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未来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so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可不可以看见?未来可不可以改变?对于这两个问题,在这本《未来闪影》中都有着非常清晰的交代……
  
  现在,给你一个未来,一个既定的未来:或荣、或辱;或病,或死;或甜美,或伤离……你,会觉得怎样?
  或许,你也曾有过类似我的经历:年轻时我第一次离开农村,第一次住进大学那粉白墙壁的宿舍。第一个晚上,当我在双层床上躺下的那一瞬间,我猛然想起,眼前这一切正是我童年的一个梦境。我很清晰地确认,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梦见了这一幕:我待在一间粉白色墙壁的房间里,躺在一张双层床的上层。很奇怪的是,我也清楚地记得,之前我从未见过这粉白色的墙壁,也从不知道床还可以是双层的……
  是的,我们都曾在某个瞬间看见过自己的未来,只是当时没发觉而已。可我要说的是我们所有的人,在同一个瞬间,同时看到了未来的某一天。在这一天里,有人发现躺在自己身边的,并不是现在正爱着的那个人;有人发现自己并未成为梦想的作家,而只是默默在一家饭店洗着盘子;还有人发现自己竟然在这一天被谋杀了……让人奇怪吗?可怕不?然而更让人心神不宁的是,当我们从那一瞬间回过神来,回到了现实中,这时电话突然响起“你好,我就是那个未来躺在你身边的人……”,“你好,我在未来的报纸上读到你遇害的消息,你死于枪杀,胸前中了三颗子弹……”
  我要说的是,这时候你会怎么样?以上这一幕幕,便是小说《未来闪影》中的情节,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既娱乐又严肃的问题:如果你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你还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吗?你还会和她结婚吗?你还会继续写诗吗?或者,下一刻你就会去寻找那个在未来谋杀你的人。这些问题,其娱乐性,是显而易见的;而说其严肃,又未尝不是。它们至少帮助我们提出了两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
  未来可不可以看见?未来可不可以改变?
  对于这两个问题,在这本《未来闪影》中都有着非常清晰的交代:一次粒子对撞的物理实验,意外将全人类的意识送到若干年后。经历这一切之后,一个伤心欲绝的诗人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很多人看见他20年后在一家饭店里洗着盘子。而他现在却死了,他想用死改变未来。当然,这是小说的描述。在现实生活中,未来又如何被看见?未来又因何而改变?我想,這是每一个人的人生命题,也正是这部小说的价值所在。
  就我而言,在放下小说的几个小时内,我思绪万千,先后想起几个人来。我想起的第一个人,是孔子。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句子,我想起了其中的两句:“未知生,焉知死”,“逝者如斯夫”。在孔子看来,过去、未来都不是问题,而时间飞逝,一呼一吸都那么可贵。我想到的第二个人,是爱因斯坦。如果用他的“相对论”来诠释生命,把生命看做是无数个点的集合,没有哪一个点比另一个点更重要。所以,抓住每一个点,过好每一天,该是正道。我想到的第三个人,是马鹤凌。他让儿子马英九谨记:“一生理想,近期计划,今日功课。”在老马看来,未来是理想,今日是功课,相依相持,缺一不可。
  所以,我特别喜欢《未来闪影》的结局:48岁的科学家西奥,在结束又一次粒子对撞实验后走出实验室大门,天空中飘满的云彩让他感叹,“那些印着卡通颜色的衣服不在了,青春也是”,而追寻杀手改变未来所耗费的那些时光,也是“干瘪的,压缩的”,即便是获得的诺贝尔奖,“想起来也是一片模糊”……于是,他决定去找回那个他曾经深爱的人……
  他会美梦成真吗?他已经在路上了。时间知道一切答案。一个科学家,一个顶尖的科学家,穷其一生的努力,经过若干次的实验之后,也许只是懂得了:给你一个未来,只是让你明白,如何好好把握你的现在。
  
  《未来闪影》
  [加拿大]罗伯特·J·索耶 著
  肖一之 译
  漓江出版社 2012年1月版
  定价:28.00元
其他文献
当务之急,应该启动国家级经典保护工程,以立法立规的形式,保护经典的声誉不被玷污,经典的权利不被侵犯,经典的价值不被误读,经典的出版不被误导,维护经典的严肃性、合法性、系统性、权威性……    出版人大多有两种梦想:一是希望把传承下来的“老经典”延续下去(经典再版),一是期盼能亲自策划生产出这个时代的“新经典”(推出经典)。“老经典”和“新经典”在当下阅读选择中形成“既熟悉又陌生”的新一代经典,一代
期刊
经济者,经世济民也——大抵每一个选择经济学作为研究方向的人,都或多或少怀着这样的梦想,以为自己所学,能够有益于普天之下的百姓,通俗地说,就是能够让更多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当下真实的世界中,我们却看到了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经济危机因距离遥远而不被感知,但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危机却这样迫近,现在是危机后的第三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欧洲多国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
期刊
登临高山并留下诗文的人,古往今来不在少数,但似杜国玲先生那样专注于山文化——攀越一座座山,留下一篇篇文字的,当下几乎没有第二位。自1983年11月初登黄山,至近年以苏州为圆心,杜先生登临名山不下百座。  山是古代作品中的一个主要描写对象,古代登山作品以充满慨叹和感伤的见多。古人登高总是和怀古、和怅然联系在一起,大概是山顶所见是一片茫茫,这和作者迷茫时“回望”古代与“展望”未来时的茫茫心绪相似吧——
期刊
即便是已经做得很好的新华书店,如果依然固守传统的经营模式做守家护院式的管理,失去对新技术的敏感和快速跟进,也必将丧失融入市场蓝海的大好机遇。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在出版界更是风生水起。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数字音像、电子期刊、网络游戏、手机出版、数字印刷等词语几乎屏蔽了我们的阅读视线。  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产值达到799.4亿元,2010年超过了1000亿元。“十一五”时期,数
期刊
林贤治以心贴心、灵魂靠近灵魂的方式,娓娓道出那些诗人的前程往事,解析那些耳熟能详的诗歌经典,这也是本书能够让人读得下去,并读出一种文字之美和思想之力的缘由。    怎样将一本新诗史论著作写得好看,在这个思想淡出、学术凸显的年代,肯定是有难度的,甚至还会有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与尴尬。因为在当下,诗歌本身就是极其小众化的语言艺术,更别提诗歌研究著作了。曾经有个说法,现在的诗歌读者比诗人还少,而
期刊
《丛刊》之所以能够在学界获得广泛好评,是众多学者筚路蓝缕、历经半个世纪的潜心研究与努力的结果,凝结了几代学人与编辑的心血。这套丛书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发起者在选题开发方面所具有的前瞻性眼光,而这种眼光是以深厚的学术底蕴为基础的;另一方面说明一套经典典籍的成功,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与积累。    中华书局是国内古籍学术出版的重镇,“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点校本被公认为新中国最伟大的古籍整理工程。多
期刊
陈永东,上海戏剧学院新媒体传播与营销领域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新媒体传播与营销研究者,关注新媒体与创意经济。    基于中国微博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包括出版业在内的各行业纷纷掀起了微博使用高潮。为此,探讨微博营销的互动方法与技巧显得非常有必要。    近两三年,中国大陆的微博发展速度引人注目,仅新浪微博及腾讯微博的注册用户数就分别突破了2.5亿及3.1亿。同时,搜狐微博及网易微博等也紧追不舍。然而,
期刊
[摘要]语言是杂志与读者的主要沟通方式,语言运用是否适当,直接影响杂志的成败。语言运用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则:一是对什么人,说什么话。二是有话好好说。三是话里有“化”。  [关键词]语言 杂志 原则    用好語言与办好杂志有关系吗?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些问题或许尚未引起杂志界人士的注意。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要办好一本杂志,所涉及的方面有很多,例如社会环境因素、杂志定位、编辑素质等等。但就
期刊
一个新锐的出版人,必须将出版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相联系,才能有所作为。    主持人:大家好!回顾2011年度,文学、图书出版及销售领域可谓相当热闹。作家们结盟维权,诉讼道路却漫长无比;网络书店低价销售,实体书店愈加暗无天日;《百年孤独》多年前就读过,没想到却是盗版的;乔布斯死了,他的“传记”却火了,同时,对于出版类期刊而言,和出版实践一起走过,记录其一次次困局、彷徨乃至突围……“2011”给
期刊
最为核心的是考虑读者分层,差别定位。一部经典作品,是面向中低高端读者,还是依据年龄层次来阅读的接受水平划分;是注重实用价值,还是审美价值,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当下经典图书种类繁多,其中莫过于鲁迅的作品了。鲁迅全集、选集,杂文、诗歌、散文、译文等各类版本,还有各杂文集单行本不计其数。国内无论大小出版社都出过,有的出版社还有多个版本,累计发行量以千万计。其中的小说集,也是不下几十种版本。今天笔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