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是推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核心课程,课文大多选自英文的原文,文体多样,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和较强的文学性。根据这一特点,在高级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学理念,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学生对文学的敏感性,对于培养新的创新型人才,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长期以来,在高级英语教学过程中人们片面强调以知识为本,将教学过程简单地视为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文学素养方面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本篇论文主要从跨学科的角度,在高级英语教学中,通过深入挖掘课文的文化背景,文学主题,文艺理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及创造性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整体综合素质,从而推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一 文化背景
在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中,每一篇文章,无论何种体裁,都有其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把课文背景知识和文学理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目标语国家的语言,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还能使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和深层的文化底蕴,从而也为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供良好的契机。
以第一册第四课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爱丽斯·沃克(ALiceWalker)的著名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为例,作品讲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一个美国黑人家庭母女三人对待两床由祖母缝制的被子的不同态度。作者通过大量的细节成功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与思想,反映的是黑人民权运动高涨时期,黑人内部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与观念。对于这样文章,教师在上课前引导学生去阅读有关“爱丽斯·沃克”、“黑人民权运动”(the Black Power Movement)和“文化民族主义”(theCultural Nationalism)知识,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是尤为必要的。还有第一册第六课《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就是一篇文化背景特别丰富的文章。它不但涉及到具有历史意义的二战中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文中还出现了源于《圣经》的“跪拜利蒙教堂”的典故。这个典故是说,信奉叙利亚利蒙神、患有不治之皮肤病的叙利亚统帅诺亚曼,在以色列先知指导下治愈其病。诺亚曼带去礼物以表谢意,受到了拒绝,结果他大为所动,由信利蒙神改为以色列上帝,并表示今后到利蒙神教堂跪拜,只是随主敷衍搪塞,并非本意真心。这是丘吉尔的私人秘书在散步时向首相丘吉尔探询他对国家战略决策的意图而使用的圣经典故,想试探英国是全力支持苏联,还是表面搪塞,做做样子。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只有通过深入挖掘课文中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缩小中外文化差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文学主题
《高级英语》涵盖了政治、经济、宗教、战争、科技等方方面面,涉及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主题涵盖面广,其中不乏以和平与发展、科技与人类文明、民主与司法或人与环境为主题。在教学中结合文学主题欣赏课文中的艺术性和文学内涵,体验作者的创作意图,使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模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第一册第二课“广岛——日本‘最活跃’的城市”为例,当美国记者带着沉重的心情置身于曾遭受第一颗原子弹轰炸的现场广岛,却发现这里的一切都与其他城市没什么两样,“身着和服的小姑娘和上了年纪的太太与西装打扮的少年和妇女摩肩接踵;神情严肃的男人们对周围的人群似乎视而不见,只顾着相互交谈,并不停地点头弯腰,互致问候。”正当作者对自己的万缕忧思感到怀疑时,他采访到当地的一名原子弹的受害者,“我以为自己总算幸免遇难了,但到后来,我的头发开始脱落,腹内开始出水,并感觉恶心呕吐。打那时起,他们就一直不断地对我进行体检和治疗”。然后医生又接着补充到:“我们这还有一些病人是靠不断的护理医治才得以维持生命的。另有一些病人因伤重不治而死,还有一些自杀身亡”。此时的采访又证明了他刚到广岛时的心情,原来这座看似繁华快乐的城市并没有摆脱原子弹灾祸的阴影,只是没有人愿意提起所遭受的灾难以及人类有史以来犯下的最大罪恶,包括市长都在说广岛是闻名遐迩而且是日本最活跃的城市,但他已从每个人的眼神中找到真正的答案。作者在文章中只字未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美国使用原子弹轰击广岛,字里行间却渗透出战争给人类肉体和心灵带来的伤痛,从而表达出倡导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
从文学主题的角度研究高级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恰恰适应了高级英语教学在新形势下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会使整个教学中注入新的活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思想。
三 文艺理论
高级英语课文大多数都是具体的文学文本,在教学中运用相关的文学理论分析是对文学知识的有益补充,将为跨学科研究打开新的局面,真正实现跨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为高级英语教学开阔新的视野,在未来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全面推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在爱丽丝·沃克的《外婆的日常家用》和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潜水鸟》中都透露着强烈的女性主义的气息。《外婆的日常家用》标题是以女性角度“外婆”来定位的。叙述者“母亲”代表一个传统谦卑黑人妇女形象“大骨架,大块头,有着干男人活的粗糙的双手——像男人一样毫不手软地宰杀一头猪并把它收拾干净”。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这位黑人母亲表现出勤劳,独立的一面,与男人相比毫不逊色,这充分体现出女性想要与男人一样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大女儿迪伊天生个性强,受过良好的教育,“能真正主宰自己命运,想要什么便能得到它,这个世界还没有学会对她说半个‘不’字”。“迪伊对任何人都不畏惧,犹豫不决可不是她的本性”。“她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不顾一切地拼命地要,不达目的不罢休,她可以一连好几分钟不眨眼地死盯着你”,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到十六岁时她的言谈举止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她也知道什么叫时髦”。迪伊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渴望摒弃传统逆来顺受的妇女形象,以主动,充满信心的新形象进入社会,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正是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的完美体现。代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麦琪是这个家庭中最懦弱的形象,无论外表还是性格都给我们留下唯唯诺诺的印象。当迪伊要拿走本属于她的两床被子时,她却说:“让她拿去吧,妈妈”,就像一个已经习惯于从来也得不到什么,或从来没有什么东西属于她一样。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缺乏自信是妇女寻找自我的一大障碍。麦琪没有意识到这些,不敢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是一味退让,忍受。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拥有百衲被,‘麦琪笑起来了,但这是真正的喜悦的笑,一点没有害怕的意思’,这也许是她人生自我觉醒的第一步,做—个真正的自我。 《潜水鸟》也是通过一个白人女孩视角讲述印第安部落梅蒂斯女孩皮格特边缘生存境况,隐喻了女性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遭受的困境,揭示了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无情摧残,整篇小说透露的是反男性中心主义,表达了作者竭力主张消解传统的父权制,建构人与人平等、和谐共存的社会价值取向,蕴含着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小女孩皮格特不被人关注,“她嗓音粗哑,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身上的棉布衣满是污垢又特别长”。皮格特作为女性的性别身份,面对来自家族内部和外部父权制文化下野蛮专制的压力。在家里,虽然只有13岁且患严重骨结核,但只要她在家,父兄便什么也不做。她得给全家人做饭,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与照料,她的骨病复发。很显然,皮格特是这个男性主宰社会中的受害者,牺牲品。生活在这样充满了种族偏见和性别歧视的社会氛围里,她不得不压抑本性,待人冷漠刻薄。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心底的人格意识逐渐萌生,她离开家乡,企图摆脱自己的边缘生存困境,找回自我和做人的尊严,体现了反对极端男权和种族压迫而萌生的平等意识。为了逃避现实,改变人生,皮格特充满着希望与幻想,把命运的唯一希望寄托在了那位英国白人青年身上。她渴望通过与白人男性的婚姻,来摆脱令人尴尬的印第安人文化身份。但残酷的现实摧毁了最后的幻想。婚姻失败后,她带着累累伤痕回到家中,受到的是来自父兄等男性的冷漠和歧视。她重新变得沉闷孤僻,绝望的她终于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在木屋内与两个孩子葬身火海,结束悲惨短暂的一生。
鉴于高级英语具有文学性的显著特征,从文学角度解读高级英语,在教学中渗透文学理念,唤起文学研究的意识,打破一元视角下的研究,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和空间,不仅加强学生的语言和文化修养、增强对事物分析判断、文化鉴赏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在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恰恰适应了在新形势下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所以本篇论文不仅为高级英语教学提供新的视角,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同时也为跨学科研究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为进一步深入省级精品课程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张汉熙.高级英语[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朱立元.西方文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Terry Eagleton.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M].foreign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2004.
长期以来,在高级英语教学过程中人们片面强调以知识为本,将教学过程简单地视为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文学素养方面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本篇论文主要从跨学科的角度,在高级英语教学中,通过深入挖掘课文的文化背景,文学主题,文艺理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及创造性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整体综合素质,从而推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一 文化背景
在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中,每一篇文章,无论何种体裁,都有其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把课文背景知识和文学理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目标语国家的语言,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还能使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和深层的文化底蕴,从而也为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供良好的契机。
以第一册第四课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爱丽斯·沃克(ALiceWalker)的著名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为例,作品讲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一个美国黑人家庭母女三人对待两床由祖母缝制的被子的不同态度。作者通过大量的细节成功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与思想,反映的是黑人民权运动高涨时期,黑人内部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与观念。对于这样文章,教师在上课前引导学生去阅读有关“爱丽斯·沃克”、“黑人民权运动”(the Black Power Movement)和“文化民族主义”(theCultural Nationalism)知识,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是尤为必要的。还有第一册第六课《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就是一篇文化背景特别丰富的文章。它不但涉及到具有历史意义的二战中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文中还出现了源于《圣经》的“跪拜利蒙教堂”的典故。这个典故是说,信奉叙利亚利蒙神、患有不治之皮肤病的叙利亚统帅诺亚曼,在以色列先知指导下治愈其病。诺亚曼带去礼物以表谢意,受到了拒绝,结果他大为所动,由信利蒙神改为以色列上帝,并表示今后到利蒙神教堂跪拜,只是随主敷衍搪塞,并非本意真心。这是丘吉尔的私人秘书在散步时向首相丘吉尔探询他对国家战略决策的意图而使用的圣经典故,想试探英国是全力支持苏联,还是表面搪塞,做做样子。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只有通过深入挖掘课文中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缩小中外文化差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文学主题
《高级英语》涵盖了政治、经济、宗教、战争、科技等方方面面,涉及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主题涵盖面广,其中不乏以和平与发展、科技与人类文明、民主与司法或人与环境为主题。在教学中结合文学主题欣赏课文中的艺术性和文学内涵,体验作者的创作意图,使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模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第一册第二课“广岛——日本‘最活跃’的城市”为例,当美国记者带着沉重的心情置身于曾遭受第一颗原子弹轰炸的现场广岛,却发现这里的一切都与其他城市没什么两样,“身着和服的小姑娘和上了年纪的太太与西装打扮的少年和妇女摩肩接踵;神情严肃的男人们对周围的人群似乎视而不见,只顾着相互交谈,并不停地点头弯腰,互致问候。”正当作者对自己的万缕忧思感到怀疑时,他采访到当地的一名原子弹的受害者,“我以为自己总算幸免遇难了,但到后来,我的头发开始脱落,腹内开始出水,并感觉恶心呕吐。打那时起,他们就一直不断地对我进行体检和治疗”。然后医生又接着补充到:“我们这还有一些病人是靠不断的护理医治才得以维持生命的。另有一些病人因伤重不治而死,还有一些自杀身亡”。此时的采访又证明了他刚到广岛时的心情,原来这座看似繁华快乐的城市并没有摆脱原子弹灾祸的阴影,只是没有人愿意提起所遭受的灾难以及人类有史以来犯下的最大罪恶,包括市长都在说广岛是闻名遐迩而且是日本最活跃的城市,但他已从每个人的眼神中找到真正的答案。作者在文章中只字未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美国使用原子弹轰击广岛,字里行间却渗透出战争给人类肉体和心灵带来的伤痛,从而表达出倡导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
从文学主题的角度研究高级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恰恰适应了高级英语教学在新形势下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会使整个教学中注入新的活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思想。
三 文艺理论
高级英语课文大多数都是具体的文学文本,在教学中运用相关的文学理论分析是对文学知识的有益补充,将为跨学科研究打开新的局面,真正实现跨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为高级英语教学开阔新的视野,在未来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全面推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在爱丽丝·沃克的《外婆的日常家用》和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潜水鸟》中都透露着强烈的女性主义的气息。《外婆的日常家用》标题是以女性角度“外婆”来定位的。叙述者“母亲”代表一个传统谦卑黑人妇女形象“大骨架,大块头,有着干男人活的粗糙的双手——像男人一样毫不手软地宰杀一头猪并把它收拾干净”。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这位黑人母亲表现出勤劳,独立的一面,与男人相比毫不逊色,这充分体现出女性想要与男人一样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大女儿迪伊天生个性强,受过良好的教育,“能真正主宰自己命运,想要什么便能得到它,这个世界还没有学会对她说半个‘不’字”。“迪伊对任何人都不畏惧,犹豫不决可不是她的本性”。“她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不顾一切地拼命地要,不达目的不罢休,她可以一连好几分钟不眨眼地死盯着你”,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到十六岁时她的言谈举止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她也知道什么叫时髦”。迪伊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渴望摒弃传统逆来顺受的妇女形象,以主动,充满信心的新形象进入社会,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正是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的完美体现。代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麦琪是这个家庭中最懦弱的形象,无论外表还是性格都给我们留下唯唯诺诺的印象。当迪伊要拿走本属于她的两床被子时,她却说:“让她拿去吧,妈妈”,就像一个已经习惯于从来也得不到什么,或从来没有什么东西属于她一样。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缺乏自信是妇女寻找自我的一大障碍。麦琪没有意识到这些,不敢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是一味退让,忍受。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拥有百衲被,‘麦琪笑起来了,但这是真正的喜悦的笑,一点没有害怕的意思’,这也许是她人生自我觉醒的第一步,做—个真正的自我。 《潜水鸟》也是通过一个白人女孩视角讲述印第安部落梅蒂斯女孩皮格特边缘生存境况,隐喻了女性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遭受的困境,揭示了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无情摧残,整篇小说透露的是反男性中心主义,表达了作者竭力主张消解传统的父权制,建构人与人平等、和谐共存的社会价值取向,蕴含着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小女孩皮格特不被人关注,“她嗓音粗哑,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身上的棉布衣满是污垢又特别长”。皮格特作为女性的性别身份,面对来自家族内部和外部父权制文化下野蛮专制的压力。在家里,虽然只有13岁且患严重骨结核,但只要她在家,父兄便什么也不做。她得给全家人做饭,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与照料,她的骨病复发。很显然,皮格特是这个男性主宰社会中的受害者,牺牲品。生活在这样充满了种族偏见和性别歧视的社会氛围里,她不得不压抑本性,待人冷漠刻薄。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心底的人格意识逐渐萌生,她离开家乡,企图摆脱自己的边缘生存困境,找回自我和做人的尊严,体现了反对极端男权和种族压迫而萌生的平等意识。为了逃避现实,改变人生,皮格特充满着希望与幻想,把命运的唯一希望寄托在了那位英国白人青年身上。她渴望通过与白人男性的婚姻,来摆脱令人尴尬的印第安人文化身份。但残酷的现实摧毁了最后的幻想。婚姻失败后,她带着累累伤痕回到家中,受到的是来自父兄等男性的冷漠和歧视。她重新变得沉闷孤僻,绝望的她终于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在木屋内与两个孩子葬身火海,结束悲惨短暂的一生。
鉴于高级英语具有文学性的显著特征,从文学角度解读高级英语,在教学中渗透文学理念,唤起文学研究的意识,打破一元视角下的研究,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和空间,不仅加强学生的语言和文化修养、增强对事物分析判断、文化鉴赏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在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恰恰适应了在新形势下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所以本篇论文不仅为高级英语教学提供新的视角,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同时也为跨学科研究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为进一步深入省级精品课程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张汉熙.高级英语[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朱立元.西方文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Terry Eagleton.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M].foreign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