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后进生需爱心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ncuo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65-01
  
  国家强盛,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师德内涵,师爱为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新的历史时期,班主任与教师应该如何坚持师德,用师爱正确引导和帮助后进生在品德与行为上实现好的转化而健康成长呢?
  第一,尊重、关爱、理解后进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也绝对做不了一个有师德的好教师。后进生正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这些孩子;不是畸型儿,他们是人类多样化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他们需要的是教师浓浓的爱心。尊重、关爱、理解后进生,归根结底需要教师良好的师德。尊重、关爱、理解后进生是检验教师师德的试金石。
  后进生虽表面冷若冰霜,玩世不恭,但其内心却十分脆弱,渴望人格上独立,最怕语言的刺激。所以教师对后进生要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冷嘲热讽的语言不仅伤害其自尊,而且会使其逆反心理更甚,不利于转化教育。有的教师辱骂成绩差的学生为“败类、人渣、不要脸”,即使是对成年人,这样的语言也是侮辱人,更何况是对未成年的孩子呢。这种做法损害了后进生的人格尊严,无疑会打击着后进生本来就脆弱的心理,对后进生的转化成长极为不利。
  师生间融洽的人际关系,善意地知觉对方,会给后进生极大的鼓励,形成一种情感效应。教师带着尊重、理解、关心、热爱的心态和后进生交朋友,用爱搭建起交流的平台,后进生就会和教师真心交谈,吐露内心的隐秘,从而有助于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
  第二,在学习上、行为上给后进生热心的指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苏东坡的《琴诗》给后进生转化教育有很大的启示。以琴喻人,可比后进生;以指头喻人,可比教师。教师对于后进生这把琴的指上功夫必须深含师德之爱心。用爱心在学习上、行为上给后进生热心的指导,这是转化后进生的最关键所在。后进生的成绩差,很大一方面不是因为智力上的原因而是他们的学习状态、技能、习惯出了问题。他们首先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上的习惯、坚强的意志等等。教师要针对后进生的特点从学习的每一环节入手“授之以渔”,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与技能,同时,在行为上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分清是非善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用爱心发现后进生芝麻大的闪光点,找到转化的突破口。
  一无是处的后进生是不存在的。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后进生也有许多优点和特长。有的后进生是爱动手制作玩具的能手;有的能歌善舞;有的体育成绩突出;有的组织能力较强等。这些优点和长处,如不能加以正确引导,往往闪光点变缺点,使其成为破坏课堂纪律的“能手”,打架斗殴的“首领”,调皮捣蛋的“英雄”。要想教育好后进生,教师就要用辩证法这个显微镜,用爱透过众多的缺点寻找其长处,哪怕是芝麻大的闪光点,也要利用闪光点打开转化教育的突破口。
  再用爱心创造机会给后进生表现自我。教师可以在班干的启用上大胆委以后进生重任,用其所长,或在课堂上给后进生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启示,让后进生也能在回答问题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或在课外活动让后进生当当主角,使其认识到自己同样出色,从而消除自卑感……。后进生一旦体会到教师、同学的信任,领悟师生间的情感,就会促使他们痛下决心改正缺点,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
  第四,用爱心来看转化中出现的反复,耐心引导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要用爱心来看转化中出现的反复,耐心引导后进生,这是由后进生的转化过程的规律特征决定的。后进生的转化过程是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的过程。后进生往往会改了这样的毛病又新犯那样的错误,或者改了这样的错误不久又会犯同样的错误。这种反复性是对教师爱心的最大考验。一旦后进生初步转化又反复时,教师就认为后进生是稀泥巴不上墙,甚至揭老底算总帐,将后进生已有的进步、做过的好事全盘否定,这就不是对后进生有真正的爱心,没有真爱的结果是师生情感重新对立,前功尽弃。所以,教师必须有耐心,把浓浓的爱心转为恒爱,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要反复抓,抓反复。从后进生的反复中看到新生的因素,予以正确引导,促使后进生在反复中取得进步,最终得到比较全面甚至完全的转化。
  总之,爱心是具体的,贯穿在对后进生的整个转化教育过程中。尊重后进生人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后进生热心的指导;把后进生芝麻大的闪光点做为转化的突破口,耐心引导后进生。这些做法都有爱的渗透,是我在职业高中带职高学生的具体有效的做法。印象最深的是小韦的转化。小韦酷爱电脑,操作电脑既是他的闪光点又是他学习上的致命弱点。怎样处理好这个关系成为能否转化的关键所在。我就从电脑入手去肯定他,理解他,然后收集大量的有关资料并和他一起分析电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以及电脑与今日学业、明日事业的联系,从而激发他内心的动力需求。小韦逐渐从对电脑的狭隘理解与应用中走出来,改变了学习与生活上的不良习惯,成绩不断的进步,令人刮目相看。
  师德爱为本。爱,是师德最本质的内涵。教师倾注的爱是后进生的营养剂、催化剂。教师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必须通过师爱来体现和支持。后进生有了师爱来浇灌与爱护,后进生“劣琴”之声就能悦耳。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55-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面临许多挑战: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老师是否也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研究是否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
送风控制系统的基本任务是保证燃料在炉膛中充分燃烧,直接影响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引风控制系统即炉膛压力控制系统,炉膛压力直接影响炉膛内燃料的燃烧质量和锅炉的安全性。 T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56-01    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也已不少时日,它带来了不少变革,不少争议和不少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断的向前发展。在这种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教师的教学需要什么?我们学生的学习需要什么?以下结合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兴趣——不可缺少的动力    什么样的学生最喜欢学习数学?什么样的学生数学学得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58-01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儿童的生活离不开交往,儿童良好的品德形成也离不开交往。如何在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生活》学科中从小培养农村儿童的交往能力,从交往中体验情感、开发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是
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下,更加强调教学方式的丰富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现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进而提升其写作能力.本文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57-01    中学物理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的一门科学启蒙教育,但由于学生感性实践的缺乏和理解能力的不足,使得学生在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产生一定的畏学、畏难情绪。物理做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必然蕴含着自然科学美的因素,且不易为人们所理解和察觉,因此,在物理教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小学语文教育是我基础教育的重点之一,近年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已经成为了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采用新星的教学方法,必须以教师的思想转变为前提,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新型教学方法。充分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61-01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其目的就是要学生经历接受、反思和建构的主观内省过程,进而建立个人的认知结构。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对于合作学习研究较多,实践也较多。合作学习当然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但独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这样一个张扬个性,注重人格,呼唤主体回归的人文教育时代,班主任的角色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大势所趋,构建民主化班级管理模式更是势在必行, 作为中学班主任必须紧跟时代要求,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用新理念,新思路创造新时代班主任管理模式。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新时期中学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工作艺术探索,反思班主任工作中存在
摘要: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不但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而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品质。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是内部动力,教师要抓住“兴趣”这一要素,激励学生用学到的抽象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这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仅从课堂教学的层面,探讨教师如何主动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