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断的“脐带”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h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养儿防老”,但在当下的社会里,却频频出现“养儿啃老”的现象,而且“啃”得非常理直气壮。不仅殷实的家庭有“啃老”的孩子,并不富裕的家庭也常出现不肯“断奶”的孩子,甚至还有小两口带着孩子一起“啃老”的现象,无休止的“啃老”变成了一根难断的“脐带”。
  A
  病态啃老何时休
  “爸,我把工作辞了,每天累得半死,还挣不了多少钱,还不如在家待着呢!”大专毕业两年的小孙一进家门就大声抱怨道,这已经是他在一个月内辞掉的第三份工作了。小孙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当年都是被工厂买断工龄的下岗职工,好不容易熬到退休有了退休金,现在还要拿出一部分钱来接济他的生活。
  虽然父母都有退休金,但是也不多,为了补贴家用,小孙的母亲托跳广场舞的朋友找了一份保洁的工作,每天8小时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父亲也在朋友的帮助下找了一份小区保安的工作,白天还算轻松,但隔天值夜的工作还是让他这个年岁的人有些吃不消。
  而小孙呢?除了每天在家里打游戏,什么都不做。亲戚朋友们不知道为他介绍了多少次工作,每次干不了几天,小孙都会以太辛苦、挣得少为理由放弃。“现在本科生都是一抓一大把,你这种专科学历还在工作上挑三拣四?二姨之前给你介绍的那份外贸公司的工作不是挺好的吗?和你的专业很对口。”父亲不止一次地劝过小孙,但小孙就是不肯把一份工作坚持到底,只愿意赋闲在家吃父母的、用父母的。
  初入职场时,小孙还是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的,但随着辞职次数的增多,他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他变得不想和人打交道,总觉得自己不被善待,总觉得自己受委屈。他不觉得啃老是自己的问题,反而给自己找了各种借口,比如现在的状态只是因为他没有想好发财之路,他之所以这样也是没办法的事,他身体不好不能承担繁重的工作等,这些都是他安心长期啃老的理由。
  从小娇生惯养的小孙,认识不到自己低学历、少技能的求职短板,就业时变得高不成低不就,再加上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只能待在家里继续靠父母养活。他不仅给父母带来了经济负担,更带来了精神压力,令父母伤心伤身。
  B
  啃老不休谁之过
  向大姨顶着毒辣辣的日头急匆匆地走进银行,她得在下午两点之前把这4000块钱给远在杭州上班的儿子汇过去,要不儿子的新车就得停在小区外,面临意外刮蹭的危险。
  向大姨的儿子从小就被全家人当成宝贝呵护长大,为了成年后远离家里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他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远走他乡求学,并且在大学毕业后拒绝回到家乡工作,毅然选择了几千公里之外的杭州。
  但让向大姨没想到的是,儿子所谓的“独立”只是选择在距离上远离父母,但在生活和经济上仍旧需要家里帮衬。当初在外地求学的四年里,儿子就没有学会合理支配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常常是生活费没有了就给向大姨打电话要钱,而且生活上和原先在家里一样“低能”。不仅衣柜里的脏衣服、干净衣服混乱地放在一起,而且臭袜子堆成山也不清洗。现在工作后,儿子住在单位提供的宿舍里,向大姨去看过他一次,生活环境和大学时的脏、乱、臭没有任何差别。工作第一年冬天,儿子还打来电话让她买两身保暖内衣邮递到杭州,理由是“没买过,不知道该买什么样的”。向大姨这才记起,儿子大学四年的保暖内衣都是自己买好了邮寄到学校的。
  就在向大姨为儿子的生活操心发愁时,儿子主动给她打来了电话,表示自己交了同单位的女朋友,女朋友不是杭州本地人,两人要在杭州买房结婚,而且已经看好了一套二手房。儿子的想法是家里出首付款,自己和女朋友利用公积金还贷款。向大姨既担心儿子还贷款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又想向女方展示自家的经济实力,决定卖掉在家乡给儿子准备的婚房,全款给儿子在杭州买房。
  拿到大红色的房本后,向大姨觉得儿子结婚终于有保障了,这钱算是没白花。谁知拿到房本后没几个月,儿子又打来了电话,这次是要商量买车的事宜。女朋友看中了一辆20万元左右的轿车,打算贷款买下作为代步工具,这笔首付款还得靠家里帮忙。刚刚拿出一大筆钱的向大姨顿时觉得经济上压力倍增,她尝试着劝说儿子购买十万元以内的轿车以降低首付款的比例。电话另一头的儿子为难地表示,女朋友非此车不买,而且女方家表示自家经济实力有限,只能出很小比例的首付款,两人已经因为首付款的事情闹了一场别扭。抱着“不能让未来儿媳妇小瞧了咱”的心态,向大姨和老伴商量了一下,决定不动用存在银行里的定期理财,向亲戚们东拼西凑,借齐了首付款。
  儿子把新车开回家后,用微信拍了一张停车的照片发给向大姨。眼尖的向大姨发现,儿子停车的地方似乎不在小区里。细问之下,儿子说因为没有钱在小区购买车位,只能把新车停在小区外。生怕新车被刮蹭的向大姨当天晚上就和老伴商量再给儿子汇点钱,让儿子把车位买了。据儿子后来在电话里的描述,当他和女朋友开着车去单位时,一些同事特意从厂子里出来围观,几位女同事用艳羡的口吻和女朋友说:“你可真厉害,这么快就在杭州有车有房了。”当时他觉得自己特有面子。
  后来,儿子又陆陆续续以其他名目找家里要过一些钱,甚至带女朋友旅游、换新手机也会伸手找向大姨要钱。虽然数目不大,但加起来的总数并不小。时间长了,向大姨和老伴越来越觉得儿子变成了报纸上说的“啃老族”,他们也想过给儿子“断奶”,但儿子是向大姨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她哪里舍得让他过得不舒服呢?
  可向大姨没有意识到的是,她的慷慨解囊,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纵容。儿子出现了心理偏差,已经形成了啃老心态,认为家里为自己提供无偿的帮助是天经地义的。这种溺爱孩子、不愿对孩子放手的行为是错误的,只会导致孩子变本加厉、无休止地向父母索求。
其他文献
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Psychology Popularizer League of China,PPLC,以下简称“联盟”)在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员会指导下,于2017年10月在北京正式成立。  心理普及工作者是联盟的重要人才队伍,为保障心理普及工作者更好地面向公众心理健康需求提供贴心、贴身服务,广泛开展心理学普及推广工作,联盟(PPLC)开设了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培训课程,以满足其在
期刊
折翼天使:精神康复  对你有多重要?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到凡间的天使,给无数家庭送来欢乐和幸福。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当得知孩子被确诊罹患精神疾病的那一刻,就如眼睁睁地看着可爱的天使失去了飞翔的翅膀,父母内心的无助和崩溃是不言而喻的。当父母渐渐冷静下来,开始面对现实,带着孩子踏上求医问药的征程时,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往往又会走向另一个误区:对孩子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在家里什么都不让孩子干,避免孩子受任何
期刊
为更好地推动北京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规范发展,促进海峡两岸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健康服务的研究和交流,激励北京市心理卫生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满足北京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继续教育学习的需要,在北京心理卫生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北京市科委与北京心理卫生协会于2017年10月28日举办题为“心理健康与和谐社会”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阳光心理论坛,并借此表彰一批为北京心理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期刊
2017年10月10日是第26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近些年来,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社会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而精神卫生工作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自2012年颁布《精神卫生法》之后,还相繼出台了多部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法规和条例。  不仅如此,今年年初,在国家卫计委官网上发布的《关于加强心
期刊
你是否時常感到无法掌控生活,讨厌的东西只能被动接受?你是否常常感到无能为力,想要的东西也不知该如何争取?你是否经常对未来感到悲观,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生活?如果以上这些状态你都有,那么你需要想想办法提升自己的控制感了。  么是控制感?控制感是个体对自身能力水平、努力程度等内部因素在影响和决定外部事件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的评估和判断,是个体持有的一种信念。比如当你决定考研时,你会上网查询,在
期刊
人际交往,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满足人们的人际需要,包括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人际需要被满足的人,容易成功、自信,生活富有情趣,自我认知能力较强。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一种现象渐渐浮现于很多人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被人忽视感。  “被人忽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倍感失落,没有存在感,好像全世界都抛弃了自己。从心理层面
期刊
55岁的林阿姨是我的老患者了,她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慢性病,每月都要找我量量血压,测测血糖,汇报病情,取些常规用药。每次就诊,她的先生都陪伴左右,细心体贴地照顾着,让旁人很是羡慕。直到有一次她因为肺炎收住院,住院医生询问既往病史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她还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直在我院精神科就诊呢。每次和她聊天,看到她幸福的笑容,真没想到她背后还有这么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故事还得从10年前说
期刊
个案管理(case management),顾名思义是针对个体开展管理和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设计,是一个需要患者参与的协助过程。个案管理是指以病人为中心的协调服务,是一种全面的、连续的、综合性的和灵活性的服务,即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从医院、社区到家庭的连续性(最高境界是无缝衔接)服务,其目的在于避免多种社区服务的相互脱节,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以满足病人的多种需求。个案管理模式的共同目标是“帮助病人生
期刊
单位里搞活动,将我这个年近60的人列入“老年组”,一时感慨不已。老年,仍是志在千里的年龄,但也是个有几分尴尬的年龄,在青年面前,你可以有一副过来人的深沉,但在一些长者面前,却得把尾巴夹紧一点;青年看你,或许已经嗅到了暮气,长者看你,还觉得你嫩得出水。因此,人到老年,瞻前顾后,未必就一定洒脱。  我们今天看古人,都不大在意看年龄了。评论家论文学,对王勃少年时的《滕王阁序》与陆放翁八十岁时的诗作都可以
期刊
婆婆60多岁了,人勤快,闲不住。她在集市上做小生意,卖小孩们的小玩具、袜子、手套什么的。起初我们都劝她歇歇,她摆摆手说:“没事,我做买卖动脑子,不得老年痴呆。人闲下来,老得快。再说了,我不光是为挣钱,我就是为图个乐子。你们也知道我爱热闹,集市上人多,我和别人说个话,看个故事,多有意思。”  婆婆每天都早早就去赶集,她乐呵呵地说:“做买卖跟打仗似的,得讲究个打仗的方法。”农村的集市上没有固定摊位,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