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美味泥鳅干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s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老家在山区,山里的农民远离市镇,没有固定菜场,农民很少食用鲜鱼,过年过节,红白喜事,总用一碗姜丝泥鳅干代替,即使到了现在,鸡鸭鱼肉,虾蟹鳗鳖全有,这碗风味独特的泥鳅干,仍是大家的最爱。
  小时候住在位于杭州湾南岸上虞外婆家的,那里河流纵横,池塘遍布,盛产海鲜河鲜,活蹦乱跳。有鳞的、无鳞的、带壳的、穿甲的、肉肉的,早市河鲜为主,晚市海鲜居多,大家几乎什么都吃,就是不吃泥鳅。小时候不知泥鳅是啥滋味,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吃。一次我大着胆子问舅舅,舅舅想了一下说,那东西大概只有要饭的才吃呢。
  我第一次吃泥鳅,是在老家,那时我们刚回山里,大哥为我们接风,烧了一桌的菜,其中就有一碗姜丝泥鳅干,直到今天,那滋味记忆犹新。
  我以前从来没吃过泥鳅,看到黄黄的姜丝里夹杂着扭曲变形的泥鳅干,我心想,新鲜的活泥鳅都没人赏光,这黑不溜秋的干泥鳅还会好到哪儿去?困难时期嘛,物资短缺,大概实在没有别的可以招待,弄点泥鳅凑凑碗头。出于好奇,我在姜丝堆里夹起一根细细的小泥鳅往嘴里送,它们好像没剖,连着苦胆,一定好苦,万一不好吃,就偷偷吐掉了事。
  泥鳅靠近嘴边,一缕异香钻入鼻孔,这是久违了的熏鱼香,很是受用。泥鳅塞入口中,含着姜丝微辣的鲜味顿时传遍味蕾,口中就有津液渗出,细细一品,那里面的鲜香甜辣立刻充斥两颊,好似嚼着火腿丝,不但颇有咬劲,而且回味无穷。虽然明知有鱼骨,口中却没有鱼刺的扎口感,也没有我担心的苦味。与鲜鱼比较,口感滋味独成一格。就连那细细的姜丝,因为沾了泥鳅的光,也呈现出一阵鲜辣的味道。
  乡下人为什么喜欢吃泥鳅干呢?有一段传说。
  很久以前,一个山民在地主家做长工,每年晚稻扬花以后,稻田都要出稻坑,让田水从稻坑里流出,这叫搁田。搁过的田板出水后,稻脚就会硬实,不容易倒伏,晚稻燥田收割后,很快就可以种麦了。原来稻田里泥鳅,全部钻到有水的坑沟里。长工翻犁稻田的时候,会在稻坑边捡到许多泥鳅。他把每天捡来的泥鳅养着,让老婆赶集时带回家。
  家里泥鳅多了吃不了,聪明的老婆像过年烤烘米粉糕一样,先把泥鳅倒在红镬里爆,然后用炭火谷壳烟熏,做成两面黄的鱼干收藏。吃前先浸泡,再用清水漂洗,以生姜做调料,既去泥腥,又提口味,左邻右舍吃了都说味道鲜美。
  长工嫂的泥鳅干加工和烧煮方法,很快就传到了周边,后来不但泥鳅这样加工,就是溪塘水沟里捉来的白条、石斑、鳜鱼等小杂鱼也可以这样做:红镬爆,糠烟熏,加工成不烂不糊的“鱼壳儿”,成为农家家常菜。山区农村,家里来了客人,没地买鱼,招待客人,用泥鳅干,一样热情,一样丰盛。你看,肉是自家腊的,鸡是自家养的,蛋是平时积的,瓜果蔬菜都是屋前舍后种的,豆面是从上门行贩担上买的,加上这鲜美的泥鳅干,浸浸泡泡,就有了一桌荤素搭配,又独具山区农家特色的美味佳肴。
  住在大溪两岸的农民,天天和水打交道,出了许多捕鱼好手。儿时有小鸬鹚之称的村民陈正太说,泥鳅产地不同,品质的差异很大,其中海涂泥鳅最次,田里的泥鳅为中等,山溪用长笼网张接的质量最好。捕鱼人张文阳说,大溪里、活水塘、流水沟用竹簾倒凹接的泥鳅杂鱼也不错,只要烹饪时火候掌握得好,都能烧出美味。火候掌握不好,泥鳅容易解体,影响菜品。要烧出大镬美味完整的泥鳅干,制作上是有套路的。
  首先,泥鳅滑溜非常,没法剖洗,得在滴了香油的清水中,饿养一天,排尽体内的泥沙杂物,这样做既去除泥腥味,使肉质更结实;其次,以红镬烧爆,不能用滚汤氽,将泥鳅倒入红镬,马上加盖,直到镬内没有爆动的声音,冒出鱼香,才能打开镬盖,再将泥鳅小心倒在米筛上,保证泥鳅整体完整。红镬爆的泥鳅,保持了原汁原味,所以特别鲜香;爆过的泥鳅放在铁鏊(平镬)里烙,使泥鳅肉质熟透表皮结硬;最后用糠烟熏烘,用砖石搭一个简单炉膛,点燃火炭,上面盖上谷糠,把泥鳅放在铁筛里,摊平后搁到火上,让糠烟慢慢熏烤,火头不能太旺,要视烘烤情况翻动,直到泥鳅烘干。焙成两面有些焦黄,用手一掰就断,两指搓捻,连骨都碎,细看鱼体已经发泡,闻之鱼香扑鼻,用手掂之体轻若无,放在嘴里细嚼,没有骨感,肉质鲜美,这样的泥鳅干才算上品。山村宴席,泥鳅都来自田间,取之无尽用之不竭,食用泥鳅干,乃享受天然之物也。
  烹调泥鳅干,前期处理是关键,先用滚汤浸泡,再用清水漂洗,然后沥去水分。泡是使泥鳅干松软的关键,并且去除烟气。泡要掌握时间,只要达到松软程度即可,否则过多的损失营养成分和鲜美口味。用清水漂洗,可使泥鳅中的黄汤去净,一般要漂洗五六遍,才能去掉苦味,切勿大搅大捞,破坏形体,最后沥去水分待用。然后将生姜切丝当配料,山里人大多不耐辣,姜丝得用开水汆过。
  烹制泥鳅干以煮为好,不需用盐,大铁镬内放入一层姜丝、大蒜、小葱和少量辣椒打底,铺上一层泥鳅干,如此反复几次,在最上面以配料封顶,加入黄酒米醋去腥,浇上熟猪油,可使肉质滋润,用老抽着色,加味精、红糖吊味提鲜,高汤浸没配料,合上镬盖,用大火烧开,小火焖煮三个小时,煮到看不见明汤即可。开盖后去掉小葱大蒜,用大镬戳轻轻翻匀上盘。一碗鱼香扑鼻,乡土风味十足的泥鳅干便呈现在眼前。
  在老家,有种食品“五虎擒羊”,非用泥鳅干配不可,少了它,就没了特有的香味。清明、七月半、除夕夜,菜肴可以随便增减,独独不能缺泥鳅干,它无法用其它东西替换。除了用姜丝做配料外,还可用嫩扁豆炒,或者单做。大小鱼儿都有刺儿,但经过糠烟充分熏焙的泥鳅干,连鱼骨全都变酥了,鱼肉一起咀嚼下咽,不会扎舌戳喉。
  有人教我辨别泥鳅干好坏的技巧,一看、二闻、三掂掰、四口尝。色泽焦褐,个体完整而弯曲;闻之鲜香绵长无异味;以手掂量,体轻硬朗;一掰即断,断口肉质疏松;用齿咬嚼,鲜美而不扎口的才是正宗。体重僵直掰不断,气味异常,肉体如咸鱼者,都不是本地的特产。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向以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生产转变,正是在这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农业信息化建设举足轻重。2004年以来,中央多次在“一号文件”中强调“全面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而被认为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关键推手正是农业大数据。  大数据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决
期刊
距南阳方城县拐河镇不到两公里的地方,一条宽阔的大河横卧一侧,河道曲曲弯弯,河水清澈透明,岸边浅水处,十几棵柳树形态各异。顺着一条羊肠小道走上了江家村人居住的山坡,那院子里积满发黄的树叶,一棵老榆树树冠擎天,三间七成新的砖房坐北朝南,一座老土房紧靠其右。这便是梵高奶奶的家,与她的画作《江家老屋和古树》情景一模一样。  梵高奶奶真名叫常秀峰,是江家村一个普通老太,70多岁才开始绘画,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无
期刊
不久前,云南丽江古城区束河发生火灾,这已是云南景区继丽江火灾和香格里拉火灾之后的第三场火灾。可见,如何保护古建筑,使其远离火灾已成为一个急需尽快解决的问题。  从去年3月开始,云南丽江古城光义街现文巷、 湖南凤凰古城、洪江古商城、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寨、再到束河古城相继发生火灾。发生火灾的古城、古村一般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它们不但记录着历史的印记,传承着文化的魅力,更是民
期刊
镇远,是一处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这里依山傍水,既有群山围城,又有舞阳河水把古城一分为二。都说“仁者乐水,智者乐山”,镇远不但沉淀了千年文化,同时折射出先祖在跋山涉水、不断迁徙中,对宜居环境的智慧选择。  若说镇远是一座千年迷宫,那么,古巷就是我们潜进这座迷宫的最佳入口。穿行在古镇的小巷,走过斑驳的墙体与门庭,这里毫无喧嚣,只见寂寞。当河岸的风拂来,你仿佛能听到悠远历史的回响,风声从西南丝绸
期刊
素有“欧洲食橱”美誉的丹麦是世界上城乡差别最小的国家之一,是全球公认的农业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在丹麦总共510万人口当中,从事初级农业生产的人口只有4%,每个农民人均可供养225人的生活和消费。农民耕种的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3%,约为270万公顷。  农场主的王国  丹麦是个小国,却是世界上公认的农业强国。几百年来,丹麦一直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农业对丹麦经济的贡献是非常大,其农产品在国际市
期刊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侄子,最近迷上了村庄,常到那里去游玩。春暖花开,一到周末或节假日,就约上三五个朋友去乡村里呼吸新鲜空气,品尝特色农产品,再动手种一点蔬菜水果,体会一把做农民的快乐。天气暖了,村里的农家乐、休闲农庄也开始火了。  以前,种地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种地变成了生动有趣的事情,不少城里人来到乡村,走进田间,走进果园,体验采摘的乐趣。北京这样的大型城市里的人们,到乡下体验农事的乐趣,早已成为
期刊
除了普底乡,其它地方也有不少杜鹃花盛开,综合考虑了各地的杜鹃特色、自然风光、交通便利等因素,小编推荐几处赏杜鹃花之地供大家选择。  天台山位于浙江中东部,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云锦杜鹃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高、最大的“杜鹃之王”,生长在天台山华顶峰海拔1200米,面积近300亩的山间,树龄大多在400年至1000年之间,树干如铁,虬枝如钩,枝繁叶茂,独具
期刊
2013年底,“发现‘美丽乡村教育’——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期间主办方发布了《美丽乡村教育案例研究报告》与《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研a究报告》,再次引发各方对农村学校如何“回春”、如何“美丽”,以及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何去何从的深入探讨。  主办方指出,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不是消灭农村教育,也不是沦为城市应试教育的尾巴。农村教育应当成为新农村建设和新的乡村文明的生长点。哺育了中华民
期刊
人生是一场奔波,马不停蹄,风尘仆仆,于是,对家居的忆念和眷恋也尤为真切。万千奔波的劳苦,其实只在于一个安宁而稳固的家——不仅仅是作为最终归宿的寄托,也往往着眼于短暂驻足的风景。  李渔的一生,几乎一直都在为安顿自己的“家”而筹画、而忙碌、而困惑。从出生地如皋到故乡兰溪夏李村,再到金华、杭州、南京乃至北京,最终回到杭州,其间,经历了“小城——乡村——中等城市——乡村——大城市”之间的多次辗转往复。古
期刊
近日,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吵子”大赛热热闹闹的开始了,来自全镇11个村的代表队,为了总冠军的头衔都拿出了看家本领。这已经是榆垡镇连续第四年举办旨在推广、传承、保护“武吵子”的大型活动,而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王子荣、赵建军也乐见其成。  比京剧古老  “太子务武吵子是北京特有的民间舞蹈之一,集娱乐、健身、表演为一体,武吵子风格强悍、粗犷,舒展大方,具有较高的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