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英语教材A板块教学的误区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Q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英语课堂越来越趋于真实,回归本真。在使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A板块教学的一些具体细节,还存在着一些误区,现在将问题列举出来,和大家一起商讨。
  
  一、关于真实的情境
  
  有一节观摩课,教学内容是6A unit5《On thefarm》,执教教师用一段有趣的卡通片成功地为学生创设了农场上的真实情境,引出了“what did you do lustnOW?We watched a funny cartoon,”并且结合麦当劳大叔在农场上的活动,成功地教学了“what did he do lastweekend?”以及相关的回答,对milk COWS,pull up carrots等难点进行了铺垫,同时在黑板上布置了一个“小农场”。农场里有彩色纸板剪出的COWS,apple trees,carrots等。至此,一切都是非常成功,但是接下来,执教老师却生硬地停下来,请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
  如果这时不急于展示课文,而是邀请学生走进“农场”,根据学生们在农场上从事的活动,围绕“what didyou do just now”进行对话操练的话,就更好了。令人遗憾的是教师没有将这个环节继续下去。在课后的评课环节中,当我向她提出这个问题时,她说,担心这样做就离题太远了,没法展示出对话的真实情境。
  这就是一个误区,难道只有听读课才是真实地展示课文内容和所属的语言环境,才是紧扣教学内容吗?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只要是真实地展示了在农场所从事的活动,并且围绕所做的事情进行对话练习,就是在展示课文内容,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将学生从一个真实、连贯的活动中生硬地拉扯出来,再生硬地切换到课文问答练习,这种做法违背了创设真实情境的原则。
  
  二、关于教学进度的划分
  
  在教学6B unit7《A letter to a penfriend》时,我将课文划分成两部分,计划用两个课时进行教学。但是,当我完成了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时,一位前来听课的老师给我指出,为了不违背完整呈现课文的原则,最好不要分开教学。
  这也是一个误区。教学进度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划分,既要做到将新授知识适量地进行教学,又要保证某些语言环境的完整性,不能机械地为了完整呈现而忽视学生的学情。对于内容较长而且新授内容较多的课文,不一定要一节课全部结束,可以根据课文的情境,进行科学的划分,既要合理分配新授知识的比例,又要保证部分教学情境的完整,所以教学进度是要根据教学内容、课堂容量和学生的具体接受能力而定的。
  
  三、关于拓展练习的把握
  
  在5A unit8《At a camping site》的教学中,教师们在完成了教学任务之后,设计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拓展练习。不能否认这种练习方式的作用,但是对于拓展学生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练习方式无疑是空乏无力的,这只是简单地模仿。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利用unit4《Halloween》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设计“what do you have for the Halloween party?”再利用班上某位近期过生日的学生,设计“what does he,shehave for his/her birthday party?”通过设计这样真实的问题,学生开动了脑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拓展,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拓展环节的时候,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问答练习或者填空练习,就很难达到拓展练习的目的。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A板块的教学内容就是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进行拓展练习的时候,尽可能为学生设计一些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较为真实的任务,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并且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只是停留在背诵的要求层面上,学生的英语能力就会受到很大的束缚。
其他文献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对学生强化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  对于刚起步学写字的学生,主要是描红、临帖、仿写,因此会观察、认真观察的学生更容易把字写美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特别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由于低段学生的生字都写在田字格里,因此,可以让学生借助田字格来学习写字。  一、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感受,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视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使得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提高,还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一、强化目标,掌握个性化阅读的行走方向  新的课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教材中提及的五位音乐家的生平、小故事、代表作品、作品风格等。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学语文。  2.引领学生在音乐的殿堂里徜徉,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对美的领悟力,激发对美的追求。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上网或查阅书籍,搜集关于五位音乐家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剪贴或摘录到笔记本上。  2.布置学生听古典音乐。  3.制作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目的:  1.通过读书交流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渗透读书、写作方法指导。  2.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独特的读书感受,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受到爱的教育。  3.用爱感受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将书本知识与生活体验相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开启交流活动。  同学们,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有的书能影响人的一生,改变人的命运,《爱的教育》就是这么一本好书。一百多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文明、和谐、个性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要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  一、走进神圣的课堂,在语文教学的同时进行口语交际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  从社会学角度讲,课堂教学就是
讲评是连接“教师批阅”与“学生修改”的桥梁,能提高学生习作兴趣,促进学生改进习作,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自己的阅读经历与作文教学实践经历,谈谈在习作讲评上的几点方法。  一、讲评时机,宜早不宜晚  我曾对本班学生做过调查,仔细看了教师眉批总评及修改细节的约占35%,在此基础上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了再创作的仅占2%,60%的学生只瞧了眼评分或再耳语一番彼此的作文分数就将作文本搁一边去了,个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同时还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2006年我校农远工程的建立无疑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农村的素质教育发展注入了活力。    一、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随着社会的发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利用、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如何取舍资源更有效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巧妙链接,点化生活资源  “教育即生活”告诉我们,教学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引导生活。这样的课程资源才能丰富教学内容,体现时效性、生活性、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1.巧取生活素材  我们应有意识地开展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
解题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思路阻塞、一筹莫展则是解题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训练,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严谨缜密的思维风格,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由因导果”和“执果索因”是数学解题中两种最基本的解题思路。“由因导果”就是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以定义、定理为依据,一步一步地推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综合法”;“执果索因”
近日,有幸聆听了一位前辈的课《印度洋上生死夜》。课堂中,他以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流程,富有文采和激情的教学语言,及时细致的引导点拨,及时到位的评价激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教师出示了一段话:在生活中,当你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你会选择:A.像皮埃尔那样;B.救克勒松;C.说不清楚。  这段话直面人性的弱点,不仅让学生思考,而且也让在座的听课教师有所触动。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