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提升数学史素养的意义与路径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xin_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算法、算理是运算能力的两翼,基本口算则是运算能力的底部。地基不稳,高楼不固!我们希望学生的基本口算能达到模块化,准确无误。但学习中,基本口算错误时不时冒出来,我们视之为“低级”错误。“低级”计算错误是学生、教师、家长心中无奈的“痛”。  一、口算调查  (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但不是课程的全部。可见,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的。然而,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教材。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到底应该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呢?笔者试以特级教师徐长青执教的人教版三下“重叠”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感悟。  一、 挖掘训练空白,及时补白教材  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也考虑了地域、学科、时间等
【摘要】全龄观是一种以代际间共同分享、共同探索、共同生活、共同反思、共同成长为特征的理念。本研究以全龄动画电影《驯龙高手1》为例,对当下学前教育中的亲子“陪伴式奉献式”的家庭教育以及师幼“教导式引导式”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反思,倡导运用具有“全龄适宜性”的教育材料及教育方法,促进代际间的平等协同式成长,进而探索一种全龄取向的泛学前儿童教育课程与教学及教育目标。  【关键词】全龄;学前儿童;幼儿教育;
【摘 要】复习课不应只是对冷饭的爆炒,以“多边形的面积复习”一课为例,可形成以下四条复习策略:注重激活,在数学情境中重温“知识点”;注重梳理,在自主探究中完善“知识链”;注重提升,在对比反思中构建“知识网”;注重应用,在解决问题中感悟“知识价值”。由点及链成网,力图建构知识网络,深层挖掘思维能力,有效提升课堂复习效果。  【关键词】复习课;策略  一、缘起  近期,笔者接到了上一节“多边形的面积复
【摘要】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是影响婴幼儿早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梳理上海市、南京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入职标准以及两地基于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提出开展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应当重视加速职业规范化,促进培养培训体系化,促成从业人员队伍规模化。  【关键词】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培养培训体系;0~3岁婴幼儿  【中图分类
【摘 要】要解决学习有没有“真”发生,学生有没有进行深度学习这些问题,就需要收集学生“学会”和“明白”的证据。学习历程案中的学习评价指向学习目标,融于教—学的过程之中,其作用是:在诊断学习结果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调控教与学的行为,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让学生的学习走向“真”“实”。  【关键词】学历案;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过程  数学学习评价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有关学生在学习
研究学生并不是新概念,因为任何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都需要基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对学生的了解。如果我们把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比作圆规的两足,那么钻研教材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各阶段共同的追求,并有专业的教育团队(教研员)深度介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当圆规的一端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对学生的研究仍未成为多数教师的自觉行为。笔者曾对浙江省省级小学数学获奖论文进行了研究主题的归类分析,发现教师的研究主题67%
【摘 要】事物往往处在复杂的统一整体里,在整体的关系网络中理解才会更加清晰透彻。通过对一年级学生减法意义的概念理解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学生对减法意义的建构、对减法模型的理解程度等,提出在减法意义的教学中,要整体构建减法的三种模型,通过多元表征促进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关键词】减法;表征;整体构建  在“减法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把重点放在计算或解决具体问题上,较少关注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数学上常指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的思考。当一个人的思维向一个方向进行,或者形成一个固定的顺向模式时,要转变思维的方向就需要通过相应的学习活动来实现。  一、活动的构想与设计  低年级学生需要借助具体、有趣的数学活动来学习逆向思维。以下结合学生爱玩的天性和实际教学需要,设计了 “玩弹珠”一课的教学。  (一)动手动
预设是指教师对即将展开的教学过程的系统化、理性化的设计和计划,是教师围绕教学主题目标,在系统钻研教材内容和研究学生认知状况及对相关教学行为结果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的规划和设想,其前提条件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目的是为学生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究构建认知提供教学情境。生成指教学随着教学情境变化而创生,这种创生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创生,有基于预设、非预设两个亚类。笔者以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