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为何常感到自己被忽视?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y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交往,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满足人们的人际需要,包括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人际需要被满足的人,容易成功、自信,生活富有情趣,自我认知能力较强。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一种现象渐渐浮现于很多人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被人忽视感。
  “被人忽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倍感失落,没有存在感,好像全世界都抛弃了自己。从心理层面上来讲,这是想要引起他人关注或亲近他人的内在需求没有被满足造成的。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使人产生多种不良的社交情绪:外归因的人会愤怒、嫉妒,埋怨他人,而内归因的人则会委屈、内疚,封闭自己,严重的甚至会产生社交恐惧症。由此可见,这种因“被忽视”而引起的心理现象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避免这种心理所带来的不良情绪及行为影响。
  1想寻求“被忽视”的原因,需要认识到人际关系的本质。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沟通交往中,建立起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具有个体性、直接性和情感性。也就是说,人际交往会因对象不同、时机不同、情绪状态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容易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出现多种可能。所以,“被人忽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信息大爆炸,大家的朋友圈子都很广,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处理海量的事情,除非你是对方必须接触的人,或是很重要的交往对象,否则,不会有人支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与你交际。当你非常真诚地向某人发了信息,却发现对方没有及时回复,甚至毫无回应时,请不要埋怨对方的冷漠,他可能正忙得毫无头绪。当你发了条自认为很有爆点的信息给朋友圈,却很少人点赞时,请不要自卑,自哀自怜,因为每个人都很忙,无暇顾及也是情理之中;当你发现你不主动联系别人,也没有人主动联系你时,也请不要患得患失,自怨自艾,因为这不是“被人忽视”,而是大家都在有选择的交际。
  2其实,这种“被忽视”的感觉还有可能是我们的主观认识,而并非真正的客观存在。
  人际交往中,对方没有关注你,可能你们还没有达到相互关注的阶段。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稳定交往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人们在人际交往初期,确定是否要深入交往的前期铺垫,如果关系尚停留于此,是不足以引起对方的关注的,所以,自己就会产生“被忽视”的错觉。
  你感觉到的“被忽视”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本质。这是我自己的亲身体会:大学毕业后因为工作太忙,我和同学之间的联系甚少,之前关系不错的几个好友也已经很久没有主动和我聊天、打电话或是在朋友圈互动了。这时,我有了“被忽视”的感受,也曾有封闭自己不想再与朋友们联系的负面心理。但在毕业五周年的聚会上,当我和几位同学谈起彼此的近况时,他们竟对我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如数家珍,这让我既惊讶又感动,“被忽视”之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其实,关注不一定要大张旗鼓,有许多无声的关注是你并不知晓的,你要创造一个沟通的机会,让双方吐露心声。别人为你点赞加油并不一定要用朋友圈的那个红心按钮,更可贵的是在内心默默支持。
  3然而,排除了以上那些主观偏差,有时候我们确确实实感到被忽视了,对于这样“惨淡的人生”,我们要如何直面呢?
  首先,弄清楚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交往的原则有四个: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平等原则。我們可以看得出,这些原则都是有利己性和互利性的,如果在交往中没有做到利他或是有些自私,就容易被人忽略。如果这时还不知进退,那么你的行为就会让人产生抵触,在内心把你“拉黑”。但我们对这一点并不自知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全能感,也就是自恋。自恋会使我们认为,自己应当得到别人的关注,别人没有理由忽视我。
  其次,“被忽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没有被需要,或者你不是必须的,容易被替代。总是被忽略说明你的能量可能还不够吸引他人,那就努力变成被需要的人,拥有这种自信和能力,就不怕也不会被人忽视。
  最后,要说一点最实际的。现在的人际交往,大多是基于利益和现实交往,真正由于社会心理需求而交往的人越来越少。“朋友之间靠走动”这个道理大家也是于口于心而不于行动了,所以产生了距离感,进而产生了“被忽视”的现象,也就有了那篇“北京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的“热文”。“礼尚往来”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渐渐“被忽视”,如果你是一个不希望被忽视的人,首先,请不要忽视他人。
  面对“被忽视”我也曾迷茫、失落,甚至因此埋怨过我的亲密挚友,质问他们为何“忽视”我。有位好友的一句话让我成长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深厚的友谊可以如清水一般平淡,与其追求“推杯换盏”的形式,不如平平淡淡,但真正走心。
其他文献
武汉一位53岁妈妈陪女儿考研,每天复习18小时,率先成为女儿“学姐”的新闻上了头条,女儿本以为妈妈只是陪着自己随便看看书,哪知道老妈每天一看书就到晚上十二点,周妈妈和女儿步入考场,一身轻松的她竟然考过了,而女儿却名落孫山,第二年发奋努力才通过考试,和妈妈成为“同窗校友”。大家都赞叹这个周妈妈厉害,羡慕这个女儿真幸福。  53岁,按理说是年过半百的老人,记忆力减退,思维也不那么敏捷,而她却轻松地通过
期刊
每每坐在图书馆,看书疲乏之际,我都会望着盆栽的绿萝看一会儿。一天,我看着看着,想起了一段往事。  曾经,我有过一个家,但不小心被我们弄碎了:  他买了盆栽的绿萝来点缀新家,摆在向阳处,任凭它成长。直到有一天,他注意到叶子泛黄,开始咨询花商,培植花肥,换了适合绿萝的花土,但还是无果。随着叶子一片片黄掉,他的心也死掉了,终于,有一天,他把它扔掉,把空空的花盆安放在储物间的一角。  我的婚后生活犹如绿萝
期刊
小李是一名注册会计师,临近年底,客户为了上市融资,要求尽快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小李所在的审计团队加班加点周末无休,已经连续一个月满负荷运转,身体和精神状态都非常差……  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给企业员工带来的是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压力过大会给员工带来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睡眠质量变差等心理、生理和行为方面的影响。英国曾做过一次调查,研究显示有83%的人认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紧张的工作节奏
期刊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活泼可爱,充满了希望,但是看似无忧无虑的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那些不遵守纪律、调皮等的表象下,也许隐藏着一颗焦虑、无助的心。  他叫刘晓皓(化名),读四年级,是学校闻名的“坏学生”。他觉得课上学的内容没意思,不吸引他,所以课上时常打扰别的同学。他在班里没有什么朋友,班里的同学和老师都不喜欢他。从二年级开始,他就经常被老师送到德育处,他甚至觉得在德育处更开心,因为老师会问他的想法,会
期刊
心理治疗师,特别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师,经常喜欢讲亲密关系,强调亲密关系对人有多重要,亲子关系问题、婚姻问题、自恋、边缘、反社会等,都是亲密关系出了问题。当然,还有另一个心理治疗师们特别喜欢讲的词,就是“链接”。其实我在想,总担心没有和人发生链接,不就是喜欢黏人吗?  看了安东尼·斯托尔写的《孤独》一书,就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突然有种放下的感觉,豁然开朗,把人从住相中解脱了出来。当痛苦已经存在
期刊
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Psychology Popularizer League of China,PPLC,以下简称“联盟”)在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员会指导下,于2017年10月在北京正式成立。  心理普及工作者是联盟的重要人才队伍,为保障心理普及工作者更好地面向公众心理健康需求提供贴心、贴身服务,广泛开展心理学普及推广工作,联盟(PPLC)开设了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培训课程,以满足其在
期刊
折翼天使:精神康复  对你有多重要?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到凡间的天使,给无数家庭送来欢乐和幸福。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当得知孩子被确诊罹患精神疾病的那一刻,就如眼睁睁地看着可爱的天使失去了飞翔的翅膀,父母内心的无助和崩溃是不言而喻的。当父母渐渐冷静下来,开始面对现实,带着孩子踏上求医问药的征程时,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往往又会走向另一个误区:对孩子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在家里什么都不让孩子干,避免孩子受任何
期刊
为更好地推动北京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规范发展,促进海峡两岸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健康服务的研究和交流,激励北京市心理卫生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满足北京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继续教育学习的需要,在北京心理卫生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北京市科委与北京心理卫生协会于2017年10月28日举办题为“心理健康与和谐社会”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阳光心理论坛,并借此表彰一批为北京心理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期刊
2017年10月10日是第26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近些年来,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社会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而精神卫生工作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自2012年颁布《精神卫生法》之后,还相繼出台了多部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法规和条例。  不仅如此,今年年初,在国家卫计委官网上发布的《关于加强心
期刊
你是否時常感到无法掌控生活,讨厌的东西只能被动接受?你是否常常感到无能为力,想要的东西也不知该如何争取?你是否经常对未来感到悲观,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生活?如果以上这些状态你都有,那么你需要想想办法提升自己的控制感了。  么是控制感?控制感是个体对自身能力水平、努力程度等内部因素在影响和决定外部事件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的评估和判断,是个体持有的一种信念。比如当你决定考研时,你会上网查询,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