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作文教学之我见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sd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习作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那么,究竟如何让学生的习作“贴近学生实际,表达真情实感”呢?
  一、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与感受
  儿童的生活经历是“作文”的源泉,虽然学生并不缺少生活经历,但很多孩子不善于感受生活。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受的能力,让他们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生活的色彩斑斓,真正明白生活就是作文。比如有一次班上有同学没有带铅笔,有一个男孩子准备借铅笔给他,但是另一个女孩子要求男孩子不要借,她说:“他老不带铅笔,总是和别人借,我们都不要借给他。”男孩子却说:“我们是少先队员应该相互帮助哦。”顿时班上的孩子都议论了起来,到底要不要借铅笔呢?这个时候,老师就赶紧说:“既然这样,请同学们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并在文中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如何?”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半个小时内就有20多个同学完成了作文。老师就可以借机表扬学生,并问道:“你们平时不是老是说没东西好写吗?你看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小事就成了很好的写作材料,只要大家去观察去思考,你一定是个作文小能手。”学生们这下就会明白作文来源于生活的道理,逐渐就会养成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
  二、创设更多的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
  在学校里,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课内,开展动手实验、制作手工、扮演角色、游戏竞赛等,课外,开展春游、秋游等活动,或者根据节日开展活动,如教师节开展“老师您辛苦了,我为老师写首诗”,妇女节开展“我为妈妈做件事”的活动。我校开展的科普艺术节等活动都是学生很好的写作素材,老师要善于应用。校外,要鼓励家长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加深孩子的生活阅历。如秋天可以带孩子去岳麓山看枫叶,和孩子一起拾落叶,然后让孩子把这些树叶做成书签,或者和孩子一起拼图案,最后再让孩子把这些经历写成文章。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为学生打造了自我展示的平臺,充分张扬个性魅力,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又让他们赢得了第一手习作素材。
  三、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学生情感如一潭死水,而完成一篇佳作,它必须是学生情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内在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只有学生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所写之作有血有肉,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若忽视了“情感”激发,那么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永会沉睡不醒,其习作仅是提纲陈述式而己,更不用说具有个性,那么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反而会与习作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会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作情绪,甚至形成轻微心理障碍,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这样习作练习才能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
  四、利用录像机采撷生活的花朵
  对于学生习作无话可说,不是缺少生活经历,而是缺少留心。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的世界,学生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只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来去匆匆,没有留心,并未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精彩,并未真正将精彩的生活存入脑际。学生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班会,经常进行的清洁大扫除,行仁明礼活动,每天上的课,每天生活的街道、学校,熟悉的老师、同学、父母亲友,就是这些内容,让学生去写,学生也是脑中一片空白,笔下也是千篇一词。假如我们教师能就其中最精彩的一幕幕拍摄下来,再现在屏幕上,这样能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灵感,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其他文献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如:教学《桂林山水》时,课文描述了桂林山水秀丽的景色。词语优美,句式整齐,运用贴切的排比句、比喻
期刊
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倡导语文课应该具有语文味、生命力,让语文课变得更丰富、有趣、充满活力。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要求教师的教学更具有创新性的改革,使课堂充满“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原野,任孩子们尽情的驰骋。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呢?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兴趣——课堂充盈活力的源
期刊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即依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目标。我们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设计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以多维度的动态标准分层次,以多样化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扮演合理角色,占有相应位置,从而促进各个层次学生在小组合作
期刊
一、激发识字兴趣,使之乐于识字  一年级的学生在他们上学前就已经接触过汉字,比如大人看书时,他们就会问书上讲了什么;看到哥哥姐姐们写作业,就会问写的是什么字。可见他们在入学前就有了识字的愿望,上学了,老师告诉他们,书里有生动的故事,有古诗,有童话,有好听的儿歌,还有各种奇思妙想,在老师的引导和教育下他们的识字愿望就更加强烈了,就会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期刊
一、利用现代媒体创设情境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朗读基调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蓬勃兴起,多媒体技术对于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当学生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有声有色的示范,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因此,我充分利用学校的电教设备,采取各种电教手段,如录像、录音欣赏、幻灯、投影、自制动画软件及大量幻灯片,来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展开想象
期刊
如果说学生是等待浇灌的“花蕾”,教师是引水的“渠”,那么本次作文教学大赛便是滋润学生心田,促进“渠”成的活水。  2011年5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吉林省第二届小学作文教学大赛”的观摩活动。在短短的两天里,观摩了15位教师的“口语交际”、“作文指导”、“作文讲评”等多种类型的作文课和专家讲座。认真回味选手们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三点深刻的感受和收获。  一、精心创设情境,拨动学生心弦,表达热情在情
期刊
我认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应从淡化文体训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入手,培养个性化习作。  一、拓展空间,积累丰富多彩的好素材  1.让学生走进生活。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我们平时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这样,学生写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大自然中有许多可写的东西,但如果不留心观察,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许多值得写的内
期刊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是实现我国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小班教学资源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没有尝到利用小班教学上课的甜头。所以,农村小学要提高认识,有效利用小班教学资源。  一、运用小班教学资源的优势  1.运用小班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一些具体形象的思维容易理解和记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效果,拓宽识字途径,一直都是老师们孜孜探索,不断实践的问题,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些有益尝试:  一、创设情境,教给学生科学的识字方法  1.形象记忆法。在识记象形字时,我画出相对应的简笔画,把抽象的汉字形象化,学生很快就能记住这些字。比如:山、水等。学习会意字时,常通过画图或实物演示等方法使学生轻松识记。如学
期刊
一、积极的思想引领,将师德建设放在锻造教师队伍的首位  1.建立和完善师德管理体系。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首先成立了以一把校长为组长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学校师德建设的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将其纳入到了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之中,逐步建立起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师德建设体系。  其次制订了一系列激励和约束政策,引导、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的管理。在各种先进评比中均对师德师风提出了明确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