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感恩行为培养的若干思考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幼儿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在众多道德素养中,感恩尤为重要。在当前幼儿成长的环境中,由于家长对于感恩教育认识偏差以及幼儿园感恩教育引导不当等多项因素,幼儿的感恩教育不容乐观。本文通过调查,对幼儿感恩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角度加强幼儿感恩教育的若干建议,努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
  幼儿  感恩  培养  思考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也是儒家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等等都宣传感恩的情结,至今在我国仍非常流传。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学技术也突飞猛进,但是我国国民道德水平却呈下降趋势。在国人面临道德危机的今天,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大部分还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家中获得了所有长辈关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笔者分别在福建省泉州市和石狮市对800名在校幼儿园学生家长进行感恩行为调查,收回有效调查问卷785份。笔者通过对调查中“您的孩子回到家会及时向家人问好吗”“孩子在您或长辈出差或晚回家会不会主动电话询问”“孩子在您或长辈生病时担心紧张或嘘寒问暖”等3个问题汇总后,各按三分之一比例计算被调查孩子们的感恩系数仅为42.83%(如下表1和图1),从下面图表发现,现在的幼儿普遍缺乏感恩之心。因此,在幼儿期间开展感恩行教育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幼儿感恩行为培养概述
  (一)幼儿感恩行为培养的相关概念
  感恩行为主要是指个人对于他人有好心的一种回馈,它可以使受惠人以报恩的方式回应施恩人。张和云、赵欢欢、许燕在《青少年善良人性感知、影响因素及后效作用》认为,感恩与人性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联系。感恩行为可以概括为人们之间相互互惠行为,也是人们之间互惠感恩行为。总而言之,感恩行为是一种帮助他人有助于社会的行为,感恩行为与积极的情绪有关,在感恩过程中常常会使人感到快乐幸福,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对于幼儿来说,幼儿的感恩行为主要是指在认识到他人对自己付出的情况下激发出来的感动情绪。徐晓曼等老师学者认为,感恩行为实质上是道德品质发展,感恩行为实质上属于道德行为,幼儿感恩行为属于典型的亲社会行为。
  (二)幼儿感恩行为培养的可行性
  根据笔者设计的问卷调查,在问题“您认为幼儿园时期进行‘感恩教育’活动”中98%的家长选择了“十分必要,意义重大”,2%的家长认为“有必要”,没有存在家长认为“意义不大”。由此可得结论:
  第一,与幼儿的教育目标相一致。对于幼儿园来说,在对幼儿进行管理时必须加强感恩行为教育培养,这一教育理念与教育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相符。纲要中明确指出应当加强幼儿与他人交往,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富有同情心。在幼儿社会活动之中,幼儿园的感恩行为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教育内容,需要教师将教育理念与活动进行有效结合,有意识的去培养幼儿的感恩行为。
  第二,与幼儿的日常教育相结合。在进行感恩教育时,感恩教育不仅需要在正规教育活动中进行,更需要与日常活动和节假日进行结合,逐步渗透到幼儿生活之中。例如,当幼儿得到他人的帮助或礼物时,教师应当善意地提醒幼儿学会说谢谢,学会好好珍惜。在幼儿浪费粮食之时,教师也应当善意提醒幼儿粮食来自农民的辛苦劳作,不应当将粮食浪费,要以感恩的心情吃完。与此同时,在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中也需要帮助幼儿更加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使他们形成感恩的心理。
  第三,与幼儿教育契机进行结合。感恩行为本身就属于德育范畴,感恩行为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道德。陶行知老先生认为,在六岁以前都是人格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可以培养出优秀的道德,长大之后也可以成为社会的精英人士。有科学研究表明,四岁到六岁的幼儿对于角色的理解有較强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有意识的培养他们对于感恩的理解。
  二、影响幼儿感恩行为的原因
  (一)幼儿感恩心理的发展
  一般而言,幼儿的感恩心理常常会影响到幼儿的感恩行为。幼儿感恩心理是有多方面组成,它包含认知情绪和行为。对于不同幼儿来说,他们受到年龄影响,感恩心理发展程度也不相同。一般而言,感恩心理常常需要幼儿做到情感转移,而情感转移又与人的认知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幼儿感性认知也会不断增长。但是幼儿的成长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等,因此幼儿的感恩心理成长也会出现不同态势。在进行教学管理过程中,笔者常常发现幼儿的感恩认识存在差异,在同一时间段,一些幼儿已经开始认识到关心他人,而另一些幼儿却没有认识到相关的行为。这就说明,一些幼儿的心中已经存在了感恩心情。在培养过程中可以直接从感恩情绪入手,只需要结合幼儿意识,从而巩固幼儿的感恩行为。而对于感恩缺乏认识的幼儿可以调动其内心对于感恩理念的理解,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所在,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培养他们感恩行为。
  (二)家长对感恩教育的认识偏差
  第一,隔代教育的溺爱。对于绝大部分老人来说,他们都非常希望帮助自己子女照看孙子,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怀。但是,隔代抚养存在着一些致命缺点。经过研究表明,很多老人对于幼儿常常存在过度溺爱的现象。在幼儿园管理教育中,笔者发现现在很多孩子家庭条件都非常优越,父母非常忙于工作,孩子一般由外婆或者是保姆进行照看。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们想要玩具时常常都可以被百分百满足,有很多老人缺乏幼教的理念,不懂得与孩子进行成长,常常只是通过物质来满足孩子欲望。因此,在很多幼儿园的孩子中,他们认为满足他们物质需求的人常常最好,而且在他们理念中,满足自身物质需求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没有任何感恩之心。   第二,父母的错误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与祖辈对孩子教育理念并不相同,他们认为如果不严厉教育孩子会使孩子誤入歧途。孩子感受不到受惠的喜悦,家长也无法促进其对感恩的认识。因此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就存在两种不同的教育风格,一种是过于严厉,一种是过于溺爱,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常常会不知所措,久而陷入偏向,形成向溺爱方索取而不知感恩的结果。
  (三)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引导不当
  在幼儿园管理中,笔者还发现很多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并不了解采用何种措施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虽然他们认知到当前的幼儿普遍缺乏感恩之心,也认为感恩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是却无法找到切实可行办法帮助幼儿更好成长。在与教师管理教育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迫于自身教学压力,这使得他们分身乏术。再加上他们能力非常有限,很多年轻教师在培养幼儿方面经验并不足,缺乏教导,导致幼儿感恩教育难以有效地实施。
  三、幼儿感恩行为培养的建议
  (一)幼儿感恩心理的发展:树立正确感恩教育理念
  第一,在家庭教育中,积极调动和巩固感恩意识。由于广大幼儿认知水平非常有限,感恩行为也反复无常。家长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感恩教育,例如使用角色扮演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等等不断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使幼儿感恩道德可以内化于心。
  第二: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以从幼儿的情绪一点点出发,教授关于感恩的知识,并试着提示表达感恩的方法给予幼儿之间相互实践,感恩心理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感受到感恩行为带来的温暖和感动后,更能激发感恩心理的发展。
  (二)家长对感恩教育认识的改变
  第一,杜绝隔代教育的溺爱和过于严厉。因此,家长可以把握自己孩子特点掌握科学的感恩教育方式,尤其是在隔代教育之中,父母之间应当尽可能地与祖辈遵守一致的科学教育理念,这样可以使得感恩教育得到延续和发展,让孩子正确感受爱,并懂得给予。同时幼儿父母应理性教育孩子,不是一味地严打严骂,在幼儿身心还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以更多的帮助式的教导来协助发展。
  第二,培养幼儿负责能力。在进行管理教育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家长在进行教育时常常喜欢采用复仇行动。当自己的孩子受到损失之时首先将责任推给另一方,而并不是安慰自己的孩子。在这种教育理念之下,幼儿在受到伤害之时常常会将责任第一时间怪罪于他人,缺乏关爱能力,不能对施恩者产生感恩心理。父母在教育中应尽量做到以身作则,从事实出发,让孩子正确认识到责任的来源。
  (三)幼儿园对感恩教育的引导
  第一,寓教于乐,将感恩融入到生活之中。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在幼儿园接受知识和经验的方式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如果采用说教的方式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体验到同情与互助,在与同伴进行协助的过程中学会正确的社交方式。当前,其中有一些教师采用了感恩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耐心,在化解幼儿利益冲突时常常不可以面面俱到。在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感恩教育并不需要追求刻意的情境,可以通过日复一日或者是特定的节日进行开展,使孩子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感恩教育。
  第二,创设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就是幼儿园,这是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场所,因此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可以影响幼儿。首先,幼儿园应当创建良好的物质环境,可以在班级的图书角设置一些有关感恩的书籍或者在主题墙上展示一些感恩的作品。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可以开展大型感恩主题讲故事活动,使幼儿拥有表达感恩的机会,让广大幼儿身处于感恩的氛围之中。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创建师生之间互动的氛围。由于幼儿园班级的不断扩大,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在不断加重,许多教师难免会出现一些脾气,而这些脾气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为了保证幼儿的感恩行为,可以顺利培养,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学会正确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让不良的情绪带给幼儿。
  (四)以爱作为核心,密切进行家园合作
  感恩教育本质上就是爱的教育。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他们父母的期盼。因此,要想对幼儿进行成功的感恩教育,我们应当建立起以爱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努力配合。在感恩教育中,幼儿园的角色固然重要,但是幼儿园也需要与家长进行合作。幼儿园教师可以将专业的感恩教授给家长,这样可以帮助家长更好的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难题。总而言之,在进行幼儿感恩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离开家庭很难做好真正的感恩教育。
  注:本文系2018年度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研究课题《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实践研究》(立项编号:DY201819A)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淑英,马丽花.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J】.林区教学,2017(7)
  【2】陈媛婧.浅谈幼儿感恩之心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2016(35)
  【3】张玉斐.浅谈幼儿感恩教育之培养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2)
  【4】印云.浅谈幼儿感恩教育的缺失与培养【J】.吉林教育:综合,2016(30)
  【5】印云.幼儿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培养【J】.教师,2016(24)
  【6】张和云,赵欢欢,许燕.青少年善良人性感知、影响因素及后效作用.青年研究,2016(2)
  【7】徐晓曼.幼儿感恩行为培养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其他文献
叶澜教授说过:"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教师要学会真诚的倾听,因为倾听意味着理解、尊重,意味着接纳、期待,意味着分担
【正】伴随着新课改,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改革上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教学之中还是存在种种问题。所以,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在教学上应该更加完善课程资源的建设、
受传统意识和应试教学等习惯的影响,小学语文活动中普遍存在"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的不良现象。比如置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需要和潜能开发于不顾,采取"用普通话去套讲八股文"的教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教学的重点。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够让学生写出思想深刻、认识辩证的作文。认知驱动型作文属于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语言跟思维是相互作用的,所以在认知驱动型作文教学中,做好思维训练十分关键。因此,从思维训练方面寻找突破口,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入相应的思维训练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一、高中认知驱动型作文思维训练的主要内
课堂上的争辩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琢磨与考量,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互动交流。基于文本表达内容,突出切磋运用,能让学生在关注阅读,融入文本和走进语境的过程中与作者对话,与情境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定会有所发现和顿悟。以切磋为载体,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启发与引导,能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深化识记运用,明白其中的“潜台词”。切磋,让文本散发生机活力,更让课堂充满浓浓的人文情怀。以莫怀戚的《散步》为例,谈谈切磋运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有线网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以网络灵活性和速度效率为特征的无线网络技术也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如果说对于 21 世纪来说,网络的发展是朝向
1996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先后对40例急症拇指严重损伤无成活希望的病人进行游离[足母]甲皮瓣移植一期再造拇指。虽然伤情重,手术难度大,但因术前和术后采取了积极的防治措施,有效
传统的护理基本技能的教学主要是采取教师示范操作步骤学生模仿练习的示范-模仿教学方式,只要求学生熟悉掌握操作技术流程,培养单纯的操作技能,忽视了人的整体性.为改变这种
【摘 要】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性潜能,只要得到适时的科学的开发,就能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而且创造力开发得越早,其发展潜能越大。教师应树立时代的紧迫感为发掘幼儿创造力添翼。  【关键词】图标 绘画  一、利用图标,选择材料的游戏性  幼儿学习的动机感性多于理性,他们通常是凭着兴趣去主动探索和学习的。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活动本身和过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样会为了活动的成果而坚
期刊
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了较大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首先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提出了几点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借鉴。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语文这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