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治认同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探究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uh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最本真的归宿,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但传统自上而下的知识讲解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的需求,为此,教师应当进行教育策略的革新,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逐步发展政治认同素养。
  一、联系实际生活,促进政治认同素养培养
  教育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而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时,教师也应当认识到其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介绍一些具体的生活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在我国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得学生可以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切实认同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强化自身的政治认同素养。
  例如,在教学《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时,教师就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出发,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随后,教师选择“友善”作为切入口,为学生讲解实际生活中如果缺乏友善这一品质可能导致的后果,使学生认识到邻里之间、朋友之间友善相处的重要性,从而主动践行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能够在打造生活化教育氛围之余,让学生认同我国实施各项决策、各项制度的现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二、开展课堂讨论,促进政治认同素养渗透
  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是每一位教师的殷切期望。而政治认同素养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的,然而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本身的政治生活参与度较低,对于政治制度的认知也较为浅显,缺乏应有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基于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设定讨论的话题,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投入更多的情感,从而获得更多的体验,以便推动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
  例如,《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阐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为了强化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同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中国人,你要自信》的视频,使学生通过视频的讲解,对比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政治制度上的差异,以及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所在等。随后,结合视频内容,教师为学生设定“你认为我国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呢?与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相比,其优势何在”等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制度,树立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自信。
  显而易见,在分析和讨论中,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也能够在自由的氛围中感受我国制度的优势,强化自身的政治认同感。
  三、开展课外访谈活动,促进政治认同素养延伸
  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活动实现育人功能的集中体现,也是彰显学科特色的标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素养培养时,教师也应当培养学生对我国制度、文化的热爱、尊重之情。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便学生在参与调查、走访中,主动地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遵守我国各项制度的良好公民。
  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对我国的文化类型和文化形成过程等有一个较好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文化认同感,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下走访的任务。首先,教师结合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学生个人的综合素养等,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文化探索活动,让学生采访一些当地的老人,倾听他们对于我国文化变迁的认识和感受,并将走访的过程记录下来。在走访的过程中,学生应当时刻保持良好的风度。最后,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走访的结果,使每个学生都在这一过程中感受我国文化的发展形态。
  这样,学生通过走访的形式,不仅了解了我国的文化变化,产生对我国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认同感,同时,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高尚品格,实现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时代是不断进步的,作为一线政治教师,也应当紧随时代潮流,主动地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出發,进行政治学科教育模式的优化和改进。因此,为了切实形成一整套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的体系,促进学生政治认同意识的发展,教师也应当紧紧把握政治学科的教育特色,从我国当前的社会制度出发,进行教育方法创新,以便逐步落实对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情景学习已经成为生物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堂学习中采用情景学习能够激趣导学,使学生融入情境、融入生活,快速有效地去扮演好学习者的角色,学生
期刊
课程改革使学生的主体性备受关注,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就是要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它与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完全契合的。任务型教学法以杜威的实用主义为教育理论,确立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任务型教学法渗透其中,使学生感受到参与课堂的价值和意义,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一、立足学生实际,制订任务计划  开展任务型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制订计划,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其
期刊
下面以“胡萝卜素的提取”为例,在线上学习过程中融入多种信息技术,通过对钉钉、希沃白板、UMU互动平台、猿题库这些软件的优势搭配,将其与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学习优化
期刊
高中历史教学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学生主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学习要点,不仅效率低,整个学习过程也十分枯燥。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将知识立体化、真实化、层次化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颇具应用价值。创设情境化历史课堂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尽量追求新颖、高效。  一、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尽管历史教材呈现知识的顺序十分严谨,但是这些纯理论性的内容在学生眼中却是十分杂乱的,很难快速记忆,更难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新高考形势下,多个省份相继采用新高考模式“3+1+2”,打破原来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选考物理和历史的学生都有人选考生物.历史选考生和物理选考生除了思维方式不同,知识结构、
期刊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资源丰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的普遍思维方式,是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看待地理现象和事物的思维品质及能力。学生在做地理实验和户外考察时表现出来的基础能力,就是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是指正确看待人类和地理环境的价值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向成熟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学生的意志力较为薄弱,对于各方面的负面信息也不具备较强的甄别能力,非常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在课堂中,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学生步入正轨,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体现学生主体
期刊
地理实践力指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意志品质和能力,强调地理课程落实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
期刊
思想政治是一门基于政治知识从而对学生进行教育熏陶和渗透的学科,其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才兼备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因此,教师要从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入手,在尊重学生人格和发展的前提下,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督促学生完成、巩固课后练习,让德育之花在高中政治课堂绚丽绽放,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德育知识。  一、在创设教学情境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
成语典故是指以成语形式流传下来的故事,被人们广泛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成语典故,有助于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创新历史教学形式,激活历史课堂,促进历史教学目标的达成。基于此,笔者在本文对成语典故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巧妙运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巧借成语典故,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因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需求,以教材为唯一教学资源,采用按部就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