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人口排名第四的姓氏,刘姓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帝王气象”。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多达九十多人,先后建立有西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大齐等王朝或政权,共历时一千一百多年(有重叠年份),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民间有“刘天下,李半边”之说。
刘姓最初的发源地在今河北唐县。刘姓有“王者气象”,是因为刘汉王朝最早构成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潮,自此中华民族之主体被称为汉人、汉族,中国的语言文字被称为汉语、汉字。
作为中国第四大姓的刘姓,它的根和源到底在哪里呢?中国虽然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但倘若你去问别人刘姓的“刘”是什么意思,恐怕就连刘姓族人也鲜有能明确回答你的!
我们不妨借助汉语古文字学和现代语源学的钥匙,从“刘”字的字源着手进行寻根溯源。“文刀刘”的“刘”字,只是在大陆通行的现代简化字,繁体写作“劉”。遗憾的是无论是在甲骨文、金文还是刻在陶器上的陶文中,我们至今都尚未发现“刘”字,在中国最早的字典——东汉文字学大师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中,当时堂堂国姓的“刘”竟无处觅迹。有人认为是出于避讳的缘故。
现在见到的最古老的“刘”字形体是汉代的小篆和隶书,意义为“战斧”。原来,“刘”字的本义是指一种斧钺,刘氏是崇拜巨斧的氏族——斧钺这种最古老而常见的工具在人类进化和文明的发展史上曾经具有极其伟大的作用和意义。当然,最原始的“刘”,或者说:最原始的斧头,并非金属制品,而是用石头制成的。它们最初也许极为简陋,并不如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斧头那么锋利。到了稍后一个时期,“刘”又成为战争中的重要武器,这时因为斧头与战争相连,又被称为战斧,“刘”就是战斧中的一种。特别是在人类发明弓箭和长矛之前,“刘”更是人类兵器中最有杀伤力的武器。总之,“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常见最基本的工具,也是人类用以创造文明的工具。
早在远古洪荒时代,我们中华民族中的某一支氏族正是认识和感悟到“刘”这种工具的神圣作用和赫赫威力,于是便用“刘”来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开始顶礼膜拜。久而久之“刘”便成为这支氏族区别于其它氏族的血缘徽记,并逐渐得到其它氏族的认同。于是,世界上古老的原始刘氏族便形成了。
现代刘姓的来源归纳起来有五个源头:其中一支源出帝尧之后,被称为祁姓刘氏;一支出自周成王最小的儿子被封于刘邑建立刘子国,改姓刘氏被称为姬姓刘氏;三是汉高祖赐娄敬为刘姓,其后裔发展起来的一支被称为赐姓刘氏;四是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改姓为刘的一支;五是其它姓氏因各种原因改姓刘的。
尧的后代刘累是刘姓的始祖,祖根在鲁山县
谈刘姓的形成,必须先搞清楚刘姓的开基始祖是谁?由于年代久远,史书记载不详,民间传说各异,现存的文献也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到底谁是刘姓的始祖,一直未能解决。
据史书记载尧有10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监明早亡。史书所说的九男分别是丹朱、开明、启明、胤明、觉明、卧明、晦明、源明、少康。关于刘姓的开基鼻祖就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种认为当年刘姓的受封得姓始祖是尧的长子监明,另一种说法认为受封于刘地的得姓始祖不是监明,而是他的儿子式。第三种说法认为,当年受封于刘邑的是尧的第九个儿子源明。这一说法很少见于世传文献,但在刘姓族谱中有流行。第四种说法认为刘姓的受封得姓始祖是尧的次子丹朱,这一说法见于一些与刘姓同源的唐姓族谱。第五种说法认为祁姓刘氏的开基始祖不是尧的儿子或孙子,而是数百年后的尧的裔孙夏朝的刘累。此说法在刘姓的源流史上比较流行。
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第五种。因为虽然在古老原始氏族人群中的一支氏族高扬巨斧,以“刘”为图腾形成世界上最古老的刘氏族,这支刘氏族居住地即今河北唐县,史称刘地或刘邑。以后这支刘氏族又被帝尧后裔祁姓刘氏族征服融合衍变为新的祁姓刘氏族。因为在当时任何一个氏族成员,若被封到刘地都可以称为刘氏,他的族人可以称为刘氏族。同时,在当时姓从根本上也就没有独立的分离出来。历史上正式见于经传和正史文献的第一位真正的刘姓人物,是夏朝后期的刘累,而且祖根就在今河南省鲁山县。
关于刘累这个人,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说。在一部《清源留氏族谱》上还有这样记载说:刘累生下来两手掌中各有一字,字形是:“ 卯在田上,系在田下”(一作“卯上系下田在其中”),因此取名“留累”,“留”姓的得姓就因此产生。这支“留”姓也公开推刘累为肇姓大始祖。所以刘累既是刘姓的始祖,又是留姓的始祖。由于刘累家族长期居住在鲁山一带,所以鲁山境内留下一系列与刘姓有关的地名,据不完全统计仅大小刘庄就有十多个,还有刘相公庄、刘泽庄、刘山门庄、刘河、刘寨、刘沟、刘铁沟、东西刘湾、灌刘、王虎刘等。
刘氏复姓始祖——士会与刘氏复兴
在刘姓形成与发展的早期历史上,没有出过多少名人。刘累之后,除了杜伯因被周宣王冤杀而产生一些影响外,大多数刘累子孙是默默无闻的,这个家族真正闻达诸侯是在士氏、范氏时期。正如王符在《潜夫论》中所称赞的“刘氏自唐以下,汉以上,德著于世,莫若范会之最盛也”。
士会姓祁,名会,字季,以士为氏,曾食邑于隋称隋会。又食邑于范,称范会,史称范宣子。士会远祖可追溯到尧帝,尧帝后裔别出的刘氏为祁姓刘氏,以区别于姬姓刘氏等。周武王时祁姓刘氏封于唐国变为祁姓唐氏,周成王灭唐改封唐公于杜城,降为伯,祁姓唐氏又变为祁姓杜氏。西周晚期杜伯被杀,杜伯之子隰叔避难于晋,任士师之职,以职为氏,故为“士氏”。士会为隰叔之后裔,是春秋早期活跃于晋国政治舞台上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个显赫人物,早年任晋国大夫,辅佐晋文公、晋襄公,是晋国称霸中原的功臣之一。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幼,以赵盾为首的晋国大臣们为了国家的前途,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废除太子,另立襄公的弟弟即当时在秦国任亚卿之职的公子雍为新的晋国君主。因公子雍是士会的姑姑杜祁与晋文公的儿子,与士会有亲戚关系,于是晋国就派士会和另一个大臣先篾一同出使秦国,迎接公子雍回国继位。但是,当士会和公子雍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尚在途中时,晋国国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公元前620年,以赵盾为首的晋国大臣们迫于晋襄公夫人缪赢的压力,背叛了士会和公子雍,在晋国国内改立年幼的夷皋为晋国的国君(即晋灵公),并派兵阻击秦军,阻止士会和公子雍回国。秦、晋双方在令狐至刳首一带展开一场大战,结果秦军因无备而败。此次战后,士会已不能再回晋国,被迫逃到秦国避难。接着,其妻子儿女和部分族人也先后到秦国定居。士会在秦国受到重用,任秦军谋士,为秦军攻打晋国出谋划策,对晋国造成很大威胁。晋灵公七年(公元前614年)晋国六大臣召开会议,商讨对策,一致认为士会无罪,必须想办法使士会回到晋国,随后就派魏寿余到秦国假装叛晋降秦,施计把士会劫持回晋国,并委以重任,先后任晋三军统帅和元帅。士会在晋国逐步掌握了军政大权,史称“士会辅成、景军无败绩”,“端刑法,辑训典,国无奸民”。晋国在士会的治理下日益强大起来。由于士会对晋国的卓越贡献和不朽业绩,公元前592年士会退休时被晋景公在其已有随地的基础上又加封一个领地——范邑。最后在范邑终老去世,被赐谥号“武”。因此史书也称士会为随武子、范武子。士会生三个孩子,长士燮名富仙字美荣,次士鲂名富仁字祥耀,三士球名富任。“士燮子留秦不返者复姓刘氏”,刘氏复姓当在士会归晋之后,至今已二千六百多年。 另外,在黄帝的其他子孙之中,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也还有一支以刘为姓的。该书指出:“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而这项文献所谓“周大夫”,经过历来许多学者的考据,已知为周文王之父周太王的后裔,在周成王的时候,被封于刘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地方。换言之,这一支源自周太王的姬姓刘氏,是发于源河南。
刘氏也有来自他姓的,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另有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项氏三人为刘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归附鲜卑的原匈奴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帝王之尊,民族之名
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涌现了不可胜数的杰出人物,帝王与统治是刘姓的核心文化。刘字的本意就是“威猛的刀斧武器,征服天下”, 刘姓有“王者之气”之称,当汉高祖刘邦开创汉朝时,刘姓人称王称帝已一发不可收拾。受“征服天下之武器”、“ 御龙氏”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等的影响,在动乱时期刘姓后代也莫不以光复大汉为己任,所以历史上出现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刘姓人所建立的帝国。中国历史上刘姓帝王多达90余个,统治年限长达1100余年(含有重叠年限),创建了20余个帝国,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拥有帝王数最多、统治年限最长、建立帝国最多的姓氏。刘姓人统一中国最长久,所建立的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和最长的统一王朝,长达4个多世纪。
其中西汉(皇帝15人)、东汉(皇帝14人)为大一统政权。史书公认但未大一统的政权还有玄汉(皇帝1人)、南朝宋(皇帝9人)、蜀汉(皇帝2人)、后汉(皇帝2人),其它地方割据政权称帝者有十六国汉国-前赵(称帝5人)、夏国(称帝3人)、南汉(称帝4人)、北汉(称帝4人)、齐(称帝1人)、燕(称帝1人)等,还有史书记载自立为天子者有19人,是西汉时的刘信、东汉前的刘盆子、西汉钟武侯刘望、梁王刘永、新朝的刘子舆、东汉的刘文伯、西晋时的刘尼、西晋时的刘芒荡、襄国刘显、刘黎、南朝宋的刘义宣、南朝宋的刘子勋、南朝梁的刘静躬、北魏末年的刘蠡升、北周时的刘没铎、隋代的刘苗王、隋代的刘元进、隋末的大世皇王刘迦论、隋末唐初的刘武周。
现代刘姓人口数仅次于李、王、张3姓,排在第4位,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4%,约有6500万。如果考虑到中国人口的实际总数(有估计为15亿),再加上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和已完全本地化的刘氏后裔,则世界刘氏人口总数应该在8千万以上。
如果从人丁繁衍、人口数量来说,现代刘姓是北方强于南方,从宗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显赫来说,则明显地是南方刘姓(祁姓)胜过北方刘姓(祁姓)。在南方刘姓(祁姓)中,又明显以湖南、四川、湖北、江苏等省的祁姓(刘姓)最为兴盛,如湖南的刘少奇家族,四川的刘湘家族、刘伯承家族,湖北的刘华清家族,江苏的刘海粟家族、刘淇家族。从宗族支派上看,当代刘姓中,除少数成员明确属于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改姓为汉字姓“刘”姓之外,绝大部分都自称源于汉代皇族,都是刘邦及其兄弟的后裔。
刘姓最初的发源地在今河北唐县。刘姓有“王者气象”,是因为刘汉王朝最早构成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潮,自此中华民族之主体被称为汉人、汉族,中国的语言文字被称为汉语、汉字。
作为中国第四大姓的刘姓,它的根和源到底在哪里呢?中国虽然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但倘若你去问别人刘姓的“刘”是什么意思,恐怕就连刘姓族人也鲜有能明确回答你的!
我们不妨借助汉语古文字学和现代语源学的钥匙,从“刘”字的字源着手进行寻根溯源。“文刀刘”的“刘”字,只是在大陆通行的现代简化字,繁体写作“劉”。遗憾的是无论是在甲骨文、金文还是刻在陶器上的陶文中,我们至今都尚未发现“刘”字,在中国最早的字典——东汉文字学大师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中,当时堂堂国姓的“刘”竟无处觅迹。有人认为是出于避讳的缘故。
现在见到的最古老的“刘”字形体是汉代的小篆和隶书,意义为“战斧”。原来,“刘”字的本义是指一种斧钺,刘氏是崇拜巨斧的氏族——斧钺这种最古老而常见的工具在人类进化和文明的发展史上曾经具有极其伟大的作用和意义。当然,最原始的“刘”,或者说:最原始的斧头,并非金属制品,而是用石头制成的。它们最初也许极为简陋,并不如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斧头那么锋利。到了稍后一个时期,“刘”又成为战争中的重要武器,这时因为斧头与战争相连,又被称为战斧,“刘”就是战斧中的一种。特别是在人类发明弓箭和长矛之前,“刘”更是人类兵器中最有杀伤力的武器。总之,“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常见最基本的工具,也是人类用以创造文明的工具。
早在远古洪荒时代,我们中华民族中的某一支氏族正是认识和感悟到“刘”这种工具的神圣作用和赫赫威力,于是便用“刘”来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开始顶礼膜拜。久而久之“刘”便成为这支氏族区别于其它氏族的血缘徽记,并逐渐得到其它氏族的认同。于是,世界上古老的原始刘氏族便形成了。
现代刘姓的来源归纳起来有五个源头:其中一支源出帝尧之后,被称为祁姓刘氏;一支出自周成王最小的儿子被封于刘邑建立刘子国,改姓刘氏被称为姬姓刘氏;三是汉高祖赐娄敬为刘姓,其后裔发展起来的一支被称为赐姓刘氏;四是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改姓为刘的一支;五是其它姓氏因各种原因改姓刘的。
尧的后代刘累是刘姓的始祖,祖根在鲁山县
谈刘姓的形成,必须先搞清楚刘姓的开基始祖是谁?由于年代久远,史书记载不详,民间传说各异,现存的文献也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到底谁是刘姓的始祖,一直未能解决。
据史书记载尧有10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监明早亡。史书所说的九男分别是丹朱、开明、启明、胤明、觉明、卧明、晦明、源明、少康。关于刘姓的开基鼻祖就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种认为当年刘姓的受封得姓始祖是尧的长子监明,另一种说法认为受封于刘地的得姓始祖不是监明,而是他的儿子式。第三种说法认为,当年受封于刘邑的是尧的第九个儿子源明。这一说法很少见于世传文献,但在刘姓族谱中有流行。第四种说法认为刘姓的受封得姓始祖是尧的次子丹朱,这一说法见于一些与刘姓同源的唐姓族谱。第五种说法认为祁姓刘氏的开基始祖不是尧的儿子或孙子,而是数百年后的尧的裔孙夏朝的刘累。此说法在刘姓的源流史上比较流行。
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第五种。因为虽然在古老原始氏族人群中的一支氏族高扬巨斧,以“刘”为图腾形成世界上最古老的刘氏族,这支刘氏族居住地即今河北唐县,史称刘地或刘邑。以后这支刘氏族又被帝尧后裔祁姓刘氏族征服融合衍变为新的祁姓刘氏族。因为在当时任何一个氏族成员,若被封到刘地都可以称为刘氏,他的族人可以称为刘氏族。同时,在当时姓从根本上也就没有独立的分离出来。历史上正式见于经传和正史文献的第一位真正的刘姓人物,是夏朝后期的刘累,而且祖根就在今河南省鲁山县。
关于刘累这个人,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说。在一部《清源留氏族谱》上还有这样记载说:刘累生下来两手掌中各有一字,字形是:“ 卯在田上,系在田下”(一作“卯上系下田在其中”),因此取名“留累”,“留”姓的得姓就因此产生。这支“留”姓也公开推刘累为肇姓大始祖。所以刘累既是刘姓的始祖,又是留姓的始祖。由于刘累家族长期居住在鲁山一带,所以鲁山境内留下一系列与刘姓有关的地名,据不完全统计仅大小刘庄就有十多个,还有刘相公庄、刘泽庄、刘山门庄、刘河、刘寨、刘沟、刘铁沟、东西刘湾、灌刘、王虎刘等。
刘氏复姓始祖——士会与刘氏复兴
在刘姓形成与发展的早期历史上,没有出过多少名人。刘累之后,除了杜伯因被周宣王冤杀而产生一些影响外,大多数刘累子孙是默默无闻的,这个家族真正闻达诸侯是在士氏、范氏时期。正如王符在《潜夫论》中所称赞的“刘氏自唐以下,汉以上,德著于世,莫若范会之最盛也”。
士会姓祁,名会,字季,以士为氏,曾食邑于隋称隋会。又食邑于范,称范会,史称范宣子。士会远祖可追溯到尧帝,尧帝后裔别出的刘氏为祁姓刘氏,以区别于姬姓刘氏等。周武王时祁姓刘氏封于唐国变为祁姓唐氏,周成王灭唐改封唐公于杜城,降为伯,祁姓唐氏又变为祁姓杜氏。西周晚期杜伯被杀,杜伯之子隰叔避难于晋,任士师之职,以职为氏,故为“士氏”。士会为隰叔之后裔,是春秋早期活跃于晋国政治舞台上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个显赫人物,早年任晋国大夫,辅佐晋文公、晋襄公,是晋国称霸中原的功臣之一。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幼,以赵盾为首的晋国大臣们为了国家的前途,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废除太子,另立襄公的弟弟即当时在秦国任亚卿之职的公子雍为新的晋国君主。因公子雍是士会的姑姑杜祁与晋文公的儿子,与士会有亲戚关系,于是晋国就派士会和另一个大臣先篾一同出使秦国,迎接公子雍回国继位。但是,当士会和公子雍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尚在途中时,晋国国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公元前620年,以赵盾为首的晋国大臣们迫于晋襄公夫人缪赢的压力,背叛了士会和公子雍,在晋国国内改立年幼的夷皋为晋国的国君(即晋灵公),并派兵阻击秦军,阻止士会和公子雍回国。秦、晋双方在令狐至刳首一带展开一场大战,结果秦军因无备而败。此次战后,士会已不能再回晋国,被迫逃到秦国避难。接着,其妻子儿女和部分族人也先后到秦国定居。士会在秦国受到重用,任秦军谋士,为秦军攻打晋国出谋划策,对晋国造成很大威胁。晋灵公七年(公元前614年)晋国六大臣召开会议,商讨对策,一致认为士会无罪,必须想办法使士会回到晋国,随后就派魏寿余到秦国假装叛晋降秦,施计把士会劫持回晋国,并委以重任,先后任晋三军统帅和元帅。士会在晋国逐步掌握了军政大权,史称“士会辅成、景军无败绩”,“端刑法,辑训典,国无奸民”。晋国在士会的治理下日益强大起来。由于士会对晋国的卓越贡献和不朽业绩,公元前592年士会退休时被晋景公在其已有随地的基础上又加封一个领地——范邑。最后在范邑终老去世,被赐谥号“武”。因此史书也称士会为随武子、范武子。士会生三个孩子,长士燮名富仙字美荣,次士鲂名富仁字祥耀,三士球名富任。“士燮子留秦不返者复姓刘氏”,刘氏复姓当在士会归晋之后,至今已二千六百多年。 另外,在黄帝的其他子孙之中,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也还有一支以刘为姓的。该书指出:“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而这项文献所谓“周大夫”,经过历来许多学者的考据,已知为周文王之父周太王的后裔,在周成王的时候,被封于刘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地方。换言之,这一支源自周太王的姬姓刘氏,是发于源河南。
刘氏也有来自他姓的,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另有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项氏三人为刘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归附鲜卑的原匈奴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帝王之尊,民族之名
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涌现了不可胜数的杰出人物,帝王与统治是刘姓的核心文化。刘字的本意就是“威猛的刀斧武器,征服天下”, 刘姓有“王者之气”之称,当汉高祖刘邦开创汉朝时,刘姓人称王称帝已一发不可收拾。受“征服天下之武器”、“ 御龙氏”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等的影响,在动乱时期刘姓后代也莫不以光复大汉为己任,所以历史上出现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刘姓人所建立的帝国。中国历史上刘姓帝王多达90余个,统治年限长达1100余年(含有重叠年限),创建了20余个帝国,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拥有帝王数最多、统治年限最长、建立帝国最多的姓氏。刘姓人统一中国最长久,所建立的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和最长的统一王朝,长达4个多世纪。
其中西汉(皇帝15人)、东汉(皇帝14人)为大一统政权。史书公认但未大一统的政权还有玄汉(皇帝1人)、南朝宋(皇帝9人)、蜀汉(皇帝2人)、后汉(皇帝2人),其它地方割据政权称帝者有十六国汉国-前赵(称帝5人)、夏国(称帝3人)、南汉(称帝4人)、北汉(称帝4人)、齐(称帝1人)、燕(称帝1人)等,还有史书记载自立为天子者有19人,是西汉时的刘信、东汉前的刘盆子、西汉钟武侯刘望、梁王刘永、新朝的刘子舆、东汉的刘文伯、西晋时的刘尼、西晋时的刘芒荡、襄国刘显、刘黎、南朝宋的刘义宣、南朝宋的刘子勋、南朝梁的刘静躬、北魏末年的刘蠡升、北周时的刘没铎、隋代的刘苗王、隋代的刘元进、隋末的大世皇王刘迦论、隋末唐初的刘武周。
现代刘姓人口数仅次于李、王、张3姓,排在第4位,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4%,约有6500万。如果考虑到中国人口的实际总数(有估计为15亿),再加上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和已完全本地化的刘氏后裔,则世界刘氏人口总数应该在8千万以上。
如果从人丁繁衍、人口数量来说,现代刘姓是北方强于南方,从宗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显赫来说,则明显地是南方刘姓(祁姓)胜过北方刘姓(祁姓)。在南方刘姓(祁姓)中,又明显以湖南、四川、湖北、江苏等省的祁姓(刘姓)最为兴盛,如湖南的刘少奇家族,四川的刘湘家族、刘伯承家族,湖北的刘华清家族,江苏的刘海粟家族、刘淇家族。从宗族支派上看,当代刘姓中,除少数成员明确属于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改姓为汉字姓“刘”姓之外,绝大部分都自称源于汉代皇族,都是刘邦及其兄弟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