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7-000-02
摘 要 课间操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中学生的健康水平,提升校园的整体精神风貌。论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学生对武术操的支持度、对学生身心的作用及取代广播体操的有利条件等几个方面分析论述其可行性。结果表明:中学生对课间操的积极性不高,对广播体操也有抵触,反而武术操却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支持。武术操使学生乐于健身,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更多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推广民族传统的武术文化。
关键词 武术操 广播体操 课间操 可行性
我国中学课间广播体操作为学生课间操的主要内容实施已有半个世纪,早已形成了惯例。广播体操虽然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身体姿态,缓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疲劳,调节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等,具有积极的作用。但通过多年实践表明,其内容与形式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弱点:如时间短,内容单一,不少学生抱怨动作呆板缺少动感,单调机械的方式,学生对其慢慢的失去了吸引力,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广播操似乎已成了我们手中的“鸡肋”。2010年9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编制并颁布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此套操运动量稍大于一般健身操,动作形态多样、妙趣横生,含有攻防的二重作用,其不仅具有与广播体操相同的健身价值,还具有防身自卫的实用价值。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武术操代替广播体操,可体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社会价值,这是对传统课间操的创新性改革,是一种新的尝试,丰富了学校课间操的内容。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弱则中国,中学生的体质下降已经不是一件单纯的小事了,而是关乎国家社稷、民族强弱的大事。
一、学生对武术操和广播体操二者的支持度
武术套路简化改革的武术操,具备实用,健身,美观等效果。表演与防身于一体的武术操超越了广播体操的功效,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并促进其身体健康。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得知,有35%的学生表示支持广播操,有65%的学生表示支持武术操。可见,学生对广播操已经失去了兴趣,随着时间的推延,这一矛盾可能会更加明显。广播体操是建立在西方竞技体育产物基础上的,其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性。武术操即有练意、练脑、练气、练身的优点,在校园课间操的吸引力和被喜爱程度已经远远的超越了课间广播体操。
二、武术操能改善中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健身的积极性
由于升学竞争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初中毕业要上重点高中;高考要上名牌大学。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的各种机能每天都发生不同的变化。身体的变化可以受到人为、或者自然界的影响。学生长时间坐在教室内,如不适当的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舒展筋骨。会造成血液流通缓慢、骨骼变形。资料表明,由于中学生在校期间较少时间参与体育运动,致使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在持续下降。如:速度、力量等素质下降,肺活量减少,肥胖学生增加,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等现象非常严峻。中学“武术操”在改善身体素质方面具有优势。“武术操”主要强调意识引导动作,要放松全身的肌肉,要静下心来,把意识全部集中到武术操的每节每拍当中去,气沉丹田、意动身随,以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具体表现在其动作规范,连贯均匀、体态圆活、扭转自然、手脚协调、快慢恰当等特点,注重学生的身体姿态。武术操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身体各部位活动为主,身体活动的幅度相对比较大,运动量逐渐提高。它的创编,遵循了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三、武术操对中学生心理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可提升学生自信心
中学生肩负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他们的身心是否健康,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其心理健康,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人才。中学生在心理上方面主要表现在,感知能力充分发展,注意力不够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可塑性。武术操的编排应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取。武术操的锻炼不仅能够调节人体紧张,使疲劳的身心得到缓解,有助于安眠及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价值观。
四、武术操取代广播体操的有利条件
武术操作为一种新的锻炼手段,更优秀,更健康,更具文化性,更具民族传承性,一定有广阔的前景,它将会给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带来新的生机,使我国的中小学生在德、智、体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发展。中国武术对练习场地、服装、音效等物质条件的要求远远低于其他体育项目,学生们可以不受约束的进行训练,有利于武术操的推广。武术操难易可控,设置几个简单不会造成伤害的双人对练动作,使其观赏性和实用性大大增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编排方面:可创编动作组合,一个组合有几个动作组成,形成武术片段。一个整体套路很长,将其简易化,形成武术片段并且每一个片段融入起势收势动作和攻防招式。可运用口号或者给每个攻防动作起一个形象明了的名字,在整齐的队列队形中,一声口令对应一个动作,使武术操练习队伍动作整齐有气势。课间武术操,可以调解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过度疲劳,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武术操在音乐的配合下,旋律优美、节奏清晰、动感强,陶醉学生的情操。
五、武术操的推广
武术操的推广要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第一,校领导以及各级有关决策层,从思想到行动真正把武术工作重视起来,认真学习《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精神。第二,程设置方面,要适当增加武术课时,利用每天的课间时间,将武术纳入课间活动的教育体系,组织专业体育教师进行讲授与指导,并将“武德”思想和武术礼仪融入教学,逐渐将武术意识渗透到学生们的心目中。第三,教材改革方面,应本着“减少套路,增加攻防”的原则,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武术教材体系。第四,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方面,学校应两手抓,一手抓高素质武术人才的培训,一手抓现有师资队伍武术素质的发展,通过师资培训提高武术课教师必备素质,并建立考核和表彰奖励机制。第五,提高学生习武兴趣方面,要完善教材、场地器材设施来提高学生的习武兴趣,要以武术精神激发学生的习武兴趣。另外,学校运动会融入武术操创编比赛。举行各种基于武术操的创编动作比赛,充分发挥师生的想象力,让比赛变得各不相同,走趣味化的道路,更有亲和力。最后,武术操的创编中,将武术操的动作名称和动作过程与历史和民族英雄故事结合起来,借此故事,通过武术操的教学向学生讲解武术历史和民族英雄事迹,从而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通过分析,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武术操作为课间活动主要内容是可行的,开展武术操活动,可促进中学生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校的课间武术操推广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缪柯.刍议高效武术套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搏击·武术科学.2007.4(12):64-65.
[2] 陈龙,刘秀平.对高校体育课武术教学现状及改革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2):90-91.
[3] 王国志,邱丕相.中国武术越武越寂寞的症结及发展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报.2010.44(4):91-95.
[4] 蒙华,黄鹤,覃明路.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武术开展状况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2009.30(3):64-68.
[5] 辜伟,王亚慧.峨眉山市各中小学峨眉武术操推广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0(10):67-68.
[6] 谭晶,王维,徐辉丽,苏升平.论中华武术操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0.7(11):52-53.
[7] 万瑜.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10(1):105-106.
[8] 沈云峰.对长春市中小学武术教育现状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1):248-249.
[9] 张学文,杨波,许思毛.中小学武术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6(1):64-67.
[10] 孙静.小学武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调查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9.6(8):67-71.
摘 要 课间操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中学生的健康水平,提升校园的整体精神风貌。论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学生对武术操的支持度、对学生身心的作用及取代广播体操的有利条件等几个方面分析论述其可行性。结果表明:中学生对课间操的积极性不高,对广播体操也有抵触,反而武术操却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支持。武术操使学生乐于健身,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更多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推广民族传统的武术文化。
关键词 武术操 广播体操 课间操 可行性
我国中学课间广播体操作为学生课间操的主要内容实施已有半个世纪,早已形成了惯例。广播体操虽然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身体姿态,缓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疲劳,调节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等,具有积极的作用。但通过多年实践表明,其内容与形式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弱点:如时间短,内容单一,不少学生抱怨动作呆板缺少动感,单调机械的方式,学生对其慢慢的失去了吸引力,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广播操似乎已成了我们手中的“鸡肋”。2010年9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编制并颁布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此套操运动量稍大于一般健身操,动作形态多样、妙趣横生,含有攻防的二重作用,其不仅具有与广播体操相同的健身价值,还具有防身自卫的实用价值。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武术操代替广播体操,可体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社会价值,这是对传统课间操的创新性改革,是一种新的尝试,丰富了学校课间操的内容。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弱则中国,中学生的体质下降已经不是一件单纯的小事了,而是关乎国家社稷、民族强弱的大事。
一、学生对武术操和广播体操二者的支持度
武术套路简化改革的武术操,具备实用,健身,美观等效果。表演与防身于一体的武术操超越了广播体操的功效,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并促进其身体健康。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得知,有35%的学生表示支持广播操,有65%的学生表示支持武术操。可见,学生对广播操已经失去了兴趣,随着时间的推延,这一矛盾可能会更加明显。广播体操是建立在西方竞技体育产物基础上的,其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性。武术操即有练意、练脑、练气、练身的优点,在校园课间操的吸引力和被喜爱程度已经远远的超越了课间广播体操。
二、武术操能改善中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健身的积极性
由于升学竞争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初中毕业要上重点高中;高考要上名牌大学。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的各种机能每天都发生不同的变化。身体的变化可以受到人为、或者自然界的影响。学生长时间坐在教室内,如不适当的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舒展筋骨。会造成血液流通缓慢、骨骼变形。资料表明,由于中学生在校期间较少时间参与体育运动,致使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在持续下降。如:速度、力量等素质下降,肺活量减少,肥胖学生增加,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等现象非常严峻。中学“武术操”在改善身体素质方面具有优势。“武术操”主要强调意识引导动作,要放松全身的肌肉,要静下心来,把意识全部集中到武术操的每节每拍当中去,气沉丹田、意动身随,以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具体表现在其动作规范,连贯均匀、体态圆活、扭转自然、手脚协调、快慢恰当等特点,注重学生的身体姿态。武术操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身体各部位活动为主,身体活动的幅度相对比较大,运动量逐渐提高。它的创编,遵循了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三、武术操对中学生心理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可提升学生自信心
中学生肩负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他们的身心是否健康,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其心理健康,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人才。中学生在心理上方面主要表现在,感知能力充分发展,注意力不够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可塑性。武术操的编排应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取。武术操的锻炼不仅能够调节人体紧张,使疲劳的身心得到缓解,有助于安眠及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价值观。
四、武术操取代广播体操的有利条件
武术操作为一种新的锻炼手段,更优秀,更健康,更具文化性,更具民族传承性,一定有广阔的前景,它将会给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带来新的生机,使我国的中小学生在德、智、体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发展。中国武术对练习场地、服装、音效等物质条件的要求远远低于其他体育项目,学生们可以不受约束的进行训练,有利于武术操的推广。武术操难易可控,设置几个简单不会造成伤害的双人对练动作,使其观赏性和实用性大大增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编排方面:可创编动作组合,一个组合有几个动作组成,形成武术片段。一个整体套路很长,将其简易化,形成武术片段并且每一个片段融入起势收势动作和攻防招式。可运用口号或者给每个攻防动作起一个形象明了的名字,在整齐的队列队形中,一声口令对应一个动作,使武术操练习队伍动作整齐有气势。课间武术操,可以调解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过度疲劳,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武术操在音乐的配合下,旋律优美、节奏清晰、动感强,陶醉学生的情操。
五、武术操的推广
武术操的推广要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第一,校领导以及各级有关决策层,从思想到行动真正把武术工作重视起来,认真学习《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精神。第二,程设置方面,要适当增加武术课时,利用每天的课间时间,将武术纳入课间活动的教育体系,组织专业体育教师进行讲授与指导,并将“武德”思想和武术礼仪融入教学,逐渐将武术意识渗透到学生们的心目中。第三,教材改革方面,应本着“减少套路,增加攻防”的原则,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武术教材体系。第四,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方面,学校应两手抓,一手抓高素质武术人才的培训,一手抓现有师资队伍武术素质的发展,通过师资培训提高武术课教师必备素质,并建立考核和表彰奖励机制。第五,提高学生习武兴趣方面,要完善教材、场地器材设施来提高学生的习武兴趣,要以武术精神激发学生的习武兴趣。另外,学校运动会融入武术操创编比赛。举行各种基于武术操的创编动作比赛,充分发挥师生的想象力,让比赛变得各不相同,走趣味化的道路,更有亲和力。最后,武术操的创编中,将武术操的动作名称和动作过程与历史和民族英雄故事结合起来,借此故事,通过武术操的教学向学生讲解武术历史和民族英雄事迹,从而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通过分析,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武术操作为课间活动主要内容是可行的,开展武术操活动,可促进中学生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校的课间武术操推广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缪柯.刍议高效武术套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搏击·武术科学.2007.4(12):64-65.
[2] 陈龙,刘秀平.对高校体育课武术教学现状及改革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2):90-91.
[3] 王国志,邱丕相.中国武术越武越寂寞的症结及发展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报.2010.44(4):91-95.
[4] 蒙华,黄鹤,覃明路.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武术开展状况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2009.30(3):64-68.
[5] 辜伟,王亚慧.峨眉山市各中小学峨眉武术操推广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0(10):67-68.
[6] 谭晶,王维,徐辉丽,苏升平.论中华武术操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0.7(11):52-53.
[7] 万瑜.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10(1):105-106.
[8] 沈云峰.对长春市中小学武术教育现状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1):248-249.
[9] 张学文,杨波,许思毛.中小学武术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6(1):64-67.
[10] 孙静.小学武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调查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9.6(8):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