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歌唱则是用人声表现音乐魅力的艺术,歌唱教学乃至音乐教学自然都是离不开声音的。然而,在笔者的音乐教学中却常常运用一种特殊的歌唱学习方式——无声歌唱。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和条件下,“无声歌唱”比有声歌唱更富学习成效,恰当地使用无声歌唱能够使音乐教学事半而功倍,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一、无声歌唱的涵义
无声歌唱是指歌唱者不发出声音的特殊的歌唱学习方式,即一般所谓的默唱,通常有闭口默唱和张口默唱两种方式。不管是闭口还是张口,它首先是一种歌唱状态,指内心有音高感觉、口腔打开、有气息参与的歌唱状态;其次是没有声音的状态,是指声带不发声的特殊歌唱状态。
无声歌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无声歌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无声歌唱,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避免与他人之间声音上互相干扰,提高音乐学习的效率。
第二,无声歌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无声歌唱要求学生于无声中听音乐,于无声中唱旋律,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敏锐的内心听觉,是音乐学习中培养学生内在音乐感的非常难得的捷径。
第三,无声歌唱有利于保护声带。无声歌唱减少了歌唱学习过程中声带工作的强度,在不影响学习效率的前提下,可以有效保护学生尚未发育完全的声带,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对正处于变声期的中小学生来说,无声歌唱不仅有利于保护嗓音,同时也有利于保护他们对歌唱的兴趣和热情。
第四,无声歌唱有利于歌唱状态和气息控制的学习。无声歌唱同样强调气息与歌唱状态,在没有声音干扰的情况下,学生对气息控制和歌唱状态的体验会更加深入,从而促进歌唱状态和气息控制的学习。而对于尚未养成正确发声习惯的班级和学生,无声歌唱无疑是帮助他们改善不良歌唱习惯的最好的辅助手段。
二、无声歌唱的实践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要让无声歌唱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教师要把握无声歌唱使用的合适时机,即解决好什么时候用、什么地方用的问题;还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与操作要领,即解决好怎么用的问题;另外还要注意若干相关问题。
(一)无声歌唱要把握恰当的时机
音乐教学自然是以有声的歌唱为主,无声歌唱只是作为一个高效的辅助手段,它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的,因此,无声歌唱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
1.歌曲学习之始,在学生开始真正歌唱之前,一般有聆听和欣赏范唱的环节,可以安排两遍范唱,第二遍范唱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听范唱的同时无声歌唱,跟着范唱默唱,学生心里会更主动地生成对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的映像,在聆听过程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音高、节奏和音乐情绪会有更直接、更深入的感受;同时学生无声歌唱时自然而然会模仿范唱的发声状态,范唱的歌唱状态会帮助和引领学生进入歌唱的积极状态。
2.在初步聆听范唱后,学生开始学唱,这个学唱过程有时也可以从听着琴声作无声歌唱开始。范唱的速度往往是比较适合表演的标准速度,对刚刚接触此音乐作品的学生而言,以这个速度跟唱会有一定困难,而教师第一遍用琴声带学生唱则可以放慢速度以适应学生。这个时候让学生跟着琴声作无声歌唱,既可以让每个孩子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又互不干扰。而且通过无声歌唱,乐谱的难点会更清晰地呈现学生面前,便于他们集中注意力解决这些难点。
3.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时,可以在听老师范唱的同时学生作无声歌唱(张口默唱),之后再让学生唱出声音来,就会容易得多。如,比较难的音符与节奏(谱例①舒伯特《摇篮曲》)。
1=F4/4
附点节奏和双倚音加连线对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仅仅听录音或教师范唱也不那么容易学会,而跟着老师的范唱进行张口的无声歌唱是最便捷的学习方式。又如,歌词学习中的咬字问题(谱例②朝鲜歌曲《苹果丰收》)。
快速的一字一音的非连音唱法,要求保持口腔打开状态快速咬字头,学生往往会反应不过来,用听老师范唱并无声歌唱的方式(张口默唱)学生就比较容易找到感觉。
4.在学生具备了一定学习能力之后,歌曲中的重点乐句或者难点乐句的学习,可以先让全班用无声歌唱的方式进行自学。音乐课堂上,难点乐句学习中的学生试唱往往是个别优秀学生的专利,尽管老师也会尽可能顾及更多孩子,事实上大多数学生还是没有尝试的机会,长期这样下去肯定不利于全体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的提高。而此时先作一遍无声歌唱,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每个学生至少都有一次无声的独立尝试的机会。歌曲学习中如果常常先有这样一个可以让每个学生互不干扰的独立练习的过程,对他们的音乐学习无疑会有巨大的帮助。
(二)无声歌唱要把握正确的方法
无声歌唱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无声歌唱更需要正确的操作方法。实践中要特别注意把握下面几个要领,否则很可能事与愿违。
1.无声歌唱必须划拍配合。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无声歌唱要与划拍紧密配合,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无声歌唱时用一只手按拍子划拍。当无声歌唱有了节奏骨架的支撑,内在的旋律才可能血肉丰满。如谱例①中的附点节奏,一划拍就非常清晰,学生对旋律和节奏也才会有准确的感知,而且这对学生节奏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否则无声歌唱难有真正的效果。
2.无声歌唱必须气息配合。气息是歌唱的生命,在无声歌唱中虽然没有发声,但气息依然重要。学生有了气息参与,才会有乐句和呼吸感,才会带动音乐的情绪,内心的音乐感也才能逐渐培养。而且,气息也一直是歌唱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没有声音干扰的情况下,学生对气息控制的关注度提高,学习气息控制反而会更有成效。
3.无声歌唱必须歌唱状态到位。歌唱是有准备有状态要求的,无声歌唱也一样,也要求内口打开、软腭提起、微笑含半口水状等等。唯一不同的是,学生可以不受自己和同伴声音的干扰,专心致志于腔体打开、自然放松的内在兴奋状态的体会。
4.无声歌唱需要咬字配合。在张口默唱的时候无疑是需要咬字配合的,跟平时歌唱相比无声歌唱仅仅是不发出声音,其他没有什么两样,咬字配合的无声歌唱对协调口腔和唇部肌肉的灵活性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如谱例②中的快速咬字头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便是一个证明。
(三)无声歌唱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选择不同形式的无声歌唱。
(1)闭口与张口的无声歌唱。前者少一个口部动作,更便于集中注意力,以情绪的深入体验见长;后者多了张口动作,对解决咬字、节奏和旋律上的难点更有效率。一般来说后者的适用比较广泛一些,前者则更适用于陌生作品初听时或音乐情绪理解有难度的作品。
(2)有音乐(听音乐或范唱)与没有音乐的无声歌唱。两种方式难易不同,显然听音乐(或范唱)的无声歌唱更容易一些,适用更广一些;而没有音乐帮助的无声歌唱对学生要求较高,一般在学生已经有一定学习能力后更多用一些,或者是重点乐句的学习和复习时使用。不过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逐渐增加后者的使用频率。
2.要与有声歌唱紧密结合。无声歌唱毕竟只是歌唱学习的某一特定时间内暂时的学习手段,歌唱最终是要有声音的,所以,无声歌唱必须与正常的有声歌唱紧密结合。特别重要的是要与哼鸣练习相结合,一来哼鸣是无声歌唱过渡到有声歌唱的重要的中间环节,便于保持无声歌唱建立起来的歌唱状态,对学习头声歌唱尤其有帮助;二来哼鸣可以很好地检测无声歌唱的学习成效。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只要时机选择恰当,教师指导得当,无声歌唱就能发挥有声歌唱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无声歌唱既是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又是培养学生内在音乐感觉的重要途径。
一、无声歌唱的涵义
无声歌唱是指歌唱者不发出声音的特殊的歌唱学习方式,即一般所谓的默唱,通常有闭口默唱和张口默唱两种方式。不管是闭口还是张口,它首先是一种歌唱状态,指内心有音高感觉、口腔打开、有气息参与的歌唱状态;其次是没有声音的状态,是指声带不发声的特殊歌唱状态。
无声歌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无声歌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无声歌唱,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避免与他人之间声音上互相干扰,提高音乐学习的效率。
第二,无声歌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无声歌唱要求学生于无声中听音乐,于无声中唱旋律,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敏锐的内心听觉,是音乐学习中培养学生内在音乐感的非常难得的捷径。
第三,无声歌唱有利于保护声带。无声歌唱减少了歌唱学习过程中声带工作的强度,在不影响学习效率的前提下,可以有效保护学生尚未发育完全的声带,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对正处于变声期的中小学生来说,无声歌唱不仅有利于保护嗓音,同时也有利于保护他们对歌唱的兴趣和热情。
第四,无声歌唱有利于歌唱状态和气息控制的学习。无声歌唱同样强调气息与歌唱状态,在没有声音干扰的情况下,学生对气息控制和歌唱状态的体验会更加深入,从而促进歌唱状态和气息控制的学习。而对于尚未养成正确发声习惯的班级和学生,无声歌唱无疑是帮助他们改善不良歌唱习惯的最好的辅助手段。
二、无声歌唱的实践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要让无声歌唱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教师要把握无声歌唱使用的合适时机,即解决好什么时候用、什么地方用的问题;还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与操作要领,即解决好怎么用的问题;另外还要注意若干相关问题。
(一)无声歌唱要把握恰当的时机
音乐教学自然是以有声的歌唱为主,无声歌唱只是作为一个高效的辅助手段,它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的,因此,无声歌唱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
1.歌曲学习之始,在学生开始真正歌唱之前,一般有聆听和欣赏范唱的环节,可以安排两遍范唱,第二遍范唱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听范唱的同时无声歌唱,跟着范唱默唱,学生心里会更主动地生成对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的映像,在聆听过程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音高、节奏和音乐情绪会有更直接、更深入的感受;同时学生无声歌唱时自然而然会模仿范唱的发声状态,范唱的歌唱状态会帮助和引领学生进入歌唱的积极状态。
2.在初步聆听范唱后,学生开始学唱,这个学唱过程有时也可以从听着琴声作无声歌唱开始。范唱的速度往往是比较适合表演的标准速度,对刚刚接触此音乐作品的学生而言,以这个速度跟唱会有一定困难,而教师第一遍用琴声带学生唱则可以放慢速度以适应学生。这个时候让学生跟着琴声作无声歌唱,既可以让每个孩子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又互不干扰。而且通过无声歌唱,乐谱的难点会更清晰地呈现学生面前,便于他们集中注意力解决这些难点。
3.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时,可以在听老师范唱的同时学生作无声歌唱(张口默唱),之后再让学生唱出声音来,就会容易得多。如,比较难的音符与节奏(谱例①舒伯特《摇篮曲》)。
1=F4/4
附点节奏和双倚音加连线对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仅仅听录音或教师范唱也不那么容易学会,而跟着老师的范唱进行张口的无声歌唱是最便捷的学习方式。又如,歌词学习中的咬字问题(谱例②朝鲜歌曲《苹果丰收》)。
快速的一字一音的非连音唱法,要求保持口腔打开状态快速咬字头,学生往往会反应不过来,用听老师范唱并无声歌唱的方式(张口默唱)学生就比较容易找到感觉。
4.在学生具备了一定学习能力之后,歌曲中的重点乐句或者难点乐句的学习,可以先让全班用无声歌唱的方式进行自学。音乐课堂上,难点乐句学习中的学生试唱往往是个别优秀学生的专利,尽管老师也会尽可能顾及更多孩子,事实上大多数学生还是没有尝试的机会,长期这样下去肯定不利于全体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的提高。而此时先作一遍无声歌唱,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每个学生至少都有一次无声的独立尝试的机会。歌曲学习中如果常常先有这样一个可以让每个学生互不干扰的独立练习的过程,对他们的音乐学习无疑会有巨大的帮助。
(二)无声歌唱要把握正确的方法
无声歌唱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无声歌唱更需要正确的操作方法。实践中要特别注意把握下面几个要领,否则很可能事与愿违。
1.无声歌唱必须划拍配合。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无声歌唱要与划拍紧密配合,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无声歌唱时用一只手按拍子划拍。当无声歌唱有了节奏骨架的支撑,内在的旋律才可能血肉丰满。如谱例①中的附点节奏,一划拍就非常清晰,学生对旋律和节奏也才会有准确的感知,而且这对学生节奏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否则无声歌唱难有真正的效果。
2.无声歌唱必须气息配合。气息是歌唱的生命,在无声歌唱中虽然没有发声,但气息依然重要。学生有了气息参与,才会有乐句和呼吸感,才会带动音乐的情绪,内心的音乐感也才能逐渐培养。而且,气息也一直是歌唱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没有声音干扰的情况下,学生对气息控制的关注度提高,学习气息控制反而会更有成效。
3.无声歌唱必须歌唱状态到位。歌唱是有准备有状态要求的,无声歌唱也一样,也要求内口打开、软腭提起、微笑含半口水状等等。唯一不同的是,学生可以不受自己和同伴声音的干扰,专心致志于腔体打开、自然放松的内在兴奋状态的体会。
4.无声歌唱需要咬字配合。在张口默唱的时候无疑是需要咬字配合的,跟平时歌唱相比无声歌唱仅仅是不发出声音,其他没有什么两样,咬字配合的无声歌唱对协调口腔和唇部肌肉的灵活性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如谱例②中的快速咬字头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便是一个证明。
(三)无声歌唱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选择不同形式的无声歌唱。
(1)闭口与张口的无声歌唱。前者少一个口部动作,更便于集中注意力,以情绪的深入体验见长;后者多了张口动作,对解决咬字、节奏和旋律上的难点更有效率。一般来说后者的适用比较广泛一些,前者则更适用于陌生作品初听时或音乐情绪理解有难度的作品。
(2)有音乐(听音乐或范唱)与没有音乐的无声歌唱。两种方式难易不同,显然听音乐(或范唱)的无声歌唱更容易一些,适用更广一些;而没有音乐帮助的无声歌唱对学生要求较高,一般在学生已经有一定学习能力后更多用一些,或者是重点乐句的学习和复习时使用。不过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逐渐增加后者的使用频率。
2.要与有声歌唱紧密结合。无声歌唱毕竟只是歌唱学习的某一特定时间内暂时的学习手段,歌唱最终是要有声音的,所以,无声歌唱必须与正常的有声歌唱紧密结合。特别重要的是要与哼鸣练习相结合,一来哼鸣是无声歌唱过渡到有声歌唱的重要的中间环节,便于保持无声歌唱建立起来的歌唱状态,对学习头声歌唱尤其有帮助;二来哼鸣可以很好地检测无声歌唱的学习成效。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只要时机选择恰当,教师指导得当,无声歌唱就能发挥有声歌唱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无声歌唱既是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又是培养学生内在音乐感觉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