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ong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建立和谐关系、培养探索研究、体现创新乐趣、运用变式训练,以及对营造和谐环境培养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 课堂 和谐 创新 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通过数学教学来实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充分相信学生,营造和谐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体现民主,这样才能使学生创新潜能不断激发出来,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建立和谐关系,焕发学习热情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心理放松、精神愉悦,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这样才能使学生思想开放,求知欲旺盛,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例如:在教学对数函数时,我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2008年春节晚会上,某报记者用仪器测量到掌声最响亮的一次音量达到了90.1分贝。分贝是计量声音强度相对大小的单位,物理学家用声压级(spl)来描述声音的大小:把一很小的声压p =2×10 帕作为参考声压,把所有测量的声压p与参考声压p 的比值取常用对数后乘以20得到的数值称为声压级,单位是分贝(dB)。分贝值在60以下为无害压,60—110为过渡压,110以上为有害压,那么分贝y与声压p之间能建立怎样的函数关系呢?我先引导学生探索,组织合作交流,然后师生共同分析,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讨论、交流中体验到平等、民主、理解信任、亲情与爱护,从而激发学生人人创新的欲望。因此,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生生之间多元交流是引发学生认识冲突而闪现创新思维火花的基础。
  
  二、建立和谐关系,培养探索研究
  
  目前的课堂教学,受升学率的束缚,课堂气氛严肃有余,亲切不足,学生不想质疑问难,只被动地接受知识。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营造宽松、积极、愉快、和睦、融洽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不良的心理因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什么不同想法,随时随地同大家交流,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保证。
  例如:在教学集合的概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研究:判断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1)著名的科学家;(2)某校2007级在校的所有高个子男同学;(3)不超过20的非负数;(4)方程x -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对于此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知道所给对象是否具有确定性,就必须弄清一组对象构成集合的唯一标准。经过探究讨论同学们知道:著名的科学家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人是否“著名”无法客观地判断,因此著名的科学家不能构成集合,同样(2)题高个子男同学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也不能构成集合。只有(3)、(4)题能构成集合。
  三、建立和谐关系,体验创新乐趣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活动功能,给学生较多的讨论探索、合作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和反省,使学生在知识方面互相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合作交流、集智取长,协作创新,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干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集合时,我设计了这样开放探究型问题情境:设实数集S是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集合:①1不∈S;②若a∈S,则1/(1-a)∈S。(1)求证:若a∈S,则1-1/a∈S;(2)若2∈S,则在S中必含有其他的两个数,试求出这两个数;(3)S能否是单元素集?若能,把它求出来,若不能,说明理由。
  学生经过研究很快解决第一个问题,对第二个问题,无法求,怎么办呢?我马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经过一番争论,学生知道须多次使用条件②才能得出结果,则两个元素为-1∈S,1/2∈S。第三个问题是开放探究问题,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同时对有的小组作适当引导,过一会其中有一同学说:“我会。”我让他到黑板上书写:设S={a},则有条件②得1/(1-a)∈S,由元素的互异性知a=1/(1-a),即a -a+1=0,由于△=1-4=-3<0,故方程无实数根,因此集合S不能为单元素集。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思考中有了新的见解、新的想法、新的创意,课堂也给了他们成功的喜悦,进取的动力。
  四、运用变式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例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求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集合时,设计问题:已知x ∈{1,0,x},求实数x的值。
  这题是应用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来解题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解决这类问题既要用元素的确定性,又要用互异性检验解的正确与否。初学者解题时易忽视元素的互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另外,本例问题往往涉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在完成例如之后,教者随即进行如下变式训练:
  变式1:已知1,x,x 三个实数构成一个集合,求x应满足的条件。
  变式2:已知集合A={1,x,x -x},B={1,2,x},若集合A与集合B相等,求x的值。
  这两变式题,无需教师多说,学生在思考中就有了自己见解及想法,思维得到拓宽,知识得到灵活运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恰如其分地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学生能学习的东西,让他自己学,学生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使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才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毅红.创造力的培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王琦.从高考新题型——开放题引起的思考.北京:数学通报,199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建筑结构设计是个系统的,全面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作为设计人员,要掌握结构设计的过程,保证设计结构的安全,还要善于总结工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数学教育对于大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科研甚至生活中的重要性,讨论了当代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缺陷,阐述了数学教学工作者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 数学意识 数学应用 实践 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对素质教育问题的研究。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总体目标出发,数学教学中有许多问题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这包括对教学目标、内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能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类用电设备能否正常运行,更关系到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其改善措施也逐渐成为摆在我们供电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对如何加强电能质量管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作交流。  关键词:供电电能质量管理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U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前言  电能质量是指电力系统中电能的质量,通过
期刊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我在下
摘要: 通过抽样调查分析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现状,并结合数学教育实际,提出了激发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措施,即注意阐述数学学科的重要意义;加强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教育;加强数学知识的建构,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中“成功的喜悦”; 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充分挖掘数学的魅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 数学学习动机 数学学习目的 数学魅力 科学文化素质 学
介绍了碾压混凝土坝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发展应用现状,指出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中应注意混凝土的层面处理,并对斜层铺筑法和碾压混凝土自防渗技术防治大坝渗漏做了分析。同时对碾压混
期刊
首届全国优秀语文报刊评比揭晓六刊一报获优秀报刊奖五刊三报获单项奖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于1994年7月4日至5日在北京召开评审会,聘请首都语文界、新闻出版界的专家担任评委,对首届全国优
摘要: 课堂导入的设计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基调,甚至关乎课堂教学的结果。本文主要分析了课堂导入常见的弊病,并对如何艺术地处理数学课堂导入环节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新课导入 策略 反思    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部分,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初中数学新课恰当导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一、目前课堂导入存在的弊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竞争也显得尤为激烈。认真组织、精心施工的更高要求,也是新时期项目组织者的具备条件。本文主要在分析施工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了高层建筑
期刊
摘要: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崭露头角,广大群众也对生活质量及公共安全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建筑施工事故频发是建筑行业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施工事故的发生一方面给受害人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另一方面也给建筑工程的应用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已经成为建筑行业迫切解决的任务。文章试从近些年施工事故发生的原因、所反映出的问题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