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大红袍》一叶带三业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m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台旋转13次尽展武夷山夜色之美
  
  作为《印象大红袍》的执行导演,王潮歌在世人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激情: “为武夷山打广告,为大红袍打广告,我无上光荣。”
  于是·印象大红袍剧场被设计建设成了全世界最大的茶馆。这个茶馆建在武夷茶博园西南侧、崇阳溪东侧河岸。以全球首个360度全旋转看台为中心。茶馆的外景舞台分成仿古民居表演区、高地表演区和沙洲地表演区,四面相连,视觉半径超过两公里,绵延出万米长卷的壮阔景象。置身其中,不仅能将武夷山最著名的大王峰、玉女峰尽收眼底,还能体会九曲溪溯流而下、直通天道、如入苍际的感觉,更有穿着民俗服饰的侍女递上一杯中国“茶王”大红袍,让观者一品芳茗。
  演出现场,以仿古民居表演区内印象大红袍茶楼里可爱的胖老板与朋友们聊天开场。说话间,360度全旋转看台开始转动,通过不同表演区依次表演,观众被带入了唐代卢仝品茗著诗的画面中。
  茶仙卢仝曾在他的《七碗茶诗》中写下“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的句子,茶楼上悬挂有“七饮大红袍”的匾额即源自此诗。
  演员化身为卢仝的模样,且歌且舞,吟诵着“一年之间一壶茶”“你我杯中行”的诗句;之后的歌舞表演。也根据卢仝的七次泡饮依次分为七幕。从盛唐笙歌到竹林群舞,从“实景电影”讲述玉女峰、大王峰以及大红袍的神话传说到红衣少女竹筏漫游,再到炒茶表演,每一幕的转化都以“诗人”对茶的歌颂过渡。观众将随着看台多达13次的旋转欣赏到张艺谋团队倾力打造的夜色武夷山。在这幅美丽的山水画之间,人在景中、景随人动。
  《印象大红袍》作为“印象铁三角”出品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自然深深打上了张艺谋的印记。整场演出70分钟,张艺谋团队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样的“团体操”表演来集中展现了武夷山茶文化的精彩。
  在节目高潮阶段的炒茶表演一幕,160名女演员在高地表演区依次排开。他们化身为采茶归来的女子。相聚一台,翻转手中的簸箕、舞动绿色的叶片,在震天的音乐中,用舞蹈的肢体语言展现了岩茶的制作工艺,伴以绚丽的灯光、优美的音乐,令人仿佛置身茶叶丰收的景象之中。而在沙洲表演区上的竹林歌舞,几十位身着绿衣的少年。每人擎起一根重达20多斤的竹杖,随着他们的舞步。一座流淌的竹林浮出水面,阵阵鼓声中有人在林间肆意地飞翔。有那么一瞬,真的很想冲上前去,置身其间,成为他们中快乐疯狂的一员,随着歌舞的节奏,放歌天地,望眼星辰。去探知茶之道、人生之道。
  除了首次采用360度全旋转式看台,《印象大红袍》还发明了一项叫实景电影的演出形式。15块电影银幕有层次地安放于崇阳溪畔。在观众可接受的视觉宽度内,以真实的山水景观作为放映空间,15块银幕联动放映,跌宕有致地演绎着在武夷山流传了几百年的大王和玉女的动人爱情故事。“那是谁的爱情等了500年?又是谁的思念栖息在山底?”当观者还沉迷在如梦似幻的景象中时,“海枯了,再挖一个海,石烂了,重塑一座山”的誓言通过演员的诵读声声入耳。同样在这个名为“神话传说”的篇章里,导演还用实景电影的方式讲述了“大红袍”的神话故事。传统中国人。人生有两大幸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武夷山的大红袍更是因“金榜题名”而流传千古。说是古时候有个秀才赶考,病卧武夷山寺,僧人以此茶进之。秀才病好,金榜高中,取自己身上的大红袍披在茶树身上。以谢再造之恩。如今,每逢春天到来之际。武夷山人便将大红袍披于古茶树之上,然后祈求:茶发芽!茶发芽!古茶数就此发出了新芽,生活就此被点石成金。
  演出的最后,看台转回至印象大红袍茶楼里,茶楼老板问观众;“你们放下了吗?放下朝九晚五的生活。放下怀才不遇的感慨,放下人情世故的繁杂。”观者不禁作答:“放下了!好好地喝上一杯茶,静静地品味一杯茶,回味到的,是生活的味道。”
  
  双世遗身份+武夷山人诚意
  激发印象团体创作热情
  
  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风景区头顶的名衔有许多,但是多年以来。来武夷山的旅游者难以摆脱“白天看山水,晚上睡大觉”的宿命。
  武夷山人说,这要变变了。要让来这玩的人晚上也有事情做。作为武夷山的市长,胡书仁与他的同仁们经过讨论,决定找—个世界级的艺术团体打造一档晚间节目。通过展现武夷山夜色之美。让武夷山的旅游业再上—个台阶。
  就这样,胡书仁去找了张艺谋。20D7年初, “印象铁三角”的王潮歌和樊跃终于踏上了武夷山之行。刚走到九曲溪畔,樊跃的一句“我来晚了”便让搭档明白了他的心意。此后。武夷山人更用自己的热情和诚意打动了“印象铁三角”。“胡市长两次三番地找我们。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地方官员,像他这样,一说到武夷山,一说到自己家乡的茶叶,就这么兴奋,唾沫星子横飞。”
  2008年初,双方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而后的日子,为让《印象大红袍》成功出炉,王潮歌和樊跃便把家搬到了武夷山。“我现在都说去北京,回武夷山了。天天干通宵,愣是把团里这些什么都不懂的大孩子,训练出了模样。”正是有了王潮歌、樊跃这样的好帮手,张艺谋的许多艺术设想得以实现。世界首个360度全旋转式看台,全球第一座“山水环景剧场”,“在《印象大红袍》里。我们一下子玩了两个新创意。”樊跃得意地说。
  
  95%武夷山“土著”来表演
  将带来数以千计就业岗位
  
  19岁的小魏2008年从武夷山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家人很不放心他成天在外边跟朋友瞎玩。在看到印象大红袍艺术团招聘学员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给小魏报了名。从此之后,小魏便走上了“印象大红袍”之路。“我以前哪会这些东西啊。都是进团以后老师教的。”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小魏跻身拥有270名演员的印象大红袍艺术团。据艺术团吴美求团长介绍,团里的演员95%都是武夷山当地人,还有一些是南平地区其它县市的,少数几个是江西人,“当时我们搞的是公开招聘,符合条件的我们都让加入了。后来的训练过程,陆续有一些人被淘汰,一些新学员补充进来。”虽然现在团里给的生活费不多,但小魏相信正式演出之后。收入肯定会好起来的。
  除了给这270名学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印象大红袍》的出炉,会创造数以千计的就业机会。“演出正式开始以后,不但这个《印象大红袍》剧场需要售票员、服务员、店铺经营者,剧场外还要不是有开的士的、开旅馆的、卖茶叶蛋的。”
  
  预计票房年收入超1.5亿或促进当地GDP增长5%
  
  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共同组成的“印象铁三角”继2004年创作出中国首个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后,陆续推出了《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和《印象海南岛》。当“印象系”发展到了第5部作品《印象大红袍》时,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印象铁三角’首次以持股人的身份出现在印象作品中。这充分激励了我们创作的热情。”王潮歌的说法得到了武夷山市长胡书仁的证实,“为了运作《印象大红袍》这个项目。由南平国投、武夷山市以及‘印象铁三角’三方出资成立了印象大红袍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至今为止。我们为了这个项且已经投入了1.5个亿。”
  对于《印象大红袍》的未来。王潮歌自信满满,“作品好,自有口碑,自会有人看。我就是要让大家喝我这碗茶,喝山,喝水。喝这《印象大红袍》。”据悉。3月2日公演之后,《印象大红袍》将每天演出一场,时间定在晚8时至9点10分;1988个座位被划分成3个区域,票价分别是218元、298元和588元。“如果碰到旅游高峰时期,我们会根据观众需要加演。这样测算一下,只要达到七成的上座率,演出一年后我们就可以收回1.5亿的投资成本。”
  而在胡书仁的预想里,《印象大红袍》将是“一叶带三业”。将同时促进当地文化产业、旅游业和茶产业的发展。“我们已经成功注册了印象大红袍商标,茶叶也将作为张艺谋团队的首个非文化类产品进入市场。”胡书仁同时希望,通过3-5年的运作,把印象大红袍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培育上市,从而进一步开发武夷山的朱子文化、悬棺文化等。“根据我们的测算,《印象大红袍》将为我们带来2.5亿的年收入。拉动5个点的GDP增长。”胡书仁说。
其他文献
福建华安,宋卿小村,盛产茗茶。看园园町町,梯层叠上,雾里藏画。化石黄土,营养地凝,根吸精华壮叶芽。睿轩茶,杯杯透兰香,神怡倍佳。察考兰香渊源。张氏先祖宋朝茶卿。望高山云处,旧町依存;茶馆遗址,余韵犹香。日改月移,先祖去久,老枞新苗茶道兴。今昔比,更盼有明朝,复销东京。  ————通记《沁园春·睿轩茶》    走进茶乡华安,品韵佳香源名茶,感受睿轩茶文化,置身千年古茶都,仿佛回到茶馆林林总总的宋朝年
期刊
有几天没有喝到茶,在这样的夜晚,没有牵绊,就一人拿出还剩下不多的这款古树生普,想着细细体会一下。  茶并没有存放太久的时间,已经转为黑褐色,这是2004年的茶,生普茶砖,压制得不算紧实,为易武一家小厂所制,是易武高山村寨以上千年老树压的一口料。看到茶的条索,就让人喜欢。条索细长,似舞蹈的仙子。细闻干茶,清香幽细。从茶的干香,就能识别与这泡茶的缘分。  轻揭紫砂壶盖,发出的撞击的声音使人陶醉,这是温
期刊
七月暑日,于贵阳熙苑茶馆,我们得识韩国《莲花》的表演,在炎热的夏日给人带来丝丝清凉。其表演美轮美奂,精致动人,而内蕴的深厚文化又令人叹服,遂赏析如下。  《莲花》茶席的布置清心、赏目,浅绿色调,配以白瓷、白莲、绿荷。由白衣、白裙、白发的千善慧老师主泡,茶艺师身着白色短衣,荷绿曳地长裙,由千善慧老师带领,徐徐地、静谧无声中。似凌波仙子,分宾主跽坐茶席两边。茶席正中有野花数枝、烛火一支,茶艺师所用的茶
期刊
仲春4月,我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坦洋村。汽车在进村路口立有的两块古朴的大石墩前停下。一块是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的茶叶鉴赏家骆少君题写的“工夫红茶甲天下”:另一块是被誉为福建茶界泰斗的张天福题写的“坦洋工夫发祥地”。一个只有2000多人口的闽东偏远的小山村之所以名声在外,得益于坦洋工夫;坦洋工夫之所以为人津津乐道,归功于荣获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也许是先入为主、境由心造的缘故,当置身在
期刊
9月28日,由福建元泰茶业有限公司和《福州晚报》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元泰杯”红茶世界征文比赛在福州圆满落幕。本次大赛自4月侣日开赛以来至9月18日,历时5个月,累计入围作品达380篇,网络投票近10万,文章网络总点击率近350万次,创下了历届红茶世界征文比赛的新高。  9月20日下午,大赛组委会成员和评委们在元泰红茶屋福州五一路总店进行最后一轮的评选。本届征文比赛征集到的作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达到了
期刊
“皎皎秋空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这是唐朝诗人徐凝的一首诗。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马上就要来临了,当我们尽情期待着碧空如洗、圆月如盘的美好夜色之时,如果来几碟美食、品一壶清茶,将会是何等惬意呢?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常有清茶相伴。试想一下,皓月当空之时与家人朋友一同品一口温热的香茶,氤氲袅袅,何其快哉!这个中秋,让我们一同找“茶”去。    茶香四溢度中秋    中秋
期刊
从前的我们太年轻,乡愁是书上的课文,体会不到那首诗背后的忧愁;长大的我们,因为学习、工作离开家乡,知道乡愁的滋味,写诗的诗人如今却已离开。余光中的《乡愁》拨动了无数海外游子的心弦,他的乡愁不仅仅在小小的船票里,还浓于茶的馨香中。  2017年12月14日,台湾著名诗人、 《乡愁》作者余光中病逝,享年90岁。想起苏轼的一句诗:“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
期刊
喝茶普及化包括国内的普及与国际的普及。中国是全世界喝茶普及度较佳的几个国家之一,但是我们身边的人,不喝茶者还是比比皆是。除了亚洲之外的世界其它地区,喝茶的人就更寥寥无几了。所以我们现在说的“普及”问题并没有地域之分。  一位对茶不甚了解的人,太多的茶名对他并没有帮助,反而增加他的困扰,甚至于认为喝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退避三舍。我们经常试问喝茶、买茶的人,他们也都只是懂得龙井而不知什么是太平猴魁,喝
期刊
湖州妙西古誉“佛国”,相传,境内饮马池山与茶圣陆羽亦有渊源。明代凌漾初《游杼山赋》云:“挹饮马之曲涧……陆生煮茗而葡萄泉出。”据说葡萄泉就是现在的珍珠潭。  饮马池山雄踞妙西东南,状若元宝,东、西高峻;两山相连处,中间隆起一峰,山巅有饮马禅寺、康王泉。此山似通仙灵,常现云蒸霞蔚之幻景,故美名曰“饮马流云”。  雨后初晴,谢却荼蘼。就近汲来山泉水,品著于北麓茶屋。以往客居海上,吃茶也算讲究,好水、好
期刊
曾经有这样一些平凡的茶人,身处乱世,却心怀忧国,默默地做着最平凡的事,用自己的生命之笔,挥毫了一首恢宏壮阔的中国茶业现代史诗。时光如流水般易逝,有些人和事也很容易被人淡忘。但是,他们,一个个时代的先驱者,却未曾走出人们的记忆,始终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心里。他们就是吴觉农、王泽农、陈椽、庄晚芳、胡浩川、方翰周、冯绍裘、李联标、蒋芸生,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中列出的“20世纪十大茶人”中已故的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