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激活考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使之形成规范有效的应试技巧,这是考生二轮复习的重要目的。寒假是考生从一轮复习迈向二轮复习的重要节点,因此,高三考生的寒假自主复习,要在运用能力和应试技巧上有所提升,找到提分的突破口。这里结合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写作这三大块的自主复习,谈谈最值得高三考生关注的一些内容和方法。
诗歌鉴赏·明确方向抓重点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对诗歌进行整体的理解与把握,是鉴赏诗歌的本原。首先,考生要养成先读懂诗歌再鉴赏诗歌的习惯,要学会借助相关的信息,包括标题、作者、注释、题干等,调动阅读积累,准确把握诗歌。其次,考生要高度重视对教材或课内知识的梳理,教材中涉及的典故意象、形象,以及经典篇目涉及的表达技巧,考生既要熟记,又要在迁移运用中学会辨识分析。
下面以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的诗歌鉴赏题为例,具体题目请扫右边的二维码。
第8题要求考生将诗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行比较,比较的内容是“两首诗歌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解答此题,考生须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非常熟悉,这就要求考生重视对教材知识的梳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作者在边塞送别友人回京时亲眼所见的边塞奇景,是直接描写,属于实写;而《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边塞奇景,从题目中的“将”字可见,此时作者没有到达边塞,开头“闻说”二字也明确表达了后面描写的景物是出自作者的听闻和想象,属于虚写。
第9题要求考生对尾联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其实就是要求考生结合尾联对全诗的情感进行概括。从诗中不难看出岑参对完成王命和同家人团聚所持的态度,虽然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难以控制,但是报效祖国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抱怨。从全诗来看,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以国事为重的情怀,公事为重、公而忘私是对这句诗的最好诠释。虽然作者即将出发边塞,免不了离别的惆怅和留恋,但“勤王敢道远”(大体可推断出“勤王”是为王事效力之意)这句充满作者爱国情怀的表达,对全诗的情感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使得作者的思念、留恋之情不流于感伤,大大提升了全诗的思想格调。另外,两道题目紧扣思想情感、表达技巧两大考点,这启示考生要重视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掌握。
全国卷的命题特点对地方卷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全国新课标卷Ⅱ的两道诗歌鉴赏题,考生可以把它们作为寒假自主练习的参照系。
文学类文本阅读·探寻规律重规范
全国新课标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近几年一直坚持考查小说阅读,在选文理念、考查重点和主要题型方面形成了一些基本规律:选文上倾向名家作品,充分体现命题者用课标精神引导考生了解名家、阅读名著的理念,注重考查考生对小说的整体阅读和宏观把握,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等。因此,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考生要重在根据不同的题型探寻规律,强化答题规范。
从题型规律来看:
一是全国新课标卷的多选题设计规律明显。试题根据选项的难易度,按符合原文意思的程度,分最符合、符合、基本符合和不符合四级,分别赋分3分、2分、1分和0分。多选题重在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考查考生对情节、人物、主题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概括。考生不难发现,3分项多要求考生对文本进行整体的分析鉴赏,如主题思想、行文思路、整体风格等,而2分项多考查考生对细节性内容的分析解读。
二是主观题的命题也有规律可循。全国新课标卷在作用分析题上喜欢以文章的某一情节 (开头或中间部分)或某处描写来命题,要求考生回答其在全文的作用,表现出以小见大的命题理念。人物形象概括分析题一般要求考生结合文本,分析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探究题多从小说中的某一元素(标题、某一人物或某处情节)切入,重视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把握。
同时,全国新课标卷的题型稳定,每道题在答题上都有一些基本的规范要求,如分要点作答、答案层次化、紧扣要求等。以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和全国新课标卷Ⅱ的人物形象概括分析题为例,全国新课标卷Ⅰ问:“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全国新课标卷Ⅱ问:“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两道题目都意在考查考生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所以考生在答题时要结合文本信息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释,依据赋分,考生至少应答出三个方面的内容。
写作·整理旧作练片段
写作这一块,考生虽然在短时间内很难有较快的提升,但它占据了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考生须在寒假自主复习中给予重视。有两点考生不妨一试:
一是整理旧作,强化思路求“定模”。翻阅自己在一轮复习中的练笔和考场作文,挑选自己觉得满意或者得分相对较高的作文,按照每次写作训练后老师的点评,结合自己的感悟,整理、修改旧作,力争形成一些具有自己风格的文章。议论文写作,考生可用好一两种行文结构思路,形成固定的行文模式(“定模”),如正反对比式或横向并列式。至于开头、结尾,考生也可形成固定的行文模式。同时,考生还可以对旧作中自觉得意的素材进行整理归类,打造属于自己的作文素材库。
二是训练片段,保持热度练思维。假期的作文片段练习,考生可围绕常见的主题,结合热点现象或事件做一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每次写一些三百字左右的感想与体会。考生也可针对某一素材进行原因分析、后果分析、类比联想等。如下面的材料:
“三天读懂”太长,“秒读”才给力。近日有媒体报道,图书市场中的“秒读图书”大有“席卷天下”之势。所谓“秒读”,就是书商拍着胸脯保证只要读者读了书,就可以在几秒钟内做成功一件事。“秒读图书”,大都是关于职场的图书,“一夜成功”是其着力营造的卖点,如某出版社出版的《30秒看穿人心,30秒打动人心》,再如某出版社出版的《零起点,1秒说韩语》,俨然人人都是奇才和外语超人。最夸张的是一本“破秒”励志书——《0.5秒决定你的人生》。
原因分析:“秒读图书”之所以能占领市场,是因为它迎合了人们对于快速成就自我的渴望,符合高速运转的社会对人快速成才的要求。
后果分析:“秒读图书”的出现,是书商玩弄文字游戏,急功近利推销图书的表现,这种推销手段不利于社会良好阅读氛围的形成,也不利于形成合理竞争的市场。
类比联想:成功类“秒读图书”的盛行,深刻反映了人们想依靠捷径而非踏实勤勉走向成功的不正之风。“秒读图书”只是冰山一角,生活中无处不在上演着类似的荒诞剧──白领们热衷厚黑学,渴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学生们沉迷速成学,渴望一考高中;家长们追捧提高班,期望孩子一夜成龙。整个社会被一股急功近利、焦躁急进之风笼罩。有了这样思考问题的思维惯性和熟练程度,考生何愁考场上没有灵感?
小编悄悄告诉你:要想获得更多热点素材和写作指导,《求学·高分作文素材版》是不错的选择哦!
诗歌鉴赏·明确方向抓重点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对诗歌进行整体的理解与把握,是鉴赏诗歌的本原。首先,考生要养成先读懂诗歌再鉴赏诗歌的习惯,要学会借助相关的信息,包括标题、作者、注释、题干等,调动阅读积累,准确把握诗歌。其次,考生要高度重视对教材或课内知识的梳理,教材中涉及的典故意象、形象,以及经典篇目涉及的表达技巧,考生既要熟记,又要在迁移运用中学会辨识分析。
下面以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的诗歌鉴赏题为例,具体题目请扫右边的二维码。
第8题要求考生将诗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行比较,比较的内容是“两首诗歌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解答此题,考生须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非常熟悉,这就要求考生重视对教材知识的梳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作者在边塞送别友人回京时亲眼所见的边塞奇景,是直接描写,属于实写;而《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边塞奇景,从题目中的“将”字可见,此时作者没有到达边塞,开头“闻说”二字也明确表达了后面描写的景物是出自作者的听闻和想象,属于虚写。
第9题要求考生对尾联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其实就是要求考生结合尾联对全诗的情感进行概括。从诗中不难看出岑参对完成王命和同家人团聚所持的态度,虽然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难以控制,但是报效祖国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抱怨。从全诗来看,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以国事为重的情怀,公事为重、公而忘私是对这句诗的最好诠释。虽然作者即将出发边塞,免不了离别的惆怅和留恋,但“勤王敢道远”(大体可推断出“勤王”是为王事效力之意)这句充满作者爱国情怀的表达,对全诗的情感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使得作者的思念、留恋之情不流于感伤,大大提升了全诗的思想格调。另外,两道题目紧扣思想情感、表达技巧两大考点,这启示考生要重视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掌握。
全国卷的命题特点对地方卷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全国新课标卷Ⅱ的两道诗歌鉴赏题,考生可以把它们作为寒假自主练习的参照系。
文学类文本阅读·探寻规律重规范
全国新课标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近几年一直坚持考查小说阅读,在选文理念、考查重点和主要题型方面形成了一些基本规律:选文上倾向名家作品,充分体现命题者用课标精神引导考生了解名家、阅读名著的理念,注重考查考生对小说的整体阅读和宏观把握,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等。因此,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考生要重在根据不同的题型探寻规律,强化答题规范。
从题型规律来看:
一是全国新课标卷的多选题设计规律明显。试题根据选项的难易度,按符合原文意思的程度,分最符合、符合、基本符合和不符合四级,分别赋分3分、2分、1分和0分。多选题重在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考查考生对情节、人物、主题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概括。考生不难发现,3分项多要求考生对文本进行整体的分析鉴赏,如主题思想、行文思路、整体风格等,而2分项多考查考生对细节性内容的分析解读。
二是主观题的命题也有规律可循。全国新课标卷在作用分析题上喜欢以文章的某一情节 (开头或中间部分)或某处描写来命题,要求考生回答其在全文的作用,表现出以小见大的命题理念。人物形象概括分析题一般要求考生结合文本,分析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探究题多从小说中的某一元素(标题、某一人物或某处情节)切入,重视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把握。
同时,全国新课标卷的题型稳定,每道题在答题上都有一些基本的规范要求,如分要点作答、答案层次化、紧扣要求等。以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和全国新课标卷Ⅱ的人物形象概括分析题为例,全国新课标卷Ⅰ问:“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全国新课标卷Ⅱ问:“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两道题目都意在考查考生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所以考生在答题时要结合文本信息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释,依据赋分,考生至少应答出三个方面的内容。
写作·整理旧作练片段
写作这一块,考生虽然在短时间内很难有较快的提升,但它占据了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考生须在寒假自主复习中给予重视。有两点考生不妨一试:
一是整理旧作,强化思路求“定模”。翻阅自己在一轮复习中的练笔和考场作文,挑选自己觉得满意或者得分相对较高的作文,按照每次写作训练后老师的点评,结合自己的感悟,整理、修改旧作,力争形成一些具有自己风格的文章。议论文写作,考生可用好一两种行文结构思路,形成固定的行文模式(“定模”),如正反对比式或横向并列式。至于开头、结尾,考生也可形成固定的行文模式。同时,考生还可以对旧作中自觉得意的素材进行整理归类,打造属于自己的作文素材库。
二是训练片段,保持热度练思维。假期的作文片段练习,考生可围绕常见的主题,结合热点现象或事件做一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每次写一些三百字左右的感想与体会。考生也可针对某一素材进行原因分析、后果分析、类比联想等。如下面的材料:
“三天读懂”太长,“秒读”才给力。近日有媒体报道,图书市场中的“秒读图书”大有“席卷天下”之势。所谓“秒读”,就是书商拍着胸脯保证只要读者读了书,就可以在几秒钟内做成功一件事。“秒读图书”,大都是关于职场的图书,“一夜成功”是其着力营造的卖点,如某出版社出版的《30秒看穿人心,30秒打动人心》,再如某出版社出版的《零起点,1秒说韩语》,俨然人人都是奇才和外语超人。最夸张的是一本“破秒”励志书——《0.5秒决定你的人生》。
原因分析:“秒读图书”之所以能占领市场,是因为它迎合了人们对于快速成就自我的渴望,符合高速运转的社会对人快速成才的要求。
后果分析:“秒读图书”的出现,是书商玩弄文字游戏,急功近利推销图书的表现,这种推销手段不利于社会良好阅读氛围的形成,也不利于形成合理竞争的市场。
类比联想:成功类“秒读图书”的盛行,深刻反映了人们想依靠捷径而非踏实勤勉走向成功的不正之风。“秒读图书”只是冰山一角,生活中无处不在上演着类似的荒诞剧──白领们热衷厚黑学,渴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学生们沉迷速成学,渴望一考高中;家长们追捧提高班,期望孩子一夜成龙。整个社会被一股急功近利、焦躁急进之风笼罩。有了这样思考问题的思维惯性和熟练程度,考生何愁考场上没有灵感?
小编悄悄告诉你:要想获得更多热点素材和写作指导,《求学·高分作文素材版》是不错的选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