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日常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错误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发掘错误的价值,并巧妙加以运用,以此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生成 错题资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计算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多种答案,常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直接出示正确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直接而且简单,但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抹杀了。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后,为了充分展示学生的错误,让全班学生有所触动,笔者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把各种错题放在一起展示出来,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通过集体的智慧自然地把一些错误答案排除,让学生去评判,排除错误的,最终留下正确的方法,让学生感到自己的错误是有价值的。笔者以《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节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案例】以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节为例,实录如下:
出示题目:我们学校三、四年级学生共197人都到阶梯教室搞活动,如果跟我们一样6人一组,大约有几组?
师巡视后让四名学生进行板演。
生1:197÷6≈240÷6=40(组)
生2:197÷6≈180÷6=30(组)
生3:197÷6≈200÷6=30(组)……20(人)
生4:197÷6≈190÷6=30(组)
师:请你们分别说说怎么想的?
生1:我是把197看成240,240÷6=40组。
生2:我是把197看成180,180÷6=30组。
生3:我是把197看成200,200÷6=30余20。
其余学生纷纷表示:估算一般没有余数的。
师:你认为呢?
生3:我的这种不对。
师:我请你把这种算法擦掉。
生4:我是把197看成190,190÷6=30余……
其余学生又纷纷提出:估算一般没有余数。
生4:哦。我的也错了。
师:那也请你把它擦掉。
现在还剩下两种,你们认为哪一种更接近准确数呢?
生1:我认为生2的答案更接近。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240-197=43,而197-180=17,43比17大,所以我的不对。
师:其实你估算是对的,但不如XX的接近准确数。那你也把它擦掉。
【案例反思】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是三年级学生新接触的内容,因此对于197÷6的估算方法和结果也会出现多种答案。在这部分教学中,通过对课堂中生成的各种估算方法的比较分析,得出最优答案,在这节课中共挑选学生估算作品四件,让四位学生一起上台自己分析估算过程,在集体的智慧下评判正误,当认识自己估算方法错误后自己擦除答案,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当黑板上只剩下两种答案时,再让学生区别哪一个得数更接近准确数,使学生更合理地进行除法估算。
数学教学建议30条第21条:“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在学生做作业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及时进行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巡视学生的计算过程,在巡视中发现一些有用的“素材”,及时加以利用,让更多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得出最佳方法。现在许多学校的教室里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笔者特别钟爱其中的实物投影,实物投影能让笔者把学生中出现的错例及时展现在全体学生面前,避免板演而造成的展示量少,而无法突出错例这一问题。因此笔者经常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的过程中,一发现个别学生出现计算错误,就拿来进行实物投影,这让笔者在课堂上既关注了学困生的辅导,又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次错例提醒。在本节课中笔者就是这样先让学生试算,再通过对试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笔算情况进行比较,根据学生现有经验排除错误的方法,最终得出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过程,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再次出现这些错误的可能。
1.寻找错例资源,善于变“废”为“宝”。
在计算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计算错误的形式非常之多,导致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如何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变“废”为“宝”,让学生错的有用,错的不再出错,不错的因此而受到启发不出错,就需要教师充分整理和分析学生的错例,根据“不同学生”产生的错例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同的提醒,避免再出错。
2.鼓励自我寻错,学会“挑三拣四”。
教师除了自己寻找学生错例,更应该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的、别人的错例,并提出错误解决方法。一个学生只有在面对学习结果时习惯“挑三拣四”,才能不断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错误问题,使错误不再成为自己学习的包袱,而是成为自身学习旅程中的一盏盏导航明灯,处处提醒自己,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最终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利用错例资源,达成“敲山震虎”。
在日常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难的是教师如何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或避免学生出现重复计算错误的行为,而这需要教师平时对学生计算错误现象的搜集、分析和利用,充分挖掘计算错例中的教学价值,让学生错例成为学生的“警钟”,达到“敲山震虎”的效果。
总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源自于本身的学习活动,非常直接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好老师应当善于在课前考虑学生在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情况,综合进行预设;善于在课堂中捕捉生成的计算错误现象,巧妙加以运用;善于在课后寻找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发掘错误资源的价值。只有做到课前、中、后的合理把控,使学生的计算错误无处遁形,最后通过教师有计划地暴露学生的计算错例,使每个学生从中受益,切实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曹素琴.关注课堂生成妙用“错误”资源[J].学周刊,2009(11).
[2]吕桂兰.巧用生成资源奏响精彩课堂[J].科学咨询,2015(35).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生成 错题资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计算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多种答案,常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直接出示正确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直接而且简单,但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抹杀了。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后,为了充分展示学生的错误,让全班学生有所触动,笔者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把各种错题放在一起展示出来,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通过集体的智慧自然地把一些错误答案排除,让学生去评判,排除错误的,最终留下正确的方法,让学生感到自己的错误是有价值的。笔者以《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节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案例】以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节为例,实录如下:
出示题目:我们学校三、四年级学生共197人都到阶梯教室搞活动,如果跟我们一样6人一组,大约有几组?
师巡视后让四名学生进行板演。
生1:197÷6≈240÷6=40(组)
生2:197÷6≈180÷6=30(组)
生3:197÷6≈200÷6=30(组)……20(人)
生4:197÷6≈190÷6=30(组)
师:请你们分别说说怎么想的?
生1:我是把197看成240,240÷6=40组。
生2:我是把197看成180,180÷6=30组。
生3:我是把197看成200,200÷6=30余20。
其余学生纷纷表示:估算一般没有余数的。
师:你认为呢?
生3:我的这种不对。
师:我请你把这种算法擦掉。
生4:我是把197看成190,190÷6=30余……
其余学生又纷纷提出:估算一般没有余数。
生4:哦。我的也错了。
师:那也请你把它擦掉。
现在还剩下两种,你们认为哪一种更接近准确数呢?
生1:我认为生2的答案更接近。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240-197=43,而197-180=17,43比17大,所以我的不对。
师:其实你估算是对的,但不如XX的接近准确数。那你也把它擦掉。
【案例反思】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是三年级学生新接触的内容,因此对于197÷6的估算方法和结果也会出现多种答案。在这部分教学中,通过对课堂中生成的各种估算方法的比较分析,得出最优答案,在这节课中共挑选学生估算作品四件,让四位学生一起上台自己分析估算过程,在集体的智慧下评判正误,当认识自己估算方法错误后自己擦除答案,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当黑板上只剩下两种答案时,再让学生区别哪一个得数更接近准确数,使学生更合理地进行除法估算。
数学教学建议30条第21条:“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在学生做作业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及时进行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巡视学生的计算过程,在巡视中发现一些有用的“素材”,及时加以利用,让更多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得出最佳方法。现在许多学校的教室里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笔者特别钟爱其中的实物投影,实物投影能让笔者把学生中出现的错例及时展现在全体学生面前,避免板演而造成的展示量少,而无法突出错例这一问题。因此笔者经常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的过程中,一发现个别学生出现计算错误,就拿来进行实物投影,这让笔者在课堂上既关注了学困生的辅导,又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次错例提醒。在本节课中笔者就是这样先让学生试算,再通过对试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笔算情况进行比较,根据学生现有经验排除错误的方法,最终得出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过程,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再次出现这些错误的可能。
1.寻找错例资源,善于变“废”为“宝”。
在计算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计算错误的形式非常之多,导致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如何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变“废”为“宝”,让学生错的有用,错的不再出错,不错的因此而受到启发不出错,就需要教师充分整理和分析学生的错例,根据“不同学生”产生的错例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同的提醒,避免再出错。
2.鼓励自我寻错,学会“挑三拣四”。
教师除了自己寻找学生错例,更应该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的、别人的错例,并提出错误解决方法。一个学生只有在面对学习结果时习惯“挑三拣四”,才能不断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错误问题,使错误不再成为自己学习的包袱,而是成为自身学习旅程中的一盏盏导航明灯,处处提醒自己,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最终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利用错例资源,达成“敲山震虎”。
在日常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难的是教师如何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或避免学生出现重复计算错误的行为,而这需要教师平时对学生计算错误现象的搜集、分析和利用,充分挖掘计算错例中的教学价值,让学生错例成为学生的“警钟”,达到“敲山震虎”的效果。
总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源自于本身的学习活动,非常直接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好老师应当善于在课前考虑学生在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情况,综合进行预设;善于在课堂中捕捉生成的计算错误现象,巧妙加以运用;善于在课后寻找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发掘错误资源的价值。只有做到课前、中、后的合理把控,使学生的计算错误无处遁形,最后通过教师有计划地暴露学生的计算错例,使每个学生从中受益,切实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曹素琴.关注课堂生成妙用“错误”资源[J].学周刊,2009(11).
[2]吕桂兰.巧用生成资源奏响精彩课堂[J].科学咨询,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