竟我们都有左手和
期刊
回想起来,我们在拉达克首府列城的日子是金黄艳红的,即使刚刚迎来了第一场雪,从谷地的任何一座寺庙望下去,仍会见到一阵眩晕的秋色,灿烂如霞,好像一万年都是这样子。多么好的季节,所有的人都应该这个时候来克什米尔的拉达克,不是吗?  很多列城的旅行从业者可不这么认为。因为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家里是在遥远的、与列城只有小路相连的深谷里。此时再不回去,等雪落之时就来不及了。旱獭们赖在洞里,羚羊们下到谷地,整个山
期刊
你最近是在追“大陆播完台湾播”的架空剧《琅琊榜》,还是被朋友圈里各种“琅粉”的安利刷屏?  中国拥有数千年文明史,于是,中国人更爱回顾过去,而非展望未来,这体现在我们的古装影视剧远远多于科幻类的——然并卵,其实咱们的古装剧都是科幻的,跟历史没关系。因为,在这个不再以坐拥百城为荣的时代,谁还有心情给你认真考据?于是,我们这些电视儿童,在被业界瞎编的各种伪历史剧荼毒了多年之后,都不得不在个别尚属“业界
期刊
嵩口古镇改造,吸引来了台湾的设计团队,他们或多或少代表着新的力量,被嵩口在地的传统手艺吸引,试图以时下流行的包装方式加以开发。传统手艺人们面对这样的改造大潮则展现了更多的思考。也许这是一场创新与传统相互磨合寻找平衡的较量,而这次较量也许会让这些在地艺人变成嵩口未来的明星。  林立陆  20岁开始做木工学徒,后来投身木材生意,经济萧条时又回到了匠人的生活    嵩口镇政府楼让人耳目一新的木制围栏以及
期刊
昔日的“东方大港”,风采与体量今天如何去想象?泉州古港总共分为“三湾十二港”,其中较为著名的包括泉州湾的后渚港、洛阳港、蚶江港;深沪湾的祥芝港、永宁港;围头湾的围头港、安海港等等。因为古港的存在,为数众多的渡口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历经千年之后,当年千帆竞发的渡口虽然已凋零,却众多留下了口耳相传的故事,和后人娓娓道来的传说。  富美渡口 泉州从此通往世界  泉州的古渡口,也是泉州通往世界的重要入海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