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清小说看民族经典文学叙事特征的缘起与合理性

来源 :文艺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_fire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毕昇既已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但当时并未得到推广,直到元代王祯启用木活字印制《农书》起,活字印刷术方才投入使用.元代铜活字等金属活字印刷也次第出现,成为主流的雕版印刷的有力补充.明代刻印在官刻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同时,私家刻印的繁盛状况达到顶峰,私家刻书制作精美,吴中袁氏、浙江臧氏、常熟毛氏等都是当时的私印大家,其所翻刻的文选曲选风行天下.明时商品经济发达,市民社会更为成熟,科举制举士口径更宽,官学私学发展更盛,民间识字率大幅增加,使得文学的受众群体进一步扩大,以往流传口头的许多平话演义也都借刻印繁盛的东风纷纷刻印发行,交易量十分可观,乃至独立依靠小说创作来维持生计已经成为可能,文学创作可以成为文人安身立命的职业,这一点势必会对文学的表现形式造成影响.
其他文献
在20世纪70-80年代,日本剧坛主要有两种创作方向:一种是以能乐、歌舞伎、木偶剧、文乐等日本古典戏剧为基础的当代戏剧创作,这类剧作在舞台表演方面沿袭了日本古典戏剧的肢体力量和意象表达,传达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审美意境;另一种则是强调冲突、逼迫困境中的人物做出现实选择的现代话剧.宏观来说,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对应的是日本当代戏剧三次大浪潮中的第二次,前有以脱离西方、表达对现实不满的地下戏剧作为第一次戏剧浪潮的弄潮儿,后有以打破时空界限、充分展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小剧场戏剧作为第三次戏剧浪潮的先锋,相比之下,处
期刊
纵观中国影史可以发现,工人形象作为影片的表现对象出现得较早.例如,在左翼电影中,工人形象就是重要元素.工人形象的塑造通常依托于“工业题材”影视剧,它是随着新中国诞生、工业建设大规模开展、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以及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的确立和贯彻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影视类型,以反映工人社会生活、工业建设为主要叙事内容,主要以“工厂车间”为叙事空间,以展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人文化为创作目的,以建构正面工人形象、优秀工人品格为审美特征.电视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出现在荧屏上之后,工业题材电视剧一直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期刊
“温儒敏”这个名字最近这些年有些“家喻户晓”.作为教育部中小学部编教材的总主编,家里有孩子的,去看看语文课本,上面就会有他的名字.探讨温儒敏老师2019年出版的《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现代文学研究自选集》这本书时,难以忽略他这一身份的影响.但我觉得他的语文教育研究及实践和他的现代文学研究始终都不是分离的,甚至可以说,他这些年所做的教育工作,实际上是对现代文学的一种拓展和“开放”.
期刊
颐和园(1)rn——给清平rn多么幽美,但是rn画廊不迁就余生,rn如同拱桥插足烟波,rn连续十七下,才歇一口气,rn但不负责漂白国家.rn一大半历史都只顾恍若rn江湖的有情有意.不裁决成年rn是否合乎地方口味——rn蝴蝶提着小风筝rn兜售春意,忽左忽右.rn每细心一次,就大胆一回.rn每骄傲一下,就完美一小会儿.
期刊
2002年,戴锦华教授在其著作《涉渡之舟》中提出:“在现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除了娜拉的形象及其反叛封建家庭而\'出走\'的瞬间,女性除了作为旧女人——秦香莲遭到伤害与\'掩埋\',便是作为花木兰式的新女性,以男人的形象与方式投身社会生活.”(1)时隔近20年,中国女性在急速发展变革的社会生活中所呈现的自我意识及生存状态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来说,自中国改革开放之时起,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迥异于“秦香莲”与“花木兰”的另一种女性形象应运而生——她们与原
期刊
从文学的角度来讲,神话传说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类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愿景.在神话故事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女神形象,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中,有女娲、王母、羲和、常羲、九天玄女等女神,在西方神话中同样有雅典娜、阿芙洛狄忒、弗丽嘉、西芙等女神.满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样有着别具一格的神话传说——满族说部“窝车库乌勒本”.女神在满族神话传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神话中的创世始祖,更衍化出了形态各异、系统庞大的女神谱系.
期刊
人们将一处特定地方视为自我的“记忆储藏之地”,地方即被特定人群赋予意义,令人产生依恋的情感.(1)因此,对于改革开放后初离祖国大陆、进入西方社会的新移民作家而言,对中国的“熟悉感”是其在文学实践中重视中国叙事的主要原因:哈金、严歌苓等新移民作家笔下的“中国”文学叙事中的“中国”,是对真实中国的拟像,是“再现的空间”.(2)与新移民作家不尽相同,对于汤亭亭、谭恩美等美籍华裔作家而言,“中国”已经是遥远的国度,可能只存在于传说与家族的口述历史中,他们在文学作品中依靠中国各地方言、中国民间信仰等中国文化元素,确
期刊
借力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新媒体迅速崛起,并在网络影视评论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作为一种极具社会参与度与个性化的影视评论方式,网络影视评论备受瞩目,并不断得以发展与完善,为影视评论及影视行业本身的发展提供了进步的依据与空间.鉴于此,基于新媒体视角对网络影视评论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思考显得极为必要.
期刊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包括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方面.它产生之初,总是不完善和弱小的,经历漫长的发生和发展阶段渐渐成熟起来.在此过程中,外因是人们主观的需求起决定性作用,满足社会发展、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内因往往是事物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变更交替而呈现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时机成熟自然破土而出.一种艺术种类或艺术风格的产生,往往经过几年甚至需要上千年的孕育才能成形.元朱文印的形成即是如此,从秦汉印章开始到元代赵孟頫“始创”元朱文印,可以说历经千年才破茧化蝶,美丽而惊艳.随后
期刊
根据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资本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三类,特定场域中的不同行动者(个体或群体),因拥有资本的总量、结构的不同及接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而占据不同的社会位置,隶属不同的社会阶层,并在阶级习性、生活方式、美学趣味等层面表现出明显的分化与区隔.因而,趣味的生成,并非源于康德所谓的人类先验的普遍性原则,亦非自然的、天生的,而是场域、资本和习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将此理论应用于文艺批评场域的分析,便可发现:粉丝作为社会主流媒体报道中的异类与不正常群体,显然身处该场域的边缘位置,其在文艺作品的选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