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00后”逐渐跨入大学校园,他们将成为未来十几年大学校园里的主角,也将成为今后高校思政工作的主体对象。随着第四次信息革命的爆发,针对大数据时代下“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打通并用好同群众信息交流的新渠道。本文通过分析“0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探索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为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阵地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00”后大学生,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
“00后”是真正成长在网络中的“新一代”,他们习惯于在网络中获取和表达信息,拥有强大的新媒体运用能力[1]。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传播的大众化、媒体化、数字化趋势更加显现,大数据应运而生。高校思政工作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如今,面对“00后”这群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原住民”, 思想政治工作更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立足大数据,通过数据的收集、建立和分析,实时跟踪“0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有针对性地创新思政工作方法势在必行。
由于国内研究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机制设计、评估反馈等方面研究有待深入,且国外研究缺乏集中性、系统性和针对性,难以被国内直接借鉴。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基于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索“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00”后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特点
“00后”成长在信息爆炸时代,依靠着云计算、物联网等功能,大数据时代下的青年人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即可获得最新、最适合自己的资讯用运用于衣食住行中。互联网社交成为他们的重要社交方式,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由书本学习、课堂教学等传统方式,向线上教学、线上文字阅读、碎片化学习等方向转型。此类大学生具有自身气质和特点,他们追求个性化的价值,适应自主学习的方式,身边充斥网络化的娱乐生活,同时他们具有理性的处事态度和务实的人生理想[2]。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应对“网络原住民”的思想变化,高校纷纷投其所好,引进各种新媒体技术[3]。大学生喜欢玩什么,高校就引进什么。同时,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在转变,辅助媒体从传统的手写板书、PPT,转为现在的MOOC、雨课堂、蓝墨云等。但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却并不一定是好事,面对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学生不知作何选择,索性可能一个都不用。此外,广泛运用新媒体也导致大量“手机党”“低头族”的出现,往往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
首先,大数据时代的网络环境复杂,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跨越国家边界、地域限制和文化差别,催生并形成了一个将世界各国和地区日趋紧密联系起来的人造空间。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真伪难辨、低俗色情的信息,这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信息借由网络快速地传播,使得网络风气难以肃清[4]。因此,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由于大数据具有关联性,采集数据信息时会连同其他大量相关的信息一起收进数据库,数据的使用范围和去向并不能精准预测或者控制,不可避免会出现侵犯大学生隐私权的情况。最后,大数据库的开放性使大学生信息泄露,可能会被一些不法网络分子利用,损害大学生的利益。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机遇
(一)为大学生行为分析提供技术保障
大数据为大学生行为分析提供了技术保障。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分析可以掌握学生动态,更好地制定精细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运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方法,促进智能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可实现对研究对象的全样本、全过程的科学把握。根据学生网络舆论等大数据分析,能够及时了解和把握当前学生关注的国内国际社会热点,拉出思想困惑和舆论舆情“清单”。大数据新方法的出现,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认识和分析工具,从而能够精准把握学生个体、特殊区域聚类群体或大规模群体思想行为的新规律和新动向,使得“00后”大学生行为数据的采集和研究变为可能。
(二)推动思政工作的变革与创新
当前,大数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推动着各行各业发生深刻变革。大数据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上的新变革。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依靠经验性判断进行学生管理服务和思想教育工作,缺乏全面性、动态性和前瞻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技术的日趋交叉发展、跨界融合,出现了新计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即以学生的网络思想行为数据为研究对象的大数据分析方法,专注于挖掘和分析真实、准确、动态的海量大数据,把握学生在网络空间的新需求和新特征,探究各种因素之间相关性的新认识和新规律,以制定精准性、个性化的教育对策。
三、基于大数据时代“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探究
(一)建立学生数据库、搭建数据处理系统
通过实时收集、处理和分析学生日常生活留下的信息痕迹,掌握学生面临的最新生活问题和思想波动,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数据变化实施精准追踪和分析研判,实时反馈给教育工作者,以便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和时效性。
(二)形成各部门之间大数据系统的协同架构
搭建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资源匯聚,促进各种数据信息和资源的整合,打破信息壁垒,避免部门之间重复和烦琐的工作流程,加快资源整合,实现思政工作不同层级和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协同性。
(三)提升辅导员运用大数据融合思政教育的能力
大数据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面临技术壁垒,要求思政工作者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运用大数据的能力。通过参加会议、座谈和培训学习先进教学经验,转变工作模式和惯性思维,实现从理论到方法、从方法到实践的根本变革。
(四)大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和系统维护
立实时监测系统,链接执法部门,使数据的使用范围和去向得到精准预测或者控制,避免出现由于大数据库的开放性导致大学生信息泄露的现象,防止大数据被网络不法分子利用,从而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定期进行系统维护,保证收集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始终保持大数据库的可参考性。
参考文献
[1] 赵会利.“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1) :37-38.
[2] 马川.“00 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基于近两万名2018级大一学生的数据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9(3):97-101.
[3] 李加美.基于“00 后”大学生特点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探析[J].作家天地,2019,000(024):154-154,156.
[4]叶小青,汪政红,吴浩.大数据统计方法综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151-156.
[5] 朱春花.“00 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9,397(11):112-114.
关键词:“00”后大学生,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
“00后”是真正成长在网络中的“新一代”,他们习惯于在网络中获取和表达信息,拥有强大的新媒体运用能力[1]。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传播的大众化、媒体化、数字化趋势更加显现,大数据应运而生。高校思政工作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如今,面对“00后”这群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原住民”, 思想政治工作更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立足大数据,通过数据的收集、建立和分析,实时跟踪“0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有针对性地创新思政工作方法势在必行。
由于国内研究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机制设计、评估反馈等方面研究有待深入,且国外研究缺乏集中性、系统性和针对性,难以被国内直接借鉴。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基于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索“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00”后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特点
“00后”成长在信息爆炸时代,依靠着云计算、物联网等功能,大数据时代下的青年人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即可获得最新、最适合自己的资讯用运用于衣食住行中。互联网社交成为他们的重要社交方式,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由书本学习、课堂教学等传统方式,向线上教学、线上文字阅读、碎片化学习等方向转型。此类大学生具有自身气质和特点,他们追求个性化的价值,适应自主学习的方式,身边充斥网络化的娱乐生活,同时他们具有理性的处事态度和务实的人生理想[2]。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应对“网络原住民”的思想变化,高校纷纷投其所好,引进各种新媒体技术[3]。大学生喜欢玩什么,高校就引进什么。同时,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在转变,辅助媒体从传统的手写板书、PPT,转为现在的MOOC、雨课堂、蓝墨云等。但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却并不一定是好事,面对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学生不知作何选择,索性可能一个都不用。此外,广泛运用新媒体也导致大量“手机党”“低头族”的出现,往往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
首先,大数据时代的网络环境复杂,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跨越国家边界、地域限制和文化差别,催生并形成了一个将世界各国和地区日趋紧密联系起来的人造空间。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真伪难辨、低俗色情的信息,这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信息借由网络快速地传播,使得网络风气难以肃清[4]。因此,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由于大数据具有关联性,采集数据信息时会连同其他大量相关的信息一起收进数据库,数据的使用范围和去向并不能精准预测或者控制,不可避免会出现侵犯大学生隐私权的情况。最后,大数据库的开放性使大学生信息泄露,可能会被一些不法网络分子利用,损害大学生的利益。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机遇
(一)为大学生行为分析提供技术保障
大数据为大学生行为分析提供了技术保障。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分析可以掌握学生动态,更好地制定精细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运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方法,促进智能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可实现对研究对象的全样本、全过程的科学把握。根据学生网络舆论等大数据分析,能够及时了解和把握当前学生关注的国内国际社会热点,拉出思想困惑和舆论舆情“清单”。大数据新方法的出现,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认识和分析工具,从而能够精准把握学生个体、特殊区域聚类群体或大规模群体思想行为的新规律和新动向,使得“00后”大学生行为数据的采集和研究变为可能。
(二)推动思政工作的变革与创新
当前,大数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推动着各行各业发生深刻变革。大数据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上的新变革。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依靠经验性判断进行学生管理服务和思想教育工作,缺乏全面性、动态性和前瞻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技术的日趋交叉发展、跨界融合,出现了新计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即以学生的网络思想行为数据为研究对象的大数据分析方法,专注于挖掘和分析真实、准确、动态的海量大数据,把握学生在网络空间的新需求和新特征,探究各种因素之间相关性的新认识和新规律,以制定精准性、个性化的教育对策。
三、基于大数据时代“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探究
(一)建立学生数据库、搭建数据处理系统
通过实时收集、处理和分析学生日常生活留下的信息痕迹,掌握学生面临的最新生活问题和思想波动,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数据变化实施精准追踪和分析研判,实时反馈给教育工作者,以便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和时效性。
(二)形成各部门之间大数据系统的协同架构
搭建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资源匯聚,促进各种数据信息和资源的整合,打破信息壁垒,避免部门之间重复和烦琐的工作流程,加快资源整合,实现思政工作不同层级和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协同性。
(三)提升辅导员运用大数据融合思政教育的能力
大数据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面临技术壁垒,要求思政工作者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运用大数据的能力。通过参加会议、座谈和培训学习先进教学经验,转变工作模式和惯性思维,实现从理论到方法、从方法到实践的根本变革。
(四)大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和系统维护
立实时监测系统,链接执法部门,使数据的使用范围和去向得到精准预测或者控制,避免出现由于大数据库的开放性导致大学生信息泄露的现象,防止大数据被网络不法分子利用,从而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定期进行系统维护,保证收集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始终保持大数据库的可参考性。
参考文献
[1] 赵会利.“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1) :37-38.
[2] 马川.“00 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基于近两万名2018级大一学生的数据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9(3):97-101.
[3] 李加美.基于“00 后”大学生特点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探析[J].作家天地,2019,000(024):154-154,156.
[4]叶小青,汪政红,吴浩.大数据统计方法综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151-156.
[5] 朱春花.“00 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9,397(1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